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類專業藝考策略:「臨時抱佛腳」怎樣抱最有效?


傳媒類專業藝考策略:“臨時抱佛腳”怎樣抱最有效?


近年來,藝考熱逐漸升溫,帶動了全社會對於“藝考”的深層次關注,相關培訓、輔導產業逐年火爆,與其相關的評論、爭論亦隨之應運而生。隨著每年擴招的藝術專業,不斷增長的藝考人數被媒體冠之為“藝考大軍”。許多問題開始浮出水面,讓我們去思考:如何認識藝考?“臨時抱佛腳”可不可以通過藝考?

準備:巧抓核心,把握重點

眼下,藝考專業考試的複習迫在眉睫。諸多藝考生面臨的最大問題,即在所剩無幾的時間裡,如何去抓重點、抓核心。相當多的考生並非是從小就受藝術教育與藝術薰陶,很多人是在自己的成長中逐漸喜歡上藝術的,當然也不乏因為平時成績不好、想通過對文化成績要求不太高的藝考這個捷徑來上大學的人。底子薄、審美素養不高,於是便成為了一些考生所面臨的共同問題。

筆者認為,儘快地抓住核心、進入到應試、備考階段,從而在考場上最大水平地發揮,實際上是每一個藝考生最大的夢想。下面,就幾個藝考大方向進行分析闡釋。

首先是表演類,包含影視表演、音樂表演、戲劇戲曲表演、播音主持等專業。這類專業的特點在於面試佔主要得分區,更有甚者聲稱“面試等於一切”,這話並非毫無道理,因為就這些專業而言,日後就業走的就是“露臉”這條路,通過這些專業最後走向理論研究與美學探索的,微乎其微。就這類專業來說,面試成為了最重要的一個問題。

“強面試,弱筆試”是這些專業的應試特點,而面試又絕非是妖豔怪異,另類張揚。演員的本職工作是用自己的各種語言形式,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而絕非是如小丑一般招搖過市。按照表演學的理論,如果要想塑造多種形象,那麼演員自身必須是一張樸實的白紙——沒有個性才能更好地去塑造個性。正因為此,北影、中戲、上戲、傳媒大學等知名藝術院校對於這類專業的選拔,更是青睞於打扮莊重得體、樸實自然的考生。至於以培養播音員、主持人等新聞工作者為主要對象的播音主持專業,在這一點上更是有著明確的界限。

其次是技術類,主要是編導、美術等強調技術類的專業。藝考生在參加考試時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過分顯擺自己的藝術才華,須知考試歸考試,創作歸創作。作為一個尚未出茅廬的高中生,對方作為主考的大學老師,人家更強調對考生基本功的考查。這些老師中並不乏知名導演、畫家與編導,他們對於藝術的感悟與成就,可能遠勝於考生自己。所謂魯班門弄大斧,就筆者個人看來,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這類專業更強調於基本功的考核,考生應該夯實基本功,從點點滴滴最基礎的地方查漏補缺,做到每一條基本理論與基本實踐環環相扣,真正地在考場上無懈可擊,讓主考官、副主考官根本找不到缺口。在考試中,切忌盲目地標新立異,以“藝術家”自居。必要時可通過各種渠道拜名師,找到自己專業的薄弱之處,才能使自己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提高。

而筆試類——如戲劇影視文學、影視編導等專業比較偏重於筆試,尤其是寫作。考生欲在考官面前“獲得歡心”,最大的問題仍然還是緊抓“質樸”二字。隨著新概念作文大賽、新浪原創等強調個性的文學大賽的影響擴大,兼之職業寫作的低齡化趨勢,導致大量考生的審美價值觀出現了問題,以另類、奇特為美的寫作思維灌注在其寫作審美觀中,無病呻吟、偽裝小資等空話、套話是考官最為頭疼的試卷。北京電影學院一位教授曾坦誠地告訴筆者,一般說來,如有這樣的考卷,他個人就會毫不留情地“槍斃”,因為這樣的文學辭章,其來源不是對生活的感悟與文筆的錘鍊,而是模仿、跟風與病態的審美。

筆者建議,寫影評也好,散文小說也罷,最關鍵的並不是強調文學才能,而是向考官表達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考官才能根據考生所提供的“信息”給分。而且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關於考生文字功底、語言組織能力的考核,以及字跡端正程度、有無塗改,也成為了筆試的重中之重,並且逐漸達成了同專業諸院校考官的一致共識。因此,考生應在有限的時間內,從基本功入手,錘鍊自己的描寫能力與文字能力。

注意:你是一個考生

藝考門類繁多,種類齊全,本文不能一一窮盡,即使兼論概說,也難免有掛一漏萬之嫌。但是差不多所有的考生幾乎都存在一個問題:對自己身份定位不明顯,不能夠服從考場規則。

回答更專業。 中國傳媒大學文藝編導專業藝術類考試,當主考官問某考生最喜愛的作家時,該考生迅速做出回答:郭敬明、江南和蔡駿。該考生最後未被錄取。這是為何呢?北京電影學院一位教授道出了這類回答被“槍斃”的原因:作為一個即將成為出版人、新聞工作者的名校大學生,文學審美品位直接決定了你在今後工作道路上的成就,喜歡看言情小說、武俠小說與恐怖小說,這無可厚非,但是在考場上,考官更看重的是一個學生的審美能力,並且希望這個學生能夠比其他學生擁有更好的審美眼光,因為自從他入校以後,他不再是一個業餘讀者,而是一個專業人士。

考場的遊戲規則就是考生、試卷和考官的關係。在很多時候,“說真話”往往會適得其反,個人愛好與今後的職業實際上是不同的兩條路子。如何讓自己顯得更專業、更職業,成為了諸多藝考學生在面試場上頭疼的大問題。

穿著大方得體。正如前文所述,日常生活審美化,藝術家走向了大眾,但是考場有著考場的嚴肅性。頭髮染成五顏六色,穿著千奇百怪的服飾,打著舌環、鼻環,還有的把煙夾在耳朵上,更有甚者一副港臺腔……“沒進學校,還真以為自己是明星了!”一位多次參加中國傳媒大學面試的主考官曾對筆者說,這種盲目標新立異的學生,往往是老教授們最反感的對象。

在這裡,需要告訴考生的是,考場、求職面試穿正裝,這是國際慣例,也是為人處世的基本準則。而且我們國家的高校並不是培養明星的演藝學校,雖然鼓勵學生在各個領域成才,但“造星”並不是我國高校的育人準則。我國藝術類高校或高校的藝術專業是培養“新聞工作者”、“文藝工作者”、“藝術理論工作者”與“文藝教育工作者”的地方,培養的是造福社會、傳承藝術,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服務的建設者,而不是標新立異,自我膨脹的流行明星。尤其是對於考官而言,他們作為嚴謹治學的大學教授,更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踏實求學,日後擇機有所發展,而不是一味以怪為美,追求出名。

筆試規範而嚴肅。隨著文化多元化的進入,千奇百怪的“火星文”,莫名其妙、語序混亂的“梨花體”,甚至盲目煽情、語言頹廢空洞的“青春網絡文學”不斷充斥著青年人尤其是高中生的閱讀視野。久而久之,走上考場的他們,也將這些莫名其妙的文學、文字形式帶入了考場。現在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將這類答卷判為零分,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等高校更是將充斥著“火星文”、“梨花體”的作品直接“打入冷宮”。

日常生活審美化、審美多元化,這無可厚非,但是考生若是將這類審美表現帶入到考場,就不妥了。試卷不是網上聊天,不是自己的博客,而是一次嚴肅的問答。考生要充分地換位思考:自己的信息能否被考官所接受?考官能否認可自己的答卷?如果一味盲目追求新奇特,那麼吃虧的顯然是自己。

考生是什麼?是走入考場、以自己的表現獲得考官遴選的人。哪怕你之前再有名,出版再多的唱片,哪怕你之前曾在社會更為廣闊的舞臺上擁有很多的掌聲,考場上你就是考生。出過唱片、演過電視的“超女”黃雅莉當年因為在藝考中表現不佳,而被中國傳媒大學的音樂學專業所淘汰。

考場擁有考場自身的遊戲規則,走進考場,就要服從於這個遊戲規則。

傳媒類專業藝考策略:“臨時抱佛腳”怎樣抱最有效?


感謝您關注UA藝術教育,正在藝考或者準備藝考的童鞋,記得關注、評論、點贊、收藏和分享哦!這裡每天都有最有料的藝考攻略等著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