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被稱爲奸雄,而且生性多疑,爲何還有那麼多人誓死效忠於他

三國時期各方勢力的君主都有自己的特點,孫權本身實力一般而且信奉中庸之道,所以善用制衡之策在雙方勢力間周旋,劉備一向以仁德自居,打著漢室的旗號拉攏人心。與他們兩人比起來曹操實力更強,但是卻因為挾持大漢天子這一事情歷來為人詬病,他也因此被稱為奸雄。曹操不僅以陰險奸詐聞名於世,而且他還是個生性多疑的君主,按理說這樣的人很難籠絡到人心,但是事實恰恰相反,曹魏集團麾下人才濟濟,遠非劉備和孫權所能相比的。既然曹操如此不堪,為何還有那麼多人誓死效忠於他呢?

曹操被稱為奸雄,而且生性多疑,為何還有那麼多人誓死效忠於他

說起來曹操陰險奸詐而且生性多疑的例子有很多,比如當年他刺殺董卓失敗後逃跑,被其父親的結義兄弟呂伯奢收留,然而此時的曹操卻如同驚弓之鳥,聽到一點兒動靜就以為有人還謀害自己。生性多疑的曹操在聽到磨刀聲音之後竟然不分青紅皂白把呂伯奢一家全部殺死,此後在知道殺錯人的情況下曹操非但沒有悔改,反而把不知道情況的呂伯奢也給殺害了,奸雄本質顯露無疑。

曹操被稱為奸雄,而且生性多疑,為何還有那麼多人誓死效忠於他

而且曹操對於自己的手下人也非常陰險。當初曹操征討袁術的時候曾經讓讓一個叫王垕的人擔任運糧官,王垕此人忠心耿耿而且做事小心謹慎,盡職盡責的完成了曹操交代的人物。曹操軍隊本就缺糧,兩方交戰相持不下糧草所剩無幾,這個時候王垕就去請示曹操該怎麼做。

曹操被稱為奸雄,而且生性多疑,為何還有那麼多人誓死效忠於他

曹操告訴王垕用小斛給士兵分發糧食,王垕老實的說道這樣一來士兵會心生怨恨造成軍心不穩,曹操卻讓他放心,並且說自己有辦法應對。王垕就按照曹操的主意去做了,果然引發將士的怨恨,在這種軍心不穩定的情況下曹操把王垕喊來,並且向他借頭平復大家的怨氣,以此來安定軍心。可憐的王垕就這麼被曹操給坑了。

曹操被稱為奸雄,而且生性多疑,為何還有那麼多人誓死效忠於他

通過上述兩件事情我們就可以看出來曹操是非常奸詐陰險的一個人,常言道人以群分,按理說曹操這樣的人很難拉攏到一些忠義之士的輔佐。然而縱觀三國曆史我們不難發現,有很多當世猛將都對曹操誓死效忠,比如為了保護曹操而戰死宛城的典韋,被關羽擒獲而寧死不降的龐德,以及張遼徐晃張郃這些降將也對其效忠一生,這些人都是忠勇之輩,卻能夠完全對曹操效忠。我認為原因有以下四點:

曹操被稱為奸雄,而且生性多疑,為何還有那麼多人誓死效忠於他

第一點就是曹操生性多疑算不上是缺點。我們都知道東漢末年是一個非常混亂的年代,諸侯之間相互攻伐戰亂不休,人們為了活命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而且這期間還有很多的文臣謀士在後面推波助瀾,陰謀詭計可以說是層出不窮,身為一方諸侯如果不多思考的話很難活得下來。就比如何進董卓之輩雖然實力強大,仍然死在著亂世之中。曹操看到這些人的下場之後自然引以為鑑,所以才會多疑猜忌,這樣才能活得長久。

曹操被稱為奸雄,而且生性多疑,為何還有那麼多人誓死效忠於他

第二點就是曹操猜疑的對象大多都是文臣謀士,而非為其衝鋒陷陣的猛將。曹操雖然生性多疑,但被他忌憚的人一般都是對於局勢很有影響力的謀臣,他對於那些忠義勇猛的大將給予了非常高的信任。比如張遼和關羽兩人,他們雖然是降將但是也受到曹操很高的信任,曹操對於他們並不猜忌,而是非常厚待。曹操對於自己手下大將不僅賞罰分明,而且坦誠以待,很多半途投靠他的降將都能夠受到重用,其中徐晃張遼張郃龐德等人都是很好的例子,這些人對於知遇之恩的曹操自然是死心塌地的追隨。

曹操被稱為奸雄,而且生性多疑,為何還有那麼多人誓死效忠於他

第三點曹操多疑也是有依據的,而非毫無理由全憑喜好殺人。不同於董卓等人殘暴不仁,曹操多疑所殺的人都有自己的理由。比如許攸是因為仗著自己和曹操關係親密,居功自傲不尊重曹操,這種行為極大的降低了曹操在軍中的威望,所以曹操才會除掉此人;還有孔融不識時務,同樣是因為擾亂了曹操建立起來的安穩局面,才惹怒曹操慘遭殺害;以及後來的楊修等人則是因為參與世子之爭才被殺害。由此可見曹操由於猜忌所殺之人大多都是犯了他的機會,想來劉備孫權遇到這樣的人也不會寬宏大量,就比如劉封以及陸遜兩人,也沒有落得什麼好下場。

曹操被稱為奸雄,而且生性多疑,為何還有那麼多人誓死效忠於他

第四點就是曹操本身的性格是非常矛盾的。他一方面生性多疑,對於手下多加猜忌,另一方面卻又用人不疑寬宏大量。這點兒從官渡之戰過後就可以看得出來,曹操打敗袁紹之後得知自己手下有很多人曾經和袁紹往來甚密,這些人都在為自己找好退路。曹操贏了之後並沒有追究這些人的行為,反而看都不看直接將這些書信焚燒,這種籠絡人心的手段真的是非常高明。

曹操被稱為奸雄,而且生性多疑,為何還有那麼多人誓死效忠於他

你對曹操的用人手段有何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