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留守兒童變成城市的「流動兒童」,父母的心酸

孩子是每個父母的心頭肉,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沒有哪個父母願意離開自己的孩子,為了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農村父母至於哦背井離鄉去守候心中的那份執著、給孩子的那份美好。

在一些經濟條件好的地區農村的孩子還能少受點社會的折磨,中國還有很大的一部分兒童生活在貧困地區,這些地區的兒童更容易收到拐賣、水資源短缺、家庭暴力、碘缺乏、傳染性疾病的困擾,兒童教育更是貧困地區兒童所渴望的,他們沒有明亮的教室環境。

農村留守兒童變成城市的“流動兒童”,父母的心酸

農村兒童大多跟著自己的爺爺奶奶,六七十歲的老人很多沒有衛生習慣,因為他們的年代吃飯都吃不飽根本考慮不到這些對兒童有影響的問題,由於農村的經濟條件有限,不能給孩子提供必須的營養品質,主要是老人沒有這樣的意識,孩子應該補充什麼、該吃什麼,他們都是勤儉的一代捨不得給孩子化營養品的錢,只是給孩子買零食,這些零食恰恰就是不衛生的。

在農村,很多的父母為了外出打工掙錢,使自己的孩子成為了“留守兒童”,他們從小缺乏關愛、現在的教育說實話,只是在學校教的根本不可能讓孩子跟的上,從而讓孩子厭學,沒有家長的管教和家庭的溫暖,只有被爺爺奶奶不合規矩的寵壞,內向的會產生自卑、孤獨、不愛說話的心裡。

農村留守兒童變成城市的“流動兒童”,父母的心酸

有的父母咋城市裡有了立腳之地,就把孩子接到城市生活,想守著孩子給孩子良好的教育,但是有些在城裡打工的只是把孩子變成了“城市留守兒童”,因為很多來城務工的倆口子,白天上班根本沒有世間照顧孩子,把孩子放到“小飯桌”等託管機構,晚上回家根本沒有給孩子多少的安慰,只是孩子能在晚上睡覺前看看不易的父母。

農村留守兒童變成城市的“流動兒童”,父母的心酸

現在的社會環境不光是大人看不起窮人,學生裡的老師、城市的同學都會有的產生異樣的目光,現在是“拼爹”的時代,00後小孩已經懂得了和他們年齡不匹配的事情, 城市老師們的偏見對於農村孩子,特別是那些從小環境優越的老師,讓這些孩子的心靈受到了很大的傷害。

關心農村兒童的身心健康,教育好祖國的花朵,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等多方面的配合和支持,尤其是農村少年兒童的成長問題、農村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是我們迫切需要關注的問題,為了自己的孩子,父母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到自己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