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地船舶:市場的未來之星?丨航運界-華爾街見聞

極地船舶:市場的未來之星?丨航運界-華爾街見聞

近年來,隨著全球變暖,北極的通航時間甚至延長到了4~5個月,北極航道成為新的"大西洋—太平洋"中心航線變得可能。此外,北冰洋海底蘊藏著豐富的石油、煤炭、天然氣、可燃冰等資源,因此,北極航線不僅是一條貿易航線,更可能是一條繁忙的資源與能源運輸線。在這一背景下,極地船舶的研製成為船舶市場上的一大亮點。

極地船舶:市場的未來之星?丨航運界-華爾街見聞

極地船舶市場大有可為

自1997年芬蘭一艘商船首次試水北極東北航道以來,穿越這條航道的商船逐年增多,北極航道作為連接亞歐交通新幹線的雛形已經顯現。

根據挪威船東協會發布的數據,2020年,經北冰洋的貨物運輸量將增至5000萬噸。更有專家認為,隨著氣候變暖,北極航線到2020年通航時間將達到6個月;2030年後,可能實現全年通航。

正是看到北極航道未來的美好前景,我國在這方面進行了積極嘗試。

2013年9月, "永盛"號貨船從中國太倉出發,經過北極東北航道到達荷蘭鹿特丹港。比經馬六甲海峽、蘇伊士運河的傳統航線縮短2800多海里,航行時間縮短9天。"永盛"號成為第一艘經過北極東北航道完成亞歐航線的中國商船。2017年9月, "蓮花松"號貨船自連雲港起航到達俄羅斯聖彼得堡港,標誌著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實現北極常態化航行。

2017年11月"雪龍"號奔赴南極,開啟第34次南極科學考察。2018年9月,我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全球第一艘採用船艏、船艉雙向破冰技術的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2"號下水,將於2019年上半年執行我國極地考察任務。

極地船舶:市場的未來之星?丨航運界-華爾街見聞

中國商船永盛輪成功首航北極東北航道

極地船舶:市場的未來之星?丨航運界-華爾街見聞

"蓮花松"號

極地船舶:市場的未來之星?丨航運界-華爾街見聞

"雪龍2"號

北極對於商業市場的吸引力主要體現在兩點:一是航道。利用北極航道,可顯著減少亞洲和歐洲、亞洲和美洲間的航程,如取道北極東北航道,上海港至鹿特丹港的理論航行時間可從30天縮減至14天。

極地船舶:市場的未來之星?丨航運界-華爾街見聞

二是資源。北極油氣資源儲量可觀,美國地質勘探局2008年的調查結果表明,北極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儲量佔全球未發現石油和天然氣儲量的比例分別為13%和30%。據瞭解,2016年全面鋪開的亞馬爾液化天然氣(LNG)項目就是處於北極地區的大型能源項目,已探明1.3萬億立方米天然氣和6018.4萬噸凝析油的油氣儲量,預計於2019年全面投產,每年可生產1650萬噸液化天然氣、100萬噸凝析油。從中長期來看,隨著北極冰蓋的逐年消融,未來北極的航道利用和資源開發必定日漸增多,對極地船舶的需求量也會越來越大。此外,北極地區特殊的氣候環境和地理位置決定了它不僅對環北極國家而言是戰略要地,對非北極國家而言也同樣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因此提前做好北極相關裝備和技術儲備是很有必要的。"李源說。

極地船舶研製誰執牛耳

從目前北極航道的發展趨勢來看,集裝箱、能源與幹雜貨將成為未來經北極航道運輸的最主要貨物,多用途船、集裝箱船、油船、LNG船將成為未來極地海域內的四大主力船型。

根據統計數據,截至目前,全球共有2833艘極地船舶在役或在建,但80%以上僅滿足最低冰級要求,即PC7級,共2322艘,PC6級283艘,PC5級以上228艘。相對而言,PC5級以上極地船舶的設計和建造難度較高。

極地船舶:市場的未來之星?丨航運界-華爾街見聞

韓國和中國是極地船舶的主要建造國家。從高冰級船舶的建造情況來看,韓國實力最強,其承接的PC5級以上的極地船舶佔全球總量的60%左右(以載重噸計),但船舶數量並不多,共16艘。中國在極地船舶建造方面的實力也不可小覷,共承接了13艘高冰級極地船舶訂單。此外,芬蘭、俄羅斯等環北極國家雖然很少建造大型極地商船,但破冰船、拖船等極地保障船舶的建造實力非常雄厚。

業內人士認為,我國在極地商船和部分高冰級極地船舶建造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績,但由於我國國內破冰船的需求不強,破冰船等高冰級船舶的技術發展較慢,基礎科研設計力量相對薄弱,目前世界上設計和建造破冰船能力較強的國家主要有俄羅斯、芬蘭、瑞典、德國、美國、挪威、丹麥、加拿大等。但這一狀況正在逐漸改變。

極地船舶配套不拖後腿

與普通船舶相比,極地船舶無論是在鋼板等船體材料,還是動力裝置、導航系統、繫泊設備、甲板機械、電器等配套設備方面都具有特殊性,再加上北極是一個生態環境十分脆弱的區域,極地船舶在環保方面的性能至關重要,這都對極地船舶配套設備的研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在極地船舶低溫鋼研製方面,俄羅斯、日本、韓國、芬蘭等國走在前面,但我國也已完全具備自主研發極地船舶用低溫鋼的裝備條件與技術能力,並在優異低溫韌性超高強級海工鋼的研製方面取得顯著成果。

據瞭解,全球極地船舶甲板機械市場主要由少數幾家船配業巨頭佔據。如挪威甲板機械生產商Pusnes公司、英國著名船舶產品配套商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等。近年來,我國通過集中力量開展項目研發,在極地甲板機械及核心部件關鍵技術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基本掌握了極地船舶錨絞機、克令吊以及其包含的液壓馬達、泵、閥、電控系統等產品的設計、製造和試驗技術,打破了國外壟斷。

業內人士表示,極地船舶市場前景廣闊,為我國船舶工業帶來了機遇和挑戰。我國應加快推進極地船舶規範以及相關配套設備的研究,直面挑戰,抓住機遇,通過打贏極地船舶市場競爭戰,向造船強國目標更近一步。

極地船舶:市場的未來之星?丨航運界-華爾街見聞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漁船製冷工程研究中心

我們尊重版權,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聯繫漁船製冷工程研究中心進行刪除。

聯繫郵箱: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