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俗丨太原農村婚俗消費變遷

結婚

是兩個家庭的結合

儀式

是結婚慶賀的方式

過去

儀式是凸顯結婚的喜慶

現在

儀式是凸顯臉面的工具

太原農村婚嫁消費

從新中國成立前

到新時代的今天

已經書寫了一本厚厚的

婚嫁賬簿


新中國成立前

這一階段,太原農村的貧富差距還是很大的。具體表現在吃穿、彩禮上。

有錢人家嫁娶閨女穿的是綾羅綢緞,帶的是珠寶首飾,吃的大魚大肉(有山西特色的八碟八碗)。這些人家的婚禮極其排場,全部花銷要數百甚至上千元(銀元);


鄉俗丨太原農村婚俗消費變遷

一般人家娶嫁,會扯些紅布、花布,做些衣裳,做些新被褥,自己割一兩件傢俱。筵席擺十幾桌,八碟八碗或者四碗一火鍋。當時的彩禮錢數十元,全部花銷在50——100元之間。

窮人家則倍顯寒酸:所有的花銷不及普通人家的零頭。衣服鋪蓋沒錢置辦,僅給女方几鬥糧食,一頓餃子也只是請請至親,結一個婚,不到十塊錢。

新中國成立以後至20世紀80年代初期

這一階段,農村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基本一致,體現在婚假消費上的差別不是很大。

彩禮錢:

50年代:100元左右

1960年至1965年:200元到300元

1966年至1970年:400元到500元

1971年至1975年:800元到1000元

1976年至1980年:200元到1500元

舊時三大件:自行車、縫紉機、手錶

事筵:規模不大,菜品簡單八碟八碗或四碗一火鍋。

份子錢:“四禮八動”,大多是4——8元,後來加至10到20。鄰里之間上禮一般是1元至2元,甚至數角錢的小禮。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後

這一階段農村生活大大改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婚嫁消費方面尤為明顯。

彩禮錢:

1985年前2000元到3000元,

1986年至1990年6000元到8000元,

1991年至1995年1萬元到1.3萬元,

1996年至2000年1.8萬元到2萬元,

2001年至2002年2.2萬元到2.4萬元,

2004年以後3萬元到5萬元不等,

當前:10萬元起步;


鄉俗丨太原農村婚俗消費變遷


90年代三大件:電視、冰箱、洗衣機

當下三大件:房子、車子、票子

事筵:規模變大,人數增加,多則上千人;菜品翻新,20-30盤菜,菸酒並重。

份子錢:

兄弟姐妹等主要親戚由100元增至1000元,甚至更多;

親戚朋友由20元加至100元、200元、500元,

鄰里本家由5元、10元加至20元、50元,100元,200元

婚嫁的消費隨著社會的發展水漲船高,其實,除了沿襲舊俗的形式外,新時代的婚嫁習俗也衍生了很多新型的花樣,這些花樣又席捲了一場錢財的風暴,讓農村家庭難負重擔。但是這樣的風俗又很難被徹底抹殺,只能在等待人們的思想自動解封,給婚嫁一條寬鬆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