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丨「一村一品」拓路致富千萬家

近日,河北省農業廳印發《深入開展貧困村“一村一品”產業扶貧推進行動指導意見(2018年一2020年)》。河北省將聚焦全省62個貧困縣的貧困村,通過實施“一村品”產業扶貧推進行動,到2020年每個貧困縣培育5個“一村一品”產業推進行動示範村。2018年每個貧困縣示範村數量達到1個,2019年示範村數量達到3個,到2020全省“一村一品”產業推進示範村總數達到310個。(河北新聞網)

河北農業廳出臺的“一村一品”指導意見,從產業、產品、加工、銷售以及技術方面等都為貧困地區的脫貧致富做出了規劃,提出了目標,也讓貧困群眾看到了致富的希望。文件讀起來讓人為之振奮。一分部署,九分落實,這一束致富的曙光怎麼真正灑落千家萬戶,卻是亟待脫貧的老百姓關注的焦點。

“一村一品”的落地,需要落棋有聲的“好棋手”。如果把“一村一品”比作一盤棋,那麼與之有關的各層領導就是深思熟慮、指揮全盤棋子的下棋人。怎麼走、走向哪裡,下棋的人至關重要。所以,“一村一品”的“品”能不能出?這就是上層領導抓不抓的問題,基層領導幹不幹的問題。再者,“一村一品”的“品”出不來怎麼辦?常言說,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抓落實要有一套完善的問責機制,使工作落實過程中有部署、有分工、有檢查、有評估、有獎懲,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特別要強調問責跟進,落實的責任明確到具體人頭上、懲處的板子打到具體人身上,真正做到靠實責任、問責到位。“一村一策”有口令,有鞭子,獎罰分明,鞭策有力,這就是“一村一品”的好棋局,這就會形成真抓實幹、埋頭苦幹好局面。

“一村一品”的落地,需要精通產業技術的好行家。現代農業已經不是年復一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傳統農耕模式,而是科學種養,綠色發展。文件中明確指出,各地將立足本地優勢資源,分類指導貧困村因地制宜,找準發展“一村一品”的切入點,宜菜則菜、宜果則果、宜草則草、宜牧則牧、宜林則林、宜遊則遊。每個地區有什麼優勢,土壤、氣候適宜種什麼?宜果?宜林?宜遊?還是宜牧?怎樣實現綠色無公害生產?誰來分析、確定,這就需要懂行的技術專家科學判斷,這就需要各級政府加大力度,增強招才引智的磁力,凝聚一批農業專家,充實到“一村一品”的第一線,充分發揮科學技術支撐農業發展的作用,充分發揮農業專家對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和帶動作用。

“一村一品”的落地,還需在可持續發展上做文章。這就是要用長遠眼光統籌謀劃,要形成產、銷一條龍,確保產業有足夠後勁讓村民致富。比如,政府要千方百計拓寬產品銷售渠道,或者發展電子商務營銷,推廣“一村一品一店”模式,及時對接供需,或者引導龍頭企業在示範村建設生產基地,探索對產品進行深加工,在同等產量的前提下不斷提升產品增加值。譬如注重新科技的推廣應用,讓產業獲得更長久的發展。這些動作,都需要政府做好後盾支持和外界聯繫,只要需要,不惜財力、不惜物力、不惜人力,抱定一個信念,只要是為老百姓有幫助,全力以赴,只要對脫貧攻堅有推動,鼎力支持。

開弓沒有回頭箭。要讓“一村一品”帶動千家萬戶致富,讓每個貧困村都有自己的“搖錢樹”和“聚寶盆”,唯有實幹,唯有狠抓,唯有抱定一心為了老百姓脫貧的初心,那麼,“一村一品”一定會成為老百姓摸得著,看得到的一幅美麗畫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