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費40多年沒能造出一輛可靠的坦克,印度軍方最終決定讓項目下馬

近年來,我們的鄰居印度在經濟和軍事力量上都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如今最讓印度人民引以為傲的,就是自己可以稱作是世界第四軍事強國。但是也應該注意到,說印度第四軍事強國的地位是“買來的”也絲毫不誇張。據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發佈的數據顯示,印度成為了自1950年以來的世界第一大武器進口國,且進口數量已遠超第二名國家。

花費40多年沒能造出一輛可靠的坦克,印度軍方最終決定讓項目下馬

確實,縱觀印度的各種主戰裝備基本都是靠進口,但頗具“大國情懷”的印度卻不甘只靠進口。印度也嘗試了很多國產裝備的研發,但最後研發出的成果卻著實讓印度民眾啼笑皆非。如光輝戰機從立項到服役用了33年,以至於當初假想敵都退役了。還有印度的首艘國產航母,從2009年正式開工,如今已下水三次,但服役時間還是一拖再拖,什麼時候能夠真正完工還是個未知數。

花費40多年沒能造出一輛可靠的坦克,印度軍方最終決定讓項目下馬

然而在自研裝備性能堪憂,漏洞百出的情況下,印度有時也不得不選擇放棄。1974年,印度國防部認為,印度應該擁有自主研發的,更加先進的主戰坦克。於是印度的阿瓊坦克項目便正式上馬了,研發標準要求直接超越當時德國正在研製的“豹2”,成為世界性能最優的坦克。這甚至讓當時經濟困難,只能大量裝備59式坦克的我軍羨慕不已。

花費40多年沒能造出一輛可靠的坦克,印度軍方最終決定讓項目下馬

但是,任何裝備的研製道路都必須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的來走。印度方面只願享受領先世界的優越感,卻沒有正視當時國內薄弱的工業水平。在阿瓊坦克項目開始不久後,就遭遇了重大瓶頸,印度軍工廠這時才發現,原來自己幾乎是什麼都造不出來。無奈,阿瓊坦克的各種零部件基本都得靠大量的進口。

花費40多年沒能造出一輛可靠的坦克,印度軍方最終決定讓項目下馬

來自各國的零部件拼湊起來的後果,就是各子系統之間難以良好匹配,並且有的還不適用於印度的地形和氣候。例如從德國採購來的坦克發動機就難以適應印度的高溫天氣,拋錨成了很常見的事。

迫於上層的壓力,印度軍方還是硬著頭皮採購了東拼西湊起來的阿瓊坦克。然而這些坦克的質量實在是不敢恭維,在服役月一年半之後,124輛阿瓊坦克便集體“趴窩”,動彈不得。印度軍工廠不得不繼續改進阿瓊坦克,但實在是收效甚微。

花費40多年沒能造出一輛可靠的坦克,印度軍方最終決定讓項目下馬

在經歷了40多年的“折磨”之後,近日印度軍方終於決定要轉變方向,研製新一代的坦克。這也意味著,他們已經徹底放棄了阿瓊坦克這個“難產”的項目,為這40多年的研發之路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問號。印度未來的坦克會是什麼樣,我們將拭目以待。

花費40多年沒能造出一輛可靠的坦克,印度軍方最終決定讓項目下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