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熱議】 臨沭法官“搶著辦案”的啟示

2020年第13期《內部參考》登載了記者吳書光的文章《這些法官為何搶著辦案?---山東臨沭法院司改落地成效調查》。陳明國院長批示各部門閱研,引發了民一庭法官和司法輔助人員熱議。40名法官1年結案超過1.5萬件,結案率95.24%,人均375件,平均辦案週期37.66天!拋開基層法院案件性質不說,單就如此大的人案比來看,值得我們深思。

大家認為,臨沭同仁所以取得如此驕人成效,得益於司法體制機制改革措施落地真放權、真尊重、真競爭,全面實施以平行化團隊為核心的全流程改革,包括審判、執行、績效評價、審判管理和行政保障五大體系,實現了司法辦案專業化、分配案件智能化和績效評價市場化,激發了法官和工作人員的動力。

2014年司法體制改革以來,省高級法院民一庭不折不扣落實改革措施,嚴格執行司法責任制,在全省法院首創“金牌合議庭”專業化審判團隊模式,真放權與真尊重兼顧,落實司法責任制與加強審判監督管理同步,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積累了有益經驗,取得了一定成效。相比較而言,我們的辦案質效仍有不足,究其主要原因,存在審判管理不嚴密、審判監督有疏漏現象,審判監管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

民一庭承擔的審判職責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承辦建築工程施工合同糾紛類案件和依法應由省高級法院本級管轄的其他傳統民事案件,負責監督指導全省法院統一裁判尺度,正確適用民事訴訟程序法和民事實體法;二是組織全省法院民事審判部門開展各專項工作,比如家事審判方式改革、適用小額訴訟程序、涉農維權、婦女兒童權益保障、消費者權益保障、營造良好的法治營商環境、涉軍停償案件審判、人民法庭工作、適用道路交通糾紛網上一體化處理機制、人身損害賠償標準城鄉統籌等等,點多、線長、面廣,問題具體而繁雜,對應國家治理體系中民生保障制度的各個方面,與社會生活聯繫緊密,關係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民生司法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承擔著重要職責,扮演著重要角色,發揮著重要作用。民生保障無小事。民生司法更需要優質高效的司法產品,以保障千千萬萬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以維繫千家萬戶的生產生活。有法官曾感慨地總結,“我們辦的案件實際上是當事人的人生”。此話不無道理。

影響司法產品---案件的優質高效,無外乎人員、機制和保障三大要素。這也是司法改革瞄準的靶向。人員來說,實行法官員額制,擔任法官除具備政治、學歷、年齡等法定條件外,入額擔任法官一般要經過10道選任評價程序和相應的專業工作經驗,門檻不可謂不高;機制來看,司法體制機制改革對以往司法程序、審判制度和審判模式進行了堅持和完善,就是哲學上講的揚棄,有的可以說是重塑。保障來講,信息化建設和信息技術設深度應用,智慧法院建設的逐步展開,司法行政保障體系的健全完善,助推新時代司法的騰飛。

在此語境下,多辦案、快辦案、辦好案就成為必然要求。特別是青海法院總體受案量相對較少,應當也完全能夠做到。關鍵是認真查找我們自身存在的問題及其成因,逐一檢視反思,採取有效有力措施,加以整改和完善。

1

一是加強審判管理,確保均衡結案。影響我

庭審判進度的主要因素包括三個方面,1.案件流轉各個環節之間縫隙不嚴密;2.法律文書送達等易造成辦案節奏拖沓;3.司法鑑定耗時太長。為此,我庭制定了《民事審判第一庭關於加強均衡結案提高辦案質效的意見(試行)》,對庭負責人確認簽收案件、司法輔助人員安排庭審事宜、送達法律文書、法官閱卷、合議庭庭審、法官起草法律文書、合議庭評議等環節辦案時長和壓縮流轉環節時長等作出明確規定,要求法官、合議庭加快進度、提升效率,實現辦案流程各環節無縫銜接。同時,對公告送達、准許啟動司法鑑定等作出必要限定,避免不符合條件的事由影響正常訴訟程序。努力做到科學配置審判資源,合理掌控辦案時間,依法、公正、及時審理案件,在總體上達到每季度收、結案動態平衡、未結案相對合理的良性司法管理成效。

2

二是加強學習研究,提升司法水平。院審判監督管理委員會辦公室通報情況看,2019年我庭承辦的案件被最高法院發重、改判和提審佔全院的三分之一強。同時,我庭尚存10餘件一審案件未結(含重審案件),需要下功夫抓緊時間消化,且必須保證質量,避免被髮重、改判。排除認識不同等原因外,民一庭自身司法能力、水平和經驗積累還不盡如人意。為此,必須加強日常學習研究,形成常態,並強化總結提高,積累厚實經驗。學習研究需要長期堅持,除庭裡組織集體學習外,要求大家立足案件學習、集合一類案件學習,撰寫指導性案例總結提高,強調類案檢索,充分發揮合議庭、主審法官會議、庭務會等研究討論平臺的作用,統一思想認識和裁判規則。注重收集、研討最高法院裁判文書和案例,深鑽細研,吸收其精華,強自身素質。此外,營造互幫互學之風,利用內網信息平臺和手機微信群,相互發送學習資料,開展有益的討論交流,共同提高。

3

三是加強條線督導,統一裁判尺度。省高級法院承擔著對下指導重要職責。除案件被髮重、改判、指令審理等監督指導外,還要圍繞辦案採取相應措施,把監督指導抓早、抓小、抓細、抓實。運用編髮指導案例、召開研討交流會、調查研究、出臺規範性審判指導意見、組辦案例分析會、舉辦業務培訓班、編髮審判業務指導專刊、撰寫評選理論文章、定期通報存在的問題等方式,把全省法院民事審判法官的思想認識統一起來,把類案裁判規則統一起來,把司法尺度和適用法律標準統一起來,以有效提高案件正確率,降低發改率。

4

四是加強專項工作,服務保障大局。央大政方針、省委決策部署,立足全國、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民生保障大局,是民生司法的全部著力點,也是謀劃安排民生司法工作的根本遵循。就目前民一庭承擔或牽頭的專項工作來看,針對性很強,都要一件一件不遺餘力抓好、做好、配合好。具體工作中,要放眼經濟社會和民生保障視野,構建民生司法依法提供有力服務保障的大格局,無論調查研究,還是提出具體司法措施,亦或與各有關部門協調配合,都須提高政治站位,瞄準問題靶向,立足司法辦案,採取針對性措施,勇於擔當履職,發揮好民生司法職能。同時,以做好專項工作的成效反推助力司法辦案優質高效開展。

多辦案、快辦案、辦好案是一項基本要求,要做到說難也易。難在思想認識不統一、步調進度不一致、工作機制不健全、績效評價不完善、保障措施不給力;易在思想認識到位後的工作熱情高漲,責任意識樹立後的勇於履職擔當。對於我們法官來說,辦好每一起案件是對職業尊榮最強有力的支撐。

供稿:民事審判第一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