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不公平現象正在發生,優劣生分班,優劣教師分教,開學季的扭曲現象?

用戶8338478678009


學校這種行為相當於剝奪了劣等生逆襲的機會。

不僅對學生不公平,也同樣抹殺了學校綜合發展各種人才的可能性。

學生時代我們一定見過這樣的同學:一直以來成績特別差,但是重要考試之前遇到了一些刺激,於是發奮圖強,最終居然超越了一大幫學霸,位居榜首。我們把這種現象稱之為“學渣逆襲”。

但是,學渣逆襲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

只要是人,不管意志力有多強,都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

學校把成績差的學生放在同一個班,那已然不是一個班級,而是一個party。為這個party再配上劣等的班主任,這幫孩子基本上不用學習了。

劣等班級裡的學生若想要逆襲,就必須背叛他的兄弟姐妹,當大家都在玩的時候,他在學習。這對於孩子來說,會感到孤立無援。

決心強的孩子,可能忍受這種被孤立的感覺,努力學習,最終進入優等班。但更多的孩子做不到,他們害怕不合群…就算想逆襲也害怕失敗後還要繼續待在劣等班級,然後被笑。這完全不利於孩子們的身心健康發展。

除此之外,對學校也很不利。給大家講個真實故事:

我本人中學的時候就是一個差生。後來因為喜歡一個男生,想讓他注意到我,所以發奮圖強變成了名列前茅的好學生。那一年的秋季,我參加了省級的作文比賽,居然拿了第一名,也是我們學校的學生第一次在省級比賽中獲獎。於是,我的經歷被學校登在了宣傳冊上,宣揚他們的改造能力。

學校的改造能力我不知道,但是從差生變成優等生的過程我很清楚,需要克服來自遊戲的誘惑、昔日同伴的嘲笑和好學生的打壓……反正困難重重。

很感激我的中學沒有分班制度,要不然逆襲之路道阻且長,真的難以堅持下來,也無法為學校的宣傳冊增加一抹光彩了。

你覺得呢?


浮力麻麻


敘述下我校辦學歷程,大家評說吧。

農村一縣屬初中,每年初一生源跑有一半 。學校堅持均衡發展,不分快慢班。基本上風平浪靜,每年中招,考上縣一中差的四個,最好的九人。其餘不是去普通高中,就是被老師忽悠進職教中心學技術了。

換了一個年輕校長,果斷選拔出一個五十人的快班,其餘學生都是平行班,平行班按部就班走,快班週六日基本沒歇過,補課費是偷偷給家長要的。家長那個熱情,一要就給,老師那個激情呀,恨不得睡覺,吃飯時間都不讓學生浪費。結果,考上縣一中40個,教育局長全縣大會點名表揚學校。校領導,快班老師,家長那個興奮呀,許多人都流行激動的淚水,什麼榮譽呀,獎金呀,職評呀,補課費呀,撲面而來。

慢班老師不願意了,我們每天耗費多少精力處理學生打架?耗費多少精力維持課堂秩序?耗費多少精力與家長鬥智鬥勇?我們容易嗎?快班每天心情愉快上課,我們每天進教室跟上刑場一樣,沒有我們穩定後方,學校能安心?能出成績?軍功章有快班一半,也有我們一半。

慢班家長不願意了,啊,我孩剛進校時,前幾名,三年下去,連個普通高中都考不上?啊 ,這三年,我被叫家長多少次了,我都快成學校老師了,就把我孩教成這樣?啊,為啥不給我孩補課,誰讓分快慢班的,去告你們!

很戲劇吧,真不是演義,真實的事情。我就是那個老校長。

不分快慢班,每年走幾個縣一中,分了,幾十個。不分快慢班,學校風平浪靜,學生秩序井然,對老師考核公平公正;分了,慢班雞飛狗跳,打架破壞公物習以為常,家長到校真的跟去學上班似的,快班老師那個激情,學生那個鬥志真的感人,那個廢寢忘食的場面絕不誇張。大家評說,是對是錯。


老韓155116185


我來說一下自己的經歷吧!

我高中高一二所在的班級被稱為實驗班,同樣的班級同年級共有三個,而普通班有二十多個,起初我也懷著說應該不分實驗班和普通班的,直到後來高三那年因為身體原因,不得不轉到普通班去,我才開始覺得分班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拿同一個老師教的實驗班和普通班來看,實驗班的同學普遍接受能力比較強,自覺性比較高,整個班級看起來無論是精神還是整體的學風都比普通班強太多。因為我去的時候,是已經在實驗班上了所有課程的,甚至在物理,化學等選修課中,實驗班上的內容比普通班多,我細問過原因,為什麼普通班這些課不上?同學們給我的答案是學不懂,而且速度慢。

說一下英語,原先我在實驗班,早晚自習是自己安排,比如早上,你自己可以看單詞,背古詩,基本不用發聲,三個實驗班中有兩個班從來不用聽寫單詞(這是真的,不用懷疑),全班不必統一。而來了普通班,每天早上最難熬的就是早自習,老師會要求讀這讀那,而且聽寫頻次特別高,有時候一節英語課一半時間都浪費在聽寫上面。

好了,說了上課的狀態,聊一聊成績,無論每次考試,實驗班平均分能高普通班180分以上。

很可能你會說,老師不一樣啊?那麼我說一下,我們學校的老師情況,屬於插縫搭班,也就是三個實驗班的老師也會教其他班,但是效果遠沒有實驗班好。

上面的說明了什麼問題呢?其實很簡單,每個人接受事物的能力都不一樣,把接受事物快的,好的集中起來,一是有利於這部分同學的整體發展,二是起到帶頭作用,老師根據每個班的情況適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小覓學長


按照成績分班沒毛病。我的孩子恨不得一週課外班都排滿,外語、才藝、學習科科不落。你的孩子滿小區瘋跑,上課還坐不住影響別人學習。你跟我說教育平等、人人平等?能平等的了麼?我們一年培養孩子的課外班錢都十萬八萬的了。你還崇尚“快樂的童年”那種毒雞湯。真是你不想好,還不許別人好了。沒人要為你對人生的縱容買單。老師也是人,自然好鋼要用在刀刃上。

就算好老師去差班教,也教不好你們,畢竟熊孩子後面基本都有一個熊家長。你讓孩子多寫作業加強記憶力,她背後罵你罰孩子,不是人。孩子一聽家長這麼說就會更跟老師對著幹!所以不教育好孩子的人,就不配享受優秀的教師資源。


小蛤蟆鼓逗找媽媽


"三味"從教30年,見過也經歷過很多分"優生班"和"劣生班"的情況,只是,學校不這麼稱呼,一般叫"實驗班"和“普通班"什麼的。



今天,"三味"還真想站在學生和家長的立場上,說說學校這種做法的"言過其實"之處。

本來呢,學校將學生按優劣等次分班教學,是沒什麼不對的,也是科學的。所謂"因材施教"嘛。其實,也正是因為這個"因材施教"的古訓,才使得學校不僅在學生和家長面前,找到了無可辯解的分班託詞,也在上級"禁令"前找到了"脫身"的依據。因此,學校"分班"行為,始終得不到真正根除。



學校將學生按優劣等次分為"重點班"和"普通班",是否真的是"因材施教"呢?

"三味"以為,學校分班行為真為"因材施教"目的的,恐怕少之又少。絕大部分學校分班目的是為了保升學率,造成的現實基本上是"重優輕劣"。



突出表現在:

1、學校將最好的教育資源傾向於"重點班"。

2、學校最好的師質首先滿足"重點班"。

3、學校在獎勵評價上,往住偏重於重點班。

4、這是最關鍵的一點:"因材施教"基本上就是放低對"普通班"學生的學習要求。極少制訂並落實"劣生"轉"優生"的實效性措施。事實上,"劣生"進入"普通班"後,不僅沒有變得更好,往往變得更糟

這也正是上級一再強調"嚴禁分重點班"的原因所在。


三味聊教育


分班這種情況,一般會出現在初高中,而小升初(雖然目前都是就近入學,但想進入好的民辦初中的也不在少數,所以明面私下的小升初考試也層出不窮)就是一個坎.成績好的進入名校,成績更優的想進入實驗班.問題來了,都想進名校甚至實驗班,不選撥是不可能的.

小學六年,學校一樣,老師一樣,孩子成績不一致,什麼原因?除了智力最大的問題就是家長認真了嗎?孩子努力了嗎?很多成績好的孩子,付出了比其他孩子更多的努力,除了課堂,還參加各種補習班,父母付出了更多的時間和金錢陪同孩子,而成績差的,在校不認真,家長不管事,現在到了中學還要求一碗水端平,這樣的要求合理嗎?這種所謂的公平,就是最大的不公平.

孩出是一棵小樹苗,家長是園丁.孩子這棵樹能不能茁壯成長,就要看家長對孩子的細心培養.而老師就是太陽,陽光對每棵樹的普照都一樣.成才與否,除了樹苗基因原因(智商,性格),就看家長的付出,而小升初和中考就是對材質的檢驗.一片森林中,好的樹苗,自然更會得到更多陽光的照顧和培養.這無可厚非.

家長們與其抱怨,還不如亡羊補牢,好好陪孩子共同努力,畢竟,現實就是這樣,改變不了.優勝劣汰,國家需要的精英也只是極少數,更多的還是螺絲釘,對吧?


菩提子34373307


敘述一下自己的經歷

我讀的高中是一所普通的重點高中,這麼說可能有點彆扭,怎麼會有普通又重點呢?

這是因為我們學校的升學率確實達到了重點學校的水平,理科一本率55%,文科一本率63%;但尖子生卻實在是普通,已經十幾年沒教出清華北大的學生了。

一開始我們高中並不是這樣的,那時候學校採用的是分層次教學,分出了優班和普通班,那時候每年我們學校都有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但理科一本率只有不到40%,文科一本率只有45%左右。

後來應教委要求,進行改革,取消了快慢班。取消快慢班,之後文理科一本率迅速上升,但是尖子生的成績,從原來的690到700,下降到了650到660。參照一本線的平均分實際只增加不到五分,學生成績大半集中在了一本線上下。

就我們學校而言,改革的收益人是中等生,對於優等生而言,基本處於喂不飽的狀態。所以家長想方設法補課借讀,但收效一般般。

我們學校畢竟不是一所傳承悠久的傳統重點高中,歷史很短,比傳統重點校師資力量差了很多,所以怎麼分配都會坑一部分。在我上學的時候,每個班都有非常年輕的科任老師。我們比較不幸,數學老師是剛畢業的姐姐,只比我們大三歲。她經常被我們提出的問題難處,在講臺上臉紅心跳、急得團團轉。而資源更多的傳統名校就沒有這個問題,資源充足,不會餓到學生,所以他們成績更優秀,也更大膽的分快慢班。

所以呀,學校怎麼做要看學校情況,也要看取捨。要知道上大學是看成績的。想要更好的資源,投訴抱怨都沒用,只有力爭上游


強哥好高興


我曾經回答過一個類似的問題,至今仍然被很多同行攻擊,而且語言極其尖酸刻薄,根本就不是討論問題,而是上來就“扣帽子”、“打棍子”。開始時,我還去解釋一下,後來見得多了,也就懶得再去理他們。

這裡我並不想標榜什麼,也沒有什麼高深的教育理念。只是用我自己的切身體會,來說一說,除了“優劣班”之外,其實還有其他的教育教學模式。

我們學校作為一所有著百年曆史的學校,在當地的口碑還算不錯,從我進入學校之後,就沒有分過“快慢班”,而是完全“平行分班”,老師也是根據年齡和經驗平均搭配的。新高一馬上就要開學了,我們班主任很快就要“抓鬮”來選擇班級,在這種分班模式下,每個班的生源都是平等的,這就在班主任之中形成了“良性競爭”,沒有哪個班主任因為帶了“渣滓班”而自我放棄。年輕班主任勢頭很足,年齡大的班主任也會要面子,其實每次考完試,不用領導去給班主任或者任課教師做成績分析,每個班的班主任都會帶領任課教師進行認真的分析和反思,如果考的不理想,最難受的應該就是班主任了,而這種壓力,並不別人施加的,沒有人是麻木的。

當然,我承認我們學校生源很不錯。但是,今年高考的情況,也證明了這種模式並不一定都適合生源好的學校。

2015級我們這裡有6個文科班,但是除此之外還有100多個藝體生,按照往年情況,藝體生是單獨組班的,但是單獨組班後的藝體生,就成了學校最難管理的班級,沒有人願意,也沒有人能夠真正帶好這些學生,各類問題頻出,藝術生高考升學率不高。後來我們在分班後,把藝術生平分到這六個文科班級,結果造成了普文生30人、藝體生20人的局面。

在很多人看來,這樣的班級沒法教了,好學生被“帶壞”了!實際上,這種模式,對班主任的管理確實會形成一定的衝擊,但是也僅限前期,而這種衝擊無非也就是班裡多了幾個上課睡覺的學生,並沒有出現課堂紀律亂、老師管不了的情況,反而給一些想學習的藝術生提供了機會,比如今年一個考上山東大學的美術生,歷史學科有一次考到了90多分,這給了她很大的動力,最後成績提高幅度很大。而普文生也表現的非常不錯,在今年的高考中,30個普文生,有22人過自主招生線,3人取得了630以上的成績,這6個文科班情況基本上都差不多。

也有人說,這種分班,尖子生是吃不飽的。其實,真正的尖子生,是不會跟著老師後面的,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計劃,而這種學生,畢竟是少數,多數學生,只要跟著老師的進度嚴格落實好,也可以考出理想的成績。

在高中階段,分“快慢班”,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畢竟教育部並沒有對高中的這種行為進行禁止,各高中也有自己的苦衷。分層級教學本身並沒有錯,是非常好的教育理念,很多學校操作的也非常好。但是,分層次教學並不是簡單的、人為的分成“好辦”、“孬班”這麼簡單就能解決好的,而且在實際操作中,這種美其名曰“分層次教學”的分班模式,卻假如了太多的“銅臭味”和“功利性”。

其實,任何一種模式都不會是絕對完美的,每一個地方的情況也不一樣,我們無需只憑自己的認知,就去否定別人,甚至是攻擊別人。歡迎大家進行理性探討,不喜勿噴!

我是“贏在高三”,致力於高中教學和高考研究,歡迎關注!


贏在高三


這種優劣區分,這種教育方式就是在毀人不倦。本人不是學者,也沒有什麼高見。只說說我的低見。。。有句話說有教無類,,我不知道別人怎麼理解。我就說咱們的孔聖人,孔子門生,可不是都是士大夫子弟,也不是誰都評學兼優。為什麼現在要區分?。或許有些學生是愚笨些,但這並不影響別人對學問的追求。有些學生是調皮,並不能說明他們不能教育。這種區分,是有歧視成份的,有功利性的,,學校只考慮成績好的,愛學習的人。不顧及差生感受,也不顧及那些正努力的學生感受。。學習分三六九等。。這不是軍隊,汰弱留強,,這也不是商業,急功急利。我認為學習是件愉快的事,這不是建國初期,人才匱乏的時代,那時候不用老師刻意的去強調,都會努力去學習。因為都知道,國家需要。說自私點,都知道,努力就有大好前程,讀到大學就能分工。能更有出息。。現在時代不同,已經是通貨膨脹。學問再高也並不代表出息多大,成就多大。。這是大勢所趨。。事實上,社會競爭的殘酷,學校已經把它帶到學校了。。讓學生過份的緊張,現在讀書沒有過去累,,為什麼喊累,是因為精神上壓力。社會壓力已經從父母身上,以及社會環境,無形的壓上了,學校再增加一份,所以他們覺得累。。而這種區分,有幾點是肯定在學生身上已經衍生。使自卑的人更加自卑,使調皮的更加肆無忌憚,破罐破摔,使好學的,優異成績的更加孤立,更加沉迷學習中,,子曰:三人同行必有我師。。你把差生放一起,那就是三個臭皮匠,臭味都一樣。把尖子生放一起,那就是三個和尚沒水喝的狀況。。現在的學校宗旨應該,以團結友愛為基調。以思想品德為榮譽,以精神文明為前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同時這種區分,可能令一些老師都加入到這個競爭環境中,誰不想帶一群尖子生,省心啊。。。學生的學習氛圍不應該是壓抑。。。人生短短數十年,應該不是從生下來,就在壓抑中度過。。。。細數人生,從出生到老死,其實沒有幾天是快樂的,童年時光缺少父母的愛,因為父母的愛分了很大一部分在為了工作生計上面。少年時光,缺少友愛,因為大部分時間在緊張學習上。成年後進入社會,進入競爭的氛圍,在社會打滾幾年,又進入和父輩一樣的狀態。。。就目前看,進入網絡信息時代,,不缺知識,也不缺人才,缺的是精神文明。缺的是人情友愛。。。教育事業應該不能用分數線,用成績優劣來區分,德智體才是教育的宗旨。。。就如各種證一樣,有些應該取締,,,從很多現象表明,各種證,並不能證明人的優劣。駕照考試嚴格,並不能杜絕交通事故。安全證書,並不安全。。各類技術證,並不代表技術過硬。。太多證了,不一一例舉,,設一些這樣的門檻,間接的提供了別人斂財的方便之門。有斂財的門檻,就有腐化的來源。。。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說了,希望不要被人噴。。😂😂


x西門吹水x


快慢班,重點班非重點班,這是一個很老的話題,也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記得我上學的時候,正好的鬧得最厲害的時候,高一,我上的重點班,到高二的時候就全部撤了,據說省裡下了文件,嚴禁設立重點班非重點班。

但事過多年,重點班依然存在,只是變換了名稱和形式。比方說:實驗班、博雅班、火箭班、農村班。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無非就是重點班的別稱而已。至於說師資力量,自然要向這些班級傾斜。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部分家長和學校博弈的結果。

其實重點班的存在有它的道理的,符合學校的短期利益,遵循了教育規律。

1.學校重點班的設立,對於提高學校升學率,特別是重點大學的錄取率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一個學校的社會名聲是很重要的,而學校的名聲很重要的看就是這個學校被重點大學錄取的學生數,例如,如果每年都有幾個被清北錄取的學生,那本身就是學校的一張響亮的名牌,是最具有說服力的廣告。人們報考這所學校的生源和生源質量都會急劇增加,學校就會在和同類學校的競爭中取得絕對的優勢。而這部分學生必須重點培養才行,最大可能地發揮出他們的才能和優勢。如果放在一般學生中不管不問,很可能這部分學生也不會走出去。

學校多年的實踐經驗表明,重點班對於優秀學生的培養確實起到了一個短時間內拔高的作用。對於學校的社會聲望至關重要。所以,他們會想方設法地保留。

2.符合教育教學的規律。有人說,重點班的設立是一種摧殘人性,人為隔絕同齡人的行為。還有人說對於一般學生是不公平的。但這確實是符合一定的教育規律的,且不說,孔子說的“因材施教”,就是在現在教育規律的研究中,也是有理論可以依靠的。

被稱為教育聖經的《卡爾威特的教育》專門提到:要求自己的孩子要和優秀的孩子在一起,交朋友。這樣才能形成互相促進,共同提高。而我們常人的觀點是,優生和差生混合搭配,這樣優生就可以影響到差生,對差生也是一個幫助,但實踐表明,沒有一個差生因為優生的存在而變得優秀起來,相反,優生因為差生的影響而變成了差生。這是什麼原因呢。

這是因為,一個人由壞變好,那必須克服掉人性中的種種弱點,嚴格要求自己,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而一個人由好變壞,則只需要放縱自己就可以了。不需要遇到任何的阻礙。

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由好變壞易,由壞變好難!

優秀的學生和一幫不學習的孩子在一起,那幫孩子玩手機,談戀愛,玩遊戲,勢必會影響到優秀生。讓他們變得越來越差。這樣根本就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所以,重點班的設立是有一定依據的。無論是從現實的效果還是從教育理論來說,都有助於優秀生保持優勢。

現在我們很多家長強調的是教育公平,師資力量的公平。他們認為這影響到了他們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是他們孩子學習不好的原因。所以,就形成了這樣的博弈。

我感覺到有的學校的做法比較好,重點班的學生是流動的,是根據每次期末考試的成績來確定人數的,考試前邊的上重點班,重點班考倒數的,降到普通班,一直處於這種競爭當中。優秀的學生為了晉級重點班而努力。

撤銷重點班,學校傷不起,優秀孩子的家長也傷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