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丨世紀工程 鼓舞人心 網民熱議港珠澳大橋通車

关注丨世纪工程 鼓舞人心 网民热议港珠澳大桥通车

伶仃洋上,海天一色、煙波浩渺,港珠澳大橋如同一條巨龍飛騰在碧波之上,以氣貫長虹的“中國跨度”,展現當代中國的雄健風采。

10月24日上午9時,從設計到建設前後歷時14年、被英國《衛報》譽為“新世界七大奇蹟”的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在網絡上,港珠澳大橋通車的消息成為最熱新聞,億萬網民難掩激動之情,為這項“世紀工程”的雄姿喝彩。

关注丨世纪工程 鼓舞人心 网民热议港珠澳大桥通车

港珠澳大橋香港段 新華社記者 呂小煒 攝

世界之最,激揚志氣

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特別行政區,西接廣東省珠海市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總長約55公里,是“一國兩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10月24日,人民日報客戶端發表題為《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的文章,引用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上的深情寄語:“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創下多項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體現了一個國家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奮鬥精神,體現了我國綜合國力、自主創新能力,體現了勇創世界一流的民族誌氣。這是一座圓夢橋、同心橋、自信橋、復興橋。大橋建成通車,進一步堅定了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充分說明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新時代也是幹出來的。”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情真意切、鼓舞人心,在網友中引發了強烈共鳴。

網友“大新”留言說:“巨龍騰飛伶仃洋,光耀寰宇頌神州。”網友“春利”說:“溝通從橋開始,三地的溝通因港珠澳大橋的開通而有了歷史性的推進,‘一國兩制’必將走向新的高度。”

10月24日上午8時39分,新華社官方微博“新華視點”發佈《正在直播: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展示了整座大橋雄偉的全貌和實地的通行體驗。截至24日22時,該則發佈獲得了400萬次的瀏覽量和20多萬的點贊量。有網友留言感嘆:“中國工程,國之重器。”

港珠澳大橋創造了多個世界“第一”、打破了多項世界紀錄。10月24日,人民網轉載人民日報海外版文章《圓夢橋 同心橋 自信橋 復興橋(望海樓)》,細數了港珠澳大橋的“世界之最”:世界上里程最長、設計使用壽命最長、鋼結構最大、施工難度最大、沉管隧道最長、技術含量最高、科學專利和投資金額最多。

坐擁如此之多的“世界之最”,港珠澳大橋激揚了志氣。網友“安致慧子”說:“我為身後有這麼一個科技強國而感到自豪和驕傲,中國夢正在一步步實現。”

港珠澳大橋豐富了“一國兩制”實踐。10月23日,新華網發表文章《一橋越滄海》指出:“‘一國兩制’是中國的偉大創舉,凝結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國智慧’。港珠澳大橋是在‘一國兩制’土壤裡生髮出來的一株新苗,充分印證了‘一國兩制’的強大生命力。”

網友“騰訊微博-張弛”讚歎:“‘超級工程’中國橋,彰顯中國人的精神氣!在伶仃洋‘作畫’,在大海里‘穿針’,港珠澳大橋每一項突破都標註著中國自主創新的抱負。有了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精氣神,自主創新之路才能越走越通暢!我堅信,橋通了,人心會更暢通!”

关注丨世纪工程 鼓舞人心 网民热议港珠澳大桥通车

港珠澳大橋香港段 新華社記者 呂小煒 攝

攻堅克難,贏得敬意

天塹變通途的背後是一項項技術創新以及建設者的奉獻。

10月24日,“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發表文章《天塹變通途!港珠澳大橋背後的“黑科技”你都知道嗎》。文章指出,從第一個人工島成島,到完成所有沉管浮運對接;從海上埋置式承臺施工,到超長鋼橋面鋪裝……正是無數個世界級技術難題的解決,才成就了今天的“超級工程”。

“央視新聞”官方微博則以動畫的形式,解釋了長達55公里的大橋,“究竟是如何建的?”“在大海里建兩座10萬平方米的人工島,怎麼做到的?”“用巨型沉管建6.7公里海底隧道,每個標準管節重約8萬噸,如何沉降?”等世界性難題。

網友“小憨家的海螺”留言說:“同為路橋工程人,雖未曾參建,仍深以為傲。”網友“醜大叔與小妖”讚歎道:“今天為這件盛事而感動,感謝各位默默無聞的建設者。”

偉大工程的背後,離不開默默奉獻的建設者。10月24日,中國新聞網發表文章《港珠澳大橋建設者:“我們都成了港珠澳大橋人”》。文章講述了以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總工程師林鳴為代表的中國橋樑工程師攻堅克難的事蹟。

“央視新聞”官方微博發表文章《此刻,轉發這條微博,致敬大橋建設者》,以圖片的形式呈現出一個個普通建設者在通車時燦爛的笑容。8小時內,此條微博轉發超過2萬次,點贊超過10萬次。

網友“2911CK”評論道:“我記得很久以前看過港珠澳大橋建設的紀錄片,全家人坐在電視機前,很認真很認真地看,我還特意寫了日記,真的很感動!他們的精神也在那段時間給了我很大的鼓勵。”網友“趙脫俗”留言說:“這座大橋從設計到建設前後歷時14年,正是一段青春最美好的光陰,轉發致敬超級工程的建設者們。”

在大橋的建設過程中,設計者還特意考慮到環保因素。10月24日,澎湃新聞發表《港珠澳大橋花3.4億保護白海豚實現“零傷亡不搬家”》的文章,指出了為實現白海豚“零傷亡不搬家”的目標,“研究人員300多次出海跟蹤,拍了30萬張照片,對千餘頭白海豚進行標識”;“舉辦白海豚保護知識培訓29次”;“將工程可行性研究階段318個橋墩減少至施工階段的224個橋墩”……

“人民日報”官方微博則以視頻的形式展示了在通車首日,5只白海豚在港珠澳大橋附近海域嬉戲的場面。據瞭解,伶仃洋海域是中華白海豚最大的棲息地。未來,旅客通過大橋時,將有可能看到它們的身影。網友“白·羽”評論說:“希望能保護好它們,別讓它們受傷!”

关注丨世纪工程 鼓舞人心 网民热议港珠澳大桥通车

這是10月24日無人機拍攝的港珠澳大橋收費廣場。當日9時,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 新華社記者 梁旭 攝

聯通民心,聯通未來

港珠澳大橋通車了,網友們已經迫不及待要去“兜風”了。

10月22日,“新華社”微信公眾號發表文章《港珠澳大橋通車在即!這份通行攻略請查收》。文章囊括了大橋路線、車輛通行、三地口岸通關、通行收費、安全保障、配套服務等實用的通行攻略。網友“阿里一銘”點讚道:“在珠海就讀的學生表示現在去香港方便多了。”

10月24日,“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發表題為《港珠澳大橋通車啦!這份“兜風”指南請收好!》的文章。文章通過9張圖片介紹了私家車怎麼上橋、哪些車輛可通行、如何通關、收費多少等大家關心的話題。

環球網發表題為《港珠澳大橋開通:飛車上橋前先看此攻略》的文章,詳細講解了哪些車輛可以上港珠澳大橋、車輛通行費用是多少、車輛上橋後能否掉頭、車輛上橋須購買三地保險等交通規則。

網友“喵了個咪”暢想:“在廣州喝完早茶,坐輕軌到珠海吃午餐,下午去澳門觀光,晚上到港珠澳大橋兜風,最後直達香港看夜景。”網友“悅如圓”也留言表示期待:“港珠澳大橋是中國的一張名片,我一定要親自體驗,感受一下我們中國人勤勞智慧的成果。”

內地私家車能否上橋“自駕遊”,成為大家格外關注的問題。10月24日,央視網上一篇《港珠澳大橋“自駕遊”這些通行“攻略”你必須知道!》的文章指出,“目前,具有粵港兩地牌照的車輛,或者經過三地政府部門許可的單牌車輛可以通行。為了滿足更多旅客的需求,特別開通了穿梭巴士和跨境直通巴士。根據設計,大橋主體採用內地右側通行規則,車輛到達香港或澳門口岸後,根據交通標誌指引再轉為左側通行。”

網友“牽~手”留言說:“為了這座橋,我要回家辦港澳通行證了。”

“大橋聯通三地、聯通民心、聯通未來。”正如網友“律姐”所言,港珠澳大橋在推動粵港澳三地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同時,也必將發揮強信心、聚共識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