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沒有任何藉口——從根本上對自己的命運負責

沒有任何藉口,不只是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更是每個人自身發展的需要。

在工作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對此,往往有兩種態度:一是找藉口躲避;一是找方法解決。

兩種態度,不僅是工作效果上的差別,而且是不同命運的天壤之別:

主動找方法的人,必然是發展最快最好的人;不斷找藉口的人,必然是最沒有發展的人!

1.要想發展快,先不找藉口

誰都想有最快的發展,而沒有任何藉口,就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根本保證。

這個觀點很容易被認為是領導和單位用來教育員工的理念,但這恰恰是很多職場中人的切身體驗。

我們曾與世界青年成功學會合作,主辦“當代成功與職業素養”白領俱樂部活動。在交流的過程中,一位大學畢業生的經歷,尤其給了大家重要的啟迪。

張小姐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為單位的老總做秘書。而她做好的絕不僅僅是本職工作而已。

這位女老總患了一種慢性病,嚴重時會影響工作,張小姐便格外留心。

一天,她在上班路上發現一家大藥店打出了廣告,正好告知一種可以治老總病的特效藥來了,於是趕緊下車,將藥買下。沒想到這一耽擱,讓從不遲到的她,晚到了20分鐘。

正巧,老總急著找她要資料,對她的遲到很不客氣地訓斥了一通。那一瞬間,她很委屈,當即就想解釋。但轉念一想:不遲到是公司的規定,有什麼理由不遵守呢?於是趕緊道歉,一如往常地處理業務。

下班了,她悄悄地將藥放到老總的桌上,準備離開。

老總髮現了藥,一下子反應過來了。當得知真實情況時,老總對自己早上的言行很內疚,問她:“你為什麼不早說呢?”她只是誠懇地說:“您對我的批評是對的,不遲到是每個員工都應該遵守的規定。無論出於什麼理由,我都不能找任何藉口。”

老總不禁對她刮目相看。不久後,又發生了一件事。

一天,老總請客戶吃飯,叫她陪同並記錄談話要點。沒想到結賬時,老總竟然發現自己沒帶錢包,而她帶的錢也不夠。這下臉可丟大了。老總只好臨時打電話叫一位部門經理趕過來結賬,耽誤了近一個小時。

這次老總沒有批評她,但是她卻無法心安。她覺得作為秘書的自己,沒有盡到應盡的責任。於是連夜寫了一封檢討書,第二天一早交給老總,同時主動提出罰自己500元。

此舉大大出乎老總意料,但她說:

“這不是簡單地向您道歉,而是從工作標準來要求自己。在這件事中,我想我有兩個失誤:一,出門時,應該提醒一下您是否帶了錢;二,自己預備一些錢,以免您疏忽。秘書的工作雖然瑣碎,但是如果缺乏責任心,一出問題就可能是大問題。這次失誤雖然沒有造成什麼大的損失,但是如果我放任自己,以後還有可能在工作中犯更大的錯誤,假如不對自己懲罰,怎麼能更好地吸取教訓呢?”

老總大為感動,於是收下了這500元罰金,從此也給了她更大的信任和機會。

一次,公司要與海外機構進行戰略合作,有關主管人員都覺得沒有問題,老總也準備簽字了。但是,她卻經過反覆研究,及時提醒老總,對方提供的合作條款中,隱藏著很大的問題。老總立即高度重視,果然發現了問題。她的這一把關舉措,幫單位避免了一次巨大的損失。

於是,她不僅受到老總的器重,也得到同事們的認可,並不斷得到提拔——三年之後,這位才24歲的大學畢業生,成了該集團一家分公司的總經理。

我很難忘記,當她講完這些故事之後,在場的管理者和員工熱烈評論的情景。

大家總結她有著一般人的“四個做不到”——

第一個“做不到”:幹好業務工作就行了,其他事跟你有什麼關係?

第二個“做不到”:一心給領導辦事,不表揚還捱罵;捱了罵還不申辯,還要做檢討;

第三個“做不到”:領導忘記帶錢,自己憑什麼主動做檢討?

第四個“做不到”:做檢討也就算了,憑什麼還主動掏錢認罰?這可是實實在在的利益啊!

於是不止一個人問她:

“要做到這樣太難了,你為什麼能做到呢?”

她微微一笑說:

“其實我也只是轉換一下思考問題的角度而已。如果只從自己的角度與感受出發,當然做不到。但是,只要我們圍繞工作應盡的責任來思考,就會覺得非做不可!因為一個對自己負責的人,是沒有任何藉口的!”

最後,她結合自己的工作體會,總結了一流員工如何做好工作的三句話——

“心中有責,眼中有事,手中有活!”

這是我們在做管理研究和培訓時遇到的典型人物之一,她的故事充分說明:

要想發展快,先不找藉口。

最有發展的人,就是“沒有任何藉口”的人!

這些年來,通過對培訓對象的分析和對眾多成功者的研究,我們還進一步發現,“沒有任何藉口”,也是一個團隊打造超凡戰鬥力的關鍵。

談起中國體育史上的輝煌,中國人最難忘記的團隊之一,就是曾經創造了“五連冠”奇蹟的中國女排。之所以能夠創造這樣的奇蹟,就與這種“沒有任何藉口”的精神有關。

當時中國女排的教練是袁偉民,他對女排隊員要求很嚴。女排的主攻手是郎平,她不僅業務水平高,還主動關心和幫助其他隊員。

有一次,郎平做完自己的練習了,就主動留下來幫隊友補課。不知是太累了還是沒有全力以赴,她不像自己訓練時那樣到位。

沒有想到,袁偉民對她的扣球尺度把得很嚴,讓她練了一次又一次,甚至後來還被罰多做幾組。郎平又氣又累,抹起眼淚來了。

照理,她主動陪練,應該得到表揚,可是她不僅沒有得到表揚,反倒因為一時不到位而挨罰。這不是很不公平嗎?但袁偉民認準了一點:為了鍛煉出一流的團隊,在強手如林的世界排球賽中奪得金牌,就一定要以最高的標準來要求隊員。他並不為郎平的眼淚所動,而是對她更加嚴格要求。

冷靜之後,郎平想明白了,充分認識到不論是自己訓練還是幫助隊員訓練,都沒有任何藉口“打折扣”。她很快調整了狀態,從下午5點到晚上9點,終於補出了一堂高質量的訓練課。

可以說,女排的成功,正是整個團隊沒有任何藉口,奮力拼搏的結果!

是的,不管是作為個人還是作為一個團隊,我們在工作中,最需要擁有的精神就是“沒有任何藉口”!

“沒有任何藉口”,這是職業化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養!

“沒有任何藉口”,這是團隊戰鬥力之根!

“沒有任何藉口”,這是個人發展力之本!

2.找藉口寸步難行,找方法前途無量

“人是什麼?人是一種最會找藉口的動物。”這是法國文藝啟蒙時期一位思想家的話。話雖然有些偏頗,但卻生動地反映了職場中的現實情況。

一次找藉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將逃避和推諉變成了習慣。最後,藉口成了自欺欺人的手段,成為阻礙自己成長的最沉重的枷鎖。

而優秀的人,總是首先砸碎這一枷鎖,走上成功的道路。

在另一本職業化建設研究成果——《方法總比問題多》中,我強調了這樣一個理念:

“一流的人找方法,末流的人找藉口。找方法的人,是最有前途的人,找藉口的人,是最沒有發展前景的人!”

的確如此,找方法還是找藉口,其結果真有天壤之別。

一年以前,我受中國核電技術集團山東電力工程研究院的邀請,為該機構的年輕員工授課。我發現,坐在前排的一位女員工剛開始有些心不在焉,但後來越聽越投入。

課後,我收到她的一封郵件,詳細介紹了她的心路歷程——大學畢業以後,她只是在公司下屬的一個學校做不那麼重要的工作,常有鬱郁不得志之感。她認為是缺乏伯樂,導致自己“懷才不遇”。但聽完我的課後,她覺得真正的問題在於自己老向外界找藉口。而從現在開始,她決定要主動找方法了。

一年後,我再次受邀到該院授課,驚喜地發現:她已經被調到研究院工作,併成為一個部門的主管了。與上次見面相比,她充滿了活力,好像還更年輕了。

一年之間,是什麼改變了她?

在私下交流的過程中,她感慨地說:

“只要不找藉口,那些原來難以解決的問題,其實都能找到好的解決方法!只要不躲避問題,工作中的那些沉重的壓力,也能成為通往成功的橋樑!”

我不由想起了曾經看過的一組漫畫,一群人拖著沉重的十字架朝前方艱辛地前進著。其中一個自以為聰明的年輕人,用刀子將十字架一次次地截短。

少了十字架的牽絆,他走得越來越快,把同行的人遠遠地拋到身後,他在心中偷偷嘲笑那些揹負著沉重的苦難和壓力的人:“傻瓜!”眼看就要到達美好的世界,他的步子越來越快,因為他揹負的十字架越來越短。

忽然,他看到通往前方的路被一道深淵截斷了。此時,那些一直揹負著沉重十字架的同路人,把十字架搭在深淵的兩岸,陸續從上面走過去,從他們揹負了一路的苦難和壓力上面,越過深淵,走到彼岸。

而這個自作聰明的年輕人,頹然跌坐在地上,永遠停滯在美好世界的這邊。

是啊,一個人只要找藉口,就有找不完的藉口。其結果呢,只能是讓自己在不斷抱怨和痛苦中停步不前!

與此相反,只要你下決心找方法,往往能找到方法。其結果就是在不斷求付出和找方法的過程中,自己的境遇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那位年輕學員的經歷,印證了一個職場的基本規律:

如果找藉口,就會寸步難行;

如果找方法,就能前途無量!

也許你還記得“沒有任何藉口”的來源吧。

“沒有任何藉口”是美國西點軍校最重要的校訓之一。它要求:任何人,要儘自己的最大力量擔當個人責任,而不要找任何藉口推諉責任。

格蘭特將軍是美國西點軍校的畢業生之一。在南北戰爭時,美國總統林肯曾經找過多名指揮官擔任聯邦軍隊的總指揮,但都以戰敗告終。直到他任命格蘭特為統帥,聯邦軍隊才捷報頻傳,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在談到取得勝利的原因時,格蘭特只說了一句話:

“沒有任何藉口!”

他還曾對人們在工作中找藉口的現象做了分析,發現人們找藉口主要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工作還沒有開始,就找藉口為自己開脫,其實是根本“不想去做”;

第二種情況:開始也努力,但是一遇到困難和問題就退縮和放棄,之後找個藉口讓自己對這份退縮和放棄心安理得。

在有關他的傳記中,記錄了這樣一件事:他第一次帶領一支部隊與敵軍交戰,當快接近對方陣地時,他緊張得心都要從胸口跳出來。他認為對手比自己強大,真正較量的話,自己有可能失敗,甚至丟掉性命,所以他一次次想給隊伍下令停止前進。

但是,西點“沒有任何藉口”的理念,促使他硬著頭皮帶著隊伍衝向對方的陣地。當他的隊伍剛剛衝上一座山崗時,意想不到的情況出現了:對方陣地上,一個人影也沒有。原來,對方的首領也因為害怕,就在格蘭特的隊伍要向他們衝鋒時,帶領部隊逃跑了。

經歷這件事後,格蘭特說:

“在整個戰爭中,我再也沒有一次害怕過。因為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面對問題的害怕,恰恰是我們放棄解決問題的藉口。而沒有任何藉口,能讓我們所向無敵!”

這真是一個極為耐人尋味的故事。

“沒有任何藉口”,不僅是一個個人成功的理念,也是一個團隊成功的理念,甚至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取得勝利,也得以此作為一種必不可少的精神!

年輕學員也好,格蘭特也好,都向我們揭示了一個重要的法則:

當你選擇找方法,你就選擇了成功與幸福;

當你選擇找藉口,你就選擇了失敗與痛苦!

3.“忽悠”工作的人,最終“忽悠”了自己

也許有人會問:工作中找點藉口,真的就這樣嚴重嗎?

不妨先來看一個情景吧:

有一位資深記者,要帶一幫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記者。當她給其中一位安排採訪任務時,還沒有把要點講完,新來的記者就急不可耐地說:

“知道了,知道了。”

資深記者也就不好再說下去,怕傷他的自尊心或怕別人嫌自己囉嗦。

結果,這位新記者採訪回來,兩人之間就有了如下對白:

“太無聊了,沒有東西可寫。”

“那麼這個問題問了嗎?”

“沒有。”

“那個問題問了嗎?”

“沒有。”

“知道這個人是最近的熱點人物嗎?”

“啊,是嗎?”

……

就這樣,幾次下來,資深記者再也不敢把重要的採訪交給那位年輕記者了。慢慢地,別人不斷地獲得機會,而他卻老是在原地踏步。

這位資深記者,就是鳳凰衛視著名記者閭丘露薇。而這個故事,也是她親自披露的。

看得出來,這位年輕記者,是一個工作不踏實又不謙虛的人。用一個通俗的詞來概括,是一個“忽悠”工作的人。可是,這樣“忽悠”的結果如何呢?就是將擺在面前的機會喪失了!

我們再來看閭丘露薇又是如何成長的吧!她是鳳凰衛視的第一批記者。一進鳳凰的大門,就分到了成堆的工作。第一檔節目是《時事直通車》,這是一檔半小時的新聞節目,當時一共只有兩個記者,為了支撐這個節目,她每天要採訪五六條新聞!

與此同時,她還要和另外一位同事主持《經貿週刊》,這是一檔周播的財經類節目,在這個節目裡她是純粹的主持。到2000年時,除了做日常新聞採訪和《經貿週刊》外,鳳凰還交給她一檔每星期15分鐘的專題類節目,叫《世貿商機》,採、寫、編全部要她一個人來做,而且還要導演!

遇到這種情況,可能不少人會叫苦不迭:我又不是神,又沒有三頭六臂,想用工作把我壓死啊!

可是閭丘露薇認為:所有的困難和壓力都是自己成長的機會。她不僅任勞任怨地做好每件事,而且還希望做得“出彩”和與眾不同。

閭丘露薇最讓人稱道的事蹟,是在伊拉克戰爭中,幾乎所有外國記者都往外撤,她卻頂著危險往前線趕,結果成為第一個報道伊拉克戰爭的記者,被譽為“戰地玫瑰”。

設身處地想想,難道她不能找到一個個冠冕堂皇的藉口嗎——憑什麼讓我這麼累?憑什麼我幹好本職工作後,還要自我“加碼”?更重要的是:誰的生命不是最寶貴的,憑什麼別人害怕危險而我卻要將生死置之度外?

但是,閭丘露薇面對工作職責和自己的成長,沒有任何藉口,因此她才能取得這樣的成就!

對比一下她曾經帶過的那位年輕記者,成功屬於誰,不是一目瞭然嗎?

沒有任何藉口,力爭做到最好的人,成功近在咫尺!

以各種藉口“忽悠”工作的人,最終“忽悠”的是自己!

在當今社會,不管是管理者還是員工,要站穩腳跟和求得發展,就必須把“沒有任何藉口”,作為自己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素養來要求。

沒有任何藉口,這是對責任的承諾!

沒有任何藉口,這是對義務的確保!

沒有任何藉口,更是對自己命運的徹底負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