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背後的中國價值投資危機|陳經


關注風雲之聲

提升思維層次

導讀


茅臺背後的中國價值投資危機|陳經

長期以來,在中國股市說起“價值投資”,代表公司就是貴州茅臺,沒有別的公司能與之相比。

從股市長期表現來說,茅臺是站得住腳的。但中國整體上面臨價值投資危機,在A股表現出來,股市長期發展不順,與美股差距很大。而這個危機,歸根結底還是技術問題,說明中國公司的技術還不夠強大。中國公司雖然在白菜化工業化取得了巨大成就,仍然需要咬牙繼續努力,排除各種干擾,直至能實現技術上的至尊地位。到時A股的價值投資春天自然就會到來。

本文為 瞭望智庫 約稿

長期以來,在中國股市說起“價值投資”,代表公司就是貴州茅臺,沒有別的公司能與之相比。


茅臺背後的中國價值投資危機|陳經


從股市長期表現來說,茅臺是站得住腳的。2001年7月31日上市以來,貴州茅臺股價漲了100多倍。即使在2007年股市高點(上證指數6124到現在2018年10月末2600點跌了58%),買入茅臺股票,到現在也漲了五六倍。而且,茅臺的大漲有業績支持,不能說是炒上去的,如果是炒不可能這麼多年都是標杆。2006年,茅臺淨利潤剛好過10億,到2017年增長到271億,大漲27倍,同期營業收入從32.5億增長到611億。而且,茅臺基本每年都分紅,18次分紅一共分給股東574.6億元,最近一次就分了138億,越分越多。而從股市融資只有首發募集的20.4億元,之後再沒有融過資。

從財務指標來說,茅臺是響噹噹的價值投資標杆企業,對長期持有的股東回報非常豐厚。以但斌為代表的不少投資者都長期重倉持有茅臺收益很高,並將成功故事廣為宣傳,茅臺也成為中國價值投資者最大的信仰來源。

2018年10月29日,茅臺跌停開盤引發了極大的關注。在A股2018年大跌的背景下,連最大的白馬股茅臺都挺不住了。其實論跌幅,本輪茅臺從最高803元到10月30日最低的509元,跌幅也只有26.6%。10月30日當天茅臺股票成交額高達106億是歷史新高,承接的資金很多。至11月1日,已經企穩反彈上到580元了,抄底資金的收益不錯。歷史上茅臺真正受到市場根本性質疑是2013年,當時中央反腐,茅臺股價從前面高點240元跌下120元,跌掉一半。當時許多信仰堅定的資金都撐不住扔了股,但斌就扔了(後面買回來了)。這次只能算是一個不大的回調。

茅臺10月29日跳空跌停的直接原因是2018年三季報增長率2.7%沒有達到預期,抱團的機構資金獲利太多,博弈性地拋出。這也和市場整體情況有關係,大跌的便宜股票到處是,機構扔出獲利的茅臺買入更看好的股票倒騰一下可以理解。茅臺股票從估值來看也不算貴,2018年每股利潤26元,每年增長15%有絕對把握,對應市盈率20多倍說得過去。其實把茅臺估到1000元以上說法多得是,不算誇張,財務數據很健康。

茅臺三季報同比增長只有2.7%,這是因為茅臺在當季減少了出貨,市場認為它應該賣9200噸,但只賣了8700噸。茅臺在市場上是空前的供不應求狀態。我有一個親戚在茅臺專賣店上班,兩個月一瓶酒都沒賣出去。開店只是擺個樣子,茅臺公司要查,散客進來就都說沒貨,拿的貨全私下給了專賣店老闆的關係戶。而且老闆還得假造“成交”證據,微信轉賬記錄之類的,說有賣酒給散客,茅臺公司其實不希望被關係戶全買走。

從財務數據看,我個人並不認同對茅臺估值的懷疑。茅臺仍然會是價值投資的標杆,股價500元應該是買入的好時機。歷史上茅臺其實多次發生這類波動,有些獲利不錯的資金跑了,新的認同價值投資的資金又進來了。

A股真正的問題是,長期以來居然只有茅臺在扛著價值投資的大旗!悲哀的是,還沒扛起來。茅臺賣的是高端白酒,一瓶酒的市場價高達1400-2000,已經成了奢侈品。茅臺上市公司利潤長期穩定增長,分紅是融資的20多倍,對A股當然是正面的,但是對中國的綜合國力和生產力水平有什麼貢獻說不清楚。而且A股整體名聲很差,經常大跌,從來沒有形成價值投資理論鼓吹的“慢牛”格局。茅臺並沒有挽救A股,中國股市還是投機橫行。價值投資在A股淪為害人的理論,長期持有獲巨利不多見,長期持有不止損跌光賠淨才是血淋淋的現實。

為什麼茅臺這樣長期穩定增長的公司在A股非常罕見?如果一個公司,真的是營業收入與利潤穩定增長,利潤翻了多倍,在A股表現是不會差的。雖然說A股經常非理性大跌,但平均估值並不低,主要問題還是市場喜歡交易(A股交易額超過美股),大量低利潤股票因為流動性溢價而估值過高(就是資金拿來當賭場籌碼)。A股利潤長期上漲的公司,股價表現都不差,大跌一般是因為漲過頭,跌下來也有底線,能漲回來。

A股真正的問題,就是象茅臺這樣真賺錢的公司不多。利潤有一陣沒一陣,時不時爆雷,融資比分紅多是一般情況。美國股市長期上漲,特朗普猛吹,但公司利潤確實在漲,回購託股市時真能拿出錢來買股註銷,2013-2017年平均每年回購4400億美元,而2018年前7個月回購就超過了5000億美元。中國公司要拿出錢來回購,肯定拿不出這麼多錢,還琢磨從股市融資。A股增長不好,從數據上很簡單,就是上市公司利潤不行。

其實要按利潤總額,A股也不算低,但有一個大問題,銀行等金融股賺的錢佔比太高。以2018年中報為例,A股上市公司淨利潤總額19557.43億,而金融行業淨利潤9627.94億,佔比高達49.18%。而同期A股上市公司總營收207965.67億,金融行業營收35217.38億,僅佔16.93%。也就是說,金融行業利潤率遠高於其它行業。

銀行股利潤雖然可觀,但市場資金又不認可,說銀行股的利潤是算出來的有風險。上市銀行利潤雖然有幾百億甚至兩三千億,但是貸款都幾萬億,市場認為稍來點壞賬,利潤就全沒了。由於經常受質疑,A股銀行股市盈率低到5-6倍,美國銀行股市盈率一般是15-20,遠高於A股。A股的銀行股按美國銀行股的估值,能翻三倍,那A股就不是現在這個樣了。當然現在的低估值不太正常,我認為買A股的銀行股不錯,上漲空間不小。其實2018年A 股雖然跌了不少,但外資抄底買銀行股跡象明顯,後來股指雖然一直降,銀行股卻跌不下去了。


茅臺背後的中國價值投資危機|陳經


上圖是農業銀行2018年周K線圖,灰色是上證指數對比。可以看出2018年7月前,農行股價是和上證同步在跌。但是7月以後,上證繼續跌,農行卻轉成上漲了。很大可能和外資進入A股有關,也和國家隊拉銀行股護盤有關。

在A股利潤被金融股佔掉一半的情況下,貴州茅臺亮麗的營收與利潤率數據就顯得極為罕見。前三季茅臺淨利潤佔營收比例高達41%,遠遠高於A股平均的9.4%,也高於金融股的27%。對於A股公司,這樣高的利潤率是神話。

其實就是在白酒行業中,茅臺也是神話。最大的幾個競爭對手是五糧液、瀘州老窖,股價相比2007年高點基本沒漲,而茅臺股價漲了五六倍。茅臺的神奇在於,基酒要經過五年才出廠,當年的基酒量決定了五年後的產量,基酒產量有計劃地增長,市場仍然要搶,還一年年漲價。其它酒廠都做不到這一點。其實白酒的產量是可以暴增的,如果酒的利潤高了,別家會來搶生意。但是茅臺的生意沒人搶得了,它說別人造不出來(其實我喝過一些茅臺鎮小酒廠的產品,喝不出區別,但不敢說,怕不專業丟人),市場也相信了。最後,就象茅臺專賣店老闆的關係戶一樣,市場甚至把茅臺酒變成了金融產品,一箱箱買來囤著等升值或者保值。這個金融屬性,別的酒廠只有個別品種有,基本搞不出來。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其實茅臺的價值體系也是有危機的。如果市場忽然覺得,茅臺酒就是用來喝的,屯著沒用,也沒有附加價值,那茅臺酒還能不能賣到一瓶2000就值得懷疑了。如果純按喝酒的“享受”,可以認為是偏高了,一些品酒高手認為和幾百的比誰強說不清,酒鬼們也不是非喝茅臺不可。但是一夥人聚會,搞個高價的茅臺彰顯檔次襯托氣氛,這個價又不算高,送禮需求也是如此。國外也有不少品種的高價洋酒,都是這一套。流行文化的變遷,可能會是茅臺面對的最大風險。比如年青人聚會不流行白酒,改紅酒或者其它飲品了,或者出來一堆文章嘲笑囤積茅臺酒是愚蠢行為,或者別的酒廠眼紅出來攻擊茅臺和大夥是一樣的。個人覺得,看現在90後00後的反潮流作派,茅臺還真有可能遇上考驗。當然,這都是很長期的事。現在中國的白酒文化,以及茅臺的至尊地位,是經過市場檢驗拼殺出來的。

也就是說,茅臺價值投資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在中國酒文化中的至尊地位。那麼A股一般上市公司是個什麼情況?有沒有至尊地位的公司?很遺憾,極少。

一箇中國公司跑到市場上,怎麼才能在消費者中混出個至尊地位?太難了。

首先,中國消費者普遍崇洋媚外情緒嚴重,這是歷史因素沒有辦法。如果你想當至尊享受大溢價,就得和外國產品比,面對各種挑剔的眼光。連政府的人做項目,都會內心相信外國產品的品質,高價買外國產品出事了也不擔責,如果選用中國產品出事了就麻煩了。華為公司最近推出的Mate 20 Pro手機,技術全面無短板有突出亮點,才可以挑戰蘋果低檔新品iPhoneXR的價位區間。其實按性能iPhone XR真不值這個價,但是情緒一時扭不過來。而中國有華為的技術實力的公司鳳毛麟角。比如A股的汽車公司,技術進步雖然不小,但是和外國對手差距還是很大,F1賽車沒實力參與,想至尊也沒有底氣。也不是說外國車廠會忽悠,會搞皇家尊貴歷史傳統之類的,還是得有技術底氣。有了技術實力,再去搞溢價也可以想辦法。如果只是靠愛國情懷是搞不出溢價的。所以我們要支持中國的技術進步,這個意義不僅是卡脖子,不然品牌會吃很大虧。

經過努力,有不少工業品種中國公司技術進步顯著,終於在市場上佔了統治地位,外國公司賺不到錢去產能沒有威脅了。那是不是中國公司就好混了,就至尊了?還是不行。因為中國公司是整體崛起的,靠的是拼命苦幹白菜化、大眾化,兇猛上產能,能賺錢的項目別的省也能上馬,產能過剩還得發改委調控。這樣中國消費者是得到了好處,生活快速工業化,甚至世界各國都從中國的工業化中受益了。但是做成這些事的公司本身,還是不能至尊,得去市場上拼命競爭,去應對各種市場風險,貿易戰的風險,其實過得很苦。崛起靠的就是便宜賣,擠垮了發達國家吊著賣的。忽然改成貴族範,就不說會不會,別人也不買賬,也沒有這樣的國家路線。雖然說美國已經對中國公司的實力害怕了,發起了攻擊,但並不是說中國公司已經混好了,其實還早。這也是美帝壞透了的地方,中國公司自己吃苦造福全球消費者包括美國消費者,美國政客都接受不了。

那麼中國有沒有一些公司算是比較好混的?其實前面提的銀行金融公司,算是。其實在某個圈子裡,基本能算是至尊了。銀行面對個人,現在服務還算不錯,IT化水平越來越高,櫃檯服務也還行。但這是在攬儲,個人存錢到銀行等於給它提供資金,當然要客氣。銀行面對中國公司,那就真的有至尊的感覺。中國公司這種經營模式,由於沒有溢價能力利潤率低,能不靠銀行貸款經營的公司不多,哪怕是房地產公司也不行。找銀行要貸款的時候,真的是求銀行的,而且還有各種難受的條款。比如貸款到一半時間,忽然銀行說,你先全部還回來,我看你有能力還,再借給你。於是公司各種短期過橋貸款湊錢,滿足了銀行條件,證明了自己的還錢能力,這才能繼續混。有時銀行發現有危險了,還裝作平時一樣讓人還錢證明能力,等收回錢,卻說不行了,這錢不能借給你了,公司就完了。

如果有公司神通廣大,搞定了銀行資金來源,也能有至尊的感覺。比如有些央企,在銀行體系裡有頂級的資源,那面對其它公司也是至尊無上。從銀行搞來錢,轉手借給其它公司,中間留下一些利潤,靠央企的地位,就能輕鬆賺錢。由於中國外匯儲備充足,到全球去也不缺錢,所以理論上有時中國公司跑到世界上,也能至尊,如果政治因素順暢的話。當然央企或者華為這種中國公司能在銀行體系混出地位,那也需要本事,比如搞技術突破成功了,產品佔領市場成功了。

簡單說,中國公司要想如茅臺那樣至尊,還是得搞技術。技術搞好了,最終就能至尊;不能,就說明技術還沒搞好。白菜化技術算是搞出了大成果,能把美國政客驚醒,但是還不夠,不是能夠至尊的技術,面對美國技術戰爭的攻擊還是難受。

如果一些中國金融類公司因為國家資源,享有至尊地位,那不能算是好事。比如以前有一些腐敗分子,通過政策資源,用保險、銀行貸款之類的違規手段,輕易聚集起鉅額資金,用資本的手法呼風喚雨,甚至打擊老實做技術搞實業的公司,這很不好。銀行賺錢多,手裡也有足夠流動資金當至尊,但是應該想辦法幫其它公司解決問題,而不是為難實業公司。當然這需要具體的辦法,原則如此,辦起來很難。本來想讓P2P辦起來,從民間收了錢,再借錢給公司。但是P2P騙子收了錢自己先當一陣子至尊爽了再說,哪管洪水滔天。還是得搞技術,信息化、人工智能,建立信用體系,理順金融市場。

茅臺的價值投資並沒有問題,市場短期下跌會恢復。但是中國整體上面臨價值投資危機,在A股表現出來,股市長期發展不順,與美股差距很大。而這個危機,歸根結底還是技術問題,說明中國公司的技術還不夠強大。中國公司雖然在白菜化工業化取得了巨大成就,仍然需要咬牙繼續努力,排除各種干擾,直至能實現技術上的至尊地位。到時A股的價值投資春天自然就會到來。

陳經的更多文章:

進出口貿易額重回2011年,但順差狂增 | 陳經

對付美國猖狂進攻的終極大招 | 陳經

這個湖南中部小城,讓人明白中國經濟未來的模式 | 陳經

莫悲觀看待中國的科學精神 | 陳經

四線小縣城黑社會消亡史 | 陳經

2020年300萬億M2可能麼? | 陳經

大投資 | 陳經

都等著中國買單 | 陳經

外匯儲備2011年虧了4660億美元是如何算出來的? | 陳經

如何評價金庸的文學成就 | 陳經

作者簡介:本文作者筆名陳經,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科學學士,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碩士,科技與戰略風雲學會會員,《中國的官辦經濟》作者,微博@風雲學會陳經。

茅臺背後的中國價值投資危機|陳經

知乎專欄:

http://zhuanlan.zhihu.com/fengyun

一點資訊:

http://www.yidianzixun.com/home?page=channel&id=m107089

今日頭條:

http://toutiao.com/m625657584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