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權謀殘卷」南文子慧眼識詭計

「歷史故事-權謀殘卷」南文子慧眼識詭計

權謀之術無所不在,大人物深人研究卻閉口不說,從不將心得秘籍輕易示人這便是幾千年權謀術盛行而此類著述卻極少的秘密...此書所述之權謀案例,的確已至“夫人不言,言必有中”的境界。

權謀殘卷-智察卷

  • 注意那些有智而無義的人,因為他們會變成妄人。
  • 上當之後不要責怪人心難測,而要檢討自己的不察。
  • 對手對你怒目而視,並不可怕;如果他對你微笑,或異常殷勤,那你可要小心了。
  • 像使用矛一樣使用智慧吧,在不斷的較量中才能提高智謀的鋒利程度。
  • 聽他怎麼說,然後考察他的行為;看他的表情,然後把握他的內心。
  • 先辨出一個人的優劣真偽,再確立與他交往的尺度。
「歷史故事-權謀殘卷」南文子慧眼識詭計

導語:不察,何以燭情照奸?察,然後知真偽,辨虛實。

不去加以明察,又怎麼能透過人情世故發現虛偽的本質?明察,然後能夠得知真偽,明辨虛實。

「歷史故事-權謀殘卷」南文子慧眼識詭計

南文子

人物

南文子,春秋後期衛國的大夫,與智伯是同時代人。

智伯,晉國的世卿,名瑤。據說他身材魁梧,力氣過人,才思敏捷,能文善辮,剛強果斷,但過於貪暴無理。

晉哀公時,智伯作為大臣實力最強,他依仗自己的特殊地位,強令趙、韓、魏三國各獻采地名邑。趙襄子拒絕了這一要求,智伯便強迫韓、魏兩國與自己一起攻趙。智伯連續攻打三個月,並利用汾水、晉水灌晉陽。

在危急關頭,趙國謀臣張孟談化裝出城,秘密說服韓康子、魏桓子倒戈。於是三國歃血為盟,裡應外合,共同對付智伯,以半夜決堤退水為號,倒灌智伯軍營。受到了內外夾攻的突然襲擊,智伯遭生擒,被趙襄子殺死。趙襄子還把智伯的頭顱骨上了漆,當做尿壺,來發洩自己對智伯的仇恨。


【事典】南文子慧眼識詭計

晉國的大臣智伯想滅掉衛國,但強攻硬打會給自己帶來傷亡,於是他決定偷襲。

為了麻痺衛國,智伯叫人給衛國的國君送去四百匹野馬和一塊玉璧,並讓派去的使者表達要和衛國建立友誼的意願。

大國向小國示好,衛國的君臣受寵若驚,高興得不得了,但南文子卻把眉頭皺得緊緊的,好像在思索什麼。

衛君問他:

“大國和我們建立友誼,你有什麼不高興的?"

南文子說:

“無功受到獎賞,不出力得到禮物,這不合常理,不可不察。四百匹野馬和一塊玉璧,是小國獻的禮物,而晉是大國,又何必如此?現在智伯這樣做,大王更要多加防備。 ”

衛君想了想,說:

“有道理。現在該怎麼辦?"

南文子說:

“大王可以叫邊境的軍隊加強戒備,以防晉國的突然襲擊。這樣才可以萬無一失。 ”

衛君深以為然,就下令邊境的部隊保持戰備狀態。

沒過幾天,智伯起兵向衛國發起突然襲擊,到了邊境,看見衛國軍隊戒備森嚴,嚴陣以待,就下令退兵。

智伯對部下說:

“衛國肯定有能人,預先識破了我的計謀。 ”

鏡鑑

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釋評

《孫子兵法》上說,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智伯的計謀就是對孫子兵法的具體運用。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最好的方法是向對方表示友好,使對方放鬆對自己的戒備,然後通過偷襲一舉成功,這也就是《三十六計》中所說的瞞天過海之計。

本來智伯的計謀眼看就要得逞,卻被南文子一語道破了天機。智伯熟知兵法,卻忘了《孫子兵法》上另一句話,“微乎微乎,至於無形”,智伯的失算就在於太露形跡了。

大國對小國平白無故地送禮巴結,就如同俗話說的黃鼠狼給雞拜年,只能騙騙頭腦簡單的人,那些智者卻會由此警覺。智伯遇到了智慧更高的南文子,因此偷雞不成,反蝕把米。

其實,南文子識破敵人的計謀,也無非是從常理上推斷。但這個普通又普通的常理,卻是識別對方的最好工具。人們一般是不會違背常情常理的,一旦違背了常情常理,顯然是另有所圖。當你的對手對你怒目而視,也許表示的就是他的憤怒,但如果他對你微笑,或表現得異常殷勤,那時你可要小心了。

這類謀略一直被經常運用。二戰時法西斯德國先是和蘇聯簽定了互不侵犯條約,然後在蘇聯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大舉進攻,使蘇聯措手不及,陣腳大亂,佔領了幾乎半個蘇聯。在政治上人們也常用這種方法來擊敗對手。

榮祿和翁同龢相交很深。一次榮祿得意之下,向翁同龢透露了準備扳倒某位大員的秘密,不想翁同龢一方面對榮祿表示支持,一方面向對方告密,對方先發制人,把榮祿貶到了滿天沙塵的大西北,窩在那裡做了二十年的西安將軍。

而素有清流之稱的翁大人借他人之手扳倒了擋在前面的榮祿,從此青雲直上。當然,這種出賣朋友的事情絕不可取,但掌握了其中的訣竅,就可以加以防範了。

使用智謀和識破智謀,如同戰爭中的矛與盾,總是在不斷的較量中提高鋒利度和堅固度。這些往來的回合不但令我們賞心悅目,還可以從中學到一些謀略。

「歷史故事-權謀殘卷」南文子慧眼識詭計

喜歡看故事的朋友歡迎關注、每天日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