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的絕招"小勾手"在男籃中鋒內為何會失傳?

KIRS985籃球先鋒播報


毫無疑問,姚明作為有史以來國內最出色的籃球運動員,其技術包括整合身體條件方面都是首屈一指的存在。“小勾手”作為姚明常用的進攻手段,看似簡單實用,實則不然,這樣一個技術對運動員的各方面要求其實是極高的,而至於這項技術之所以在國內呈現出失傳這樣一個狀態,大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就可以找到原因。

看似容易 實則要求不低

作為內線尤其是中鋒,“小勾手”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實用的技術手段,無論是NBA賽場還是國際賽場上,使用這一技術的球員都不少,但是真正稱得上把這項技術應用到爐火純青的話,還得說是“天勾”賈巴爾和大姚。


我們以大姚為例,大姚的“小勾手”之所以能做到遊刃有餘予取予求,主要有這麼幾個方面,首先,大姚擁有2米26的身高外加141公斤的體重,這一獨天得到的優勢,讓他在內線做任何動作都不吃虧,其次大姚在下肢對抗上也屬於當時內線中的翹楚,值得一提的是下肢力量身體對抗與身高噸位有一定關係但更重要的是後天努力,就像當年的“大本鐘”華萊士和如今的德拉蒙德·格林,他們的身高並不算出眾,但防對手的“5號位”並不吃虧,這就是下肢力量的體現。第三點,姚明除了“小勾手”外,“夢幻舞步”也是他的常用手段,這體現了他出眾的腳步技術,這一點對於高大威猛內線球員來說是相當不容易的,最後最重要的一點是姚明擁有著極其柔和的手感,他的攻擊距離甚至可以延伸到三分線往裡兩步這樣一個範圍。正是上述諸多條件糅合在一起,才使得姚明的“小勾手”威力無比。


放眼姚明徵戰NBA時期,聯盟內線巨星並不少,但是能拿得出“小勾手”這一絕活的卻是屈指可數,以當時我們熟知兩位內線巨星為例,“大鯊魚”奧尼爾和霍華德為例,他們噸位足夠,對抗力也屬上層,巔峰鯊魚和魔獸在線也相當靈活,但是由於糟糕的手感,上述兩位始終沒能展現出穩定的勾手實力,這是內線“力量派”球員的通病,長期對抗搶籃板使得他們的手感變硬,根本無法完成這麼細膩的動作,而有的手感不錯的球員比如加索爾,則是在某些時候由於下肢對抗不足,也沒能達到登峰造極的勾手技術。所以說,這樣一個看似野球場上都能做出來的“小勾手”要想在職業球場上展現出來,必須擁有足夠的下肢力量配備靈活的腳下技術在加上柔和的手感才能做出來,這是對球員多方面基本功的高層次要求,所以說想要做出這個動作,一個字—難!

實力有限 基本功整體下降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到本世紀前十年,中國男籃打出了一個比較輝煌的時期,之所以能有那樣的成就這與當時內線球員的實力是分不開的,姚明,王治郅,巴特爾包括後期的易建聯他們都有NBA履歷,而整個國家隊呈現的是基本功過硬,穩紮穩打,敢打敢拼的這樣一個狀態。尤其是基本功這一方面,當時我們的內線球員與歐美球員對抗時並不吃虧甚至有時還要佔到上峰,而全隊的罰球水平也極其穩定,諸如我們印象深刻的04年雅典奧運決勝塞黑時,姚明和杜峰關鍵時刻的罰球體現了那個時代中國男籃的抗壓能力和紮實的基礎。



放到現在,男籃極很可能二十餘年來首度無緣奧運會,當下的這支國家隊給我們的整體感覺就是球風偏軟,抗壓能力差,基本功相對薄弱,這一點我們以去年的世界盃為例,球隊整體的罰球命中率十分慘淡,而與波蘭隊的交鋒中,將球隊抗壓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展現的淋漓盡致。總體目前的現狀就是,整個籃球界並非只有“小勾手”失傳,其實球員在很多其他方面也已經與前輩有了一定的差距。

我們具體到現有內線配置來看,首先說周琦,他有著2米16的身高,移動速度快,覆蓋面大,具備了一定的投射水準,但是周琦的真實屬性其實是一名防守型中鋒,他的對抗能力有限,所以不具備“小勾手”的條件。另一位就是王哲林,大王其實有著不錯的低位技術,手感也還算尚可,他也確實有“小勾手”的能力,也因此獲得了CBA聯賽的MVP,但是洲際賽場層面,大王的對抗能力也是人們一直詬病的話題,所以,王哲林的“小勾手”也並非什麼時候都能顯靈。所以說,之於現在的人才儲備來看,球員們的基本功以及技術都還稍有欠缺,所以說幾乎沒人能把“小勾手”添加到自己的常備“武器庫”中。

大勢所趨 “小勾手”不復當年

上個世紀以來,國際籃球界統一肯定的是“得內線者得天下”這一理論,那時,內線作為整個球隊的戰術中心,對內線球員尤其是中鋒有著極高的要求,某種程度上說,一個球隊的上限是由內線核心的實力決定的,所以說那個時候內線球員大都需要有一定的低位技術,背身能力,所以“小勾手”應運而生。這其中賈巴爾和奧拉朱旺等球星更是將這一技術帶到了一個更高的境界。

然而,隨著喬丹的出現,籃球的發展軌跡漸漸離開了三秒區,而近些年,科爾的把“魔球”理論推到了一個新的高潮,他著手打造的勇士王朝,讓庫裡和克雷·湯普森把籃球的重心徹底轉移到了三分線外,聯盟各隊紛紛效仿,一時間,三分投射成為主流,內線球員在球隊的戰術地位進一步弱化,他們基本不再需要承擔攻堅任務,只要做好護框和籃下“吃餅”就可以視為一名好的球員。技術手段層面,“勾手”已不再成為主流,此消彼長的結果是,現在衡量一名好的中鋒甚至要考慮到他是否有一定的三分投射能力,而聯盟也做出了相應的舉措,全明星投票時不再設有中鋒而是直接單純的劃分為前場後場,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不可否認的是,NBA作為國際籃球的風向標,未來的國際賽場上,各國球隊的攻擊目標終點都會向遠離三秒區的方向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小勾手”這一絕學將不再是一名中鋒的必備手段,而內線球員在訓練的過程中,他們也會更加趨向於投射這一方面的加強,而低位背身技術已然不再那麼重要了。隨著中鋒整體地位的改變,“前輩”小勾手的絕活恐怕後來人很難趕超了。

寫在最後

就職業體育而言,任何一項運動,他的每一個技術動作的成熟,都是一些自身條件和刻苦訓練後紮實的基礎所支撐的,非他人能輕易掌握。還有一點,競技體育的發展和其他萬事萬物的發展都是一樣的,每一個時期都有其特有的烙印,也許在將來的某一個時段,如今的三分也會像之前的“小勾手”那樣,塵封到籃球的歷史中,這也是姚式“小勾手”真正失傳的直接原因。


7號射手


姚明,中國男籃最好的球員,沒有之一。有著絕對的身高優勢,姚明還擁有細膩的技術,背後運球暴扣,夢幻腳步籃下強吃,特別是姚明的絕招“小勾手”讓大姚在國際賽場和NBA是無往不利。SO,問題也來了,如此使用的技術,為何在男籃中鋒中失傳了呢?那啥,還請諸君聽我往下細細道來。

姚明的“小勾手”為何失傳了?

某種意義上,姚明的小勾手不是如今的中鋒不想學,也是沒有那個實力學。為啥這樣說呢?小勾手最重要的基礎是什麼?是對抗力,就是你能夠靠住對方,保持重心不亂,才能有較高的投籃效率,可你看如今周琦看到對抗恨不得騎著摩托車跑開,他那裡敢主動和對手尋求對抗。周琦的情況也是如今大多數國內中鋒的問題,對抗力不夠,還畏懼對抗,更喜歡用中遠投解決問題。

其次是手感的問題。國產中鋒也不缺乏有噸位對抗的人,比如說蘇偉、萬聖偉啥的,可是這一類中鋒雖然對抗不成問題,可是手感就要差上很多。別說非常考驗手感的勾手了,這些中鋒有時候在籃下喂到嘴邊的餅都未必能夠吃下去,所以勾手太具備技術含量的技能對於他們來說太難了。

最後是攻防節奏的問題。如今的CBA也是小球成風,除了如福建王哲林、廣東的易建聯等少數幾支球隊,沒有絕對統治力的中鋒,讓這些球隊都加快了進攻節奏,減少了陣地戰,這也讓中鋒在體系中的地位再一次下降不少。

東球弟侃球:

事實上,姚明的“小勾手”並沒有消失,比如說遼寧男籃的韓德君,大韓無論在噸位和手感上以及身高上都沒有問題,在比賽中,我們也經常能夠看到大韓的勾手投籃。不過,雖然還有大韓,但是這個技巧快消失的說法是沒有錯,就目前,國內中鋒發展風格跑偏、偏軟,小勾手這樣的內線技能消失只是早晚的事情。


東球弟


姚明作為中國男籃歷史上最偉大的球員,他的技術和身體天賦相對來說是結合最棒的,其中在NBA練出的小勾手絕招更是成為了他馳騁國際賽場的殺手鐧。

那麼為什麼在姚明之後的男籃中鋒裡,小勾手會失傳呢?個人認為這和年輕一輩的球員不重視基本功訓練以及時代的技術趨勢所致,和當年姚明的成長過程形成了明顯的反差。

男籃中鋒的基本功訓練不足

小勾手雖然看似是一個十分簡單的動作,但是這個動作需要綜合球員各種的基本功,比如背身單打運球,試探防守球員位置的感覺,加上最後出手時手腕的柔和型,姚明是典型的技術型中鋒,他投籃手感十分柔和,前期和尤因以及奧拉朱旺都學習過內線單打的技巧,利用良好的投籃能力才發展出了多種多樣的終結方式,十年如一日的枯燥訓練是基礎。

而現在的男籃球員失去了隊基本功的重視,從易建聯開始,他們的身體素質原本就是國內球員頂尖的,這讓他們十分享受利用身體和投籃就能統治CBA的感覺,現在的周琦也是主要倚靠面框技術和投籃來解決問題,背身單打幾乎沒有,也就談不上小勾手的運用了。

時代的發展令小勾手失傳

隨著三分球的興起,籃球主流已經變成了小球,相比枯燥的訓練加上辛辛苦苦在內線肉搏才拿到兩分,很多大個子中鋒更喜歡練習投射三分球,這樣的進攻手段不僅簡單而且還有幾率拿到更多的分數,周琦的投籃水平相比以往的中鋒確實出色了不少,但是這種進攻方式的穩定性很差,在投籃並非是頂尖的前提下,像周琦王哲林這些人明顯遇上防守強度後投籃就會十分低迷。

其實不僅僅是國內,NBA中能運用小勾手得分的中鋒也是鳳毛麟角了,這樣古老的得分手段一方面不被球隊體系接受,另一方面則是拖慢了整體的進攻節奏,和時代的需求脫軌。

總的來說,姚明是經歷了在NBA一路成長的過程才練就了一身的技術,而易建聯周琦都放棄了在NBA打拼回到過國內,想要繼續學習先進的內線技術幾乎沒有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