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各個姓氏是怎麼來的?什麼時候開始有那個姓氏?(3)

《百家姓》是我國流行最長,流傳最廣的一種蒙學教材。它的成書和普及要早於《三字經》。據南宋學者王明清考證,該書前幾個姓氏的排列是有講究的:趙是指趙宋,既然是國君的姓理應為首;其次是錢姓,錢是五代十國中吳越國王的姓氏;孫為當時國王錢俶的正妃之姓;李為南唐國王李氏。他判斷《百家姓》“似是兩浙錢氏有國時小民所著”。所謂“有國”據史書記載,吳越在宋太祖開國後,還存在一段時間,至宋太宗興國二年才率土歸降。可見這本書是北宋初年問世的。

《百家姓》採用四言體例,句句押韻,雖然它的內容沒有文理,但讀來順口,易學好記,與《三字經》、《千字文》相配合,成為我國古代蒙學中的固定教材,《百家姓》本來收集四百一十一個經增補到五百零四個姓,其中單姓四百四十四個,複姓六十個。該書頗具實用性,熟悉它,於古於今都是有裨益的。


馮:周武王滅商後,其弟畢公姬高受封於馮城,子孫於是以馮為姓。另外春秋時鄭國大夫馮簡子的封邑也是馮,後代也以馮為姓。

《百家姓》各個姓氏是怎麼來的?什麼時候開始有那個姓氏?(3)

陳:西周初,武王將舜的後代胡公滿封於陳,胡公滿建陳國,子孫便以陳為姓。

《百家姓》各個姓氏是怎麼來的?什麼時候開始有那個姓氏?(3)

褚:春秋時宋共公的兒子段被封於褚,任職褚師,是掌管市場的官員,後代便以褚師為複姓,後又省略為單姓褚。一說公子段食邑封在褚地,因其德可以為人師法,故號褚師,後代於是以之為姓,省略作褚。

《百家姓》各個姓氏是怎麼來的?什麼時候開始有那個姓氏?(3)

衛:周文王第九子分封於康邑,稱作康叔。周公旦平定商紂王兒子武庚之亂後,將商遺民七族劃歸康叔統治,康叔於是建立衛國。秦滅衛後,衛國王公貴族後代遂以國名衛為姓。

《百家姓》各個姓氏是怎麼來的?什麼時候開始有那個姓氏?(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