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方案演练200余次」确保安全之余希望乘客满意

11

【信源】周到上海

在展会期间,一日之内,徐泾东地铁站,至少会发生四次变化。

变化的形态随着人流的潮汐而律动,时松时紧,时开时合,若非身处其中,很难想象,徐泾东地铁站,这个冷硬看似不可改变的硬件设施,实则正以最柔软、弹性的姿态,拥抱着汹涌而来的客流。

这是一首由10套方案变化而来,经由5次大修,200余次演练,专门为进口博览会会打造的交响曲,演奏他的是一群最基层的地铁工作者,面对人流,他们用栏杆和手势,打出了一个又一个变化,最终只为实现一个目的——将人流安全、有序的送往各个目的地。

「团队方案演练200余次」确保安全之余希望乘客满意

■限流栏杆在徐泾东站分隔出了进站、出站两条不同的通道

展会日里的交响曲

清晨6点,沉默和匆忙,是徐泾东站最主要的基调。

从青浦赶往市区上班的年轻白领,是这个时段的最主要使用者。此时,从最近的地铁站快速的进入地铁,是这些上班族们最大的愿望。

上班族小旗手里拎着装着两个包子的塑料袋,直言不讳的表达了这个心愿:“早上上班能少绕路就少绕路,最好不绕路。”

徐泾东地铁站最大限度的满足了他们的心愿。此时,6号、8号、9号地铁口在最大范围内,向小旗等上班族打开。地铁内部通道最大限度随上班族们自由使用,上班族可以踏着曦光,肆意享受这份散漫和写意。

「团队方案演练200余次」确保安全之余希望乘客满意

早晨8点钟,告别散漫,展会日里的徐泾东地铁站迎来了它的第二乐章。

此时,“四叶草”展会的客流以如约而至,看展的出站客流与早高峰的进站客流交汇一起,紧张和秩序成为了此时地铁站里的主基调。

值班站长胡鸿杰带着工作人员,准时出现在各个岗位上,多处限流栏杆被关上、指路牌被落下,地铁站内被清晰的划分为了进站和出站两条通道,进站的口子被缩减至1个,地铁口前由栏杆组成的蛇形蓄客池准备就绪,客流的情况会被及时反馈到由地面、地下工作小组组成的沟通群里。

「团队方案演练200余次」确保安全之余希望乘客满意

这样紧张的气氛会在正午后进入高潮,彼时,展会的散场客流将陆续涌入徐泾东地铁站,徐泾东站一日里高潮部分正式上演。

地铁站内,限流栏杆会将站内通道有2根变为3根,1根通往四叶草内的进站通道被开辟了出来,专门用于服务那些散场人群。

“散场客流是最需要注意的,它不同于由列车带来的 进场客流,数量基本是固定的,散场时同时进站的人数会比较大。”值班站长胡鸿杰说。

散场高峰期间,徐泾东站一眼望去,全都是人。站内服务人员都绷紧了神经,多处临时售票窗口被开放,地铁站内执行的方案会随时根据人流的状况进行调整,在极端高峰的情况下,电梯将被停止运行,人流将被采取措施限行。

紧张将会一直持续到晚上8点,当客流散尽,徐泾东站迎来了它的尾曲:限流栏杆以及出入口被最大限度打开,人流重新被允许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进出。

「团队方案演练200余次」确保安全之余希望乘客满意

站内的客流恢复到了松散自由的状态,站内的管理人员们也松了口气,他们要抓紧恢复体力,迎接深夜里的另一重考验。

细节在深夜被打磨

夜晚11点51分,值班站长胡鸿杰送走了最后一辆开往徐泾东方向的车辆,徐泾东地铁站一天的运营宣告结束。卷帘门被拉起,胡鸿杰松了一口气,这一天又平安度过。

值班站长是地铁站一天运行的前线指挥官,他们肩负重任,需准确的把握着地铁站内乐章变化的节奏。成熟的方案以及丰富的经验,是值班站长们赖以判断的基础。

“不难的,我们每个人心里都存着全套方案,到了预案应当启动的节点,站内工作人员会迅速调整和变化。近几个月来大大小小展会,我们都按着方案在演练。”胡鸿杰说。

「团队方案演练200余次」确保安全之余希望乘客满意

地铁站里白天所执行的方案,正是徐泾东站为迎接进口博览会而精心打造的大客流方案的一部分。

自倒计时200天起,徐泾东地铁站经历了大大小小演练200余次,方案在持续优化,人则在持续进步,地铁里的细节,也在一点点被完善。

步履匆匆的客流甚至很难感觉到徐泾东地铁站的变化,在清晰的指示牌指引下,人流看似在按照自己的意愿前进,实则都踏上了被规划好的路线。

正如人们很难察觉,为了顺利迎接进口博览会的大客流,徐泾东地铁站调亮了照明系统、优化了通讯系统、安装了智慧公安、智慧消防等系统。而这些工程,大多数是在运营结束后的深夜,加班加点完成的。

“高峰的时候,徐泾东地铁站夜里有100多人连续施工。”徐泾东站站长曹铭说。

在轨行区内,胖胖的粉色衬衫小哥正对道岔进行保养。

「团队方案演练200余次」确保安全之余希望乘客满意

■凌晨12点半,徐泾东站站务员进入轨行区清理垃圾、养护道岔

他弯着腰轮流用布和砂纸将道岔零件打磨干净,汗水顺着脸颊不断的淌下来。对他而言,这样的工作已经习以为常。

在夜晚,地铁站的工作人员要完成营业额结算、轨行区施工、站内养护等基本工作。三分之二的地铁工作人员,长期昼夜倒班。

细节正一点点被完善,在夜晚,多处原本是手动的地铁指示牌被悄无声息的置换成了电动指示牌,地面上不知不觉的多了40个绿底白字的阿拉伯数字,这些难以被注意到的细节,在进口博览会期间,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团队方案演练200余次」确保安全之余希望乘客满意

■徐泾东站工作人员在调节指示牌

演练报告积累了半尺厚

站长办公室内,站长曹铭和他的团队,正拿着图纸,对着地面上那40个绿底白字的阿拉伯数字冥思苦想。

他们在思考如何将这40个点位优化至60个,尽最大限度,保证进口博览会期间,客流的安全流转。

“我们站内日常上班期间,站内工作人员约10余个,客流高峰期间会增至15个,但在此次迎接进口博览会期间,按照原计划,我们将在站内设置40个点位,在每个点位都安置一名服务人员,帮助旅客进行指引。”曹铭介绍。

「团队方案演练200余次」确保安全之余希望乘客满意

■站长曹铭在整理演练方案

如今,原有的40个点位将会进一步升级至60个,如何合理的让60个人都尽可能发挥作用,是曹铭和他的团队思考的焦点。

“我们希望乘客站在任何一个位置,都能看见我们的工作人员。”曹铭说。方案精化到每一个细节,当60个点位确定后,徐泾东站还将为每个点位的工作人员设计专门的引导方案,确保他们都能对乘客进行有效引导。

曹铭并不讳言在进口博览会期间徐泾东站将面临的压力,即使按照最乐观的估计,来观展的日均客流仍比徐泾东站曾接待过的最大客流多出三分之一,这意味着徐泾东站需要制定比以往任何一次展会,更周全的方案。

“因为一开始都不知道到底会是什么样子,所以我们先按照各种情况做假象,制定了10套方案,后来这10套方案中大约有4套的框架被保留了下来,我们又在此基础上做了一步步修改。”曹铭说,在他的记忆里,对于方案的细微调整几乎每天都进行,大规模的修改约5次左右。

「团队方案演练200余次」确保安全之余希望乘客满意

“比如后来我们知道展会分成了三个阶段,我们就按照三个阶段进行了调整。再比如说,根据6号口使用情况的变化,我们也相应的调整了方案。”曹铭举例。

一套方案有200多页,一个关键要素的修改,往往意味着整个方案的变动。而让胡鸿杰顺利带领着班组成员,完美的度过展会一天的,正是脱胎于一次次大修的方案。

“每套方案都包含了30余个预案,为了能够让员工熟练掌握这些预案,我们组织了200余次各个级别的演练。又在演练过程中,进一步查缺补漏,对方案进行完善。”曹铭说。

在最近几个月,演练几乎每天进行,每次演练都会形成一份演练报告,演练报告的内容精确到了每分钟,一次演练哪里出了问题,几乎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团队方案演练200余次」确保安全之余希望乘客满意

几个月来,光是演练报告就积累半尺厚。配合着演练,徐泾东地铁站的硬件、软件设施被微调至最完美的状态。

“以限流栏杆为例,栏杆有固定的、可移动的、推拉式的,这其实都各有讲究,不同款式的栏杆能够保证多套预案可以同时生效,不会相互干扰。而预案之间是否会相互干扰,则是演练中一点点发现的。”曹铭说。

比安全更多一点儿

作为方案执行的最小单位,徐泾东站站务员余涟漪,用“千锤百炼”形容自己和同事的状态。

当方案具化到每个岗位,就变得简单而具体,经过一次次的演练,余涟漪甚至能用中、日、英三国语言快速的说出每个岗位应使用的引导语。

“我们想要达到的首要目标是保证人流的安全有序,除此之外,我们还希望能尽可能的让过往的人流感到舒适、满意。”曹铭这样形容徐泾东站在进口博览会期间的目标。而余涟漪如今在努力的,更多围绕着这个安全之余的满意。

对徐泾东站和曹铭而言,确保人流感到舒适和满意,意味着站内厕所的优化改造,站内设施的清洗保洁,而对于余涟漪这样的基层工作人员,想让人乘客感到满意,能做的就是尽最大可能性,回答好每一名乘客的每一个问题。

这意味要让国际乘客和国内乘客享受到同样的待遇。为此,上海地铁特意为地铁工作人员编写了迎接进口博览会100句英语教材,作为团队里的双语达人,余涟漪负责将这100句准确的转化到工作场景里,并教会身边的同事使用。

「团队方案演练200余次」确保安全之余希望乘客满意

■迎接进口博览会100句英语教材

“每个岗位都要至少掌握二三十句,我们会将句子尽量简单化,方便乘客理解。”余涟漪说。余涟漪自己还特别准备了一套日文100句,以备不时之需。

更多的工作体现在余涟漪和同事一起打造的小册子上。进口博览会期间,这些小册子将被发放到每名员工手中,作为应对乘客提问的百宝书。

“为了制作这本小册子,同事正加班加点的制作手绘地图,我会爬到地铁口上面,帮同事确定每个地铁口上方的公交车辆分布等细节。”余涟漪说。

她的笔记本里画着一张自己用铅笔手绘的徐泾东站平面图,每个地铁口附近的公交站位置都被注在了上面,旁边标着会在该站点停靠的公交车。

“我下次应该把步行时间测算一下,乘客应该想知道。”徐涟漪边翻着自己的本子,边嘀咕着,“但是就怕每个人步行速度不一样出现误导。”她有些犹豫不决。

就像她的同事们一样,即使有自信用“千锤百炼”形容自己对本职工作的熟练度,在进口博览会倒计时的每一天,徐涟漪仍在思考着如何能做的更好一点儿。

“我们想尽最大努力,替乘客考虑周到,让他们感觉到舒适、满意。”徐泾东站站长曹铭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