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信仰和人文精神,米開朗基羅是否能創造出偉大的藝術作品《創世紀》?

藝術就是謊言


服從於信仰,忠貞於真我,這是偉大的藝術家必備的品質。

也只有這樣的藝術家的作品,才能超越時代,超越國界,超越意識形態,最終成為全人類的藝術珍品,而不是某些特定時代或者特定人物圈養的藝術家。

這樣的藝術家,好比燦爛星空中的恆星,永久地點亮在藝術的歷史長河中,閃耀著人類的智慧之光。


米開朗基羅和他的作品《創世紀》,當屬人類藝術史上最偉大的作品之一。

如果對藝術和人生理念沒有統一的認識,沒有內心自我意識的深入滲透,就無法創作出如此工程浩大,敘事宏偉,個人標識特徵明顯的藝術珍品。

1508年,時年33歲的米開朗基羅接下了教皇朱利奧二世的大訂單——為梵蒂岡西斯廷教堂繪製穹頂畫。

作為一名虔誠的信徒,米開朗基羅以聖經《創世記》為主線,在全長40米,寬14米的穹頂上開了巨幅壁畫的創作。


《創世紀》共分成9個故事單元,將人類的前世今生進行了涵蓋。他們分別為《神分光暗》,《創造日、月、草木》,《神分水陸》,《創造亞當》,《創造夏娃》,《原罪-逐出伊甸園》,《諾亞獻祭》,《大洪水》,《諾亞醉酒》9個題材,共繪有343個人物,耗掉了4年5月的時間,由米開朗基羅一人獨自完成。

據說,他完成這幅作品時,還得了嚴重的頸椎病,脖子也顯得有些歪斜了。

《創世紀》的橫空出世,成為藝術史上的一座豐碑,這一空前絕後的宏大題材的把握與創作,再次彰顯了米開朗基羅藝術天才的獨一無二。


在作品中,亞當與夏娃深情凝望;上帝與亞當無聲地交流;先知但以理在閱讀神書後得知耶路撒冷將要荒蕪十年時,滿臉的憂愁;火蛇使萬民陷入災難,米開朗基羅又以古希臘“拉奧孔”風格的人體扭曲表現了人在驚恐痛苦中的狀態和神情。

在作品中,傾注自己的思想和尋找到自己的藝術理想,這就是偉大的米開朗基羅之所以偉大和不朽的原因。


布穀公社


如果沒有信仰和人文精神,米開朗琪羅是絕對不能創造出偉大的藝術作品《創世紀》的!

藝術作品之所以偉大,那是因為藝術家的藝術造詣偉大,藝術作品有靈魂有生命,那是藝術家賦予其靈魂和生命,並不是藝術天生就有這樣的“魔力”;米開朗琪羅的《創世紀》包含了宗教題材,而宗教是西方人的信仰,也是米開朗琪羅的藝術靈感。


如果沒有信仰,米開朗琪羅只能簡單的臨摹模仿別人的畫,就像一個小孩子一樣只能在畫紙上塗塗畫畫,想到什麼就畫什麼,最擅長就是畫母親的畫像,因為沒有信仰,畫出來的畫就是隻有空洞的表象,信仰是對藝術永無止境的追求,我們常會這樣說“我的信仰是什麼?你的信仰又是什麼?”


米開朗琪羅是歐洲文藝復興三傑,文藝復興提倡人文主義思想,世界是人創造的,而不是神創造的,藝術家只有人文思想,所創造的作品才能宣揚人文主義的意義價值,《創世紀》尤如創造新的生活,讓人們從神權思想裡解脫出來,並不是寓意《創造亞當和夏娃》。

米開朗琪羅骨子裡擁有著崇高的藝術信仰和堅定不移的人文主義精神,他才能在宗教神權眼皮底下創造出曠世傑作《創世紀》,當然了,要知道信仰和人文精神兩者缺一不可,換句話說光有信仰,《創世紀》就完全是宗教作品了,而無法突顯人文精神的價值。


詩夜城主


實際上,要談論米開朗基羅的《創世紀》,我們必須要深入到詩人米開朗基羅內心,而非雕刻和繪畫藝術家米開朗基羅的作品表象。

文藝復興是意大利乃至整個歐洲,從專制的宗教統治向人性解放的資本主義初級階段的過度。文藝復興中被一再強調的所謂的人文精神,說到底就是人性的解放。

普世價值與人慾,在這一時期才是文藝工作者們所追求的最高原則。


最為那個時代頂級的文學和藝術的大師,老米孤傲、偏執而敏感,他心扉敞開的時候,只有在作為詩人的那一刻。

他在詩中宣稱,愛的最高形式不能為一個女人,因為女人“不值得一個明智和雄渾的心”。所以,他與人談論最多的是男性之間的性愛。

作為同性戀者,老米算是坦蕩的一個。

坦蕩的老米,作為一名虔誠的教徒,他對藝術的真摯也是無與倫比的,真摯的藝術表現是他的信仰。


在創作《創世紀》這幅鴻篇鉅製的壁畫時,他趕走了所有的助手。

這幅作品包括了150多個獨立的繪畫單元,和300多個人物,作為當時最大的壁畫,總共耗時四年多的時間,才得以完成這一曠世奇作。

完工後,當時的人們看到老米時,時年30歲的老米看起來像一個50歲的老人那樣的蒼老。

四年多的時間似乎耗掉了老米半生的光陰。


有人認為米開朗基羅的偉大之處不僅僅是創作了《創世紀》這幅偉大的作品,而是在這幅作品中他創造了最深刻和最真實的上帝形象。

在《創世紀》中,上帝是個長滿白髮,充滿智慧的老者,他伸出的手指內涵豐富,似乎在對亞當告誡世人的宿命:“你必得汗流滿面,才能餬口維生。”在深刻的藝術構思和真摯的情感表現上,《創世紀》都體現了那個執著於信仰的老米的最真實的人格。


名師巨典


回答這個問題很顯然對我有難度!一個過去的外國人,儘管出名,也是人類信息的極小部分了,對這個人的行為評論得出普適的理念,你覺得這是什麼理念產生體系啊!是邏輯關係的就是,還是種族的優勢,還是場景的比人。

要說是,你儘管可以這樣個人認為,但是讓別人回答帶有前提性題目,我認為啊!沒有必要為一人而的法度。。。


聖劍17


(如果想更明白點,請看評論區,被和諧內容)

第一件事兒,任何藝術作品都是一本“經書”的再現,想象的再現。

第二件事兒,人們總是把“經書”的再現當成很重要的事情,被稱作“精神文明”。

第三件事兒,其實任何藝術作品都是“經書”的“插畫”!

歐洲藝術三傑正處於文藝復興時期,在宗教統治階段的羅馬大教堂裡必然會有畫的牛逼人物和雕刻的牛逼人物的出現,去講訴,展現“藝術信仰”!而這個信仰就是對《聖經》的真實再現的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