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代酷睿已发,我却选择它们装了一台八代二奶机

2018年10月份,Intel发布了第九代酷睿处理器,随之而来的就是专用座驾Z390芯片组。作为一个将近10年的AMD CPU的老用户,虽然觉得AMD 处理器的性价比一直都很高,但是在单核性能以及游戏性上还是和Intel的CPU有一定差距的。近来一段时间手里攒了一堆硬盘、内存等闲散硬件,考虑趁着Z390主板发布的时候搭建一台I家的二奶机。主板选择的微星新发布的刀锋系列主板—MPG Z390 GAMING EDGE AC,而CPU选择了8086K这颗基于第八代酷睿处理器打造的40周年纪念版CPU。

九代酷睿已发,我却选择它们装了一台八代二奶机

上图是已经搭建好的裸机平台,这款Streacom BC1 全铝镁合金测试平台入手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花了大概1099元,让我也是心疼了好一阵。很多配件都是入手有一段时间了,全新入手的只有微星Z390 GAMING EDGE AC (以下简称Z390刀锋)主板、8086K以及为了镇压这颗CPU选择的超频三GI-D66A RGB风冷。

九代酷睿已发,我却选择它们装了一台八代二奶机

刀锋主板是微星最新加入主板序列的一个新系列主板,Z390芯片组相比早先上市的Z370在规格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仍然是24条PCI-E 3.0通道,支持3个M.2 SSD和6个SATA 接口。不同的地方是Z390已经原生支持WiFi 、蓝牙5.0,SDXC扩展以及多达6个USB 3.1接口。我之所以选择这款主板除了看重它对第8/9两代酷睿处理器能很好的支持外,WiFi和蓝牙能省掉很多线缆的束缚,让桌面上更加清爽。

九代酷睿已发,我却选择它们装了一台八代二奶机

8086K处理器作为Intel 40周年的纪念版处理器实质上就是经过特殊挑选的8700K处理器,相比最新发布的9700K 多出了超线程技术,同时有很大的超频潜力。我这颗U经过测试可以实现6核心全部飙到5.0GHz,想想也是美滋滋的。

九代酷睿已发,我却选择它们装了一台八代二奶机

8086K在默频下使用超频三的GI-D66A风冷完全可以压制住,即使在拷机过程中也能把CPU温度控制在70度以内,同时RGB风扇对于点缀平台也是非常赞的。因为装机涉及的硬件非常多,鉴于篇幅的原因,这次装机就先从主板、CPU和散热这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使用感受,对于电源、内存和显卡等会另开新篇进行介绍。

九代酷睿已发,我却选择它们装了一台八代二奶机

九代酷睿已发,我却选择它们装了一台八代二奶机

对于微星的主板我还是有一定感情的,目前在用的主力机最早是使用了微星的B350 TOMAHAWK,后来又升级到了B450I Gaming plus ac这款主板。由此可见我对自带WiFi和蓝牙的主板还是比较偏爱的。

九代酷睿已发,我却选择它们装了一台八代二奶机

对于一款1899元的主板Z390刀锋在配件上是非常丰富的。文件方面除了使用说明书和安装指南外,还有产品感谢卡、龙标的logo、SATA数据线标签和驱动光盘等。

九代酷睿已发,我却选择它们装了一台八代二奶机

附件方面也是非常丰富的。彩色印刷的档板、SLI桥接器,2根Wi-Fi天线、2根SATA数据线以及一根RGB延长线。

九代酷睿已发,我却选择它们装了一台八代二奶机

金属的龙标logo,看起来就很有质感,对于品牌有感情的用户可以说是很值得收藏的。

九代酷睿已发,我却选择它们装了一台八代二奶机

附送SLI桥接器的主板不多见,也可能是我一直都买不起很贵的主板见识浅薄。

九代酷睿已发,我却选择它们装了一台八代二奶机

供电对于一块主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对于喜欢超频的用户更是至关重要。只有足够的纯净的供电才能保证硬件稳定运行。Z390刀锋使用了12相数字供电,能够提供300W以上的电力,保证了我的8086K能稳超到5.0GHz。应付9900K这种新U也是毫不费力的。

九代酷睿已发,我却选择它们装了一台八代二奶机

对于CPU供电部分采用了8+4Pin的供电接口,这也是为了保证大功率CPU使用时能提供足够的电力支持。不过经过实测,8086K在超频状态下只使用8Pin接口也是很稳定的。

九代酷睿已发,我却选择它们装了一台八代二奶机

对于玩家来说安装大量的散热风扇是司空见惯的,但是很多主板并没有提供足够的风扇接口,无奈之下只能使用1拖3拖4的转接线。Z390刀锋提供了多达7个4Pin风扇接口和2个USB3.0扩展接口,省掉了用户购买转接线的麻烦。

九代酷睿已发,我却选择它们装了一台八代二奶机

虽然内存的价格仍然在高位运行,但是相比最高时单条8GB近1000元的价格现在已经回落了很多。在Z390刀锋上我也终于有机会插满4条内存了。这块主板最高可以支持64GB内存,频率最高支持到4400MHz。我的条子很一般,3000MHz的条子最高只能超频到3400MHz,再高就直接不开机了。

九代酷睿已发,我却选择它们装了一台八代二奶机

为了保证内存的稳定运行,主板为内存也设计了独立的供电模块,所以才能让内存稳上到4400MHz频率上。

九代酷睿已发,我却选择它们装了一台八代二奶机

我的超频到3400MHz的RGB灯条+超频三的RGB风冷,开机后的光效是不是很炫酷?

九代酷睿已发,我却选择它们装了一台八代二奶机

Debug灯无论是对于一般用户还是玩家都是很有用的设计,4颗独立的LED灯分别对应启动、显卡、内存和CPU。当系统遭遇故障无法开机时可以根据debug灯的状态大致确定故障原因在哪里。我自己就亲身体验到了debug灯带来的好处,因为自己安装不到位造成系统不开机,根据内存灯亮直接找到了故障原因。

九代酷睿已发,我却选择它们装了一台八代二奶机

在扩展方面Z390刀锋配备了3条PCI-E x16全尺寸插槽和3条PCI-E x1插槽,其中2条PCI-E x16插槽使用了金属铠甲加固处理,可以减少插拔设备对卡槽造成损伤。

九代酷睿已发,我却选择它们装了一台八代二奶机

两个M.2 接口可以支持最大22110的磁盘,并且两个接口都能支持PCIe通道和SATA通道,以前那些买主板前还需要先看SSD走什么通道的技巧在这块主板上完全用不到了。

九代酷睿已发,我却选择它们装了一台八代二奶机

6个SATA接口以及一个横置USB3.0接口分布在主板边缘,对于非重度发烧友来说这些接口已经足够用了。

九代酷睿已发,我却选择它们装了一台八代二奶机

对于游戏玩家来说声音是非常重要的,听声辨位这种技能在吃鸡这种激烈的设计游戏中尤其重要。Z390刀锋在音频部分使用了ALC1220解码芯片,支持120db信噪比,并配有独立的功放芯片以及日系NCC黑金刚专业音频电容。

九代酷睿已发,我却选择它们装了一台八代二奶机

九代酷睿已发,我却选择它们装了一台八代二奶机

九代酷睿已发,我却选择它们装了一台八代二奶机

除了在供电部位外,北桥芯片上也覆盖了散热片。大量使用散热片在这块主板上并不只是为了个性,更多的是为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九代酷睿已发,我却选择它们装了一台八代二奶机

背板I/O接口方面,从左至右依次是1个PS/2接口,2个USB 2.0接口,板载DP1.2和HDMI视频输出接口;3个USB 3.1、一个Type-C、1个RJ45千兆LAN口、2个Wi-Fi/蓝牙天线接口、5个3.5mm音频接口和一个光纤接口。

九代酷睿已发,我却选择它们装了一台八代二奶机

刀锋Z390主板使用了click BIOS 5图形化UEFI,支持中文界面,通过鼠标操控能轻松完成对CPU、内存等电压和频率的精细调节。我的8086K和内存能轻松超频也仰仗这块主板的人性化操作界面。

九代酷睿已发,我却选择它们装了一台八代二奶机

Intel 8086K的性能无需置疑,无论是单核性能还是6核心12线程的多核心成绩,即使在默频的时候都能有很好的表现。但是在强大性能的背后是一颗火热的芯,只可惜Intel在9代酷睿上才翻然悔悟使用了钎焊技术。为了压制这颗8086K,同时也有好看的RGB灯效,我选择了超频三的GI-D66A RGB风冷散热器。

九代酷睿已发,我却选择它们装了一台八代二奶机

GI据说是GameIce的简称,由此可见这应该是一款针对玩家的风冷散热器。包装上就能看到6根直触式热管,请容我在上机前幻想一下它强大的散热能力。

九代酷睿已发,我却选择它们装了一台八代二奶机

包装上印刷了SUPPORT TDP 230W的字样,也就是可以镇压住TDP功耗230W的CPU,对付我的8086K应该是小菜一碟了。

九代酷睿已发,我却选择它们装了一台八代二奶机

迫不及待开箱了,风扇本体+针对Intel和AMD不同平台的各种扣具和紧固件。

九代酷睿已发,我却选择它们装了一台八代二奶机

方方正正的散热器采用了黑色塑料框架包裹散热器的方式。两侧一颗进风风扇,一颗出风风扇。

九代酷睿已发,我却选择它们装了一台八代二奶机

除了风扇上标注了Gameice logo外,散热器顶盖上有着同样的logo,而且logo及四周的腰圆形轮廓线都使用了半透明设计,方便将RGB灯光投射出来。

九代酷睿已发,我却选择它们装了一台八代二奶机

安装前千万不要忘记撕掉贴纸,这点很重要,不是没有人忘记过。虽然不至于毁掉CPU,但是温度会很感人。

九代酷睿已发,我却选择它们装了一台八代二奶机

固定热管的铝制散热鳍片有助于增大散热面积。

九代酷睿已发,我却选择它们装了一台八代二奶机

安装的扣具多到丧心病狂,对于有轻度强迫症的我还是给大家分类摆放好了,一眼可以看清不同的扣具和零件了。

九代酷睿已发,我却选择它们装了一台八代二奶机

RGB控制器,一拖三转接线一个都不能少,都是为RGB服务的。

九代酷睿已发,我却选择它们装了一台八代二奶机

新手同学可以好好阅读以下安装指导说明,除了要分清不同平台的扣具以外,安装时还要把散热器的风扇拆卸下来,不然没有办法拧到固定螺丝的。

九代酷睿已发,我却选择它们装了一台八代二奶机

散热器风扇扇叶内凹的是面向主板I/O接口的一面,扇叶凸起的一面的靠近内存的一面,安装时方向不要搞错,不然机箱内的风道就乱了套了。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散热器在Z390刀锋主板上的安装过程。

九代酷睿已发,我却选择它们装了一台八代二奶机

四颗长螺钉穿过背板。

九代酷睿已发,我却选择它们装了一台八代二奶机

背板从主板背部插入,看清不同平台的限位孔,上面都有文字提示,千万不要大力出奇迹。

九代酷睿已发,我却选择它们装了一台八代二奶机

主板另一面拧上四颗六角螺柱。

九代酷睿已发,我却选择它们装了一台八代二奶机

把Intel平台的扣具固定到散热器两边。

九代酷睿已发,我却选择它们装了一台八代二奶机

安装好扣具后的效果如上图所示。

九代酷睿已发,我却选择它们装了一台八代二奶机

给我心爱的8086K涂抹导热硅脂,有条件的建议买好一些的散热硅脂以保证导热效果。我这里没有使用随散热器附送的硅脂,而是选择了自己的珍藏。

九代酷睿已发,我却选择它们装了一台八代二奶机

将散热器两侧的风扇取下,方法不难,从四周缝隙里小心撬动就能打开。

九代酷睿已发,我却选择它们装了一台八代二奶机

使用螺丝固定散热器扣具,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为什么要拆掉风扇了吧。

九代酷睿已发,我却选择它们装了一台八代二奶机

风扇回位,插好内存条。上图是我的灯条还没到手时限拿一对儿马甲条试机的状态。

九代酷睿已发,我却选择它们装了一台八代二奶机

散热器再带一条一拖三的风扇电源线,只需要占用主板上一个风扇插座即可满足散热器上两把风扇和RGB灯带的供电。

九代酷睿已发,我却选择它们装了一台八代二奶机

开机后风扇的RGB效果是不是很惹眼?

九代酷睿已发,我却选择它们装了一台八代二奶机

散热器搭配灯条的效果更加炫酷。现在唯一的遗憾就是使用的是核显,如果再加上一张带RGB灯光的显卡效果会更出色。不过很快大家应该就能见到我在这个平台上插上RTX2080显卡的身影了。

九代酷睿已发,我却选择它们装了一台八代二奶机

九代酷睿已发,我却选择它们装了一台八代二奶机

九代酷睿已发,我却选择它们装了一台八代二奶机

到这里其实装机已经全部完成,但是为了看看这款散热器是否真的很给力还是用拷机软件来摧残一下吧。

九代酷睿已发,我却选择它们装了一台八代二奶机

8086K默频情况下(4.2GHz)待机温度为31度,这个温度虽然算不上很优秀,但是一会儿的拷机测试会让你们看到它真正的实力。

九代酷睿已发,我却选择它们装了一台八代二奶机

同时开启Prime95和AIDA64两个拷机软件,此时的8086K的6核心12线程已经在全速运行,在超频三风冷的压制下经过近一小时的拷机温度稳定在60℃左右。这个温度其实多少还是有点让我吃惊的,毕竟8086K没有使用散热效果更好的钎焊技术,多核心运行散热是个很大的压力。

至此,装机暂时告一段落,因为平时不怎么玩游戏,只是以文字编辑和简单的PS为主,所以这套二奶机暂时还是以大马拉小车的应用为主。如果哪天心血来潮也许会入手个RTX2080显卡玩玩吃鸡,估计目前没有游戏能够难住这套配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