種子市場90%被外國占領,農產品自主的路還很遠呀

“你知道,西紅柿、茄子、黃瓜、辣椒等這些常見的蔬菜,90%都是用國外的種子種出來的嗎?”

這個現象對於消費者來說,可能並沒有多大感觸,畢竟我們只管花錢享受,對於怎麼種出來真不怎麼關心。

種子市場90%被外國佔領,農產品自主的路還很遠呀


但對農民朋友來說,這就像魚刺卡在了咽喉,吐不出也咽不下,渾身難受!

走訪的種植大戶訴苦道:

-“我們種植戶苦啊!洋種子價錢一年比一年高,甚至高價都買不到!”

-“而且,我之前看新聞,我國同意了美國大米入華,美國大米將走向我國餐桌。從之前的進口美國牛肉到現在的進口美國大米,我國允許進口的東西越來越多了,我們本土的商家怎麼辦?”

種子市場90%被外國佔領,農產品自主的路還很遠呀


本土產品在進口貨面前敗下陣來的情況屢見不鮮

.智利車釐子七八十一斤,本地車釐子二三十一斤

種子市場90%被外國佔領,農產品自主的路還很遠呀


.進口奇異果(我國獼猴桃引種國外培育出的高甜度品種)能賣到15-20元一個甚至更高,而本土的獼猴桃卻只能幾塊錢一斤

種子市場90%被外國佔領,農產品自主的路還很遠呀


這種進口產品論個賣,本土產品論斤賣的現象,並不只是出現在水果身上。

尋根溯源,咱農民每年要買的種子也存在同樣的現象,而且情況更糟。

2003年,一罐紅蘿蔔種子750克裝的“坂田316”

售價750元;到2011年已經漲到7500元/罐,短短8年漲了9倍,一克賣到10元,而且還未必買得到!


種子市場90%被外國佔領,農產品自主的路還很遠呀



以色列頂級黃果小番茄“夏日陽光”的種子,售價每粒10元;1克種子約有三四百粒,換算起來,一克售價高達三四千元,是2011年黃金價格的10倍。

種子市場90%被外國佔領,農產品自主的路還很遠呀


2015年,從日本進口的10萬粒包裝的西蘭花‘耐寒優秀’,

每袋3500元一粒0.035元

2016年市場開始緊缺,每袋漲到6500元,一粒0.065元

到了去年,每袋漲到2萬多元,一粒下來0.2元還多,比2015年漲了6倍多。

種子市場90%被外國佔領,農產品自主的路還很遠呀


一罐100克的日本青梗菜種子售價35元,而類似的國產種子只售5元/500g,進口價格是國產的35倍

種子市場90%被外國佔領,農產品自主的路還很遠呀


“我們菜農能否種得起暫且不說,主要是國內市場上沒貨。我記得從韓國進口的娃娃菜種子,這幾年價格也是一路飆漲。”從事蔬菜生產多年的菜農回憶道。

種子市場90%被外國佔領,農產品自主的路還很遠呀


既然“洋種子”這麼貴,為什麼一定要選它呢?

很多農民朋友告訴王二小:

進口的種子種出來的菜,雖說營養和口感跟本土比沒啥差別,甚至還要差一點,但

勝在發芽率高、品相好、產量高、抗病蟲害能力強、化肥用量少、耐儲藏、外形好、能賣高價等方面。

從生產、運輸和銷售的角度來看,完勝本土種子,沒辦法,對於這些優勢來說,口感就顯得沒那麼重要了。本土白菜抽薹了不能賣了的時候,進口白菜還能有非常棒的賣相。

種子市場90%被外國佔領,農產品自主的路還很遠呀


當然,這其中也有國內種植業企業自身基礎薄弱的問題。

以前大家育種主要以產量為目標,很少考慮種植、收穫的便捷程度,耐儲藏程度等方面。

投入的科研經費也不多,我國部分種子企業的研發投入費用僅佔經營收入的1%,而國際種業巨頭對科研的投入佔比為8-12%。

而且本土的種企品牌意識較差,過度依賴經銷商,沒有的穩定的銷售渠道,而國外的種企在中國的代理商是唯一的。

種種原因,導致國產種子在市場競爭中敗下陣來。

種子市場90%被外國佔領,農產品自主的路還很遠呀


那麼“洋種子”有什麼危害呢?

流入我國的“洋種子”基本依靠雜交育種技術生產,沒辦法留種。

如果強行育種,產量一季不如一季,抗病蟲害能力大幅下降,得不償失。只好每年都去夠買新的種子。

市場被“洋種子”壟斷,商家漫天要價,甚至還有黃牛在中間吃差價,幾經轉手到了農戶手裡,種子價格已經上天了。

儘管“洋種子”貴,但生產者管理起來更省事兒,產量也更高。

經銷商則看上了“洋蔬果”耐儲藏的特性和優雅的外形。

最後羊毛出在羊身上。

種子市場90%被外國佔領,農產品自主的路還很遠呀


。。。。。。

消費者被迫花了更多的錢,吃到的蔬果品質反而還不如以前了。

洋種子佔領著大部分的市場,意味著國產種子的生存空間被擠壓,許多老品種已經在市場競爭中慢慢消失了。

當老品種消失的七七八八,一旦有一天跨國種業巨頭不再供應種子,我們連育種所需的種質資源都沒有,又該拿什麼來生產蔬菜和水果?

種子市場90%被外國佔領,農產品自主的路還很遠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