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工業廢水深度處理

引言

工業廢水指的是進行工業生產的過程當中產生的廢水、汙水或者是廢液,其中含有隨著水流失進來的工業生產的用料、產品以及生產過程當中產生的一些汙染物。環境水汙染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世界性的水資源缺乏的危機也越來越嚴重,水汙染嚴重的程度以及危害也日益的加深。

探討工業廢水深度處理

工業廢水經處理後能直接飲用

1 工業廢水深度處理方法

1.1活性炭吸附法

廣泛使用於在城市活性炭除臭設備、飲用水及工業廢水處理。城市活性炭除臭設備廢水中的一些有機物是難於為微生物或通常氧化法所氧化分解的,如酚、苯、石油及其商品、殺蟲劑、洗滌劑、合成染料、胺類化合物以及許多人工合成有機物,經生化處理後很難到達對排放請求較高的水體中排放的標準,也嚴重影響廢水的回用,因而需求深度處理。

因為活性炭對有機物的吸附才能大,在廢水深度處理中得到廣泛的使用,具有以下優點:處理程度高,城市汙水用活性炭進行深度處理後,BOD可下降99%,TOC可降到1~3mg/L.使用範圍廣,對廢水中絕大多數有機物都有用,包含微生物難於降解的有機物。習慣性強,對水量及有機物負荷的變化有較強的習慣功能,可得到安穩的處理作用。粒狀炭可進行再生重複使用,被吸附的有機物在再生進程中被燒掉,不發生汙泥,可回收有用物質。例如用活性炭處理含酚廢水,用鹼再生吸附飽滿的活性炭,能夠回收酚鈉鹽,設備緊湊、辦理便利。

活性炭吸附法是使用多孔性的活性炭,使水中一種或多種物質被吸附在活性炭表面而去掉的方法,去掉目標包含溶解性的有機物質,合成洗滌劑、微生物、病毒和一定量的重金屬,並能夠脫色、除臭。

活性炭、磺化煤、沸石、焦炭等都是水處理常用的吸附劑,活性炭經過活化後碳晶格構成形狀和大小不一的興旺細孔,大大添加比表面積,提高吸附才能。活性炭的細孔有用半徑通常為1-10000nm,小孔半徑在2nm以下,過渡孔半徑通常為2-100nm,大孔半徑為、100-10000nm,小孔容積通常為0.15-0.90mL/g,過渡孔面積通常為0.02-0.10mL/g;大孔容積通常為0.2-0.5mL/g。

1.2膜分離法

膜分離技術是以高分子分離膜為代表的一種新型的流體分離單元操作技術,它的最大特點是分離過程中不伴隨有相的變化,僅靠一定的壓力作為驅動力就能獲得很高的分離效果,是一種非常節省能源的分離技術。膜分離法是利用特殊的半透膜將廢水分開進而使某些溶質或溶劑滲透出來的方法的統稱。常見的膜分離法主要有微濾、超濾、納濾、反滲透、電滲析、滲透汽化等方法。

探討工業廢水深度處理

廢水處理

(1)與常規過濾相比,微濾屬於精密過濾,它是截留溶液中的砂礫、淤泥、黏土等顆粒和賈第蟲、隱孢子蟲、藻類和一些細菌等,而大量溶劑、小分子及少量大分子溶質都能透過膜的分離過程。微濾操作有死端過濾和錯流(又稱切線流)過濾兩種形式。死端過濾主要用於固體含量較小的流體和一般處理規模,膜大多數被製成一次性的濾芯。錯流過濾對於懸浮粒子大小、濃度的變化不敏感,適用於較大規模的應用,這類操作形式的膜組件需要經常進行週期性的清洗或再生。微濾膜分離過程是在流體壓力差的作用下,利用膜對被分離組分的尺寸選擇性,將膜孔能截留的微粒及大分子溶質截留,而使膜孔不能截留的粒子或小分子溶質透過膜。

(2)超濾是在壓差推動力作用下進行的篩孔分離過程,它介於納濾和微濾之間,膜孔徑範圍在1nm~0.055m之間。最早使用的超濾膜是天然動物的臟器薄膜。直至20世紀70年代,超濾從實驗規模的分離手段發展成為重要的工業分離單元操作技術,工業應用發展十分迅速。超濾所分離的組分直徑為5nm~10m分,可分離相對分子質量大於500的大分子和膠體。這種液體的滲透壓很小,可以忽略。因而採用的操作壓力較小,一般為0.1~0.5MPa,所用超濾膜多為非對稱膜,通常由表皮層和多孔層組成。表皮層較薄,其厚度一般小於1所用,其膜孔徑較小,主要起篩分作用。多孔層厚度較大,一般為125主要左右,主要起支撐作用。膜的水透過通量為0.5~5.0m /(m .m)。

從膜的結構上來講,超濾的分離機理主要包括篩分理論,即原料液中的溶劑和小的溶質粒子從高壓料液側透過膜到低壓側,而大分子及微粒組分則被膜截留形成濃縮液,通過膜孔對原料液中顆粒物及大分子的篩分作用,將汙染物質截留去除。

在實際情況中,超濾膜對汙染物質的去除並不能都由篩分理論解釋。某些情況下,超濾膜材料的表面化學特性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在一些超濾過程中,超濾膜孔徑大於溶質的粒徑,但仍能將溶質截留下來。可見,超濾膜的分離性能是由膜孔徑和膜的表面化學性質綜合決定的。用於衡量超濾膜性能的基本參數包括截留分子量曲線和純水滲透率。超濾膜對具有相似化學結構的不同相對分子質量的化合物的截留率所得的曲線稱為截留分子量曲線。根據截留分子量曲線可知截留量大於90%或95%的相對分子質量,該相對分子質量即為截留分子量。在截留分子量附近,截留分子量曲線越陡,膜的分離性能越好。

(3)納濾膜分離在常溫下進行,無相變,無化學反應,不破壞生物活性,能有效地截留二價及高價離子和相對分子質量高於200的有機小分子,而使大部分一價無機鹽透過,可分離同類氨基酸和蛋白質,實現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有機物的分離,且成本比傳統工藝低,因而被廣泛應用於超純水的製備、食品、化工、醫藥、生化、環保、冶金等領域的各種濃縮和分離過程。

(4)反滲透膜分離過程可在常溫下進行,且無相變、能耗低,可用於熱敏感性物質的分離、濃縮;可以有效地去除無機鹽和有機小分子雜質;具有較高的脫鹽率和較高的水回用率;膜分離裝置簡單,操作簡便,易於實現自動化;分離過程要在高壓下進行,因此需配備高壓泵和耐高壓管路;反滲透膜分離裝置對進水指標有較高的要求,需對原水進行一定的預處理;分離過程中,易產生膜汙染,為延長膜使用壽命和提高分離效果,要定期對膜進行清洗。

(5)電滲析法是在直流電場的作用下,利用陰離子或陽離子交換膜對溶液中陰、陽離子進行選擇性透過,使陰、陽離子定向遷移,從而實現水體中的溶質與水分離我國的膜技術在深度處理領域的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尚有較大差距。

(6)滲透汽化最先由Kober於本世紀初提出,是近年來發展比較迅速的一種膜技術,它是利用膜對液體混合物中各組分的溶解性不同,及各組分在膜中的擴散速度不同從而達到分離目的。原則上,滲透汽化適用於一切液體混合物的分離,具有一次性分離度高、設備簡單、無汙染、低能耗等優點,尤其是對於共沸或近沸的混合體系的分離、純化具有特別的優勢,是最有希望取代精餾過程的膜分離技術。

按照形成膜兩側蒸氣壓差的方法,滲透汽化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1)減壓滲透汽化。膜透過側用真空泵抽真空,以造成膜兩側組分的蒸氣壓差。在實驗室中若不需收集透過側物料,用該法最方便。

(2)加熱滲透汽化。通過料液加熱和透過側冷凝的方法,形成膜兩側組分的蒸氣壓差。一般冷凝和加熱費用遠小於真空泵的費用,且操作也比較簡單,但傳質動力比減壓滲透汽化小。

(3)吹掃滲透汽化。用載氣吹掃膜的透過側,以帶走透過組分,吹掃氣需經冷卻冷凝,以回收透過組分,載氣循環使用。

(4)冷凝滲透汽化。當透過組分與水不互溶時,可用低壓水蒸氣作為吹掃載氣,冷凝後水與透過組分分層後,水經蒸發器蒸發重新使用。滲透汽化與反滲透、超濾及氣體分離等膜分離技術的最大區別在於物料透過膜時將產生相變。因此在操作過程中必須不斷加入至少相當於透過物汽化潛熱的熱量,才能維持一定的操作溫度。

探討工業廢水深度處理

過濾工業廢水

2 結束語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環境汙染也越來越嚴重,人們對環境的保護意識也在不斷增強。本文對工業廢水深度處理方法中的兩種(活性炭吸附法和膜分離法)進行探討。

參考文獻:

[1]膜技術在工業廢水處理中的應用[J].徐宏亮. 四川水泥.2015(10)

[2]“工業廢水處理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桑磊,周麗娜,趙曉松. 科教文匯(下旬刊).2010(05)

[3]化學工業汙水處理綜述[J].成小娟,朱倩倩,黃鳳,何先勇,徐宏. 廣東化工.2010(05)

[4]電化學技術在廢水處理中的研究與應用[J].金星,高立新,周笑綠. 上海電力學院學報.2010(01)

文章來源:大禹網 來源地址:https://www.dy88.cn/zhuanlan/201810/info9434.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