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社交禮儀中,這一點最重要

01

昨晚我從和我朋友一起合租的出租屋裡搬了出來,從決定腦子裡產生這個想法到收拾行李搬出來的那一刻,只花了三個小時,即使我還沒有找到新的住處,即使實習工資少的可憐。

事情的起因是由於我昨天上了一天班非常累,回到家裡時就什麼都不想說,只想躺在安安靜靜的治癒。

這時候朋友Z回來了,她就一邊吃飯一邊跟我聊一些有的沒的,接著她問我如何看待“性”,我說有避孕套,避孕藥,怕就不要上床啊。她說可是戴套中獎的概率也很高啊,有個朋友避孕了還是懷上了。

我覺得這很正常,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沒有100%能夠幫你避孕的措施或者藥物。所以我一直覺得,既然無法承擔責任,不敢面對有可能出現問題的後果時,就剋制一下自己的慾望。免得真懷孕了,傷害無辜的小生命,你也遭罪,可能戀愛也會談崩。

她又問我,那你跟你男朋友不擔心懷孕嗎?你們做的時候會不會戴套啊?你們有見過家長嗎?他家裡有錢嗎?等一系列關於我個人家庭的問題。

看著眼前的這個人,我突然覺得細思極恐。

成年人的社交禮儀中,這一點最重要

我不止一次提到,自己有社交恐懼症,尤其是在這種我沒有主動跟你提起的話題,加上我特別疲憊,我覺得非常不爽。直接懟她,這個問題太隱私,我不喜歡這樣的聊天。

到了我這個年齡階段,已經不在乎被人說我沒有禮貌之類的了,明明她不懂事她張口就問我的隱私,我憑什麼不能懟她。道歉只是讓她自己覺得心安一點,對我沒有絲毫作用。

生活中有些人看似很關心你,卻沒有想到她們步步為營進入你的全部生活打破你最後一道防護欄,最後你終於明白了原來真心也會被辜負。

這也是人性可怕的地方之一吧!

還是那句話,大家都是成年人了,要時時刻刻對自己的言行負責。我不管你在家裡什麼樣,你對著爸媽滿地打滾都跟我沒有任何關係,但你不要觸碰我的邊界。年齡小並不是我可以包容誰的理由,聊天是個雙向選擇的過程,我不選沒有分寸感的人對話。

關於社交中的分寸感,我非常喜歡三毛的一句話:

朋友再親密,分寸不可差失,自以為熟,結果反生隔離。

即便是生死之交,即便他人雅量十足,哪些話不能說,哪些事不該做,彼此之間也應該有明晰的界限。有些人偏偏揣著明白裝糊塗,任意犯邊,肆意越界,不能不說,這也是人際交往中的一種霸凌。那麼,社交中的分寸感,到底有多重要?

02

分寸感 是懂得適可而止

郭德綱在目前的娛樂圈,是屬於呼風喚雨的人物,不僅讓前些年疲態盡顯的相聲重振雄風,而且跨界主持,也是遊刃有餘。名氣大了,自然底氣足;底氣足了,優越感自然也不斷爆棚。

2017年12月21日,在一次頒獎盛典上,沙溢與胡可的兒子安吉,和另一位萌娃阿拉蕾獲得了“年度超萌寶貝”獎,而郭德綱作為頒獎嘉賓,在沙溢胡可夫婦陪同安吉、阿拉蕾上臺領獎時,“大方”調侃安吉是他和胡可的兒子。

成年人的社交禮儀中,這一點最重要

沙溢機智回應:“我兩個兒子,大兒子安吉說是像你,小兒子被人說像岳雲鵬。”

成年人的社交禮儀中,這一點最重要

誰知,郭老師語不驚人死不休:“這說明你家好客啊!”這是什麼鬼話?!身邊的主持人何炅已明顯察覺到不妥,還推了一下郭德綱,暗示他適可而止。

但郭德綱卻對自己的“創舉”洋洋自得,三番五次地重複這個玩笑。

沙溢和胡可在大庭廣眾之下無法怫然作色,即便全程微笑,也難掩尷尬。但可憐的安吉顯然被這個莫名其妙的“關係錯位”給弄得鬱悶了,由上場時的活蹦亂跳變得低頭不語。

成年人的社交禮儀中,這一點最重要

這件事後在網上引起不小的爭議,大家都指責郭德綱不懂分寸感,隨後後來郭德綱出來道歉,可網友們依舊不買賬。

孔子《論語》有云:“不撤姜食,不多食。”意即一年四季飲食都離不開生薑,但不宜多食。宋朝理學家朱熹註解:“適可而止,無貪心也。”

非飲食如此,做人做事大體一樣。適可而止才是最好的姿態。

03

分寸感,是不打聽隱私

在生活中,你是不是特別反感那種打著關心你的旗號,然後肆無忌憚地八卦你身上各種信息的人和行為?

這樣的反感,來源於對方對我們私人信息的窺探和不尊。

真正有分寸感的人,不會隨意探聽別人的隱私,更不會忽略交往的邊界感。

大學畢業剛進入職場時,公司裡的一位女同事非常喜歡打聽別人的八卦。

“你父母是做什麼的呀?”

“你女朋友家裡給你們準備婚房沒?”

“你一個月賺多少錢啊?告訴我嘛我又不是外人。”

原以為就僅此而已,結果沒過幾天,我隨口一句“最近失戀了”被這位同事在辦公室傳的風風雨雨,一時之間大家都拿這個梗來笑話我。

成年人的社交禮儀中,這一點最重要

真正的貴氣,先從舌頭上的嚴謹和慎重開始,語言輕重得當,收放自如。這才是一個人最有分寸感的樣子。

那些交往並不密切,卻冒冒失失問你隱私,令你感到彆扭難堪的人,即使不是嫌貧愛富的人,也至少是不知深淺不懂分寸感為何物之人。

無論在職場還是生活中,時刻保持謙恭謹慎的態度是對別人最基本的尊重和禮貌,怕就怕一上來就“哈哈哈”自來熟,在你這裡各種打聽別人八卦或直接仗著所謂的“關係好”各種利用。

社交中第二種分寸感,是不在溝通中肆意探聽別人的隱私,既讓別人難堪也顯得自己無知。

04

分寸感,是兩顆心之間最合適的距離

陳道明說過:

“教養和文化是兩回事,有的人很有文化,但是很沒教養,有的人沒有什麼太高的學歷和學識,但仍然很有教養,很有分寸。教養是帶有某種天生的素質和一點一滴的積累。”

同樣的,交往中的分寸感也是如此。

成年人的社交禮儀中,這一點最重要

中國人做人做事講究的是溫潤如玉,寧可藏拙,不要逾越。

你可以不聰明,但至少要有自知之明,不屬於你的圈子不要強融,不該你問的就不要亂問。

聰明的人,都懂得什麼是分寸感。

周國平先生說:“分寸感是成熟的標誌之一。”

分寸感,不是指疏遠,也不是指傲慢,而是指要站在更高的角度,清醒認識自己的位置,體諒別人的難處和不易,然後做出合適的舉動。

不過度傾訴,不故意炫耀,不打聽隱私,便是分寸之道。


成年人的社交禮儀中,這一點最重要

編輯:王柒柒,一個笑點低的天蠍座少女。帶著故事來,柒柒多晚都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