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砸鍋賣鐵」供養的大學生說:「我才25歲啊!還債讓我像40」


Hi!朋友們好!我是頭條號:“丕圖”,感謝您閱讀我的圖文作品!這期圖文我們來聊聊:“農村大學生畢業還債的事兒”。自古以來,農村人要想有出路只能讀書。如今,社會發展迅速,不上個大學都不好意思。在社會現實的驅動下,農村很多貧困的學子不得不通過借貸的方式籌學費完成學業。大學畢業,看看年邁的父母,自己不主動承擔起債務算是沒良心和不孝之舉,於是,一條還債的不歸路從此開啟。

對於邊遠山區的學子來說,家裡的兄弟姐妹一般都有幾個,讀書這條出路也是大家都想爭取的,耽誤誰都是不可以的事兒。若一個家庭有2個以上的孩子上大學,那這個家庭的收入是不夠的花的,這是現實,不借貸根本沒有出路。

為了孩子上學借貸,農村人叫做“砸鍋賣鐵”讀書,這個舉動很光榮,因為這是農村人的希望之舉。一般來說,借貸無非是申請助學款和向親戚朋友借。若向私人借,具體還款的時間不定,借貸人也是知道的,因此很多人也不一定會借,困難重重。學費一年幾千塊,每月生活費一人1000塊左右,一個孩子一年花20000元正常。


農村家庭一年的收入也就20000元左右,供1個大學生都成困難,因此很多父母都選擇外出打工掙錢。父母在外做農民工,大學生其實在校園的心理壓力也不小,這些都不利於未來發展。好不容易熬到畢業,一算賬至少欠2、3萬元很正常,這些錢哪好意思讓父母還,自己揹債步入社會。現實的社會,若是一般的2、3本院校畢業,那得全靠自己去拼搏。除去開支,前兩年每個月能節約2000元還債很不得了,沒2-3年的功夫是還不清債的。

花2-3年還清債,差不多25歲以上了,又要供弟弟妹妹讀書,如40歲人的壓力。到了27、28的年紀,個人問題更難了,買房的錢從哪裡來?農村的父母根本拿不出錢。買不起房,便無法結婚,無法結婚便成“剩男”......不敢繼續往下想的結局。“丕圖”認為:農村孩子讀不讀書都有出路,但讀書後機會多一些。“讀書無用論”肯定是錯的,走自己的路,不要和別人比較似乎更重要。歡迎您在評論區,寫下您讀完本圖文的感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