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後》:誠者,天之道,非人之道

今日陽光燦爛,吃完早飯停歇了昨日思慮,躺在沙發上觀賞完了一部日本導演森田芳光拍攝於1985年的老電影,名字叫《其後》。

《其後》:誠者,天之道,非人之道

這部電影大咖雲集,原作是日本文豪夏目漱石的,男主人公是酷似張學友的松田由作,片中演老父親的配角是小津安二郎的御用演員笠眾智,女主角是位安靜的大美人,肌膚通透,典型的東方傳統之美。整部影片有濃濃的懷舊唯美風,適合一個人靜看。

電影中的某些畫面像油畫,特寫鏡頭旨在表現主人公內心的孤獨和苦悶,主體幽暗,但有明亮的邊緣。

在影片中,常出現兩個鏡頭,一是有情男女撐油紙傘,胸前捧盛開百合花,無言依偎在雨中,背景則是典型的東方小橋流水風物,另一是主人公常獨自一人坐公車在自己家和女方家往來,畫面猶如夢境。

《其後》:誠者,天之道,非人之道

我們知道,日本文學從來有表現個人內心苦悶的傳統。這種題材對宏大敘事不感興趣,始終關注的是不完整的個人,喜歡不遺餘力地體現。

據說到80年代,日本影評界已拋棄了天皇般的黑澤明,不搭理他。老黑為此而憤怒,但無奈日本電影的時代再一次向日本傳統迴歸。

《其後》故事挺有意思,因其表現個人,故今天看來仍不感乏味。老電影常使人安靜,給人老友對坐的安定之感。

日本影評家說,這部電影體現了人的倦怠和無為。或可看出,無論大時代如何發展,人的七情六慾變化卻遲緩。人是戀舊的動物,常因此而受困。但人的有趣之處,也常在於生活的不如人意。

《其後》:誠者,天之道,非人之道

男主人公是個現代廢物,不參與家族事務,多年獨居,拒絕相親,養尊處優。整日悠哉悠哉,看起來不食人間煙火。父親和哥哥常替他著急,逼著他見女人,而他一概挑剔拒絕,只有嫂嫂有些理解她。他一個人是一個陣營,無可救藥,好在衣食無憂。家人也不明白,為什麼他這麼不懂事。

《其後》:誠者,天之道,非人之道

實際上,主人公有悔恨的心事。他有心上人,只是這個女人三年前已嫁給了好朋友。但他發現,女人並不幸福,好朋友由於失業,脾氣暴躁,常為生計借錢,女人又有心臟病,得不到應有的體恤。

這一切,他都看在眼裡,痛在心上。但由於禮法的約束,他不能深入別人的家庭,只能在有需要時想辦法出錢支援。事實上,他借錢並不順利,家裡人只希望他結婚,他沒有富餘的錢,只夠自己花。

《其後》:誠者,天之道,非人之道

一來二往中,男主人公對女人的愛逐漸強烈,兩人有感情默契,但事實殘酷。他倆曾錯失結合,當年有感覺的時候,兩個人都昏了頭,相互把對方推出去,結果女人嫁給了好朋友,而他則選擇不娶妻來懲罰自己。糟糕的是,三年後的他看到了希望,感到活著的意義就在於找回女人。

兩人戀情終於顯露,好朋友來他家中質問。他請求好朋友把女人還給他,自責當年自己是出於一種朋友間的正義感才做了退讓。

他的朋友則告訴他,可以還給你,但女人病得很重,要送個好人給你。隨後,這傢伙給男主人公家裡寫了封舉報信。哥哥大怒,老父親則氣憤地叫他滾出家。

《其後》:誠者,天之道,非人之道

他徹底成了孤家寡人。老父親的居所中懸有一幅書法:誠者,天之道也。大概是《孟子》或《中庸》裡的話。而他則加了一句:誠者,天之道,非人之道。也有是說,一旦可愛的主人公打算找回做人的意義時,他就立刻被逐出了現實。現實不接受逾矩的人,更不可能有人理解他的做法。

《其後》:誠者,天之道,非人之道

他有自己的人道,跟現實中的所謂人道完全是兩碼事。但他的不幸在於試圖不自量力地挑戰現實。事實上,他多年不接觸社會,如果不是家裡人養他,他不可能安靜度日,當然,也沒有時間建立自己對世界的理解。碰觸現實時,他的完敗和憂傷是必然的,內心的委屈不堪一擊。

《其後》:誠者,天之道,非人之道

影片好戲在於男女之間那種內心通款卻又不得不保持距離的糾結之情,因為得不到,產生得不到的哀傷之美。為了烘托這種美,電影用光也相對講究,配樂也很好聽。這也是日本人的擅長。

我不知道這種情緒在今天的中國還有沒有市場。印象中,日本人在情慾面前同樣有一種執拗的性格。或許是因為島國,人內心細膩倔強,常有哀物傷逝人生之感。審美重點與我華大相徑庭。

《其後》:誠者,天之道,非人之道

不在沉默中堅守,就在沉默中爆發,不計後果。日本人似乎挺欣賞這種人生態度,正如片中主人公對誠的思考。我想,他最後理解的誠,是誠實於自己的內心,哪怕自己從現實的角度看,一無是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