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鄉村:歷史名村留金玉,文化黃石迎客來

在晉城市東北部36公里,丹河岸邊有一個古老的村落,黃石村。因該村地處偏僻,很少有人知道。直到2010年,該村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才引來人們的持續關注。

山西鄉村:歷史名村留金玉,文化黃石迎客來

西黃石村原名叫金玉村,始建於唐代,後因清代時期宗族鬥爭變更為黃石村,取“金”為黃,“玉”為石之意。

山西鄉村:歷史名村留金玉,文化黃石迎客來

西黃石是清代民居保存十分完好的古村落,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現存古院落達250餘幢,佔地面積達4公頃,建築面積2.6萬平方米。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古建築,集中反映了明、清兩代佈局嚴謹、氣勢雄偉、層樓迭閣、錯落有致、工藝精湛、功能齊全的建築風格與工藝水平,既具北方民居高大雄渾之氣勢,又有南國園林玲瓏秀雅之風韻,堪稱北方漢民族城堡式建築群中的一枝絢麗的奇葩。

山西鄉村:歷史名村留金玉,文化黃石迎客來

西黃石村是由成姓建莊園的,後來杜、趙、王等姓陸續從外地遷入落戶。

成家在建村初期以農耕為生,他們開荒種地,繁衍生息數代之後就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家族。由於成家家風嚴謹,族人在各行各業都有建樹。尤其在經商方面,更是在澤州一帶小有名氣。成家在取得商業成就之後,在村中大量修建宅院,至今保存完好的有成發昌、成滿昌等院落。

山西鄉村:歷史名村留金玉,文化黃石迎客來

後來,祖籍河南輝縣杜家,在明末遷居該村。杜家利用和官府的特殊關係經營鹽務生意,生意十分興隆。清初年間,杜家的實力最雄厚,大興土木,修建住宅、祠堂、寺廟光宗耀祖。康熙年間,先後建造大院宅舍,亭、臺、樓、閣共64處。

趙家是村中資格較老的一大家族,趙家的真正興隆是在清初趙錦堂考中舉人,官拜六品,便興盛起來。義和堂、簸箕院等都是趙家修建。

王家是古村最後興盛的一個家族,通過自身的努力在清晚期取得生意上的成功。在清朝末年,王室腐敗,鴉片橫行,成、杜、趙家沉溺在鴉片之中。為了償還債務,將大片豪宅賣給王家,王家成為最大的財主。“土改”時王家招來災禍,從此走向衰落。

山西鄉村:歷史名村留金玉,文化黃石迎客來

村中古建與周圍低矮民居對比,顯示出當初民間生活天地有別。富家的門庭森嚴,通道寬闊,青石墊基鋪街,水磨青磚砌牆,院與院佈局合理,證實當年的富豪生活。

隨著如今新農村的建設,加之年輕人們大都外出打工去了,村裡子留下老弱婦孺守村,所以許多老民居都已破舊不堪,有的已經倒塌,實在叫人傷感。西黃石村的八字街,大塊大塊的青石板都已被踩踏得凹陷下去了,可見其歷史的悠久。而原先很有氣勢的進士府,則因人氣香火的冷淡,已是破爛不堪,蛛網密佈。儘管牆上的栓馬鉤、門樓上的牌匾還在,但早已威風不再!

山西鄉村:歷史名村留金玉,文化黃石迎客來

回望整個村莊,新舊房屋間雜,鱗次櫛比,街巷整潔,新房漂亮偉岸,老民居牆裂簷壞,滄桑不堪!直教人五味陳雜,感慨萬端,滄桑之感不自禁!


憶鄉憶客山西鄉村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