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頭號殺手」來襲,關於赤黴病你一定要知道這些!

小麥是我國主要糧食作物,是國家糧食安全的核心。河南素有中原糧倉的美譽,俗語說:中原熟而天下足。作為中國的大廚房、大餐桌,小麥是不可或缺的一個角色,河南是全國小麥第一生產大省,小麥產量佔到全國小麥產量的26%左右,所以說河南小麥生產對於保障我國糧食安全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小麥“頭號殺手”來襲,關於赤黴病你一定要知道這些!

但是近年來,由於氣候和耕作制度等的變化,赤黴病發病範圍向黃淮麥區持續擴大、頻率不斷增加、危害逐步加重,已直接影響到我國糧食安全和人畜食用安全。

小麥赤黴病,俗稱爛麥頭、紅麥頭,是由多種鐮刀菌引起的真菌病害。據田間調查,小麥赤黴病病穗率一般在20%左右,嚴重地塊病穗率達 70% 以上,病籽率達 30% 以上,減產幅度10%~20%。感染赤黴病的小麥籽粒乾癟,千粒重降低,澱粉與蛋白質含量降低,出粉率降低,溼麵筋含量減少。小麥赤黴病不僅影響小麥產量,而且影響小麥品質,並且感染赤黴病的麥粒能分泌毒素,被人畜食用後可引起中毒。

小麥“頭號殺手”來襲,關於赤黴病你一定要知道這些!

小麥赤黴病的特點:

1、小麥赤黴病的發生條件極易滿足:小麥赤黴病的發生需要溫度高、溼度高的環境條件,其發病由多種鐮刀菌造成,適宜的發育條件為溫度20-28℃、溼度超過80%。據研究和生產調查,小麥抽穗揚花期間只要遇到連續2d20℃以上的陰雨( 或霧露大) 天氣,即可造成赤黴病重發。

2、小麥赤黴病抗性品種少:小麥赤黴病的發生程度與小麥品種的抗病性有很大關係,可以說目前種植的小麥品種對病害的抗性差是近年來小麥生產上赤黴病發生程度逐年加重的原因之一。

3、與田間管理關係大:田間的播期、種植密度、地勢等情況,都會影響到小麥赤黴病的發生情況。過量的施用氮肥,會使小麥植株長勢旺盛發生倒伏,影響田間的透風透氣性,增加田間相對溼度,利於病菌侵染、繁殖,最終造成小麥赤黴病的大發生。

小麥“頭號殺手”來襲,關於赤黴病你一定要知道這些!

防治小麥赤黴病措施:

1、應少種或淘汰高感品種,選用常年發病較輕的品種,或者是抽穗開花整齊、花期短的品種,或者通過調整播期使小麥的花期( 敏感期) 與病原菌的適宜侵染期避開,降低小麥赤黴病的發生概率。

2、加強田間管理首先從減少病源量開始,合理輪作換茬,處理田間病殘體,進行土壤處理;其次要在適期內適量播種,再次是平衡施肥,不可偏施氮肥。

3、適期施藥防控及時適期施藥預防是關鍵。在小麥抽穗揚花初期,若有陰雨天或大霧、結露重的天氣,見花打藥,實施大面積統防統治,若用藥後遇雨,應在雨後及時補噴。

4、選用高效低毒農藥。選用滲透性好、附著性強、耐雨水沖刷和持效較長的復配製劑農藥。

5、提高施藥技術。一是要選用對症對路的農藥,最好是滲透性強、耐雨水沖刷的藥劑品種;二是提高配藥、噴藥技術,配藥不過量、不減量,對水量充足;三是選用噴霧細勻的藥械;四是看氣候條件,定施藥次數。病害流行的年份,在第1 次用藥後3 ~ 5 d 再用藥1 次。

小麥“頭號殺手”來襲,關於赤黴病你一定要知道這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