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史——東漢(一)

中國通史——東漢(一)


總述:

時間跨度:公元25年一公元220年

公元25~88年,是東漢光武、明、章三帝時期,即東漢的建立和發展時期。東漢初期一度呈現興盛局面,不久就進入外戚、宦官輪流專政的時期,統治漸衰。東漢正式結束於公元220年,但實際上在184年全國規模的黃巾起義爆發之後,東漢的統治已是名存實亡。


25年◆劉秀稱皇帝於鄗,建元建武,是為漢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定都洛陽。

27年◆赤眉軍為劉秀所破。

35年◆詔令不得虐待奴婢,以後又多次下令釋放奴婢。

60年◆漢明帝令畫工在南宮雲臺畫功臣28將畫像,史稱“雲臺二十八將”。

73年◆竇固擊匈奴,至天山,取伊吾廬地,置宜禾都尉。

因遣假司馬班超使西域,西域與漢絕六十五年,至是復通。

97年◆竇太后死,追尊梁貴人為太后,梁氏始盛。

105年◆和帝死,少子隆以皇太子嗣位,是為漢殤帝劉隆,皇太后鄧氏臨朝稱制。

121年◆鄧太后死,安帝親政。諸宦官及乳母王聖用事。

閻皇后兄弟顯等任諸卿、校尉、掌管禁兵。

123年◆以班勇為西域長史。率兵出屯柳中。

144年◆順帝死,皇太子炳嗣位,是為漢衝帝劉炳,皇太后梁氏臨朝稱制。

166年◆黨錮事件發生。司隸校尉李膺等兩百餘人被稱為黨人,下獄考治,太尉陳蕃被罷免。

167年◆桓帝死,皇太后竇氏迎解瀆亭候劉宏嗣位,是為漢靈帝劉宏,皇太后臨朝稱制。第一次黨錮之禍。

169年◆宦官侯覽、曹節等捕殺李膺、杜密、範滂等百餘人,又禁錮、遷徙數百人,造成第二次黨錮之禍。

176年◆詔州郡更考黨人,門生、故吏、父子兄弟在位者皆免官禁錮,爰及五屬。

184年◆張角率眾起義,因義軍皆戴黃巾,稱黃巾起義

189年◆董卓廢少帝,立陳留王劉協,是為漢獻帝劉協。

190年◆關東州郡起兵,推袁紹為盟主,討董卓。董卓脅獻帝遷都長安。

192年◆司徒王允等殺董卓。曹操在濟北誘降黃巾軍三十萬,號青州兵。

196年◆曹操迎獻帝於許,開始許下屯田。

197年◆袁術稱帝於壽春。

199年◆袁紹消滅幽州公孫瓚,佔有幽、冀、青、並四州。

200年◆曹操破袁紹於官渡,是為官渡之戰

208年◆孫權、劉備聯軍破曹軍於赤壁,是為赤壁之戰

211年◆曹操自將兵進入關中,驅逐韓遂、馬超。

215年◆曹操徵降漢中張魯,統一北方。

216年◆曹操進號魏王。

219年◆劉備從營操手中奪得漢中,自立為漢中王。關羽攻樊城,大破曹軍。孫權襲殺關羽,佔荊州。

220年◆東漢滅亡。


1.東漢的建立

東漢王朝的建立者劉秀,南陽蔡陽(今湖北棗陽西南)人,漢景帝子長沙定王劉發六世孫。家為當地大族,王莽時曾至長安習《尚書》。地皇三年(22年),從長兄劉縯起兵於舂陵(今棗陽南),有眾七八千人,號“舂陵軍”,不久與綠林軍合併。時綠林軍勢盛,由於“人心思漢”。議立劉氏為君主,號召天下。南陽豪強等欲立劉縯,而大多數綠林將領都主張擁立為人懦弱、無勢力的另一名宗室劉玄,以便操縱。

中國通史——東漢(一)

宗峰巖 飾 劉縯

地皇三年二月,劉玄即位,定年號為更始,劉縯被任命為大司徒,劉秀任太常、偏將軍。六月,綠林軍獲昆陽大捷。劉秀身先士卒,功居首位。更始君臣對劉氏兄弟的勢力和威望感到疑忌,隨即以謀反罪名誅殺劉縯。劉秀聞訊,深自韜晦,不敢服喪,態度益加恭謹。得免於難。是年綠林軍攻滅王莽,劉秀奉命北上招撫河北地區。次年被封為蕭王。他在河北獲得了獨立發展的良機,先後擊敗、收編了多支農民起義部隊和地方割據力量,逐步脫離更始政權控制。

中國通史——東漢(一)

更始帝劉玄

更始三年(25年)六月,劉秀被部下擁戴稱帝,仍用漢國號,改元建武,不久定都洛陽,史稱東漢。劉秀即為漢光武帝。

中國通史——東漢(一)

漢世祖光武帝劉秀,東漢開國皇帝,史上著名的中興之主,有允冠百王之稱。新末天下大亂,一介布衣劉秀與兄在舂陵以“復興漢室”為號召起兵,與眾豪傑並爭天下。在昆陽之戰一舉摧垮新莽四十二萬大軍,成為滅亡新朝的關鍵人物。後劉秀受更始帝派遣而“單車空節”巡河北,趁機一舉平定河北,並於更始三年於河北稱帝,國號“漢”,史稱“東漢”,此後平滅綠林、赤眉、隗囂等割據政權,天下得以再次一統。劉秀在位三十三年,大興儒學、推崇氣節,使後漢成為“風化最美、儒學最盛”的時代

在漢光武帝建國的同時。進入關中的綠林軍勢力日衰。更始君臣生活腐化,不事遠略,卻在內部爭權奪利。另一支農民軍赤眉軍在樊崇率領下西行攻入關中,立十五歲的西漢宗室劉盆子為帝。建武元年(25年)九月,赤眉軍攻克長安,更始政權滅亡。但赤眉軍同樣缺乏安定、建設能力,在關中四處搶掠,不為百姓所附。其軍士思鄉心切,日夜愁泣,盼望東歸。建武三年,赤眉軍撤出長安東返,在崤底(今河南澠池西南)、宜陽(今河南宜陽西)遭到東漢軍隊截擊,樊崇、劉盆子等被迫投降。至此反莽起義中兩支最主要的部隊均已瓦解,東漢政權成為北方最強大的勢力。但全國各地還存在著多支割據力量,較大者有

劉永據睢陽(今河南商丘)

彭寵據漁陽(今北京密雲)

隗囂據天水

公孫述據成都等。

至建武十二年(36年)漢軍攻滅公孫述,上述割據力量悉數被削平,全國復歸統一。

中國通史——東漢(一)

140年 東漢地圖

中國通史——東漢(一)

東漢時期 世界地圖


2.東漢初期的統治

與西漢初年“布衣將相”的狀況不同,東漢創業集團大都出自兩漢之際的“士族大姓”。這一階層形成於西漢後期,主要是“獨尊儒術”的結果。獨尊儒術使戰國以來學說門派各異的“士“逐漸歸於儒學一統之下,其數量大增,並且往往不再以個體“遊士”的形象出現,而是與家族,宗族勢力結合起來。一方面豪強大姓多造子弟讀經入仕,從而士族化,另一方面貧寒士人發跡後也會用政治特權擴張家族的經濟實力,士族大姓因而產生。

中國通史——東漢(一)

中國古代的士族群體

新莽末年的起兵者,除綠林、赤眉外,大都屬於這一階層。以漢光武帝君臣而論,基本都是南陽、河北兩地區的士族大姓,往往同時具有“士人”和“大姓”的雙重身份。他們雖然有“儒者氣象”,並且光武帝等人也與王莽一樣迷信讖緯,但畢竟經過政治、軍事鬥爭的磨鍊,對社會問題的認識比較清醒和全面,與西漢後期儒生迷戀復古、過分趨於空想不同。在光武帝君臣的統治下,殘破的社會又進入一個較為安定、重新恢復發展的時期。

①政治方面: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統治得到進一步加強。光武帝“退功臣而進文吏”,禮遇功臣列侯,予以優厚爵祿,但不任以政事。諸功臣與皇權產生矛盾的危險也因此大大減小皆以功名自終,得享天年。對宗室外戚的權勢,也都加以限制。與此同時,大力提倡儒學,表彰名節,重建太學,完善察舉制度,擢用普通士人為官。標榜“以柔道治天下”,不尚嚴刑峻法。在中央,加重內朝官尚書檯協助皇帝決策的作用。重大或機密事務多由皇帝與尚書檯討論決定,再交付外朝官僚機構之長——三公監督執行。時稱“

雖置三公,事歸臺閣(指尚書檯)”。地方上提高原監察區長官——州部刺史的權限和地位,使州部開始向郡以上的一級地方行政機構轉化。

中國通史——東漢(一)

鄧禹像

在光武帝“退功臣而進文吏”中,

鄧禹、賈復等人被封賞而不用,但

他們率先解去軍職,倡導儒學。

中國通史——東漢(一)

位於蘇州的鄧禹草堂

②經濟方面

社會生產逐漸得到恢復。光武帝採取輕徭薄賦政策,又裁併冗散機構、官吏,提倡節儉,以縮減開支。多次下詔釋放奴婢、刑徒,對未被釋放的奴婢的法律地位亦予提高,指出“

天地之性人為貴”,殺奴婢者不得減罪,炙灼虐待奴婢也要依法懲辦,並廢除了奴婢射傷人處死刑的規定。大量奴婢放免為庶人,流民多返鄉里,推動了經濟的發展。

中國通史——東漢(一)

“長樂”鏤雕螭紋璧

建武十五年(39年),針對豪強地主隱匿耕地數字,私占人口的行為,推行“度田”,即令地方丈量耕地.核實戶口,此舉引起豪強地主的反對,未能嚴格執行,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使豪強勢力的發展有所抑制。

光武帝去世後,明帝(57~75年)、章帝(75~88年)相繼嗣位,東漢王朝的國勢繼續處於上升趨勢。明、章二帝都勤於政事,注意整頓吏治,又提倡儒學,發展文教。仍舊奉行輕徭薄賦政策,招撫流民,獎勵墾荒。明帝時王景、王吳奉命治理黃河,築堤束水,使黃河與汴渠分流,改變了西漢末年以來黃河侵汴、氾濫為害的狀況,使沿河大片土地重新得到開墾。邊疆開拓也取得了很大成就,重振了西漢盛事的聲威。

中國通史——東漢(一)

上圖:東漢--石雕--石辟邪 高1.9米,長2.97米,寬0.9米,重約8噸 1992年12月出土於漢光武帝原陵南1公里孟津縣會盟鎮油坊街村。洛陽博物館藏。是東漢石刻藝術巔峰之作、中國目前最大的石辟邪 這件用整塊碩大完整青石雕刻而成、極具漢風神韻的“戴翼靈獸”,造型偉岸,氣勢豪邁,雕刻精湛,作為洛陽博物館鎮館之寶。



歷史延伸:“雲臺二十八將與“二十八星宿”

簡介:雲臺二十八將,是指漢光武帝劉秀麾下助其一統天下、重興漢室江山的功勞最大、能力最強的二十八員大將。東漢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漢明帝劉莊在洛陽南宮雲臺閣命人畫了28位大將的畫像,稱為雲臺二十八將。

中國通史——東漢(一)

鄧禹,字仲華,義陽新野人,鄧震、鄧襲、鄧珍、鄧訓、鄧鴻之父。東漢開國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一,任太傅,封高密侯,諡號“元侯”。

中國通史——東漢(一)

劉植,字伯先,鉅鹿昌城人,東漢觀津侯劉喜之兄,劉向之父。東漢開國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一,任驍騎將軍,封昌城侯。

中國通史——東漢(一)

王霸,字元伯,潁川潁陽人,王符之父。東漢開國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一,任討虜將軍,領上谷太守,封淮陵侯。曾效力於新朝。

中國通史——東漢(一)

朱佑,字仲先,本名朱祜,南陽宛縣人,朱商之父。東漢開國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一,任建義大將軍,封鬲侯。

中國通史——東漢(一)

賈復,字君文,南陽冠軍人,賈忠、賈邯、賈宗、賈武仲之父。東漢開國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一,任左將軍,封膠東侯,諡號“剛侯”。曾效力於新朝、綠林軍、玄漢政權。

中國通史——東漢(一)

蓋延,字巨卿,漁陽要陽人,蓋扶之父。東漢開國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一,任虎牙大將軍,封安平侯。曾效力於新朝。

中國通史——東漢(一)

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寇損、寇壽之父。東漢開國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一,任執金吾,封雍奴侯,諡號“威侯”。曾效力於新朝。

中國通史——東漢(一)

祭遵,字弟孫,潁川潁陽人,東漢酒泉太守祭午之弟。東漢開國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一,任徵虜將軍,封穎陽候,諡號“成侯”。

中國通史——東漢(一)

王梁,字君嚴,漁陽要陽人,王禹之父。東漢開國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一,任河南尹,領濟南太守,封阜成侯。

中國通史——東漢(一)

劉隆,字元伯,南陽人,西漢官員劉禮之子,劉安之父。東漢開國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一,任驃騎大將軍,封慎侯,諡號“靖侯”。曾效力於玄漢政權。

中國通史——東漢(一)

任光,字伯卿,南陽宛城人,任隗之父。東漢開國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一,領信都太守,封阿陵侯。曾效力於新朝、玄漢政權。

中國通史——東漢(一)

馬成,字君遷,南陽棘陽人,馬衛之父。東漢開國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一,任揚武將軍,領中山太守,封全椒侯。曾效力於新朝。

中國通史——東漢(一)

馬武,字子張,南陽湖陽人,馬檀之父。東漢開國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一,任捕虜將軍,封楊虛侯。曾效力於綠林軍、玄漢政權。

中國通史——東漢(一)

李忠,字仲都,東萊黃縣人,李威之父。東漢開國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一,任五官中郎將,被封為中水侯。曾效力於西漢、新朝、玄漢政權。

中國通史——東漢(一)

耿純,字伯山,鉅鹿宋子人,新莽濟平尹耿艾之子,耿阜之父。東漢開國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一,任前將軍,領東郡太守,封東光侯,諡號“成侯”。曾效力於新朝、玄漢政權。

中國通史——東漢(一)

岑彭,字君然,南陽棘陽人,岑遵、岑淮之父。東漢軍事家,“雲臺二十八將”之一,任徵南大將軍,封舞陰侯,諡號“壯侯”。曾效力於新朝、玄漢政權。

中國通史——東漢(一)

堅鐔,字子伋,潁川襄城人,堅鴻之父。東漢開國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一,任揚化將軍,封合肥侯。曾效力於新朝。

中國通史——東漢(一)

陳俊,字子昭,南陽西鄂人,陳浮之父。東漢開國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一,任強弩大將軍,領琅邪太守,封祝阿侯。曾效力於玄漢政權。

中國通史——東漢(一)

萬脩,字君遊,又稱萬修,扶風茂陵人,萬普之父。東漢開國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一,任右將軍,封槐裡侯。曾效力於玄漢政權。

中國通史——東漢(一)

杜茂,字諸公,南陽冠軍人,杜元之父。東漢開國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一,任驃騎大將軍,封參蘧鄉侯。

中國通史——東漢(一)

景丹,字孫卿,馮翊櫟陽人,景尚之父。東漢開國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一,任驃騎大將軍,封櫟陽侯。曾效力於新朝、玄漢政權。

中國通史——東漢(一)

馮異,字公孫,潁川父城人,馮彰、馮欣之父。東漢開國名將、軍事家,“雲臺二十八將”之一,任徵西大將軍,封陽夏侯,諡號“節侯”。曾效力於新朝。

中國通史——東漢(一)

傅俊,字子衛,潁川襄城人,傅昌之父。東漢開國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一,任積弩將軍,封昆陽侯,諡號“威侯”。曾效力於新朝。

中國通史——東漢(一)

邳彤,字偉君,信都人,邳湯之父。東漢開國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一,任左曹侍中,封靈壽侯。曾效力於新朝、玄漢政權。

中國通史——東漢(一)

臧宮,字君翁,潁川郟縣人,臧信之父。東漢開國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一,任左中郎將,封朗陵侯,諡號“愍侯”。曾效力於綠林軍、玄漢政權。

中國通史——東漢(一)

耿弇,字伯昭,挾風茂陵人,東漢喻糜侯耿況之子,耿忠之父。東漢開國名將、軍事家,“雲臺二十八將”之一,任建威大將軍,封好畤侯,諡號“愍侯”。

中國通史——東漢(一)

吳漢,字子顏,南陽宛縣人,吳成、吳國之父。東漢開國名將、軍事家,“雲臺二十八將”之一,任大司馬,封廣平侯,諡號“忠侯”。曾效力於新朝、玄漢政權。

中國通史——東漢(一)

銚期,字次況,又稱姚期,潁川郟縣人,西漢桂陽太守銚猛之子,銚丹、銚統之父。東漢開國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一,任衛尉,封安成侯,諡號“忠侯”。

後人還把這些將領與神話傳說的天庭二十八星宿名稱相對應,這就是"雲臺廿八宿"。

東方青龍:

角木蛟鄧禹 亢金龍吳漢 氐土貉賈復 房日兔耿弇 心月狐寇恂 尾火虎岑彭 箕水豹馮異

南方朱雀:

井木犴銚期 鬼金羊王霸 柳土獐任光 星日馬李忠 張月鹿萬休 翼火蛇邳彤 軫水蚓劉植

西方白虎:

奎木狼馬武 婁金狗劉隆 胃土雉馬成 昴日雞王梁 畢月烏陳俊 觜火猴傅俊 參水猿杜茂

北方玄武:

鬥木獬朱佑 牛金牛祭遵 女土蝠景丹 虛日鼠蓋延 危月燕堅鐔 室火豬耿純 壁水貐臧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