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整本書卻一直在咀嚼死亡,此時的你幸福嗎?

我們所得到的幸福和苦難都是是上天公平賜予你的。

一禪小和尚中師父說:月亮承載的是背井離鄉的人的思念,一禪想,每個離開家鄉的人,背起的都是生命中最難割捨的東西吧。

對於人生的種種不可躲避的災禍和不可改變的苦難,除了忍,勇敢的辦法就是面對。苦難生英靈,最強壯的人,性格上總帶烙印。切享樂和幸福都是消極的,只有痛苦才是積極的。

《活著》,整本書卻一直在咀嚼死亡。

《活著》,整本書卻一直在咀嚼死亡,此時的你幸福嗎?

福貴是地主家兒子,不過是以前。土地在他爹手裡從200畝變成了100畝,福貴又輸光了剩下的100畝。多少代積累的財富,只要一代半的人就可以揮霍完。

福貴爹是個有身份的人,城裡人見了他都要叫他先生。可是他有個怪癖,不愛在家裡馬桶上拉屎,喜歡到野地裡拉屎。每天到了傍晚的時候,他都會打著青蛙叫一樣的飽嗝走出家門,踱步到村口的糞缸拉屎。走到糞缸旁,他嫌缸沿髒,就抬腳踩上去蹲在上面。也許是年紀大的緣故,福貴爹總是要蹲很久,還伴隨著全村人都能聽到的叫聲,一眼望去是福貴家裡100多畝綠油油的田地。福貴把家產輸光後,福貴爹哆嗦著走到村口,趁沒人時蹲在糞缸上,沒有發出一點聲音,也不在向遠處眺望,卻終於從糞缸上摔下來,壓在石頭上死了。

富貴娘在福貴年輕浪蕩的時候沒有像福貴爹一樣打他,也沒有像福貴老婆家珍一樣拐彎抹角試圖開導他,只是說:“男人年輕時都這樣。”家珍被孃家接走後,富貴娘會常對福貴說:“家珍是你的女人,不是別人的,誰也搶不走。”等後來福貴在去縣城給生病的娘抓藥的路上被抓壯丁兩年,福貴娘在生命的最後,一直唸叨的是:“福貴一定不是去賭錢了。”

福貴家從前的佃戶王喜在死前囑咐兒子把他的舊稠衣送給福貴,他從未忘記福貴少爺的身份。僱工長根老無所依卻不覺得自己苦,看到福貴,為福貴掉眼淚,把撿來的紅頭繩洗乾淨放在胸口送給福貴的女兒鳳霞。

福貴被抓壯丁的兩年間,遇見了兵油子老全和小兵春生,老全在多年征戰中練就一身逃命的好本領,最後也死在解放前最後一刻。

有慶是福貴的兒子,為了省鞋每天光腳跑步上學,每天天不亮就去割草餵羊貼補家用,從未提過過分要求,沒有過過一天的好日子。福貴輸光家產的時候,有慶才在孃胎七個月。有慶十二歲的時候,因為長期營養不良,又給縣長夫人獻血,失血過多死亡。縣長是春生,福貴沒有鬧。

有慶去世後,家珍也病了。後來文化大革命,賭博時動手腳贏走福貴家產的龍二被槍斃了。春生被打成走資派,不堪屈辱,自殺了。

福貴被抓壯丁走後,鳳霞生病沒錢看醫生,病好了後就成聾啞人了,一輩子幫家裡幹了很多活,人長得和家珍年輕時長的一樣漂亮,可是嫁不出去。後來嫁給了歪頭二喜,最後難產而死,留下了兒子苦根。

鳳霞死後不久,家珍也去世了,福貴借了全村的錢,給家珍打了一副棺材。家珍忘記了她懷孕時,福貴還對她拳腳相加;忘記了福貴輸光了家產,讓她過了一輩子苦日子;忘記了福貴被抓壯丁走後,留下她一個人看著兩個孩子,還要給福貴娘養老送終;兩個孩子先後離她而去,死前她告訴福貴,下輩子還要做福貴的女人,她捨不得福貴。

再之後,二喜也死了。就連苦根,福貴最後的親人和希望,也被豆子撐死了。

《活著》,整本書卻一直在咀嚼死亡,此時的你幸福嗎?

什麼是希望呢?活著就是最大的希望。

最後呢,希望沒有了。

植物沒有感知能力,因此也就無所謂痛苦。最低級的動物,如滴蟲類,只能感受微笑的痛苦,甚至昆蟲的感覺能力和對痛苦的感知依然有限。有完整神經系統的脊椎動物,才開始有高級的感知能力,而且智力越發展,感受痛苦的程度越高。

隨著認知的清晰、意識的上升,痛苦也越來越多。發展到人類,痛苦則達到了頂點。一個人的認識越明晰,感受到的痛苦越多。

那些往事就像一把鈍刀在割福貴的脖子,腦袋掉不下來,倒是讓他疼的死去活來。

福貴是那種能看得到自己過去模樣的人,他可以準確地看到自己年輕時走路的姿態,甚至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這樣的老人在鄉間實在難以遇上,也許是困苦的生活損壞了他們的記憶,面對往事他們通常顯得木訥,常常不知所措的微笑搪塞過去。他們對自己的經歷缺乏熱情,彷彿是道聽途說般地只記得零星幾點,即便是這零星幾點也都是自身之外的記憶,用一兩句話表達了他們所認為的一切。他們也會自嘲一大把年紀全活到狗身上去了,可是福貴不一樣,他是牛,他喜歡回想過去,喜歡講述自己,似乎這樣一來,他就可以一次又一次地重度此生。

《活著》,整本書卻一直在咀嚼死亡,此時的你幸福嗎?

人從生下來那一刻,就在奔赴死亡,直至肉體消失,然後其他人完全忘記,就像我們從未來過。我們能夠強求誰,又能保證誰,銘記我們的一生,既然如此,唯有我們自己。

活下去,黎明不一定在前方,身後卻一定是黑暗。

正是死的存在,生才有意義;正是生的存在,死才有價值。

不論此時的你遇到多麼難過的坎,也請你笑對生活的難。

人生的一切遭遇苦難都是過眼雲煙,因為時間可以撫平一切,也可以撫平你內心深深的傷痕。

《活著》,整本書卻一直在咀嚼死亡,此時的你幸福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