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不公平现象正在发生,优劣生分班,优劣教师分教,开学季的扭曲现象?

用户8338478678009


学校这种行为相当于剥夺了劣等生逆袭的机会。

不仅对学生不公平,也同样抹杀了学校综合发展各种人才的可能性。

学生时代我们一定见过这样的同学:一直以来成绩特别差,但是重要考试之前遇到了一些刺激,于是发奋图强,最终居然超越了一大帮学霸,位居榜首。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学渣逆袭”。

但是,学渣逆袭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

只要是人,不管意志力有多强,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学校把成绩差的学生放在同一个班,那已然不是一个班级,而是一个party。为这个party再配上劣等的班主任,这帮孩子基本上不用学习了。

劣等班级里的学生若想要逆袭,就必须背叛他的兄弟姐妹,当大家都在玩的时候,他在学习。这对于孩子来说,会感到孤立无援。

决心强的孩子,可能忍受这种被孤立的感觉,努力学习,最终进入优等班。但更多的孩子做不到,他们害怕不合群…就算想逆袭也害怕失败后还要继续待在劣等班级,然后被笑。这完全不利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除此之外,对学校也很不利。给大家讲个真实故事:

我本人中学的时候就是一个差生。后来因为喜欢一个男生,想让他注意到我,所以发奋图强变成了名列前茅的好学生。那一年的秋季,我参加了省级的作文比赛,居然拿了第一名,也是我们学校的学生第一次在省级比赛中获奖。于是,我的经历被学校登在了宣传册上,宣扬他们的改造能力。

学校的改造能力我不知道,但是从差生变成优等生的过程我很清楚,需要克服来自游戏的诱惑、昔日同伴的嘲笑和好学生的打压……反正困难重重。

很感激我的中学没有分班制度,要不然逆袭之路道阻且长,真的难以坚持下来,也无法为学校的宣传册增加一抹光彩了。

你觉得呢?


浮力麻麻


叙述下我校办学历程,大家评说吧。

农村一县属初中,每年初一生源跑有一半 。学校坚持均衡发展,不分快慢班。基本上风平浪静,每年中招,考上县一中差的四个,最好的九人。其余不是去普通高中,就是被老师忽悠进职教中心学技术了。

换了一个年轻校长,果断选拔出一个五十人的快班,其余学生都是平行班,平行班按部就班走,快班周六日基本没歇过,补课费是偷偷给家长要的。家长那个热情,一要就给,老师那个激情呀,恨不得睡觉,吃饭时间都不让学生浪费。结果,考上县一中40个,教育局长全县大会点名表扬学校。校领导,快班老师,家长那个兴奋呀,许多人都流行激动的泪水,什么荣誉呀,奖金呀,职评呀,补课费呀,扑面而来。

慢班老师不愿意了,我们每天耗费多少精力处理学生打架?耗费多少精力维持课堂秩序?耗费多少精力与家长斗智斗勇?我们容易吗?快班每天心情愉快上课,我们每天进教室跟上刑场一样,没有我们稳定后方,学校能安心?能出成绩?军功章有快班一半,也有我们一半。

慢班家长不愿意了,啊,我孩刚进校时,前几名,三年下去,连个普通高中都考不上?啊 ,这三年,我被叫家长多少次了,我都快成学校老师了,就把我孩教成这样?啊,为啥不给我孩补课,谁让分快慢班的,去告你们!

很戏剧吧,真不是演义,真实的事情。我就是那个老校长。

不分快慢班,每年走几个县一中,分了,几十个。不分快慢班,学校风平浪静,学生秩序井然,对老师考核公平公正;分了,慢班鸡飞狗跳,打架破坏公物习以为常,家长到校真的跟去学上班似的,快班老师那个激情,学生那个斗志真的感人,那个废寝忘食的场面绝不夸张。大家评说,是对是错。


老韩155116185


我来说一下自己的经历吧!

我高中高一二所在的班级被称为实验班,同样的班级同年级共有三个,而普通班有二十多个,起初我也怀着说应该不分实验班和普通班的,直到后来高三那年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转到普通班去,我才开始觉得分班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拿同一个老师教的实验班和普通班来看,实验班的同学普遍接受能力比较强,自觉性比较高,整个班级看起来无论是精神还是整体的学风都比普通班强太多。因为我去的时候,是已经在实验班上了所有课程的,甚至在物理,化学等选修课中,实验班上的内容比普通班多,我细问过原因,为什么普通班这些课不上?同学们给我的答案是学不懂,而且速度慢。

说一下英语,原先我在实验班,早晚自习是自己安排,比如早上,你自己可以看单词,背古诗,基本不用发声,三个实验班中有两个班从来不用听写单词(这是真的,不用怀疑),全班不必统一。而来了普通班,每天早上最难熬的就是早自习,老师会要求读这读那,而且听写频次特别高,有时候一节英语课一半时间都浪费在听写上面。

好了,说了上课的状态,聊一聊成绩,无论每次考试,实验班平均分能高普通班180分以上。

很可能你会说,老师不一样啊?那么我说一下,我们学校的老师情况,属于插缝搭班,也就是三个实验班的老师也会教其他班,但是效果远没有实验班好。

上面的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其实很简单,每个人接受事物的能力都不一样,把接受事物快的,好的集中起来,一是有利于这部分同学的整体发展,二是起到带头作用,老师根据每个班的情况适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小觅学长


按照成绩分班没毛病。我的孩子恨不得一周课外班都排满,外语、才艺、学习科科不落。你的孩子满小区疯跑,上课还坐不住影响别人学习。你跟我说教育平等、人人平等?能平等的了么?我们一年培养孩子的课外班钱都十万八万的了。你还崇尚“快乐的童年”那种毒鸡汤。真是你不想好,还不许别人好了。没人要为你对人生的纵容买单。老师也是人,自然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就算好老师去差班教,也教不好你们,毕竟熊孩子后面基本都有一个熊家长。你让孩子多写作业加强记忆力,她背后骂你罚孩子,不是人。孩子一听家长这么说就会更跟老师对着干!所以不教育好孩子的人,就不配享受优秀的教师资源。


小蛤蟆鼓逗找妈妈


"三味"从教30年,见过也经历过很多分"优生班"和"劣生班"的情况,只是,学校不这么称呼,一般叫"实验班"和“普通班"什么的。



今天,"三味"还真想站在学生和家长的立场上,说说学校这种做法的"言过其实"之处。

本来呢,学校将学生按优劣等次分班教学,是没什么不对的,也是科学的。所谓"因材施教"嘛。其实,也正是因为这个"因材施教"的古训,才使得学校不仅在学生和家长面前,找到了无可辩解的分班托词,也在上级"禁令"前找到了"脱身"的依据。因此,学校"分班"行为,始终得不到真正根除。



学校将学生按优劣等次分为"重点班"和"普通班",是否真的是"因材施教"呢?

"三味"以为,学校分班行为真为"因材施教"目的的,恐怕少之又少。绝大部分学校分班目的是为了保升学率,造成的现实基本上是"重优轻劣"。



突出表现在:

1、学校将最好的教育资源倾向于"重点班"。

2、学校最好的师质首先满足"重点班"。

3、学校在奖励评价上,往住偏重于重点班。

4、这是最关键的一点:"因材施教"基本上就是放低对"普通班"学生的学习要求。极少制订并落实"劣生"转"优生"的实效性措施。事实上,"劣生"进入"普通班"后,不仅没有变得更好,往往变得更糟

这也正是上级一再强调"严禁分重点班"的原因所在。


三味聊教育


分班这种情况,一般会出现在初高中,而小升初(虽然目前都是就近入学,但想进入好的民办初中的也不在少数,所以明面私下的小升初考试也层出不穷)就是一个坎.成绩好的进入名校,成绩更优的想进入实验班.问题来了,都想进名校甚至实验班,不选拨是不可能的.

小学六年,学校一样,老师一样,孩子成绩不一致,什么原因?除了智力最大的问题就是家长认真了吗?孩子努力了吗?很多成绩好的孩子,付出了比其他孩子更多的努力,除了课堂,还参加各种补习班,父母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和金钱陪同孩子,而成绩差的,在校不认真,家长不管事,现在到了中学还要求一碗水端平,这样的要求合理吗?这种所谓的公平,就是最大的不公平.

孩出是一棵小树苗,家长是园丁.孩子这棵树能不能茁壮成长,就要看家长对孩子的细心培养.而老师就是太阳,阳光对每棵树的普照都一样.成才与否,除了树苗基因原因(智商,性格),就看家长的付出,而小升初和中考就是对材质的检验.一片森林中,好的树苗,自然更会得到更多阳光的照顾和培养.这无可厚非.

家长们与其抱怨,还不如亡羊补牢,好好陪孩子共同努力,毕竟,现实就是这样,改变不了.优胜劣汰,国家需要的精英也只是极少数,更多的还是螺丝钉,对吧?


菩提子34373307


叙述一下自己的经历

我读的高中是一所普通的重点高中,这么说可能有点别扭,怎么会有普通又重点呢?

这是因为我们学校的升学率确实达到了重点学校的水平,理科一本率55%,文科一本率63%;但尖子生却实在是普通,已经十几年没教出清华北大的学生了。

一开始我们高中并不是这样的,那时候学校采用的是分层次教学,分出了优班和普通班,那时候每年我们学校都有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但理科一本率只有不到40%,文科一本率只有45%左右。

后来应教委要求,进行改革,取消了快慢班。取消快慢班,之后文理科一本率迅速上升,但是尖子生的成绩,从原来的690到700,下降到了650到660。参照一本线的平均分实际只增加不到五分,学生成绩大半集中在了一本线上下。

就我们学校而言,改革的收益人是中等生,对于优等生而言,基本处于喂不饱的状态。所以家长想方设法补课借读,但收效一般般。

我们学校毕竟不是一所传承悠久的传统重点高中,历史很短,比传统重点校师资力量差了很多,所以怎么分配都会坑一部分。在我上学的时候,每个班都有非常年轻的科任老师。我们比较不幸,数学老师是刚毕业的姐姐,只比我们大三岁。她经常被我们提出的问题难处,在讲台上脸红心跳、急得团团转。而资源更多的传统名校就没有这个问题,资源充足,不会饿到学生,所以他们成绩更优秀,也更大胆的分快慢班。

所以呀,学校怎么做要看学校情况,也要看取舍。要知道上大学是看成绩的。想要更好的资源,投诉抱怨都没用,只有力争上游


强哥好高兴


我曾经回答过一个类似的问题,至今仍然被很多同行攻击,而且语言极其尖酸刻薄,根本就不是讨论问题,而是上来就“扣帽子”、“打棍子”。开始时,我还去解释一下,后来见得多了,也就懒得再去理他们。

这里我并不想标榜什么,也没有什么高深的教育理念。只是用我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说一说,除了“优劣班”之外,其实还有其他的教育教学模式。

我们学校作为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学校,在当地的口碑还算不错,从我进入学校之后,就没有分过“快慢班”,而是完全“平行分班”,老师也是根据年龄和经验平均搭配的。新高一马上就要开学了,我们班主任很快就要“抓阄”来选择班级,在这种分班模式下,每个班的生源都是平等的,这就在班主任之中形成了“良性竞争”,没有哪个班主任因为带了“渣滓班”而自我放弃。年轻班主任势头很足,年龄大的班主任也会要面子,其实每次考完试,不用领导去给班主任或者任课教师做成绩分析,每个班的班主任都会带领任课教师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反思,如果考的不理想,最难受的应该就是班主任了,而这种压力,并不别人施加的,没有人是麻木的。

当然,我承认我们学校生源很不错。但是,今年高考的情况,也证明了这种模式并不一定都适合生源好的学校。

2015级我们这里有6个文科班,但是除此之外还有100多个艺体生,按照往年情况,艺体生是单独组班的,但是单独组班后的艺体生,就成了学校最难管理的班级,没有人愿意,也没有人能够真正带好这些学生,各类问题频出,艺术生高考升学率不高。后来我们在分班后,把艺术生平分到这六个文科班级,结果造成了普文生30人、艺体生20人的局面。

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班级没法教了,好学生被“带坏”了!实际上,这种模式,对班主任的管理确实会形成一定的冲击,但是也仅限前期,而这种冲击无非也就是班里多了几个上课睡觉的学生,并没有出现课堂纪律乱、老师管不了的情况,反而给一些想学习的艺术生提供了机会,比如今年一个考上山东大学的美术生,历史学科有一次考到了90多分,这给了她很大的动力,最后成绩提高幅度很大。而普文生也表现的非常不错,在今年的高考中,30个普文生,有22人过自主招生线,3人取得了630以上的成绩,这6个文科班情况基本上都差不多。

也有人说,这种分班,尖子生是吃不饱的。其实,真正的尖子生,是不会跟着老师后面的,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计划,而这种学生,毕竟是少数,多数学生,只要跟着老师的进度严格落实好,也可以考出理想的成绩。

在高中阶段,分“快慢班”,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毕竟教育部并没有对高中的这种行为进行禁止,各高中也有自己的苦衷。分层级教学本身并没有错,是非常好的教育理念,很多学校操作的也非常好。但是,分层次教学并不是简单的、人为的分成“好办”、“孬班”这么简单就能解决好的,而且在实际操作中,这种美其名曰“分层次教学”的分班模式,却假如了太多的“铜臭味”和“功利性”。

其实,任何一种模式都不会是绝对完美的,每一个地方的情况也不一样,我们无需只凭自己的认知,就去否定别人,甚至是攻击别人。欢迎大家进行理性探讨,不喜勿喷!

我是“赢在高三”,致力于高中教学和高考研究,欢迎关注!


赢在高三


这种优劣区分,这种教育方式就是在毁人不倦。本人不是学者,也没有什么高见。只说说我的低见。。。有句话说有教无类,,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理解。我就说咱们的孔圣人,孔子门生,可不是都是士大夫子弟,也不是谁都评学兼优。为什么现在要区分?。或许有些学生是愚笨些,但这并不影响别人对学问的追求。有些学生是调皮,并不能说明他们不能教育。这种区分,是有歧视成份的,有功利性的,,学校只考虑成绩好的,爱学习的人。不顾及差生感受,也不顾及那些正努力的学生感受。。学习分三六九等。。这不是军队,汰弱留强,,这也不是商业,急功急利。我认为学习是件愉快的事,这不是建国初期,人才匮乏的时代,那时候不用老师刻意的去强调,都会努力去学习。因为都知道,国家需要。说自私点,都知道,努力就有大好前程,读到大学就能分工。能更有出息。。现在时代不同,已经是通货膨胀。学问再高也并不代表出息多大,成就多大。。这是大势所趋。。事实上,社会竞争的残酷,学校已经把它带到学校了。。让学生过份的紧张,现在读书没有过去累,,为什么喊累,是因为精神上压力。社会压力已经从父母身上,以及社会环境,无形的压上了,学校再增加一份,所以他们觉得累。。而这种区分,有几点是肯定在学生身上已经衍生。使自卑的人更加自卑,使调皮的更加肆无忌惮,破罐破摔,使好学的,优异成绩的更加孤立,更加沉迷学习中,,子曰:三人同行必有我师。。你把差生放一起,那就是三个臭皮匠,臭味都一样。把尖子生放一起,那就是三个和尚没水喝的状况。。现在的学校宗旨应该,以团结友爱为基调。以思想品德为荣誉,以精神文明为前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同时这种区分,可能令一些老师都加入到这个竞争环境中,谁不想带一群尖子生,省心啊。。。学生的学习氛围不应该是压抑。。。人生短短数十年,应该不是从生下来,就在压抑中度过。。。。细数人生,从出生到老死,其实没有几天是快乐的,童年时光缺少父母的爱,因为父母的爱分了很大一部分在为了工作生计上面。少年时光,缺少友爱,因为大部分时间在紧张学习上。成年后进入社会,进入竞争的氛围,在社会打滚几年,又进入和父辈一样的状态。。。就目前看,进入网络信息时代,,不缺知识,也不缺人才,缺的是精神文明。缺的是人情友爱。。。教育事业应该不能用分数线,用成绩优劣来区分,德智体才是教育的宗旨。。。就如各种证一样,有些应该取缔,,,从很多现象表明,各种证,并不能证明人的优劣。驾照考试严格,并不能杜绝交通事故。安全证书,并不安全。。各类技术证,并不代表技术过硬。。太多证了,不一一例举,,设一些这样的门槛,间接的提供了别人敛财的方便之门。有敛财的门槛,就有腐化的来源。。。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说了,希望不要被人喷。。😂😂


x西门吹水x


快慢班,重点班非重点班,这是一个很老的话题,也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记得我上学的时候,正好的闹得最厉害的时候,高一,我上的重点班,到高二的时候就全部撤了,据说省里下了文件,严禁设立重点班非重点班。

但事过多年,重点班依然存在,只是变换了名称和形式。比方说:实验班、博雅班、火箭班、农村班。各式各样五花八门,无非就是重点班的别称而已。至于说师资力量,自然要向这些班级倾斜。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部分家长和学校博弈的结果。

其实重点班的存在有它的道理的,符合学校的短期利益,遵循了教育规律。

1.学校重点班的设立,对于提高学校升学率,特别是重点大学的录取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个学校的社会名声是很重要的,而学校的名声很重要的看就是这个学校被重点大学录取的学生数,例如,如果每年都有几个被清北录取的学生,那本身就是学校的一张响亮的名牌,是最具有说服力的广告。人们报考这所学校的生源和生源质量都会急剧增加,学校就会在和同类学校的竞争中取得绝对的优势。而这部分学生必须重点培养才行,最大可能地发挥出他们的才能和优势。如果放在一般学生中不管不问,很可能这部分学生也不会走出去。

学校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重点班对于优秀学生的培养确实起到了一个短时间内拔高的作用。对于学校的社会声望至关重要。所以,他们会想方设法地保留。

2.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有人说,重点班的设立是一种摧残人性,人为隔绝同龄人的行为。还有人说对于一般学生是不公平的。但这确实是符合一定的教育规律的,且不说,孔子说的“因材施教”,就是在现在教育规律的研究中,也是有理论可以依靠的。

被称为教育圣经的《卡尔威特的教育》专门提到:要求自己的孩子要和优秀的孩子在一起,交朋友。这样才能形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而我们常人的观点是,优生和差生混合搭配,这样优生就可以影响到差生,对差生也是一个帮助,但实践表明,没有一个差生因为优生的存在而变得优秀起来,相反,优生因为差生的影响而变成了差生。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是因为,一个人由坏变好,那必须克服掉人性中的种种弱点,严格要求自己,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而一个人由好变坏,则只需要放纵自己就可以了。不需要遇到任何的阻碍。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好变坏易,由坏变好难!

优秀的学生和一帮不学习的孩子在一起,那帮孩子玩手机,谈恋爱,玩游戏,势必会影响到优秀生。让他们变得越来越差。这样根本就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所以,重点班的设立是有一定依据的。无论是从现实的效果还是从教育理论来说,都有助于优秀生保持优势。

现在我们很多家长强调的是教育公平,师资力量的公平。他们认为这影响到了他们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是他们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所以,就形成了这样的博弈。

我感觉到有的学校的做法比较好,重点班的学生是流动的,是根据每次期末考试的成绩来确定人数的,考试前边的上重点班,重点班考倒数的,降到普通班,一直处于这种竞争当中。优秀的学生为了晋级重点班而努力。

撤销重点班,学校伤不起,优秀孩子的家长也伤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