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閔頒布了《殺胡令》,他是「漢家英魂」還是「屠夫天子」?

提起中國歷史上屠盡五胡的北魏皇帝冉閔和他的殺胡令,通常有兩種極端看法,一種將他推到千古一帝的地步,尊為

“漢家英魂”,一種認為他只是一個自私濫殺的莽夫。稱其為“屠夫天子”。

冉閔頒佈了《殺胡令》,他是“漢家英魂”還是“屠夫天子”?

聯繫歷史,在“五胡亂華”時代,當時經過戰爭和胡人的殺戮,漢人的數量已經銳減至四五百萬,並且還在不斷減少,平時熱鬧的中原大地,千里餓殍,屍橫遍野,到處都見不到一個活人,宛如人間地獄一般。,史書記載“北地蒼涼,衣冠南遷,胡狄遍地,漢家子弟幾欲被數屠殆盡。”漢族人的數量被遷入的胡人超越,更殘酷的是,歷史給我們留下一個慘無人道的詞彙,叫做“兩腳羊”!誰是兩腳羊?當時中原的漢民也!所以,當時社會現實是,(1)中原漢民淪為食物“兩腳羊”,生不如死,境況悲慘,(2)五胡威脅江南東晉政權,稍有不慎,華夏就可能覆滅,(3)民族矛盾尖銳,不可調和!

冉閔頒佈了《殺胡令》,他是“漢家英魂”還是“屠夫天子”?

在這大漢民族生死存亡的時候,冉閔頒佈了旨在報復羯胡的著名的“殺胡令”。內容如下:“暴胡欺辱漢家數十載,殺我百姓,奪我祖廟,今特此討伐。犯我大漢子民者死,殺盡天下諸胡。匡復漢家基業,天下漢人皆有義務屠戮胡狗。冉閔不才,受命於天,特以此昭告天下。”此令一共下了三道,最後一道殺傷力最大,所有漢人,凡是斬一個胡人,憑人頭加官晉爵。頓時中原各地的漢人紛紛起來誅滅胡人,冉閔親自帶隊,光在鄴城就屠殺了二十萬的羯族人。一日之內,便有數萬胡人被砍頭。無論男女老幼,都不能倖免,屍體被拋在城外,成為野狗豺狼的晚餐。數百萬在青、幽、幷州的胡人遭到攻殺,幾乎滅絕。公元350年,在基本消滅胡人統治後,冉閔建國稱帝,定都鄴,國號大魏,史稱冉魏。不過,胡人為了保命,紛紛聯合起來攻滅了冉魏,冉閔戰死。

冉閔頒佈了《殺胡令》,他是“漢家英魂”還是“屠夫天子”?

大家試想,在這種非常時期,如果一味退縮,那麼華夏的生存空間將被進一步壓縮,甚至有亡國滅種的危險。抗戰時期,中國有亡國滅種危機,其實五胡亂華之際更危險。因為,五胡對中原漢民,除了殺掉,就是吃掉,根本不留!這時,冉閔橫空出現。客觀的說,冉閔或許有私心一面,但無論如何,他都有大功於華夏。更為重要的是,冉閔存在的意義,不在於一個殺胡令,而在於以下兩點,至今仍然受益!第一,讓異族尊重華夏!在亡國滅種之際,冉閔站出來了,第一次告訴屈辱地苟延殘喘的中國人,可以用血來恢復他們的尊嚴,用刀劍來重塑往日的輝煌,不能再苟活於世,不用忍受異族奴役,不再如野草任人踐踏。儘管冉閔失敗了,但百萬異族的鮮血,卻讓剩下的異族知道,如果不想魚死網破,那麼就要學會尊重生活在這片大地上的主人。後來,苻堅、慕容家族、拓跋家族,都默默遵守這個規矩,不敢再濫殺無辜了!第二,促進了民族融合!由於剩下的異族不再濫殺,統治者有意緩和漢胡之間的矛盾,於是雙方的交融逐漸變多。後來,慢慢的就實現了民族融合。最為典型的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乾脆地拋棄了種族過去,就連姓都強制改為漢姓。到了隋唐時期,當時亂華的五胡,基本上都徹底融合了。隋唐時期,宇文家族、獨孤家族等,其實都是異族,但後來都融合成漢民了。換一個角度看,如果沒有冉閔,能有這種融合嗎?

冉閔頒佈了《殺胡令》,他是“漢家英魂”還是“屠夫天子”?

想當年,冉閔一聲令下,中原百姓和入塞胡人無月不戰,日日相攻。可見冉閔當時的政策是順應民意的,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的意願。並非冉閔有心挑撥,而是當時的民族矛盾確實無法調和。縱觀四大文明古國:古埃及、古巴比倫文明在戰亂中衰弱了;入侵印度的蠻族部落把創造古印度文明的當地人列為種姓制度中最低層的賤民當作奴隸一樣的驅使至今;五胡亂華之時,當創造古中國文明的人們面對相似的窘境時,有一個冉閔站了出來,他詔告天下,邀四海豪傑奮起殺胡,號令所到,民皆響應,漢軍威武,胡寇散潰,九州大地終復炎黃本色,我族免於重蹈他人覆轍,中華文明的主體得以延綿。所以,現代人沒有資格非議武悼天王!任何非議冉閔之人,其實和晉惠帝愚蠢的說“何不食肉糜”有何不同?在那等異族率獸食人的時代,冉閔無情的喊殺聲,才是時代最正義的聲音!所以說,冉閔是真正的民族英雄,“漢家英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