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馳炮轟阿里京東 網友反正我也買不起

10月17日,意大利奢侈品牌古馳(Gucci)CEO馬可·比扎裡(Marco Bizzarri)公開表態稱,Gucci在中國市場不願與阿里和京東運營的中國電商平臺合作。此言論被行業認為嚴重落伍於中國這個全球最重要的奢侈品市場的發展行情。

古馳炮轟阿里京東 網友反正我也買不起

資料圖 新華社

“與其冒險,還不如等待。目前我們仍處於觀望狀態。”值得玩味的是,他還透露,自己與阿里巴巴和京東都保持著聯繫。言外之意也很好理解。如果阿里和京東兩家電商平臺沒有好好打假,徹底將假貨問題解決掉,那麼古馳就會繼續觀望,直到“天下無假”的時候才有可能合作。

古馳CEO這番高冷無比的話,立即讓中國網友不淡定了。在評論區,網友們幾乎一邊倒地開始diss起古馳來。

網友:“說實話,山寨你們太容易了,你們又不是蘋果之類的高科技”。

古馳炮轟阿里京東 網友反正我也買不起

網友:“說的好像阿里跟京東願意和你合作似的”。

古馳炮轟阿里京東 網友反正我也買不起

網友:“奢侈品本來就小眾,和網購的主流群體基本沒有關聯”。

還有網友認為,古馳壓根就沒必要入駐電商平臺,因為“買奢侈品的群體要的就是那種我有錢能進實體店買這個包的優越感,這樣的網店沒多大意義”。

不知古馳CEO看完中國網友的留言,會不會感覺很扎心?說到這裡,科技先生還想補充一句,每一年咱們中國遊客出境遊有多少人你知道嗎?中國大媽搶黃金的排場你真的該瞭解一下!

根據權威統計,2017年中國公民出境旅遊突破1.3億人次,花費達1152.9億美元,繼續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遊客源國地位!

只能感嘆一句:時光荏苒,你依然是當年的你,而我卻不再是以前的我了。

確實,隨著國內中產崛起以及消費升級,古馳在大家心中確實不如從前那麼“高不可攀”了。這幾年,國內眾多箱包品牌強勢崛起,大眾的消費觀念也悄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相比70後,80、90後為主的年輕消費群體對商品的追求更加多元化,除了品牌之外,他們更加看重性價比、新奇與個性化。

幾年前,剛剛畢業的小女生或許會對LV、古馳趨之若鶩。但現在電商普及程度如此高,海淘也是盛行了N年了,奢侈包有的是,幹嘛非買你古馳?

相關新聞

拼多多拼成“假多多”,山寨的套路到底有多深?

最近,互聯網電商平臺拼多多赴美上市的消息引起了一番熱議。爭論的焦點,在於拼多多上提供的商品和服務,和它300億美元市值的身價是不是相符。如果還不知道這家炙手可熱的電商在做些什麼,不要擔心,你可能只是如該公司CEO所說,因為居住在五環內而缺乏對拼多多的瞭解。

古馳炮轟阿里京東 網友反正我也買不起

拼多多上市當天,有個段子廣泛流傳:以下品牌恭祝拼多多成功在美國上市:小米新品、松下新品、老於媽、粵利粵、雷碧、康帥傅、娃娃哈、大白免、太白兔、七匹狠、綠剪口香糖、可日可樂、必相印紙巾、abidas(排名不分先後)。

一個段子,道出了拼多多身上撕不去的標籤——山寨。因為好奇,我也打開拼多多看了看。雖然不像網絡上所形容的那樣,無一件無“來歷”的商品,也還是有不少正品和原創品牌(雖然遠稱不上知名品牌),但那些“腦洞大開”的山寨品,仍然叫人挪不開眼睛:比如山寨VIVO牌手機的VIVI、VDVD、ViVL,山寨“清風”牌紙巾的“三青風”,還有“八個核桃”核桃露、“月亮之上”洗衣液等。

我們以為山寨商品只存在於偏遠鄉村的小賣部裡,只出現在記者從窮鄉僻壤發回的生動報道或人類學博士的返鄉筆記中,可是拼多多在光天化日之下,藉助一根200Mb寬帶網絡的網線,把一個久違的山寨王國暴露在世人面前。

說來也巧,差不多十年前的這個時候,“山寨”成為當年最紅的網絡流行語。“山寨”本來指有柵欄等防守工事的山莊,《資治通鑑》裡就提到過“西川前鋒將王宗播攻之,不克,退保山寨”。後來漸指綠林好漢的營寨,以及少數民族聚居的偏遠村寨,其中以瑤族山寨最有代表性。總而言之,在2008年之前的1000多年時間裡,“山寨”這個詞如同自己表達的意義一樣,藏於深山、遠離中心、不問世事。

時間進入21世紀,深圳地區的電子製造業火速發展,沒有專業技術、沒有生產能力,但是模仿能力超強的小廠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手機大企業上午剛發佈新品,下午就有人在深圳華強北街頭叫賣,被戲稱為“華強北速度”。最“新潮”的電子產品和最閉塞的山寨為什麼會聯繫在一起?原來,恰好廣東是瑤族最大的聚居區之一,山寨文化源遠流長,那些傍名牌的手機廠家又缺乏資質和監管,兩者都有點“偏遠封閉、管理不便”的意味。語義的引申,要麼因為兩者相似,要麼因為兩者相關。基於電子廠和瑤族山寨“天高皇帝遠”的共同點,廣東人開始用“山寨”稱呼那些廠家,也有媒體開始關注“山寨”現象。早在2003年,就有媒體在報道中寫道:“如果任由大量‘山寨廠’在市場上為所欲為,帶來的後果將威脅到整個行業的生存。”

時間又過了五年,直到2008年,“山寨”一詞的熱度才被徹底點燃,成為當年全國最受關注的網絡熱詞。十年前,曾有媒體調查“山寨”一詞到底包含什麼意義,網友們給出了草根、複製、冒牌、創新、DIY、剽竊、惡搞、個性、劣質、低俗等解答。“山寨”一詞的適用範圍,也出現了一個逐步擴大的經歷。一開始,山寨多用於形容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接下來是山寨食品、山寨飲料,隨之而來的還有山寨春晚、山寨網站、山寨明星等等。可以說,只要符合生產方式非正規(模仿、DIY)或者具備由此而來的低質、低價等特點,都可以被稱為“山寨”。

話說回來,“山寨”之所以為“山寨”,總有個“山寨”的對象。孔子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對於這句話,山寨廠商的老闆可是奉為圭臬。欲山寨其實,先山寨其名。正因為這一點,我們才能看到上文那個“老於媽、粵利粵、康帥傅”的段子。

山寨一臺手機,需要山寨屏幕、山寨後蓋、山寨按鈕、山寨攝像頭,是個體力活兒;而山寨名字呢,則是一場大型頭腦風暴。歸納起來,山寨名要掌握傍、換、拆、挪四字訣。說“傍”,就是在大IP後面綴個看似無關痛癢、實則起決定作用的小尾巴,比如書的封面上寫著“金庸新著”,誰能想到作者其實是“金庸新”呢。說“換”和“拆”,就是把品牌名的字換成形似字,或者乾脆一分為二,前者如“超熊”(超能)、“藍月殼”(藍月亮)、“醜糧液”(五糧液),後者如“票風柔”(飄柔)、“三番女亭”(潘婷)、“日王日王”(旺旺),能做到這一點,多虧了漢字博大精深。要說“挪”呢,就是前後調個順序,“雪碧”成了“碧雪”,“可口可樂”成了“可樂可口”,至於英語品牌名就更方便了,adidas變成adadis,PRADA變成PARDA,國外有個服裝品牌叫DIESEL,因為被山寨得太多,乾脆自己出了一系列印著DEISEL的“山寨山寨品”拿去賣,還大受歡迎。

面對山寨品,天真的消費者為何屢屢買賬?或許用心理學上的格式塔理論可以解釋。格式塔心理學認為,人們認知世界的方式是通過整體而非局部,人們發現眼前有一隻貓,是發現了作為整體的貓,而不是貓的耳朵、眼睛、四足、鬍鬚。類似地,在閱讀中,人們更傾向於把一些固定組合看做整體,而不細究其中每個字的寫法或者順序。再加上商標設計中多采用藝術設計,字體經過形變之後,就更固化了其作為統一整體、視覺符號的印象。所以,當我們看到紅底白字寫著“可X可X”的飲料,就默認這是一瓶可口可樂,誰知道還可能是“可樂可口”、“可日可樂”甚至“可○可樂”呢?要說這些山寨廠商,取名也確實有一套,形似而神不似,花樣百出,套路滿滿,把語言的潛力發揮到了極致。儘管山寨品體現著狡黠的“民間智慧”,但相信沒有哪位消費者願意像掃雷一樣在山寨品中謹慎穿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