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歲身患絕症的北大才子,給四歲幼子的臨別贈言


41歲身患絕症的北大才子,給四歲幼子的臨別贈言



我問兒子,“你知道爸爸得了癌症可能會死的,你知道死亡是什麼?”兒子說,“就像超市裡的死魚,它們的爸爸媽媽再也見不到寶寶了,寶寶也再不能見到它們的爸爸媽媽了。”“對,那麼如果爸爸沒了,就再也不能教你學習知識了,你現在為什麼不珍惜爸爸還在你身邊的時間呢?” “要是你沒了,要是我很想你,你還能回來嗎?”“不能了。”“要是我很想很想很想你呢?”“那我也回不來了。” 小人兒坐在我的腿上,茫然了好一會兒,眼裡的淚水越來越多,我也無法忍受,我知道這個對話不能再繼續下去了。我又摟起他不住親吻,但不知道說些什麼。這時候,我心裡開始盤算,假如我真的哪一天突然沒了,我該留給他些什麼。也許時間不允許我再這樣一個字一個字一幅圖一幅圖的教他了,我究竟該留給他些什麼?



41歲身患絕症的北大才子,給四歲幼子的臨別贈言


我沒有想到當今的幼兒園居然教了四歲孩子那麼多漢字、算術,這在我們的童年、西方社會當今的幼兒園都是極力排斥的。

幼兒園就把小學的漢字、運算都教了,孩子真到了小學,你又不能教他中學大學內容,他們自認為什麼都會了,還能有幾個聰明的孩子專心聽講?

專心的,怕是從幼兒園到小學總也什麼都學不會的吧。

現在的教育體制實在扭曲,幼兒園把小學的學完了,小學就學奧數。


41歲身患絕症的北大才子,給四歲幼子的臨別贈言


△電影《跳出我天地》

“奧數”這兩個字我聽了就覺得噁心嘔吐,我倒是當年拿過全國數學聯賽獎的,大學隔壁宿舍就有個我們那一級,代表中國拿到國際奧賽數學金牌的。

人家都謙虛的從來不提“奧數”這兩個字,現在的小學中學是全民奧數,好似全中國的小學生不能人手一塊世界奧數金牌就不配做中國人似的,我請問,教奧數的老師自己有幾個當年拿過省級競賽獎?


41歲身患絕症的北大才子,給四歲幼子的臨別贈言


△電影《跳出我天地》

還有中關村那些畸形變態的課外教育機構,確有北大清華教授高材生來執教,先秦兩漢諸子百家內容生動,十歲孩子聽不懂的父母陪讀要做好錄音筆記回家繼續補課,你要說你孩子還在讀大學中庸,你都不好意思開口,人家都把尚書春秋讀完了;

你的孩子每天只睡7小時,人家的孩子每天只睡5小時,其餘時間不在課堂裡,就在這個興趣班到那個興趣班的開車路上,吃飯都是車上吃;人人都以14歲學完量子物理、高等代數為榮。


41歲身患絕症的北大才子,給四歲幼子的臨別贈言

△電影《小淘氣尼古拉》

我們真的要把我們的孩子個個都培養成為愛因斯坦、圖靈、馮友蘭這樣的世界級學術泰斗嗎?他們的童年都這麼扭曲的勤奮嗎?

那個少年打架泡妞,成年把諾貝爾、圖靈、美國最高心理學獎拿個遍的赫伯特西蒙,少年時代好像沒有那麼刻苦吧?請問這樣的人幾百年才能出一個?能是你的孩子嗎?

一旦將來不能成為世界知名大學者、大教授,那麼15歲前扭曲的童年少年時光200%的付出給奧數、先秦哲學、量子物理是多麼荒唐變態的一件事?最後到了30歲拿幾張別人不緊不慢也能拿到的這證那證,一起去給不緊不慢接觸社會、生活、市場、消費的當年二三流學生,如今當上總裁CEO的人打工。


41歲身患絕症的北大才子,給四歲幼子的臨別贈言


△電影《跳出我天地》

回首前30年,女朋友沒時間談、朋友哥們兒也沒交上幾個、說話辦事舉手投足技不如人、工作三年辭職六次,都因為上司在他眼裡是個傻逼。相親帶上800度眼鏡請女孩子吃飯,主動買100次單最終沒一個想要你,這種人生是現在教育體制的目標嗎?

還有人拿中關村補習班說事,撰文“寒門再難出貴子”,真是可笑至極,請問什麼是貴人?考上北大清華就能成為貴人?少兒時代每年投資幾十萬和30歲後人生回報真能成正比?

毛澤東蔣介石那個年代的貧富差距比當今不知大多少倍,他們身無分文走出鄉村上過什麼貴族學校名牌大學?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41歲身患絕症的北大才子,給四歲幼子的臨別贈言


不要因為中關村一時的刮噪,就認為古今中外千年歷史總結的“寒門貴子”的規律經驗就被推翻了。

人生若有好的家境條件固然成事的難度障礙減掉不少,但不意味著將來的天下就是中關村那點興趣班所能引導的。

讀書學習固然仍需十年寒窗專心努力,能上哈佛斯坦福當然要志在必得,但學習的場所未必都在幾十萬一年的北大清華執教的興趣班裡,學習的目標也不是100%都在教科書裡,要有個平衡。


41歲身患絕症的北大才子,給四歲幼子的臨別贈言


△電影《小淘氣尼古拉》

如今互聯網相信社會,想學什麼網絡上都有,除了數理化和文史哲,生活、幸福、社會、經濟、投資、創業這些東西也應該在18歲上大學前有所瞭解,不要再成為自己有什麼興趣、想報什麼專業都不知道的教育犧牲品。

人生應該是豐富多彩的,有時間應該讀讀古今中外歷史名人的傳記,看看別人是怎麼活的,也想想自己該怎麼活這一生。

也許我的時間不多了,這麼多的道理不是一時半會能給他說清楚的,我究竟該給4歲的孩子留下些什麼?

我還在摟著他一邊親吻他的小頭髮一邊繼續沉思著,平日裡鬧騰的不讓我抱的小人兒那天也出奇的安靜,似乎一直在等待著我將要給他說些什麼。

終於,我拉著兒子走到他的小黑板前,寫下四個字“智力、毅力”,豪氣干雲的說,“跟爸爸大聲念,人生做事第一要靠‘智力和毅力’!”

兒子跟著唸了一遍。


41歲身患絕症的北大才子,給四歲幼子的臨別贈言


我說,今天就記住這四個字,明天和後天爸爸再每天教你四個字,你現在或許不懂什麼意思,但是一定要把爸爸教你的這幾個字記住,每天給爸爸背一遍。如果爸爸有一天沒有了,你要每天都想一想這幾個字是什麼意思。

今天這四個字的意思是,智力就是你聰不聰明,毅力就是一件事沒做好要有長年累月的決心一定要把它做好為止,這就叫毅力,毅力和智力是相輔相成的,沒有人天生就一輩子都聰明,小時候聰明但是沒有毅力不努力也就小時了了,只有有毅力的人可以把自己變得越來越聰明。

第二天兒子放學,我又教了四個字,人生做事第二要靠“朋友、助力”。

讓兒子記住,小孩長大後就要自己討生活混社會,做人在先做事在後,所謂做人簡單講就是多交朋友,一群人的力量總比一個人大得多,對朋友要真誠相待,你幫朋友,朋友幫你,這樣才能做大事。

第三天的四個字是“眼界、定力”。

這個給他解釋有點費力,懂不懂先記住點粗淺的再說吧,眼界就是一個人能力變大了、能做的事變多了,他就能見識到接觸到一般人一輩子都接觸不到的事情,他就比一般人懂得多的多,這就叫眼界。

當一個人能力大能做的事多了,就會有很多人和事都想找他來做,好事壞事都有,甚至好事裡面都可能蘊藏著壞事,只是短時間很難看到,這時候這個能力大眼界大的人就需要禁得住誘惑、少犯錯誤、多做好事,這就叫定力。這世上大多數人也就只能做到昨天說的“朋友和助力”,只有少數人才能做到大能力、大眼界、大定力。

此後每天上學出門前,都叫兒子把人生做事這三句話給我背一遍,他懂不懂我不知道,但是我很欣慰。

本文作者:魏延政,北京大學計算機系畢業,曾就職某世界500強,罹患癌症截肢後被辭職,後創業智庫。

天下文化讀書(微信號:tianxiawenhua)


41歲身患絕症的北大才子,給四歲幼子的臨別贈言


父親影響孩子,孩子改變世界。

中國“父教”理念創始人東子繼《好爸爸勝過好老師》之後,最新推出的父教扛鼎之作。本書不僅集成了東子20年父教研究,還選取了其18年教子實踐的精華,正是本書中的父教思想成就了“中國最陽光女孩”范姜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