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歷史文化

寧夏行政區劃圖寧夏位於“絲綢之路”上,歷史上曾是東西部交通貿易的重要通道,作為黃河流經的地區,這裡同樣有古老悠久的黃河文明。早在三萬年前,寧夏就已有了人類生息的痕跡,公元1038年,党項族的首領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並形成了獨特的西夏文化。

寧夏是中華遠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寧夏靈武市水洞溝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活動的遺址和遺物表明,早在3萬年前就有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派兵在寧夏屯墾,境內修築了聞名世界的秦長城,還興修了著名的秦渠,開創了引黃河水灌溉的歷史。

到漢代(前206~220年),這裡農耕經濟已相當繁榮。唐代天寶十四載(755年)爆發了“安史之亂”,太子李亨進入寧夏,在靈武登基稱帝,即唐肅宗。當時,寧夏已成為中國東西交通貿易的重要通道之一。北宋寶元元年(1038年),党項族首領李元昊以寧夏為中心建立了大夏國,史稱西夏,定都興慶府(今銀川市)。蒙古滅西夏後,於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設寧夏府路,始有“寧夏”地名。明設寧夏衛,清設寧夏府。民國初年,寧夏府改為朔方道,1929年成立寧夏省。194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4 年撤銷寧夏省,將阿拉善等旗劃歸內蒙古自治區,其餘部分併入甘肅省。1958 年10 月25 日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夏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回族、維吾爾族、東鄉族、哈薩克族、撒拉族和保安族等信奉伊斯蘭教,漢族中的部分群眾信仰佛教、基督教、道教、天主教。全區現有清真寺3300多處,阿訇4000多人,滿拉6000多人,伊斯蘭教協會13個。還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寺觀教堂200處,各類宗教職業人員5000餘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