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歲孩子家長注意了!濟南發「家庭教育指導綱要」了!全國首家

@3-18歲孩子家長、中小學幼兒園學校、班主任

下面的內容與你們關係重大

一定要好好看

↓↓

今天,濟南發佈了

《濟南市中小學(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引導家長、學校、教師

正確教育好3-18歲的孩子

3-18歲孩子家長注意了!濟南發“家庭教育指導綱要”了!全國首家

《綱要》重要意義↓

從統籌全市家庭教育指導上,終於“有法可依”;

學校調適家校關係上,終於“有章可循”;

班主任如何優化家校溝通上,終於“有據可查”;

家長明確如何科學育兒上,終於“有規可遵”。

《綱要》分3-6歲、6-12歲、

12-15歲、15-18歲四個年齡階段

分別闡述了每個年齡階段的

生命教育、生活教育、品德培養

三個方面的具體任務和要求

3-6歲幼兒

3~6歲幼兒大致處於幼兒園階段

因而

此部分對應的是幼兒園孩子的家庭教育指導

3-6歲幼兒家庭教育重點:

第一,對幼兒進行生命教育,幫助幼兒瞭解自己的身體及生活中的生命物質,加強幼兒營養保健和體育鍛煉,促進幼兒身體健康;關注幼兒安全,減少意外傷害。

第二,加強幼兒的生活教育,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幼兒探究,豐富幼兒感性經驗,促進幼兒智力發展;關注幼兒健康,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和行為習慣。

第三,從“愛”入手進行幼兒品德教育,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增強幼兒社會適應性。

第四,對幼兒進行幼小銜接指導

,為幼兒順利適應小學階段學習打好基礎,防止幼兒教育小學化。

1、生命教育

(1)幫助幼兒感受生命,認識並懂得保護自己的身體

指導家長了解幼兒生長髮育的基本特點和相應的衛生保健措施,在家庭生活中購置和使用適合於幼兒特點的生活物品;引導幼兒瞭解身邊常見的生命現象,喜歡觀察和探究動植物生命狀態。

(2)加強幼兒營養保健,科學營養膳食

指導家長根據幼兒特點採用科學合理而又能為幼兒接受的膳食方式;科學搭配幼兒飲食,做到營養均衡、種類多樣、飲食定量、調配得當。

(3)加強體育鍛煉,增強幼兒體質

指導家長帶領幼兒積極開展體育鍛煉;關注幼兒大肌肉群和小肌肉群的訓練,加強感知訓練,提高幼兒感覺統合能力;從家庭實際出發,開展一些簡便、有趣、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並持之以恆。

(4)關注幼兒安全,減少意外傷害

指導家長提高安全意識,儘可能消除周邊環境中的傷害性因素;結合幼兒的生活和學習對幼兒實施安全教育,加強幼兒對危險情境及事故原因的認識,使幼兒知道生命的寶貴,培養幼兒的生命意識;通過合理的引導、適當的練習以及強化訓練等方式引導幼兒學會初步的自我保護。

2.生活教育

(1)指導幼兒獨立生活

指導家長訓練幼兒掌握簡單的生活自理技能,正確地洗臉、梳頭、洗手、洗腳,飯後漱口和早晚刷牙;

獨立、有序地穿脫衣服及繫鞋帶;

逐步學會整理自己的衣物、床鋪、打掃房間等;

進餐自己用筷,不挑食、不偏食,不需成人餵食,學會自己如廁,按時排便;

按時作息,早睡早起,坐立、行走、看書、看電視姿勢正確。

指導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為幼兒提供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的機會,培養幼兒熱愛勞動,體驗勞動的樂趣。

(2)為幼兒探究創造條件,多種途徑豐富幼兒感性經驗

指導家長為幼兒創造更多與周圍世界接觸的機會,引導幼兒對周圍的事物感興趣,喜歡錶達對大自然及社會的感受,在親身體驗、實際操作和現實交往中獲得更多的感性經驗。

(3)關注幼兒閱讀,提升幼兒語言能力

閱讀是滋養幼兒心靈的重要源泉,是提高幼兒語言能力的有效途徑。

指導家長給幼兒充分的接觸圖書的機會及閱讀的自由,適當陪伴幼兒閱讀,關注幼兒的閱讀傾向,理解幼兒在閱讀過程中的動作、情感和語言,並給予積極回應,讓幼兒享受閱讀的樂趣,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語言表達能力。

(4)培養幼兒的良好生活習慣,作息有規律

指導家長在生活中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和生活習慣,早睡早起,生活有規律,既能夠歡快地玩耍,也能夠安靜地閱讀;在入園及入小學前根據幼兒園及小學的活動規律適當調整幼兒作息時間,以適應幼兒園或小學的生活節奏。

(5)關注幼兒心理健康,配合幼兒園和小學做好入園及入學準備

指導家長為幼兒創設寬鬆、舒適、安全的心理環境,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瞭解幼兒常見心理健康問題及其行為表現,及時發現問題並採取正確的方式糾正;

尤其要關注幼兒入園焦慮產生的原因,掌握緩解幼兒入園焦慮的方法,使幼兒順利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在入小學前帶幼兒通過參觀小學、為幼兒準備學習用具等活動,使幼兒產生對小學生活的嚮往。

3.品德教育

(1)對幼兒進行愛的教育

指導家長從培養幼兒愛自己開始,逐步擴展到愛家人、愛同伴和老師,愛家鄉和愛祖國,循序漸進地開展體驗式的愛的教育,幫助幼兒準確認識自己,並逐步接納、喜愛周圍的人。

(2)培養幼兒抗挫折能力,增強幼兒社會適應性

指導家長鼓勵幼兒以開放的心態展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時給幼兒面對挫折的鍛鍊機會,跟幼兒一起理解挫折情境,想出應對挫折的辦法,樹立應對挫折的榜樣;

在幼兒遇到生活困難時及時給予鼓勵,提供必要的幫助,在確保幼兒安全的情況下鼓勵幼兒自己解決問題。

(3)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指導家長建立良好的家庭關係(包括夫妻關係、婆媳關係、親子關係等),為幼兒樹立榜樣。

鼓勵幼兒主動與同伴玩耍與交往,遇到問題時找老師交流,在與他人交往中能夠體驗到愉快的情感,提高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

6~12歲兒童

6~12歲兒童大致處於小學學段

因而

此部分對應小學生的家庭教育指導

6~12歲兒童家庭教育重點:

第一,加強生命教育,幫助兒童認識生命,認識自己,在此基礎上教導兒童珍愛生命。

第二,強化生活教育,引導兒童樹立初步的時間觀念和具備初步的時間管理能力,培養其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正確的消費觀念;培養兒童濃厚的學習興趣,幫助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三,注重兒童品德培養,提升家庭認同意識,讓兒童學會關心;親子共守誠信,培養兒童道德感;讓兒童承擔一定的家務勞動,培養兒童的責任心;促進形成良好的同伴關係和師生關係,提升兒童的社會適應性。

1.生命教育

(1)幫助兒童認識生命

指導家長幫助兒童進一步認識自然界的生命現象,瞭解自然界的萬物生長規律,使其喜愛自己賴以生存、充滿生機的世界,樹立初步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幫助兒童建立熱愛生命、珍惜生命、呵護生命的意識。

(2)幫助兒童認識自己

指導家長幫助兒童認識自己的身體器官及其特點,尋找恰當的方法解答兒童對身體和生命問題的困惑;

幫助兒童形成明確的性別意識,鼓勵兒童與自己喜歡的同伴做朋友,並在與異性的交往過程中保護自己。

(3)教導兒童學會自我保護

指導家長讓兒童學會珍愛生命,幫助兒童初步瞭解居家出行的安全常識,掌握必要的自我保護技能。

2.生活教育

(1)幫助兒童樹立初步的時間觀念

指導家長幫助兒童合理安排時間,明確活動的時間界線;幫助兒童制定時間規劃表,學會在規定的時間做當做的事情。

(2)培養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指導家長重視養成教育,防止因過度包辦和溺愛造成兒童的依賴心理。根據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在日常生活中為兒童提供勞動機會,指導兒童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公益勞動以及簡單的生產勞動,培養兒童熱愛勞動,體驗勞動的樂趣,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

(3)培養兒童正確的消費觀念

指導家長鼓勵兒童參與家庭財務預算,培養兒童初步的理財意識和消費觀念,引導兒童正確認識金錢,合理支配零用錢,形成量入為出的觀念,防止慾望膨脹,逐步形成吃苦耐勞、簡約樸素的品格。

(4)營造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

指導家長根據家庭經濟條件為兒童創設必要的學習環境,尤其是閱讀環境。同時,注重家庭心理環境的培育和創設,構建安全、溫馨的家庭氛圍,家長尤其要注意做熱愛學習的榜樣。

(5)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

指導家長啟發兒童樂於學習,體驗學習的樂趣,消除學習上的心理壓力。當兒童學習遇到困難時,家長要給予熱情的鼓勵和必要的幫助。

(6)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指導家長幫助兒童養成全神貫注、集中注意力完成學習任務的習慣,鼓勵兒童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勤於發問、大膽表達自己的意見,發展多種能力,培養積極、主動的心理品質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3.品德培育

(1)提升家庭認同意識

指導家長應該做到彼此尊重、關愛,對兒童的管教、期望儘量一致,共同為兒童提供相對熟悉、穩定、和諧的家庭氛圍和環境,讓兒童能夠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力量,認可自己的家庭。

(2)讓兒童學會關心

指導家長真正關心和愛護兒童,也要引導兒童對愛自己的人產生感激之情,並學著關心自己身邊發生的事,關心環境變化和社會發展,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友善、真誠的態度對待周圍的人和事。

(3)親子共守誠信

指導家長重視自身的率先垂範作用,自覺抵制不誠信行為。在家庭生活中教育兒童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及時改正缺點,體會誠信帶來的由衷快樂。

(4)培養兒童的責任心

指導家長讓兒童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庭的事情幫著做,他人和社會的事情力所能及地做,引導兒童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對他人負責,進而對社會負責。

(5)促進良好的同伴關係

指導家長為兒童提供與同伴交往的機會,並給予恰當的指導,使兒童掌握與同伴交往的方法和技巧,形成良好的同伴關係。

(6)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指導家長引導兒童熱愛學校,熱愛老師,形成良好的尊師情感,學會與老師交流溝通。同時,家長要全面瞭解兒童與老師交往的情況,並根據兒童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引導兒童處理好與老師的關係。

12~15歲青少年

12~15歲的青少年大致處於初中學段

因而

此部分對應初中生的家庭教育指導

12~15歲青少年家庭教育重點:

第一,加強生命教育,主要針對青少年身體的變化、生理和性心理的變化、兩性交往帶來的新情況開展教育。

第二,強化生活教育,在行為習慣、情緒管理、時間管理、學習方法、職業發展等方面加強指導。

第三,注重品德培育,積極開展自我意識、責任意識、社會適應性、價值觀、規則與法律方面的教育。

1.生命教育

(1)幫助青少年瞭解身體和心理的變化

指導家長幫助青少年瞭解青春期生理衛生知識,引導青少年認識、適應及接納自己生理和心理的變化。

(2)加強對青少年的性道德觀念教育

指導家長注意控制家庭的不良性刺激,加強對青少年的性道德觀念教育,引導青少年掌握正確的兩性交往原則和方法策略。

(3)防止性侵犯

指導家長幫助青少年瞭解性騷擾和性侵犯的現象,教會青少年自我保護的方式方法,防止遭受性騷擾和性侵犯。

2.生活教育

(1)幫助青少年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指導家長幫助青少年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勞動習慣、著裝習慣和正確的消費觀念,逐步形成積極參與勞動和為他人著想的思想意識。

(2)幫助青少年學會時間管理

指導家長在與青少年協商的基礎上制定時間計劃,並逐步實現由他律到自律的過渡。幫助青少年按計劃安排學習活動,合理控制上網時間。

(3)引導青少年學會情緒管理

指導家長學會情緒管理,給青少年做情緒管理的榜樣;教會青少年識別自己的情緒,掌握科學有效的情緒管理方法,有效管控自己的情緒。

(4)引導青少年有效應對學習問題

指導家長培養青少年良好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幫助青少年發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引導青少年端正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應試心理;正確對待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糾正和彌補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在合適的時機與青少年共同規劃學業生涯,幫助青少年認知並做好初步職業規劃,鼓勵青少年探索自主選擇生活目標或樹立職業理想。

(5)幫助青少年學會應對挫折

指導家長對青少年進行必要的挫折教育,幫助青少年正確認識挫折,面對挫折,樹立應對挫折的榜樣,學習應對挫折的辦法,提高應對挫折的能力。

3.品德教育

(1)強化青少年的自我意識

指導家長了解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變化,針對青春期出現的情緒戲劇化、叛逆極端化、自我意識高漲、要求獨立等心理特點調整教育的方式方法,瞭解青少年心理發展特點,幫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自我認識,學會客觀地評價自我,積極地提升自我。

(2)進一步培養青少年的責任心

指導家長引導青少年除了對自己的事情負責、對家庭的事情擔負一定的責任外,還需要承擔必要的學校和社會責任,讓他們學會關心同學,尊重老師,學會關心、保護學校和社會環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有利於他人和社會的公益事業。

(3)指導青少年學會感恩

指導家長把青少年的感恩教育融入到家庭生活裡,體現在具體行為中,引導他們學會以恰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

(4)指導青少年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指導家長以平等的方式與青少年相處,掌握與他們溝通的技巧,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促進青少年對家庭的積極認同;指導青少年學會同伴交往,積極發展同伴友誼;指導青少年學會處理師生關係,以積極的方式獲得老師的關注和認可;指導家長以身作則,為青少年創造更多機會參與社會活動,提高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

(5)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指導家長意識到自身的價值觀會潛移默化地影響青少年,因此家長自身要端正對生活和生命的認識,避免在子女面前抱怨生活或與社會對抗甚至敵視社會或他人,防止青少年形成反社會人格。

(6)引導青少年建立規則與法律意識

指導家長嚴格要求青少年,維護家庭生活秩序,遵守學校紀律和社會規範,培養青少年健全的規則意識,養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

15~18歲的青少年

15~18歲的青少年大致處於高中學段

因而,此部分對應高中生的家庭教育指導

15~18歲青少年家庭教育重點:

第一,強化生命教育,引導青少年敬畏生命,幫助青少年預防險情,教導青少年遠離校園暴力,進行性健康教育。

第二,提升生活教育,幫助青少年提高生活自理和自律能力,引導青少年明確學習目標,幫助他們做好職業規劃。

第三,加強品德教育,引導青少年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培養他們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社交行為,提高他們的規則與法律意識,幫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和正確的價值觀。

1.生命教育

(1)引導青少年敬畏生命

指導家長引導青少年在瞭解生命的來源、認識自己的基礎上,認識生命具有最高價值,認識生命對於家庭和社會的意義,引導青少年認識到生命只有一次,除了法律之外,任何人都沒有剝奪他人及自己生命的權力;

引導青少年敬畏生命,走出漠視生命的盲區。

(2)幫助青少年預防險情

指導家長幫助青少年預防溺水、火災、燙傷、性侵等險情發生,學習在面對這些險情的時候有效地保護自己,避免受到傷害,或最大程度降低傷害。

(3)教導青少年遠離校園暴力

指導家長幫助青少年充分認識校園暴力的危害,學會識別並遠離校園暴力,掌握有效應對校園暴力的方法。

(4)性健康教育

指導家長教育青少年瞭解預防艾滋病基本知識,正確對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

幫助青少年瞭解有關青春期保健知識,包括男生遺精、女生經期衛生,同性家長(如母親對女兒,父親對兒子)在恰當的時機跟子女交流有關自慰、性夢、性幻想等常見的問題,認識危險性行為對身心健康的危害,樹立健康文明的性觀念和性道德。

2.生活教育

(1)幫助青少年提高生活自理和自律能力

指導家長幫助青少年提高生活自理和自律能力,做到合理膳食,忌暴飲暴食,能夠自覺抵制生活中的誘惑,過自律的生活。

(2)引導青少年明確學習目標

指導家長幫助青少年明確學習目標,包括學期目標、學年目標和三年後的高考目標,列出詳細的學習計劃,制定有效的實施與監督措施以達成目標。同時,教會青少年掌握提高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機、緩解心理壓力的基本方式方法。

(3)幫助青少年做好職業規劃

指導家長從青少年實際出發,不斷調整自身期望,引導青少年學會將理想與現實相結合;尊重青少年對自身的未來規劃與發展意願,為青少年選擇志願提供參考意見,並協助其做好職業規劃,鼓勵青少年自主選擇生活目標或樹立職業理想。

3.品德教育

(1)引導青少年形成準確的自我意識

指導家長引導青少年正確地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的優點,接納自己的缺點或不足,做到揚長避短或者揚長補短;

引導青少年學會多角度思考問題,辨證地看待結果,避免思想偏執和走極端。

(2)培養青少年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指導家長鼓勵青少年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在集體生活中鍛鍊自己,學會並樂於與人相處、勇於承擔責任。

(3)培養青少年良好的社交行為

指導家長引導青少年儘快適應高中學習生活,加強人際交往教育,使青少年能樹立正確的友誼觀和愛情觀,學會彼此尊重,相互支持;

指導青少年積極開展社交活動,避免與社會上的不良青少年交往,自覺抵制不良誘惑,社交活動中行為得體,尤其要正確對待兩性交往;

有意識地培養青少年健康的競爭意識,同學不僅是競爭對手,更是合作伙伴,培養公平競爭意識,敢於坦蕩地面對成敗,更要在競爭中實現共贏。

(4)幫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指導家長更多地理解青少年,尤其是要了解青少年的性格特徵、能力傾向與氣質類型,以合適的方式與他們交流情感,在家庭生活中提供機會讓青少年認識和了解自己個性特徵的優勢與不足,為他們個性塑造提供實質性的幫助,以優化青少年的個性品質。

(5)幫助青少年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指導家長幫助青少年樹立科學的人生觀,認識到價值觀在青少年成人成才中的引領作用,在家庭生活中有意識地對青少年進行價值觀引導,使其形成引領社會發展方向、具有廣泛適應性的價值觀。

(6)提高青少年的規則與法律意識

指導家長加強法律知識學習,掌握家庭法制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努力提高自身法制意識,自覺遵守法律,為青少年樹立榜樣;

切實維護青少年權益,提高青少年的規則和法律意識;

引導青少年認識法律、學習法律,在權益遭到侵犯時勇敢地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