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沒有任何藉口——職業化造就好人生

職業化已經成為個人和單位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要通過工作造就好人生,就必須實現職業化。

而實現職業化的根本準則,就是“沒有任何藉口”!

不管是出於基本素養的要求,還是以一流的工作標準和崇高的品格要求,一個真正優秀的工作者,絕對不會給自己任何找藉口的機會,並因此讓工作放射出最奪目的光芒!

1.以基本素質要求,“沒有任何藉口!”

希望在職場發展更快的人,一定會關心一個越來越明顯的趨勢:職業化越來越受到重視。有人明確提出:“職業化”是21世紀的第一競爭力。

職業化不僅造就高效率,更造就好人生。而實現職業化的根本準則,就是“沒有任何藉口!”

職業化意味著,每個工作者都應該具有一定的基本素質。這些素質包括:遵守紀律、敬業樂群等等。此外,還要根據各自崗位的特點,擁有基本的素養與技能。

而職業化最大的敵人之一,就是各種各樣的藉口,包裝在它們下面的,其實是工作者基本素質的缺失。

因此“沒有任何藉口”實際上是一個原則性的要求。也就是說:你不能在這個方面不找藉口,在另一個方面又找藉口,而是必須時時處處與藉口作鬥爭,直到將所有藉口剿滅!

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前,我們為一些酒店作職業素養培訓,一家酒店的老總,告訴我們一個讓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一天,該酒店的中餐廳來了一位日本客人,他看了看牆上的菜品照片,一個勁兒搖頭,又看了看菜單,還是搖頭。

一位新來的服務員看到這個情形,便主動詢問他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客人用日語跟服務員解釋情況,還遞過來一張地圖和一支筆。

可服務員不懂日語,完全不明白他在說什麼。

客人急中生智,將雙手往兩側上揚,還轉了幾圈。

服務員似乎恍然大悟:“噢,你要去飛機場啊!”說完就拿過地圖和筆,在上邊畫出了路線。

客人看到服務員那麼自信地畫出路線,非常高興,立即拿著地圖,出門攔下了一輛出租車。

根據這位日本客人指的路線,司機駕駛出租車飛快地往機場行駛。

當到達機場之後,客人驚呆了,這不是自己剛下飛機的地方嗎?怎麼忙乎半天又回來了?

原來,服務員誤解了客人的意思,客人表達的是烤鴨,可服務員理解的是飛機場。

怒火中燒的客人,再次返回酒店討說法。弄清事情原由之後,酒店經理立即向這位日本客人道歉,讓另一名員工帶客人去吃烤鴨,並對那位服務員進行了嚴厲的批評和處罰。

服務員覺得自己很無辜,雖然做了檢討,但牴觸情緒很大。經理便讓一位老員工給她做工作。

老服務員開導她說:

“經理批評和處罰你,不是怪你不該主動為客人服務,而是因為這次你犯了不該犯的常識性錯誤。客人如果要詢問機場的路線,為什麼不去前臺詢問呢?來到餐廳一般是點餐,你要考慮到他的做法應該是與吃東西有關。服務工作的基本素質就是要細心和靈活,你不會聯繫實際工作,出錯是自然的了。”

年輕的服務員一聽,心氣稍平,可還是有些不服:

“他說話我聽不懂,再說他表現的樣子看著就是飛機嘛。如果他學鴨子嘎嘎地叫幾聲,或者像鴨子那樣走幾步,我就不會搞錯了!這也不能全怪我吧?”

“這樣想不對。我們的服務就是應該百分之百為客人著想,出了問題只能從自身找原因,責怪客人只是找藉口而已!”

“可我剛參加工作不久啊,我拿不準……”

“這很簡單,拿不準就問別人!總之,雖然你主動精神可嘉,但讓客人白跑一趟機場,當然是你該承擔的責任!你要總結教訓,不要再找任何藉口了!否則還會犯同樣的錯誤啊!”

經過這些分析,這位服務員才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之後她不斷向其他優秀的服務員學習,並自學一些基本的英語、日語,受到許多客人的稱道。

從這個年輕服務員的身上,你是否也能看出當今職場上的普遍現象,甚至還能看到某些自己的影子?

事實上,所有工作都有共同的基本素質的要求,每個崗位都有每個崗位的基本素質的要求,任何工作者都應該做到,沒有任何藉口去違反或打折扣!

我們再來看一個工作中最普遍的現象——上班遲到吧!

可以說,任何單位、任何領導最不喜歡員工做的事情之一就是遲到。但總有人會找出許多看似合理的藉口,“堵車了”、“錶慢了”、“突然有點事情耽擱了”……

找藉口的人理直氣壯,受到批評後,還為沒有得到“公平”的待遇而忿忿不平,這真是一個讓人深思的現象。

寫作本書時,我們從國內某職場網站上看到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寫的是一個秘書遲到了反而要與主管“算賬”的故事。

這位秘書連續兩天遲到,如果加上前一個星期,累計遲到超過3小時,相當於半個工作日。

面對這種情況,主管嚴肅地對秘書說:“明天該來早點了。”

沒想到她回答說:“我也想早來啊,但是堵車,我能飛過來啊?”

第二天,秘書又遲到了。得知主管對她表示了不滿,秘書馬上在MSN上質問主管:

“你為什麼總抓住我遲到的毛病不放?”

“雙井橋每天都堵車,我想你也知道!”……

這一次,主管不願意再與她理論了,乾脆直接把此段聊天記錄轉發給領導,並表態說:

“你已經不再屬於這個團隊,如果遲到不改,你也將永遠不屬於任何團隊!”

根據主管介紹,該秘書還是一個從蘇格蘭留學回來的碩士。主管說:自己是一個大學本科畢業生,雖然沒學到其他比她優越的知識,但是可以告訴這個從蘇格蘭回來的秘書,為什麼上班不能遲到:

A.準時上班是態度問題,遵守制度是一個員工的基本素質。

B.辦公室秘書負責辦公室的基本運作,作為一名行政人員,不僅要正點上班,理論上還應該早到15分鐘。

C.準時上班是對其他同事的尊重。其他人遵守這一規定,單獨一個人的頻繁遲到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

D.對得起自己的薪水,對得起自己的老闆,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不知你看到這篇文章,會有怎樣的感想?我覺得它除了讓大家對不遲到的理由有較全面的認識外,起碼還有三點值得我們注意和深思:

第一,“知識重要,素質更重要。”

這是職場的基本規則之一。這位秘書是留學海歸人士,知識夠用,但遺憾的是還不具備職場的基本素養。這充分說明:在當今的社會中,讓員工實現職業化,是何等重要和迫切。

第二,“智商重要,情商更重要。”

根據戈爾曼提出的情商理論,情商高的標誌之一,就是察覺別人情緒的能力和人際關係的能力。僅憑這位秘書在主管那裡獲得的反應,也就知道她已經讓主管忍無可忍了。像這樣的員工,怎麼能夠在單位幹得下去呢?

第三,“要知人,更要自知。”

人貴有自知之明。這位秘書不僅錯了,還錯得理直氣壯。缺乏自我反思和自我檢討的能力,結果只能是被團隊拋棄!

事實上,無論是這個老遲到的秘書,還是那個鬧笑話的服務員,沒有一個人是有意識地犯錯,但為什麼他們會犯常識性的錯誤,進而導致在工作單位處處碰壁呢?

最關鍵的一點,他們沒有意識到:

遵守職業準則,是人人都需要具備的基本素養!在這一點上,任何人都沒有任何藉口。

不妨讀一下《道德經》,看看兩千多年前的大哲學家老子是怎樣教育我們的:

“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

這個“常”,包含幾重含義,其中一個含義就是常識。哈佛商學院培養的都是一流的企業家,它也強調獲得成功的要素之一是具備常識。

只要你進入職場,就應該懂得基本的常識。倘若人不“知常”而“妄作”,其結局就是“兇”!

讓我們從走上工作崗位的第一天開始,就練好人生的基本功吧。讓我們從基本素質開始,學會沒有任何藉口吧!

2.以一流標準要求,“沒有任何藉口!”

人人都渴望成功。那麼在工作中,就不能僅僅滿足於擁有基本素質,還必須以一流的工作標準要求自己。

一個戰鬥力強的團隊,必然是一個秉持一流標準的團隊;一名優秀的員工,必然也是一個以一流標準要求自己的員工。

既然以一流標準要求,就沒有任何藉口!

海爾正是這樣一個團隊。

一天,海爾客服部收到一封來信,寫道:“什麼最好的產品啊?!熱水器的水忽冷忽熱,你們太不負責了!”這讓客服部的人員感到很不平。因為前兩天,他們已經接到這個客戶的電話,並派人去客戶家裡對熱水器進行了檢查,結果是客戶的水壓有問題,和產品並沒有任何關係。

在業務彙報會議上,負責人把這一情況反映給了總裁楊綿綿,言語間透露出對客戶無理抱怨的不滿。他們本以為老總會理解和支持他們,沒想到楊綿綿卻只是非常嚴肅地說了一句話:

“是讓客戶適應我們的產品,還是讓我們的產品滿足客戶的需求?”

事情並沒有到此為止,針對客戶反映的情況,楊綿綿要求開發部按照客戶的需求開發新的產品。

不久,海爾就推出了加磁化恆溫裝置的電熱水器,既解決了水壓問題,也解決了水垢問題。楊綿綿派人把新產品送到客戶家,這讓客戶感動不已。

換了其他人面對客戶這樣的抱怨,可能也會憤憤不平:明明不是我們產品的問題,憑什麼指責我們?或者乾脆置之不理。

但為什麼楊綿綿卻要把客戶的抱怨當成改進工作的標準呢?因為她知道,作為一家要生產“最好產品”的企業,就必須最終滿足客戶的一切要求。而且,客戶抱怨的地方,往往有最大的提升價值,恰恰是超越競爭對手的最好機會。

事實上,海爾的很多新產品,就是在客戶的督促下推出來的。客戶覺得哪裡不方便,就讓產品變得讓客戶方便;客戶覺得什麼地方不能滿足需求,就讓產品變得能夠滿足客戶的需求;客戶覺得哪裡不放心,就讓產品變得讓客戶放心。

在客戶抱怨的地方做最好的改進和提升,這也是海爾為什麼能夠超越同行的重要原因。

在總裁楊綿綿的理念影響下,海爾員工在解決客戶問題上更是傾盡全力,沒有任何藉口。有員工在檢修產品時檢查出高壓不穩,本來不是海爾電器的問題,但為了防止短路影響到整個居民樓的用電情況,無償地給客戶更換電線、插座、開關,最終幫助客戶順利用電。

消費者會選擇擁有一流標準要求的公司的產品,同樣,單位會選擇以一流標準要求自己的員工。

擁有一流標準的單位和個人,才會具備一流的職業素養,才會消滅藉口滋生的土壤。

3.以崇高品格要求,“沒有任何藉口!”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曾說過:“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也沒有偉大的藝術家,偉大的行動者。”

工作不只是做事,更是做人。

一個人崇高的品格最集中的表現,就是先人後己,甚至毫不利己,專門利人。

第38屆南丁格爾獎章的獲得者吳景華,在她的事蹟中有一個細節,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裡。

那是20世紀60年代初,吳景華隨農村巡迴醫療隊工作。一天夜裡接到消息,一位產婦難產,急需搶救。

她和同事立即出發,趕了七八十里山路,終於在第二天一早趕到了產婦家。顧不上歇口氣,兩人立即投入到工作中。

經過緊張的手術,孩子終於順利降生了。但產婦卻還是非常痛苦,一檢查,原來產婦尿瀦留,也就是說尿道不通!

這可怎麼辦?如果情況繼續下去,產婦就有危險。就在這時,吳景華做出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決定:用嘴吸!

她毫不猶豫地把嘴湊了上去。就這樣,她們倆輪著用嘴吸,滯留在產婦體內的尿液,就這樣一點點被吸出來了……

看到這樣的做法,你是不是覺得很震撼?

是的,這太難以做到了。如果是一般人,不知道會找出多少藉口來拒絕幹這種事情。

設想一下:當你處於同樣的情境,你能像吳景華那樣去做嗎?

許多人不要說主動做,即使有人要求他這樣做,他也完全可能認為這是過分的要求,甚至認為這是對自己的侮辱!

但是,吳景華就那樣做了。沒有任何猶豫,沒有任何勉強,就做出了那樣讓人震驚和敬佩的舉動。

因為,此時她的心中,只有兩個基本的信念:

第一,要儘可能快地將病人的痛苦解除;

第二,要儘可能將工作做到最好!

人的品格不一樣,處理問題的方式就會不一樣!如果拿“過分”、“侮辱”這樣的理由來徵詢吳景華的意見,她必然會認為這是逃避責任的藉口!

感動於吳景華的人格,我多次在講課的時候講到這個故事,很多人聽後都讚歎地說,那簡直是菩薩的境界!

是啊,這就是塵世中的“菩薩”,也是活在我們身邊的“菩薩”!她這種對工作的負責精神和對他人的關愛,毫無疑問是每個工作者學習的好榜樣!

事實上,在工作中遇到這種需要特別處理的事情還是很少的,也不可能期望人人都能做到像她那樣“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我們需要做的,只是少想一點自己,多想一點別人。

因為,崇高品格的核心,正是以弱化自己、強化他人為基礎的。

如果我們能將做事的境界提升到做人的品格的高度,那麼我們在工作中會更自覺地“沒有任何藉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