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交會|中國電視劇如何高質量發展?這場論壇劃出如下重點

今天上午,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秋季)首場主題論壇——“繼往開來 再鑄輝煌”中國電視劇高質量發展之路在北京會議中心舉辦,本論壇旨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獻禮中國電視劇誕生60週年。

秋交會|中國電視劇如何高質量發展?這場論壇劃出如下重點


中國電視劇和改革開放同生共長,縱觀電視劇發展史,歷史長河中的眾多經典劇目無一不打上改革開放的烙印,而中國電視劇也陪伴著在改革開放中走過的一代代人,以精確的方式剖析和表達生活,讓觀眾共鳴,給觀眾啟發。

本次論壇站在重大的歷史節點上,以廣闊深邃的視角總結了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電視劇發展的成就和經驗,並著眼當下,提出了諸多具有影視風向標性質的觀點。


專注於重大題材和現實題材


北京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趙衛東指出,北京電視劇數量穩居全國第一,2017年北京生產的電視劇73部,3140集,佔全國產量的23.2%,在全國電視劇產業中處於中心地位,發揮著輻射引領的作用。

秋交會|中國電視劇如何高質量發展?這場論壇劃出如下重點

北京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趙衛東


這得益於北京電視劇始終堅持質量為先,把努力攀登高峰、提高質量作為文藝作品的生命線,專注於重大題材、現實題材和北京題材的創作。

目前仍存在著創作資源缺乏有效統籌,海外市場開通不足的問題,推動首都電視劇需要堅持文化自信和正確的內容導向。

與此同時,電視劇的持續健康發展離不開風清氣正的行業生態,當前要把營造行業生態作為重要工作來做,講品味、講格調、講責任,嚴格落實文件精神,自覺抵制高價片酬和陰陽合同,打擊收視造假,中國電視劇才能從高原邁向高峰。

秋交會|中國電視劇如何高質量發展?這場論壇劃出如下重點

首都影視發展智庫召集人、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教授尹鴻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尹鴻教授上臺發佈了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的40部經典電視劇,他認為這些電視劇的共同點在於:與現實密切聯繫,深刻接觸了現實生活中人們的迫切焦慮,揭露了時代隱秘的痛點,即使是古裝,也在艱難地接近現實。

浙江衛視副總監麻寶洲坦言,浙江是改革開放的熱土,然而浙江衛視一直在綜藝上比較突出,對於電視劇來說是有些愧疚的,因此這次是帶著學習的心態來的。

秋交會|中國電視劇如何高質量發展?這場論壇劃出如下重點

浙江衛視副總監麻寶洲


他表示:浙江衛視的電視劇會向時代精神學習,向北京和東方衛視等兄弟臺學習,向新媒體學習,希望能跟時代同頻共振,製作好劇,購買好劇,播出好劇,讓觀眾看到好劇,是我們應盡的責任,也是浙江衛視的永久追求。


改革開放的烙印,寫實性的六個類型

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認為:慶祝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的主題給了電視劇創作者崇高的歷史榮譽感,電視劇能成為改革開放的話題之一,這是電視劇的驕傲。

電視劇是時代文藝中最具影響力的大眾文藝形式,中國電視劇在改革開放40年中取得的成就和電視劇的“寫實性”這一最大內容特徵是分不開的。

電視劇中鮮活的故事素材和生動的人物形象,來自我國人民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來自對新生活的熱血奮鬥,來自平凡百姓的喜怒哀樂和紅塵煙火,電視劇的開拓精神和文化品格都與改革開放息息相關。

秋交會|中國電視劇如何高質量發展?這場論壇劃出如下重點

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


寫實性是中國電視劇發展四十年的最大特徵,中國電視劇用獨特的藝術視角和手法,書寫著現實生活。

從經典電視劇中,李京盛總結了寫實性的六個類型,他認為當代的書寫有六種方法:

一是體現國家意志,表現人民心聲,新聞性的敏銳和藝術表達相結合,風格大氣厚重,比如呼應了國家層面的反腐劇《人民的名義》。

二是人生的成長注入時代發展主題,小人物,大背景,風格細膩豐富,如《雞毛飛上天》。

三是關注當下社會熱點和時代情緒的話題性作品,諸如醫療養老教育和兩性關係等帶給人們的苦惱,比如《老有所依》,主動真實地記錄生活,客觀理性地解讀生活,寫實的同時充滿了人文關懷。

秋交會|中國電視劇如何高質量發展?這場論壇劃出如下重點


四是在個人青春理想中書寫國家情懷,體現個人價值,將人生中最具光彩的青春歲月置於國家大事之中,兼具寫實性和審美價值,比如《那些年我們正年輕》。

五是聚焦改革開放過程中出現的新的謀生手段、新人物形象和新理念,這種寫實性更具發現的驚喜,比如《獵場》《我的前半生》。

六是描寫普通人生活中的人情冷暖,表現平凡生活中的詩意和幸福,比如《渴望》《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金婚》《父母愛情》《美好生活》,這類作品傳承性最強,數量最大,真正秉承了平民主義理念的創作,構成了中國電視劇四十週年寫實性表達的主體。


秋交會|中國電視劇如何高質量發展?這場論壇劃出如下重點


對於改革開放而言,寫實性電視劇比歷史記錄本身更有細節,也更有溫度,既有藝術價值,又有史料價值。

那麼在繼承寫實性這個傳統的同時,如何深化現實主義創作?李京盛提出了六個需要注意的問題:虛假、膚淺、庸俗、灰暗、背離和陳舊。最後,李京盛將深化現實主義創作落在四個維度上:對時代深刻認知,對生活深刻理解,對人心深刻洞察和對審美深刻表達。


未來幾年風向洞察

陳銳研究員代表首都影視發展智庫發佈了《中國電視劇發展風向標報告(2018)》,對今年1-8月份電視劇的情況作了梳理和總結,從政策、作品、輿情、產業等方面系統梳理電視劇發展的成就和問題,併為促進未來電視劇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一些建設性意見。


秋交會|中國電視劇如何高質量發展?這場論壇劃出如下重點

首都影視發展智庫特聘研究員陳銳


今年政策針對短視頻、天價片酬、侮辱英烈行為和未成年節目等進行了管理,規範了傳播秩序,下一步版權管理是重點。

未來兩年電視劇將繼續圍繞國家重大的宣傳節點開展,電視劇將更加重視成本控制和風險控制;電視平臺要主動創新求變,網絡平臺修煉內功融入主流,全產業鏈的各個主體有服務大局意識。

秋交會|中國電視劇如何高質量發展?這場論壇劃出如下重點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展研究中心信息所所長李嵐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展研究中心信息所所長李嵐指出,現在電視劇的現狀是:優秀的不現實,現實的不優秀。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中國電視劇誕生60週年,一批現實題材精品獻禮劇將形成新一輪的現實主義創作熱潮,作品要想在熱潮冷卻後留下,劇本創作就要努力貼近現實與表現現實,必須符合人物邏輯和情感邏輯,更加重視編劇的作用,加大對編劇的扶持,為編劇深入生活創造條件。

秋交會|中國電視劇如何高質量發展?這場論壇劃出如下重點


愛奇藝執行總編輯王兆楠表示,中國電視劇是國內最具觀眾緣的文化產品,面對發展和未來,無論是傳統電視媒體還是網絡新媒體,面對的問題是:電視劇的內容太多,觀眾可支配的時間太少,每人平均只有五個小時的空閒,真正吸引用戶的內容少之又少。愛奇藝始終會堅持做內容、技術和融合創新,鑄造健康的行業環境。

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大優酷事業群總編輯張麗娜提出了探索劇集新模式的策略,分享了阿里大文娛的數字+內容融合驅動力的模式。

本次論壇由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主辦,首都影視發展智庫、首都廣播電視節目製作業協會、CC-Smart新傳智庫聯合承辦。

秋交會|中國電視劇如何高質量發展?這場論壇劃出如下重點


附:慶祝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經典電視劇四十部

《敵營十八年》(1981)

《蹉跎歲月》(1982)

《赤橙黃綠青藍紫》(1982)

《高山下的花環》(1983)

《四世同堂》(1985)

《西遊記》(1986)

《紅樓夢》(1987)

《便衣警察》(1987)

《渴望》(1990)

《圍城》(1990)

《外來妹》(1991)

《北京人在紐約》(1993)

《我愛我家》(1993)

《三國演義》(1994)

《車間主任》(1997)

《水滸傳》(1997)

《雍正王朝》(1999)

《激情燃燒的歲月》(2001)

《大宅門》(2001)

《長征》(2001)

《亮劍》(2005)

《士兵突擊》(2006)

《奮鬥》(2007)

《大明王朝1566》(2007)

《金婚》(2007)

《闖關東》(2008)

《潛伏》(2009)

《我的團長我的團》(2009)

《媳婦的美好時代》(2009)

《溫州一家人》(2012)

《老有所依》(2013)

《北平無戰事》(2014)

《琅琊榜》(2015)

《平凡的世界》(2015)

《情滿四合院》(2015)

《歡樂頌》(2016)

《海棠依舊》(2016)

《白鹿原》(2017)

《雞毛飛上天》(201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