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詠患癌去世,超9成家庭有癌症病人,癌症離我們並不遙遠

李詠患癌去世,超9成家庭有癌症病人,癌症離我們並不遙遠

李詠患癌去世,超9成家庭有癌症病人,癌症離我們並不遙遠


10月29日,著名主持人李詠的妻子哈文發了一條微博:

“在美國,經過17個月的抗癌治療,2018年10月25日凌晨5點20分,永失我愛……”

是的,離世的,是她的丈夫——曾主持過《幸運52》、《非常6+1》等節目的李詠

李詠患癌去世,超9成家庭有癌症病人,癌症離我們並不遙遠


同事剛和我說的時候,第一反應根本不相信。

印象中李詠一直是那個穿著筆挺西裝、在舞臺上風趣幽默的主持人,就算是從央視離職後很少在媒體面前露面,也一直是充滿活力,並年輕著的形象。

他的最後一條微博是在去年的感恩節,他@了妻子、女兒,以及@了所有人,感恩了生命中每一個人。

李詠患癌去世,超9成家庭有癌症病人,癌症離我們並不遙遠


人生總是這樣,明天和意外總有一個會先到來。

癌症奪去了他的生命,而這個經典的手勢,註定成為我們這一代人的回憶。

李詠患癌去世,超9成家庭有癌症病人,癌症離我們並不遙遠


01


他今年其實才剛50歲。

《幸運 52 》、《非常 6+1 》、《超級演說家》……他的節目幾乎陪伴著我們這一代人長大。

這個幽默機智、穿著誇張的花襯衫和尖頭皮鞋、一頭捲髮的男人,拿著小錘子在節目裡一臉壞笑地問:砸金蛋還是砸銀蛋?

李詠患癌去世,超9成家庭有癌症病人,癌症離我們並不遙遠


2006年,“蒙代爾”世界品牌實驗室評選“中國最有價值主持人”,李詠以5.2億的身價榮獲第一,這已經是他連續第4年當選了。

從1991年進入央視,到2013年離開,他已經在央視工作了22年。

《幸運52》從誕生第一天起,到最後退出,整整十年,李詠沒有缺席過一場,甚至延誤一場都沒有。

《夢想中國》,從最開始提出想法到最後成形,李詠只用了大概五個月。

《詠樂會》,從開始策劃到最後播出,時間也才一年多。

接受《新週刊》採訪時,李詠曾這樣形容自己的人生:

「人直到入土為安那一天,都在走臺階。跟登黃山一樣,登的時候你不覺得有云,到一定高度的時候,旁邊有人提醒你回頭看一下,雲就在眼前。」

因為工作的壓力,他曾經需要大量的安眠藥才能入睡。

最嚴重的時候,他每天能吞下一板。

有一次錄製節目《絕密往事》時,李詠身體突發不適,嘔吐不止,致使當天的工作一度暫停。

但為了不耽誤進度,李詠休息了一會兒,堅持錄完了那期節目,第二天仍準時到達節目現場。

在採訪中李詠自己表示:

「我就是高燒在上面打晃都沒有耽誤。我扁桃腺一發炎,緊接著就發燒,一發燒腦子就不清楚了。我們一錄節目就是好幾期,趕上扁桃腺發炎我就去我們門診部,直接上先鋒。

大夫跟我說還沒發燒就用這個藥,將來發燒了就不管用了,我說你先把我這個燒給壓住。我覺著自己受點委屈無所謂,可我每場要伺候多少觀眾?」

後來從央視離職,他說,現在心態好了,終於不用再吃安眠藥了。

但李詠還是陸續接了《中國好聲音》、《偶像就該醬嬸》等節目,“好聲音”節目組告訴李詠,錄製節奏比較辛苦、需要熬夜。

他笑著說:“我得去健身了”,還表示,夫人哈文在他來之前,已經特意囑咐他注意休息。

就連今年4月13日,他的妻子哈文生日時在微博上發的照片,李詠看起來精神都很好,還換了個清爽帥氣的造型。


李詠患癌去世,超9成家庭有癌症病人,癌症離我們並不遙遠


李詠患癌去世,超9成家庭有癌症病人,癌症離我們並不遙遠



但或許,最後那個“捂臉”表情早已表明了一切的無奈。

梅豔芳曾說:「生命太無常,貴在有人會珍惜;生命太無常,上天難免會誤傷好人。」

世上所有的名與利,夢想與抱負,到底值不值得用命去拼?每個人的看法和行動都不一樣。

但直到人生最後一刻或許才會發現,原來最大的心願,其實只是最簡單的:

身體健康、每天開心。

02


近些年,癌症成為了人們口中越來越被提及的一個詞。

今年9月28日,搖滾歌手臧天朔因肝癌去世,享年54歲。也是同一天,相聲表演藝術家師勝傑因肝癌去世,享年66歲。2015年1月16日,歌手姚貝娜因乳腺癌去世,年僅33歲。……


國家癌症中心數據顯示,每一年中國新增癌症患者已經超過了400萬。

平均每分鐘就查出8人患癌,每分鐘有5個人因癌症去世,超過9成家庭都有癌症病人。

癌症,離我們並不遙遠。


李詠患癌去世,超9成家庭有癌症病人,癌症離我們並不遙遠


一位畢業於廈門大學的工商管理碩士,為了實現個人價值,他從不拒絕加班,他不停地喝酒、開會、出差.....

他在日記裡寫下:「在人生的某個階段,尊重生命的最好方式是透支生命。」

但在檢查出患癌後,他開始在博客上記錄著自己的的癌症經歷:

“以前從未想過命運會如此安排,在我36歲這年的春天開始,生命倒計時便以月為單位計算。6個月過去了,冷暖自知,苦才是人生。惟願苦難過後享太平。” “近日呼吸困難,手腳浮腫。持續的全身疼痛、咳嗽、低燒、食慾低下、體重下降。這些都是上天給我的考驗,也是我生命的一部分,甚至是上蒼賜給我的禮物,我要好好去體味、去感受。” “全身疼痛已持續四個月。一直忍著不吃止痛藥,有幾次妻子已將藥片和開水送到嘴邊,我還是咬牙拒絕了。今晨醒來,又是四處疼痛,痛到腿抬不起來,步邁不出去。想起一句話:人最大的痛苦不是死,也不是生死離別,而是生不如死。我要忍,我要忍!”“疼痛中,看到廈門病友小吳給我留言:"我放棄了,還是輸給命運。" “有人說癌症患者的每一個選擇都是錯誤,結果都是黑暗。其實,每個人都應以平靜接受無法改變的事,以勇氣去做能改變的事,以智慧去分辯二者的差別。不沉緬過去,不追逐未來,活在當下。無論是否患癌,都應如此,不是嗎?”


年輕時總是什麼都不怕,以為健康活力才是常態,豈料疾病面前,人人平等。

曾經豪情萬丈,勢要在這世界大番作為,到最後才發現活在當下才是人生。

想起《滾蛋吧,腫瘤君》裡面那段扎心的對白臺詞。

「你害怕嗎?」「害怕什麼?」「害怕別人的生命才剛剛開始,我的生命就要結束了。」


主人公熊頓,29歲生日那天,被發現患了癌症。

儘管她樂觀,堅強,與癌症做鬥爭,可最終,她還是要不行了。

她躺在媽媽懷裡,對媽媽說:「媽,你記一下我的銀行卡密碼吧!」

媽媽眼淚直流。拒絕記錄。

熊頓虛弱地笑了一下,說:

「還是記一下吧......它是你的生日。」

李詠患癌去世,超9成家庭有癌症病人,癌症離我們並不遙遠


人世間最大的痛苦,就是永失我愛的痛苦。

03


人為什麼會得癌症?

美國杜克大學癌症生物學博士,北京大學客座教授,知名癌症科普作家李治中教授是這樣說的:

第一個條件是基因突變,第二個條件是免疫逃逸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黑社會出現需要兩個原因,第一,人要一步步地變壞,第二,它還得逃脫執法部門的監管。

癌症也是一樣,當它積累了很多突變,同時擺脫了體內免疫系統的監管,就成為了癌症。

具體的步驟可以分為以下四步:

一、癌細胞每天都會產生

人體每天產生1000億個新細胞,在新生細胞中,有極少數部分因基因突變成為癌細胞。

二、“微腫瘤”會埋伏很多年

如果每天產生的癌細胞不能及時被清除,便會產生“微腫瘤”。從“微腫瘤”發展為最後癌,要經過相當長的時間。

三、腫瘤大規模爆發

一旦身體免疫系統疏於管理, 我們也沒有發現身體上的微妙變化,腫瘤初期的生長是爆發式的。

四、癌症會快速轉移

在腫瘤爆炸性生長之後,大量的癌細胞會流竄到身體的其他器官,形成癌症。

李詠患癌去世,超9成家庭有癌症病人,癌症離我們並不遙遠


癌症又是怎麼要人命的呢?

因為它讓人的器官衰竭或系統衰竭。

腫瘤,不論是否惡性是否轉移,過度生長都會壓迫關鍵器官。

比如腦瘤會壓迫重要神經導致死亡。比如肺癌生長會填充肺部空間,導致肺部氧氣交換能力大大降低,最後讓肺功能衰竭而亡……

癌症如果轉移出去,那危險性就更大了。

轉移的地方往往是很重要的地方,比如腦、肺、骨、肝,所以做手術時往往很保守,因為不能把肺或大腦全部摘除了。

04


癌症的發生有很多種可能,有物理致癌、化學致癌、生物致癌等,但我今天特別想說的是,

癌症還與性格與情緒有關。

事實上,所有的病都與性格和情緒有關。負性情緒長期存在,容易引發生理和心理疾病。

人的免疫系統與心理狀態密切相關,你的情緒會改變你的免疫系統狀態。

如果你感到沮喪抑鬱,你的免疫系統也會充滿沮喪,而可能被入侵者或突變的癌細胞擊垮;

如果你覺得像個犧牲者,你的免疫系統也會變得缺乏防禦,容易毀損;

如果你傾向於長時間懷著未解決的憤怒,你的肝臟將屈服於壓力,身體將無法有效發揮解毒功能。

總之,世上所有的病都是免疫系統打了敗仗,而你的免疫系統和心理狀態息息相關。

有一種性格,叫癌症性格:

科學家大體總結為:

一點小事就焦慮,什麼小事就較真,但遇事喜歡憋在心裡,生悶氣。他們習慣剋制、壓抑自己的真實想法,表面上處處犧牲自己為別人打算,但內心百般不情願。他們往往心理脆弱,經不住打擊,又總覺得孤獨、無助,活得很累。白天活得太累,於是一到深夜就刷手機到凌晨,因為內心認為對自己有所缺失,所以要在深夜空閒時補償自己。


這種人的腫瘤發病率比一般人高3倍以上。

以女性為例,生氣不消易得乳腺增生,長期鬱積易患乳腺癌。

“氣出一身病”真不是隨便說說。

千萬別陷入“一步想不開,步步想不開”的死循環。放鬆點,糊塗點,格局大點,境界高點,凡事想開點。

05


現代很多人“談癌色變”,認為得了癌就是絕症,無藥可救。其實並不是這樣。

癌症發現得早的話,其實通常都是不致命的。

從美國的五年癌症生存率可以看到,零期、一期、二期的癌症存活率是非常高的,即使到三期也有70%以上。

李詠患癌去世,超9成家庭有癌症病人,癌症離我們並不遙遠


只有到了四期,當它廣泛轉移以後就比較困難了,但依然有20%的生存率,不過中國這個比例大概在10%左右。

對於癌症,李治中教授曾經說過——預防是上策,篩查是中策,治療是下策。

全國腫瘤中心發佈過一個數據:

在30歲以上的被調查人群中,癌症死亡與生活方式和感染有關。相當於男性52%、女性35%,全人群45%的癌症死亡可以被預防。與之類似,癌症發病被認為與生活方式和感染有關,相當於男性47%、女性28%的癌症發病可以被避免。


如果你不想得癌症,請認真看以下內容。

第一個建議:定期體檢。

千萬不要因為害怕,而諱疾忌醫;也不要因為恐懼無法承擔後果,而拒絕前往醫院;更不要因為怕麻煩而不願去。

要知道,人人都可能會生病。而幾乎所有的病,在早期都能治好。

現在早一點去,未來你就少一點後悔。

另外像白領一族、亞健康患者更應該注重體檢,時刻提防。

第二個建議:買保險。

就算你一直以來都身體健康,但還是花點錢去買個保險吧,最好買個重疾險。

也許很多人永遠都用不到,那最好。

但如果一旦真遇上大病了,在醫院裡,花錢如流水,至少有個經濟保障,可以安心治病。

第三個建議:請注意自己的身體。

1、戒菸戒酒

為什麼肺癌是中國第一大癌症殺手,因為中國的吸菸率全世界第一。

香菸、酒精被世界衛生組織確認為一級致癌物質,抽菸可導致肺癌、口腔癌、咽癌、喉癌、食道癌、胃癌、肝癌、胰腺癌、腎癌、膀胱癌和宮頸癌等。

2、合理膳食

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紅肉(豬、牛、羊)和肉製品等。

少吃辛辣食物,少吃滾燙食物,少吃過鹹食物,少吃醃製食物,多補膳食纖維。

3、保持運動

推薦每週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或75分鐘的高強度運動。

中等強度運動:快走、跳舞、騎自行車等。高強度運動:跑步、足球、籃球等。

4、保持身心愉悅

世界上最傻的事就是自己生悶氣。

遠離不必要的人,遠離沒必要的事和物,踏實得過好自己的當下每一天。


李詠患癌去世,超9成家庭有癌症病人,癌症離我們並不遙遠



李開復在查出癌症之後,回頭看自己的前半生:

這一場大病,把我推到生命的面前,一次次地質問,脫去這些虛名與成就,你的人生還剩下些什麼?

人生不是百米衝刺,人生是一場馬拉松長跑。

如果你不願意30歲就是你衝刺的終點,如果你不希望自己的親人痛失所愛,那就好好善待自己。

好好感受生活,好好感受春華、夏雨、秋實、冬雪,好好活在當下。

再沒有什麼,比好好活著更重要了。

希望各位看官都能身體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