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今日:蔣介石春風化雨的炒股經歷

先回顧一下11年前的今天:2007年10月15日上證指數突破6000點......

還記得那句麼“突破1萬點,時間問題!”結果呢......

巴菲特說過:“別人貪婪的時候你要恐懼,別人恐懼的時候你要貪婪......"

然而能把握這個度的人卻太少太少,而蔣介石同樣也把握不了這個度,最終也是慘淡下場......

1918年“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的籌備工作進入到了關鍵階段,正好在這個時期蔣介石(33歲)因在政治上遭到孤立排擠(圍繞在孫中山身邊的都是粵系集團),而選擇了來到了上海撈另一個“資本”——錢,通俗說就是炒股(為革命炒股)。

當時有個“茂新公司”,就是蔣介石的公司,在蔣介石的日記中記錄是:

“7月5日。今日為組織茂新公司及買賣股票事,頗費經營躊躇也,晚間不能安眠。”

“7月6日。晚在寓商量茂新公司組織法。”

“7月7日。到茂新及冶誠處。”

而7-8日上海交易所開張第一天,蔣介石就虧損了1700元。而當時“茂新公司”的總股本是3000多元。然後,交易所的股票價格直線上漲,從30元一路上漲到了42元,但是蔣介石的“茂新號”因為前面虧損導致資金緊張,全程不敢跟進。直到漲到了42元,公司裡的朱守梅卻出手了——大量買進。結果股價掉頭向下,一路下跌,“茂新號”的虧損額增加到了7000多元。

不過作為當時“茂新公司”的總操盤手陳果夫很有魄力,他們42元的股票憋住沒拋,在幾個月裡就漲到了50元,等到12月底的時候,居然漲到了120元。

當然,賺錢的背後,還有整個“電梯”在向上運行的根本原因——當時的證券交易所一開,投機之風大盛,原本就無路可去的熱錢一下子就都用湧進了股市。(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在交易所的股票漲到160元的時候,很多人都有點害怕了,紛紛開始拋售。但這時候,蔣介石他們的“茂新號”卻膽子大得很,不光不拋,還不斷買入。到了第二年年底的時候,股票居然漲到了200多元。茂新的股本,由一萬加至一萬五千元,慢慢的又增到三萬元。那時候的蔣介石也開始有錢了,在“茂新號”的基礎上,不斷參股新的公司,有案可查的就有恆泰、利源、新豐和鼎新這另外四家。至於他們總共獲利多少,實在難以統計,但前後總共應該有數百萬元。

然而處於瘋狂投機狀態的股市慢慢就到頂了,從1921年8月開始,股票開始下行,1921年11月,上海有38家交易所歇業。12月,每天開始有交易所倒閉。1922年2月,上海法租界工部局發佈《交易所取締規則》,規定了嚴格的管理和懲罰條例,市場進一步降溫,倒閉潮和破產潮一下子暴增,很多股票都成了廢紙。而當初的百萬富翁都開始淪落街頭,當初擔任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監事的蔣介石同鄉周駿彥欠債20萬,甚至跳過兩次黃浦江。

蔣介石的“茂新號”等一干公司自然也沒能倖免於難,在1922年年初的“股災”中,蔣介石的公司不僅輸光了老本,還欠下了60多萬元的債款......

後來痛定思痛蔣介石還是徹底放棄了金融夢想,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了他的強項上.......

所以說股市的春風或許會再次到來,但是在春風化暴雨來臨前,能提前上岸的人是極少極少的......

歷史今日:蔣介石春風化雨的炒股經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