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市副市長、公安局局長張兆騰:爲百姓解難 爲公安立信 警民融合一家親

新華社海口10月21日電 題:三亞市副市長、公安局局長張兆騰:為百姓解難 為公安立信 警民融合一家親

新華社記者劉鄧

“情深似海,百姓本是衣食父母;血濃於水,群眾勝若手足兄弟”,橫批“警民一家”。這副對聯,道出了張兆騰從警34年的感悟:公安機關只有服務好群眾,和群眾融在一起才有威信。

擔任三亞市副市長、公安局局長伊始,張兆騰就從群眾最關心的交通難題入手,基本形成以“路長制”為抓手,以“飛鷺支隊”為主力,以“警保聯控”為延伸,以“為民服務”為主線的打防管控和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機制,有效解決城市交通擁堵等難題,重塑治安好秩序,構建警民和諧關係。

向老百姓最關心的難題動手:推行“路長制+”

三亞是知名的濱海旅遊城市,大量遊客、“候鳥”湧入導致車流量劇增,道路擁堵,司機怨聲載道、遊客怨聲載道、市民怨聲載道。

難題已久,張兆騰下決心解決。人還是那些人,怎麼辦?張兆騰提出的解決思路是,向整合資源要警力,推行由公安局黨委成員、分局和交警領導、各派出所部門負責人擔任一、二、三級路長,民警協警擔任路管員,各級路長、路管員在執勤中“既管交通、又管治安、兼管服務”的路長制。

三亞市公安局天涯分局局長李傑說,一些幹警一開始有牴觸情緒:刑警、治安警都去搞交通,社會面怎麼控制,自己的任務怎麼完成?張兆騰也坦言“推進很艱難”。

為此,2017年12月,張兆騰組建一支450名警力的“飛鷺支隊”,24小時屯警街面;同時建立“警保聯控”機制,將各酒店、企業以及小區等保安隊伍納入“路長制”,建立群眾性治安防範隊伍。“聯控隊員最快60秒到達現場,實現社會治安從‘警情等人’到‘人等警情’的根本性轉變,實現社會基本面大範圍安全。”三亞市公安局常務副局長徐冰說。

實施“路長制”為核心的警務機制改革以來,群眾普遍感覺到三亞道路“擁而不堵”,交通事故處置速度大幅提升,見警率提高。而且“兩搶”和刑事盜竊警情同比下降。

創新群眾工作形式:把局長辦公室延伸到群眾中

三亞村民李國亮今年2月在電視上看到公佈的張兆騰微信就順手加了好友。“我當晚發了一條信息過去,反映村裡的電動車被偷,沒想到,很快就收到回信:你反映的問題,我會關注的。”隨後飛鷺支隊5名隊員趕赴村中蹲守,很快將盜賊抓獲。

用微信直接聯繫群眾、收集案件線索的做法始於2017年11月,張兆騰對外公佈黨委成員和中層領導電話微信號,主動建立公安領導直接聯繫群眾的渠道。

公佈伊始,群眾並不相信,試探的、騷擾的、冷嘲熱諷的信息很多,還有單純加微信認識一下的,“說不定哪天用得上”。

公安成員內部也有反對聲音,很多領導都勸張兆騰:“這個口子可不能開,十個中一個不回覆,就是事兒,有沒有必要惹這個麻煩?”一些幹警也不願意公佈,認為公是公、私是私,私人微信公開後分不清哪些是群眾哪些是朋友。

張兆騰力排眾議。“群眾就是我們的朋友,他們想認識我們,其實我們也想認識他們,讓他們提供違法犯罪線索。就是要把局長辦公室延伸到群眾中直接溝通。”張兆騰說。

事實上三亞近期的很多大案要案線索從中而來。如根據群眾舉報,經過近3個月的縝密偵查,張兆騰率領200多名警力一舉將鳳凰島長期存在特大組織賣淫犯罪團伙連根拔起,當場查獲團伙成員和違法人員117人,這是三亞歷年來破獲的最大組織賣淫案件。

堅持做服務樹威信:推進警民融合讓群眾滿意

2012年,張兆騰時任萬寧市公安局局長。萬寧土質好,外省瓜農租地種了七八萬畝瓜,但當地人偷盜、阻撓瓜農收穫屢禁不止,瓜農對公安意見很大。張兆騰開展“護瓜行動”——向社會承諾,瓜農只要是因為治安問題造成損失,由公安局來賠。公告發出10天后,有位瓜農被盜60個西瓜。按當時的市場價,張兆騰帶著公安局全體成員,拿著致歉信,帶著現金600塊錢,向瓜農致歉賠償,並通過媒體向社會廣而告之。從那以後當地老百姓都說,公安局護瓜動真格,千萬別碰,“萬寧再沒發生過一起涉瓜農案件。”張兆騰說。

到三亞工作後,張兆騰開三亞公安局先例,帶領黨委成員和相關警種負責人,主動上門到各大酒店、機場、金融機構、學校等召開服務座談會,收集意見提高服務能力。

張兆騰說,推行路長制更深的用意是以此為契機融合警民關係,把警力從辦公室放到路面,最大程度和群眾融合起來。在三亞市公安局一樓有一間“榮譽室”,裡面用圖文方式展示著數百起幹警為群眾服務的小事。“每一個故事都是民警為群眾服務、拉近感情距離的生動寫照。只要得到群眾認可,事兒再小都是公安的榮譽,都請進這個榮譽室。”三亞市公安局黨委副書記陳國慶說。

張兆騰在多個場合對幹警提出:不要求案件全破、問題全部解決,但對待群眾態度要全部都好。要讓群眾到了派出所就像到家一樣,帶著問題來,解決問題回,掛著微笑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