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究竟是區塊鏈的什么元年?

筆者認為2018還可以算得上是區塊鏈的“認知元年”,在經歷了大半年交易所、公鏈、理論、大佬堪稱波瀾起伏的發展後,越來越多非業內人士也開始關注這一領域,這才是這個行業發展的動力和基石。

前幾日,USDT的一波暴漲暴跌引發市場對穩定幣的關注,有研究表明,除了USDT、PAX、GUSD等幾大主流穩定幣種外,全球穩定幣種類目前已有57種,其中23種穩定幣已經投入使用,另外34種穩定幣仍然處在測試階段。

57種穩定幣,對於當前主流認知仍停留在加密數字貨幣價值標的物的市場無疑是顯得太多,甚至“穩定幣元年”的說法已經流傳開來,而近幾日,關於STO的討論又開始甚囂塵上,可以預料不久之後,“STO元年”也將加入“2018區塊鏈元年大禮包”。

回顧2018年的前10個月,幣圈已經走過了“公鏈元年”、“通證元年”、“交易所元年”。無一例外,在一波波 “追漲殺跌”的過程中,這些概念風靡一時,隨即又埋入塵埃。

元年,是指某個事物或事件開始發生的時間,可以引申為事物發展關鍵的一段時期,而2018“元年”頻出,不禁讓人疑問,今年究竟是區塊鏈的什麼元年?

2018究竟是區塊鏈的什麼元年?

一 公鏈元年?成色不足

2018被稱為公鏈元年,很大程度上催生於年初市場的火爆以及年內大量公鏈主網上線,據統計已經或計劃在2018年內上線的公鏈包括EOS、AE、ADA、TRX、ZIL、IOST、ELA、ELF、GNX、ONT等等,加上此前上線的ETH、公信寶、QTUM、NEO等等,粗略統計下在上半年整個市場就有超過50個公鏈項目並存。

而這究竟是百家爭鳴?還是一擁而上?

年初的時候,以太坊價格一度超過1300美元,而當時的以太坊無論在性能(TPS)上,還是在應用生態上,都不足以支撐起巨大的市值,牛市的推動下,EOS飆升至20美元,NEO超過175美元,而在這輪熊市之下,這些公鏈幣種價格紛紛腰斬,甚至“砍到了腳腕”,也讓輿論認為公鏈之爭就是一擁而上的畫餅之爭,割韭菜之爭。

造成這樣輿論的原因在於不少公鏈項目的委頓,號稱“中國以太坊”的NEO疑似被釜底抽薪,成為ONT本體的嫁衣,量子鏈也在業內給人留下了“破發 幣”聚集地的印象,原因就在於基於QTUM發行的太空鏈、清真鏈、海洋鏈均已破發。

但以此來論證公鏈發展未免偏頗,無論如何ETH、EOS、NEO這些公鏈項目,仍舊通過對共識機制、智能合約、交易速度、開發語言的革新升級,以及對分片、跨鏈、側鏈、數字身份、評審和設計的技術創新,對區塊鏈商業應用產生價值,如EOS通過Dpos和可升級協議和修改憲法的共識機制解決了公鏈性能問題,將公鏈TPS在理論上提升到百萬量級(目前沒這麼多交易僅達到4000左右),同時,為了解決公鏈存在的性能問題,也產生了以側鏈、分片和DAG三個技術為代表的一大批公鏈。

可以說,當下區塊鏈99%的創新都源於公鏈,但為什麼公鏈元年的說法仍舊遭到質疑?DBX創始人文木源說,2018年是公鏈“公元前十年”。

原因就在於公鏈生態建設上,完整的公鏈生態建設需要的是基於區塊鏈商業模式的建立,以及基於多場景應用的DApp的開發,而現在的公鏈建設,更像是一個缺少了產品經理的技術團隊做出來的東西。

顯而易見的就是DApp數量和活躍度的低迷,根據 DappRadar 上的統計,公鏈上DApp 總數僅為1053個,24 小時內的活躍用戶為16798。而應用還主要集中在博彩、遊戲和高風險金融交易(如 PoWH 3D)上,相較於APP 的實質性應用場景,這些場景相當小眾,且不具備其他社會價值產生的基礎。

可見,說2018是公鏈元年,含金量大概只有5成,隨著公鏈生態應用的爆發,其“元年”方可稱真正到來。

2018究竟是區塊鏈的什麼元年?

二 交易所元年?不如說是災年

伴隨著上半年牛市尾巴,以及公鏈興起的是加密貨幣交易所的井噴,2017年的94在國內並沒有給交易所套上枷鎖,反而監管的靴子落地,讓國內的一眾交易所失去了負擔,在海外更加大張旗鼓。

幣安受到烏干達、馬耳他國家領導接見,展開國家層面合作,火幣、OK雄踞全球交易所排名前五,各種交易挖礦新玩法層出不窮,無數中小型交易所如雨後春筍紛紛上線,開啟了這個所謂的“交易所元年”。

要說“交易所元年”最標誌性的事件,莫過於6、7月份FCoin這條巨大鯰魚入場後攪動一池渾水,從而催生的交易所聯盟戰爭,6月15日,上線三週,開啟交易挖礦不足兩週的FCoin憑藉交易挖礦、持幣分紅、邀請返利等方式,在24 小時交易量達到了 307 億人民幣,超過了 97 億人民幣的 OKEx、92 億人民幣的幣安、54 億人民幣的火幣之和。成為了這場交易所大戰的導火索。

隨即,OKEx、幣安、火幣三大交易所紛紛啟動開放合作計劃,希望藉此打壓FCoin的勢頭,6月19日,OKEx公告稱啟動數字資產交易所開放共贏計劃,稱首期將扶植100家交易所;隨即6月21日,幣安官方微博表示發佈數字資產交易所聯盟計劃,首期開放1000個名額,聯盟成員將獲得幣安在數字資產交易領域積累的各項經驗支持。7月20日,火幣雲上線,同樣宣佈免費幫助夥伴建數字資產交易所。

但隨著FT的崩盤和FCoin的黯然遁走,以及大熊市的到來,這些宣稱100家、1000家交易所的聯盟也不復昔日火熱。

作為OKEx扶植交易所的代表,CoinAll幣全曾經風靡一時,其CMO九妹(王嬌)一度成為媒體寵兒,“一姐已去,迎來九妹”的說法就是暗指CoinAll九妹將取代了幣安何一。然而當熱度過去,CoinAll卻並沒有取得預期的成績,截至目前,CoinAll上只有5個幣種,分別是BTC、ETH、OKB、其平臺幣CAC,以及某不知名幣種Cosmo Coin,24小時成交額僅為85萬美元。

而據媒體統計,OKEx首批開放的交易所,大多處於無交易和少量交易的狀態。而除了首批入選的12家交易所外,未傳出後續88家交易所上線相關消息。火幣雲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其首批與溯源鏈打造的TEX交易所,目前24小時交易量仍舊為0,而其餘合作項目也是雷聲大雨點小。至於幣安的1000家交易所聯盟,似乎更是虛晃一槍,未見任何動作。

而近一個月,隨著維權事件頻出,政策壓力覆頂,交易所也開始紛紛嘗試洗白,開始佈局區塊鏈應用產業方向,2018對於交易所來說,與其說是元年,不如說是災年。

三 通證元年?只能算是試錯之年

2018年同樣是區塊鏈技術應用於實體經濟理論模型爆發的一年,其中基於共識、社群和區塊鏈技術所產生的通證,憑藉作為權益、加密、流通三大屬性的載體,被認為是打破後臺技術與前臺經濟邊界,重構生產關係和價值紐帶的關鍵。

而今年之所以為稱為“通證元年”,就在於行業對通證應用邊界的探索和實踐,而這就不得不提到其中階段性產生的“幣改”和“鏈改”兩個概念,所謂“幣改” 就是指以區塊鏈技術為依託,對經濟組織,商品及服務等經濟活動的通證化改造。其中強調的兩方面,一是對於公司和其他經濟主體所擁有和形成的多元資產形態,改造為統一的通證形式,而是組織形態變更為社群組織形式。

理念很先進,但放到實踐中來,很容易就扭曲成為了 “大幹快上”,就像歷史上的王莽變法,在封建社會形成初期就進行“更天下田曰王田”的變法,雖然從現在看可謂遠見卓識,但放在歷史階段卻違背了客觀發展規律。

2018年的幣改發生了同樣的問題,最先試驗幣改的FCoin,其首個幣改項目QOS上線後四天內跌幅80%,同時深陷與上市公司奧馬電器的泥潭,據悉在QOS上幣前,奧馬電器正經歷資金鍊問題,因此奧馬電器也受到“割韭菜”的質疑,而幣改也因空氣項目易發,成為明日黃花。

而在幣改的廢墟上,鏈改誕生出來,相較於幣改的激進,鏈改更傾向於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在實體經濟實踐中應用區塊鏈技術,來用以實現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創新商業模式、增強競爭壁壘的改善。

思路是好的,同時也有大批的互聯網巨頭,如阿里、騰訊、百度開始在這一方面發力。但無奈在幣改催生的概念泡沫下,還有不少機構打著“國字頭”名義招搖撞騙,以鏈改之名,行割韭菜之實。正因如此,現在市場上可謂提“幣改”、“鏈改”色變。甚至有人打出口號,“通證者,區塊鏈思想之魂;幣改鏈改者,區塊鏈思想之陰魂。”

一地雞毛之下,通證派創始人元道自己也在公開場合表示,通證經濟的自由是有邊界的、是有前提的。通證經濟自由的前提是高度自律,擁抱監管,社群自治,絕對不是無政府主義。

如此看來2018年對於通證經濟來說,只能是試錯之年,在沒有標誌性經濟模型案例實踐之前,僅靠生搬硬套的概念,很難配得上“元年”之稱。

四 更多的元年還在路上

正如前文所說,隨著區塊鏈的迅猛發展、新概念頻出,更多“元年”還在路上,USDT的一輪探底將其軟肋暴露在公眾面前,各種由政府和機構背書的穩定幣開始蠢蠢欲動。

在美國紐約州金融監管機構金融服務部(DFS)授權發行“穩定幣”GUSD和PAX之後,更多錨定公司資產、礦產、林產等資源的穩定幣開始對“穩定幣”這一概念進行擴容,譬如瑞士一家區塊鏈初創公司Eidoo推出的Ekon,就宣稱是錨定黃金的穩定幣。同時,公眾對於穩定幣的認知也開始從價格標的物向穩定投資產品開始轉向,可以說現在開始流傳的“穩定幣元年”,已經走進了大家的視野。

同時近期STO也成為行業熱衷討論的話題,相比於首次貨幣發行(1CO),證券貨幣發行(STO)將眾C元素與證券發行監管之間進行掛鉤,尤其在1CO泡沫開始破滅的時期,STO通過在分佈式賬本上創建、管理,實際受監管的證券,從根本上就被設計為代表投資利益,例如股權、債務或是股息,將成為投資與監管妥協後最穩妥的產物。對此,不少人士認為今年或2019年STO將爆發,可見“STO元年”也指日可待。

而最萬眾矚目的應該是區塊鏈“應用元年”,今年6月25日,螞蟻金服宣佈渣打銀行成為其核心夥伴銀行,渣打銀行幫助螞蟻金服推出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跨境匯款服務。8月10日,深圳國貿旋轉餐廳開出全國首張區塊鏈電子發票。8月20日,媒體報道螞蟻金服區塊鏈攜手航天信息,已經在悄然試水區塊鏈醫療電子票據服務,兩週內,有近60萬張醫療電子票據主動發送給患者或被患者掃出。可以說“區塊鏈應用元年”在2018可謂名副其實,隨著行業泡沫的擠出,應用將成為未來一段時期的主基調。

從筆者的角度看,筆者認為2018還可以算得上是區塊鏈的“認知元年”,在經歷了大半年交易所、公鏈、理論、大佬堪稱波瀾起伏的發展後,越來越多非業內人士也開始關注這一領域,這才是這個行業發展的動力和基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