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干口?建盞的干口算瑕疵嗎?


建盞的“幹口”是什麼?屬於瑕疵嗎?幹口的盞值得收藏嗎?本篇揭曉。


白話建盞:最常見建盞問題解答

什麼是幹口?建盞的幹口算瑕疵嗎?



前文曾解釋建盞的“開片”問題,得到許多盞友的響應與支持,在此感謝大家的厚愛。

除了“開片”等問題外,還有一些問題經常被提到。比如建盞的“幹口”。


有盞友和建盞君聊天的時候說起,“我送了一個建盞給朋友,結果他很鬱悶,說你怎麼送一個次品給我。趕緊打電話過去,才知道他以為收到的茶碗,口沿幹釉,肯定是次品。”

該盞友雖然明白對方是誤會了建盞的幹口,但一時不知該如何跟朋友解釋,遂來求助。我解釋之後他轉述給朋友,朋友得知後表示學習到新知識,非常感謝。

從此例可以看出,本以為應該較為普及的概念,卻險些掀翻友誼的小船。也難怪朋友誤會,大多數其他類型的瓷器,確實要求不能幹口。

看來建盞的【幹口】,還是有必要在【白話建盞】系列中單獨列出解釋一番。同時,也順帶解釋和幹口關係密切的【露胎】、【聚釉】、【釉滴珠】等概念。

1、什麼是幹口

【幹口】指瓷器口沿釉偏乾的現象。

▼圖1. 幹口較明顯的宋代建窯撇口盞,幹口處沒有斑紋,且呈同一色調。


什麼是幹口?建盞的幹口算瑕疵嗎?



2、建盞的幹口是瑕疵嗎?


如果是其他類型的瓷器,幹口基本屬於不能出廠的瑕疵,而放到建盞則不然。

由於建盞工藝特殊,屬於鐵繫結晶釉,其工藝特點是施厚釉、仰燒(口沿朝上燒),釉水在高溫中會向下流動,故口沿釉會偏薄,易燒乾;同時也導致釉水在底部聚集,若施滿釉,就會很容易導致【粘底】,所以建盞必須施半釉,從而導致部分坯體無釉,稱為【露胎】,如圖2。

▼圖2. 宋代建窯茶葉末銀毫盞,口沿釉雖然也薄,但幹口程度很輕,釉滴珠垂露欲滴,茶葉末與銀毫交相輝映,屬於釉水極好的範疇。


什麼是幹口?建盞的幹口算瑕疵嗎?


釉水的流動,最後會導致釉的邊緣形成聚釉、釉滴珠等現象,若形成似落非落的釉滴,可說是捕捉了建盞的動態美,別有一番趣味。

對於釉滴珠、露胎等現象,大家接受度較高,甚至會覺得非常古樸玄妙,所以雖然有人詢問原因,但並不會誤會成,帶有這些現象的盞是次品。

而幹口就“中槍”比較多。

3、既然不是瑕疵,是不是幹口得多嚴重都沒關係?


從上述建盞工藝特徵可以看出,幹口其實和氣孔一樣,是建盞無法完全避免的現象。

但是匠人可以通過高超的技藝,降低幹口的程度。雖然幹口不能消除,但如果幹口太過,大面積玻化不好,影響整個釉面質量,雖不至於不能出廠,但也降低盞的品級。

結論是,對於幹口,應理性看待,追求零幹口,恐怕無盞可買

。畢竟所有精彩的結晶,都是這特殊的工藝才能燒成。如果要追求完全無干口,那也就失去了各種絕美的油滴、兔毫、曜變的可能。

不過購買時,可以挑選幹口程度輕的產品,少許幹口,是完全不影響日常使用的。而且建盞工藝雖然帶來了幹口,也同時附贈具有動態美的聚釉、釉滴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當然,評論一隻盞的好壞,還需要綜合看待其他方面的指標,也不是絕對以幹口定生死。

如果一隻盞幹口太過,其他部位玻化程度、造型的功力、釉面結晶的質量都挺好,價格又合適,也可以酌情入手。

畢竟建盞功夫在窯內,即使再高超的手藝,也只能盡人事,聽天命,有時候就是會燒出其他部位明明不錯,但口沿卻不盡如人意的盞,這時候如果釉色、器型入眼,也未嘗沒有收藏價值,對於宋代老盞,尤其如此。

▼圖3. 幹口明顯且寬,但其他部分玻化極好的宋代老盞。


什麼是幹口?建盞的幹口算瑕疵嗎?


龍窯柴燒,太難控制。尤其經過千年,碩果尚存者也不易尋找。如遇到幹口明顯,優點亦很明顯的老盞,以金、銀、黃銅等金屬扣邊,就可以直接使用、收藏。既能解決幹口的影響,又不會錯失宋人的寶貴遺產,而且這類產品的入手價格往往也討喜。

▼圖4.日本收藏的許多傳世建盞,都習慣給盞扣邊,即使幹口輕微的也扣。圖為德川美術館所藏數只傳世老盞。


什麼是幹口?建盞的幹口算瑕疵嗎?


關於幹口的問題,相信各位看到這裡應該會很清楚了。盞友常問的建盞問題還有不少,今後的文章將會陸續為大家統一解答,敬請期待。

交流建盞,可以添加筆者私人V:1850599246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