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黑鷹墜落》摩加迪沙之戰中美軍以戰死19人的代價,殺敵三千,爲何承認自己戰敗了?

丿迷濛


許多小夥伴可能都看過《黑影墜落》這部電影,我在多年前也曾經看過,只能說這部電影中的美軍被打的很慘。事實證明那場真正的戰爭結束之後,美國人是非常後悔自己這次魯莽大意行動的,不過也為後來美軍城市巷戰積累了相當寶貴的經驗。這部電影的取材來源於現實發生的事情,即1993年10月3日,摩加迪沙之戰爆發,該電影原型戰役就是此戰,交戰雙方為美國特種兵和索馬里民兵。

(美國三角洲部隊)

我們先來來看看雙方的實力配置:美軍方面,先說陸軍,共計160名“三角洲”特種部隊、“遊騎兵”特種部隊以及負責運輸的160特種作戰航空團(這些特種部隊可謂是美軍中的精銳,可是這次他們卻真的被打慘了)。地面裝甲除了沒有坦克之外,美軍有的幾乎都來了。據說,有七輛武裝悍馬、三輛重型卡車以及兩輛貨車悍馬。這個配置,估計美國人在從營地出發之前就以為他們很豪華了,沒想到等待的會是地獄。

空軍方面,有6架UH-60黑鷹直升機(電影《黑影墜落》指的就是美國黑影直升機被索馬里人打下來了)、4架AH-6攻擊直升機。除了這些之外,後期美軍大本營為了支援戰場再增加了3架OH-58D直升機提供現場情報以及1架戰鬥搜索救援直升機。索馬里方面只是人數比美軍人數多,大約有4000到6000人,重型武器幾乎沒有只有非常少量的迫擊炮和其他一些武器。

(電影片段)

美國特種兵根本沒有放在眼裡,後來事實證明美軍錯了。那麼,美軍為什麼要去索馬里呢?關於這個索馬里混亂以及美國人為什麼會插手索馬里具體的細節其他人已經說的很清楚了,我在此不必再多說。簡而言之,就是美國人想建立新的索馬里政府,完後有一個叫艾迪德的軍閥不同意,後來還在衝突中直接射殺了23名巴基斯坦籍聯合國士兵,隨後美軍發起“艾琳”行動。也就是這部《黑影墜落》電影中美軍的中心任務,他們是要去索馬里把這個艾迪德抓回來。不就是去抓個人麼,美軍心裡也是這麼想的。以為很快就會結束戰鬥回來,所以許多人連必要的飲用水等基本的作戰裝備都沒有帶,結果可想而知。美國人失敗的最大因素就是輕敵了,以為自己天下無敵,可是別忘了這是在索馬里的土地上。

(電影中美國大兵無語的表情)

從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起初一切都很順利。三角洲特戰隊員搭乘直升機從天而降準備逮捕目標,後續地面遊騎兵部隊也趕來了。可是就在往出撤的時候,四面的索馬里人蜂擁而來,把美軍圍的水洩不通。然後美軍“黑鷹”直升機接連不斷受到襲擊,其中有幾架也墜毀了,美軍陷入苦戰。本來以為很快就會結束的戰鬥,一直脫到了第二天凌晨才被趕來的巴基斯坦人解圍。戰後經過統計,僅僅在索馬里首都的這十幾個小時內,就損失了19名美軍精銳特種兵,另外還有70多士兵不同程度受傷。除此之外,2架黑鷹武裝直升機被擊落,3架被擊傷,悍馬戰車更是被摧毀了無數。索馬里方面,估計死傷了一千多人。對於美國來說,這場戰役是失敗的。


利刃軍事


首先我們得澄清幾件事,第一美軍的損失不是19,第二美軍也沒有殺敵三千。首先美軍的是陣亡19人,受傷70,被俘1人,總計損失90人,而整場衝突之中美據投入的地面兵力也不過120人,而且中途還有不少人撤出了摩加迪沙,從這方面來說地面上的美軍基本上就是被索馬里人全殲了。

而且之後逃出來的人也並不是想超人一樣一邊殺索馬里人一邊衝出來的,而是由於傷亡殆盡美軍不僅無法維持作戰行動,而且還被索馬里人圍堵在分散的幾個小房子中,加上美軍更本無法打退索馬里人去援救自己的倖存者,所以他們只得向當地的維和部隊巴基斯坦山地師求助,之後巴基斯坦山地師才出動坦克和裝甲車衝破了索馬里人的防線將他們救了出來。

然後我們來說說索馬里方面,由於索馬里方面並沒有政府的官方文件統計,所以這裡參考國際人道主義組織給出的傷亡數據,這個數據顯示索馬里人死312人,傷814人,注意這些指的是索馬里人而不是艾迪德民兵,由於美軍在戰鬥之中出動大量直升機用MINI GUN機槍對索馬里的房屋進行大片掃射所以殺死了不少當地的平民,當然這些數字到底是多少更本無法統計,因為艾迪德民兵也是混在這些人之中的。

最後我們總結一下,索馬里人傷亡巨大的原因是:1.大量平民被美國人打死2.大多數人死在了美軍直升機的MINI GUN機槍之下3.美軍有巴基斯坦的裝甲部隊的救援這些坦克裝甲車也幫著美軍殺死了不少索馬里人4.美軍地面部隊更本就沒打死多少人,單論雙方地面部隊殺傷率,美軍比索馬里人少的多。如果沒有這些支援,光把這些美國的超級大兵們丟在哪,他們早就被艾迪德的民兵剿滅乾淨了,而且艾迪德民兵的傷亡率還要小於他們。


開著皮卡打坦克


電影《黑鷹墜落》隱瞞或者說迴避了一個圈內盡人皆知的隱秘真相:1993年美軍血戰摩加迪沙街頭,表面上是和成千上萬的索馬利亞暴徒激戰,其實暴徒背後的師傅才是天下無敵。當日,正是在這個師傅的指導下,民兵用RPG擊落了黑鷹。然後又在師傅的指導下,以優勢兵力圍殲美軍,整套戰術是經典的“敵進我退,敵退我追”游擊戰戰術。這位師傅就是自1949年後打遍全球,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無堅不摧的“龍炎”“龍焱”“龍燚”。


楊帆榮安


1993年10月3日下午3點左右,非洲索馬里一隊“黑鷹”和“小鳥”直升機從美軍一個軍事基地出發,朝首都摩加迪沙市區駛去,機上搭載著150名精銳士兵,他們的任務是到摩加迪沙市中心抓捕兩名臭名昭著的恐怖分子。

不可否認,黑鷹直升機是世界上通用直升機中最優秀的。

但是進行不到1小時,一架黑鷹直升機被索馬里武裝分子用火箭筒擊落,黑鷹戰機被擊落使得美軍整個抓捕計劃被打亂,幾百名武裝分子湧向事發地點,不久第二架黑鷹又被擊落,為了營救受傷的飛行員,抓捕小組和趕來救援的特種部隊與荷槍實彈的武裝分子發生了激烈的槍戰。美軍發現他們被一群暴民圍困了,每走一步都會遭到激烈的抵抗,抓捕行動變成了自救行動。

圖為艾迪德,索馬里武裝軍閥,因為搶佔聯合國救援物資,射殺維和部隊,所以美軍執行此次軍事行動就是活足艾迪德。

15個小時,19名美軍士兵喪生,70多士兵受傷,2架黑鷹武裝直升機被擊落,3架被擊傷,數輛悍馬軍車被毀,,1993年10月3日到4日,索馬里首都摩加迪沙的深夜從此成了美軍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為什麼會戰敗,最直接的原因是任務是抓捕行動,最後變成了救援行動,任務失敗。

圖為索馬里平民將死亡的美軍飛行員拖出遊街。

另外,美軍沒有殺敵三千,索馬里傷亡人數確實過千,但是上千人數里不僅有武裝力量,同時很多是孩子、年輕人、婦女,就好多是跑來跑去過程中被打死了,所以死亡人數中平民的數量佔比是很大的,美軍並沒有把武裝人員和平民區別開,也是後來導致國際上特別譴責的。

1995年維和部隊撤出索馬里,這場耗資幾十億美金的維和行動以失敗告終。

這是一場秘密的抓捕行動,美國也失敗在秘密這兩個字上。到了戰爭的後期美國明顯是需要增援的,而離他最近的是巴基斯坦軍隊,但美軍一開始並沒能跟巴基斯坦軍隊通氣,巴基斯坦軍隊沒做任務準備,導致增援遲緩了一個多小時,使這場秘密任務變成了暴力衝突,給今後美軍的地面軍事行動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圖文繪歷史


美軍方面:160名“三角洲”特種部隊、“遊騎兵”特種部隊以及負責運輸的160特種作戰航空團;七輛武裝悍馬、三輛重型卡車、兩輛貨車悍馬。

另有UH-60黑鷹直升機六架、MH-6“小鳥”直升機四架、AH-6“小鳥”攻擊直升機四架、OH-58D直升機三架、P-3偵察機一架、黑鷹指揮直升機一架。

首先,美軍可以說傾巢出動!

我們再看看民兵武裝!

再看索馬里這邊的陣容:至少5000名以上的平民和武裝民兵,少量迫擊炮並配有部分火箭筒等重型火力,僅此而已。

所以說看上去,是小問題,小衝突,但是從結果看雖然美國贏了,但是實際上是失敗的!

按理說美國以少聖多,這次傾巢出動,換句話說大炮打蒼蠅!

真是用中國的一句名言,~真是勝之不武! 所以美國是失敗的!





北風之神529


美軍陣亡19人,這個是可以肯定的,但不能不提及1人被俘,70人受傷的情況。不過,你所謂的殺敵三千從何認定?就連電影黑鷹墜落的結尾也估算民兵損失超一千人,而不是三千。

在當時,隨著美軍行動的暴露,艾迪德的民兵大量聚集圍攻美軍,而隨著衝突升級,美軍也不斷派出裝備人員增援作戰。由於索馬里人幾乎全民皆兵,所以良莠不齊的作戰人員和落後裝備等因素造成的劣勢通過龐大的人數得以彌補,所以美軍並不順利,在空中掩護下才得以退出戰場撤回基地。

據說索馬里人損失過千是可以肯定的,因為男女老少聚集圍攻美軍時多次遭到直升機機槍的空中掃射,所以死傷慘重,但這不意味著是軍人的陣亡。所以殺敵一詞慎用。


吉用時代


這個問題我曾經回答過,一模一樣,從幾個方面看,

戰術上,美軍贏得毫無懸念,艾迪德數百上千人的武裝依然沒能全殲美軍,甚至連讓美軍產生重大傷亡都沒能做到。

戰略上,美軍輸了,因為原本的戰略目標是擒獲艾迪德及其幕僚,癱瘓其軍閥政府運作,但實際情況是,美軍連艾迪德都頭髮都沒摸到,抓到的也不過是一些可以說重要也可以說不重要的幕僚而且撤退過程中還死了幾個,重不重要,只有美軍自己清楚,而且之後為了換回“超級64”號機的飛行員杜倫和兩名三角洲隊員蘭迪和高登的屍體(他們兩之後被追授國會榮譽勳章,得承認他們的勇氣,他們確實履行並且超出了軍人的職責)而把抓到的人又放了,所以整個行動毫無意義。

政治上,首先,索馬里這場仗和美國人關係不大,準確的說就是,這戰不是美國人挑起的,甚至美國人一開始並不想趟這潭根本沒啥好處的渾水,但是參與了聯合國維和的幾個國家甚至美國的歐洲盟友(尤其以德法聲音最大,德國以前發生過航班被劫持到摩加迪沙的事情gsg9去了,但是爭議有點大,間接促使了歐美國家默認其成立一支可以出國營救德國公民的特種部隊,既ksk)批判美國的不作為政策,等到巴基斯坦的24名軍人被集體屠殺後,美國人也坐不住了,為了維護國際聲譽和形象,決定出兵,第一次是第十山地師和海軍陸戰隊meu的2萬人,之後局勢看起來穩定後,海軍陸戰隊撤退,這時候的索馬里正在鬧史無前例的大饑荒,幾十萬人餓死,聯合國的援糧源源不斷的進入索馬里,但是大家都知道了,這些糧食全給艾迪德及其它部落首領搶了,用饑荒做武器,糧食做工具,艾迪德迅速控制了大部分索馬里領土,並且滋養了一大批武裝部隊,美國人一看形勢又失去控制,隨即派遣三角洲和75遊騎兵團,還有160soar既第160特種航空團進入索馬里,幾個月後,華盛頓失去耐心,隨計劃抓捕艾迪德及其幕僚,結束索馬里內戰,結果既沒有恢復和平,還使艾迪德信心大增,索馬里比以前更亂了,死了那麼多人還砸了兩架直升機,為了救美軍,其它國家維和部隊也有損失,美國國內也是一片質疑聲,於是美軍就撤退了,這時,當年批判美國人不作為的國家又跳出來了,職責美國人亂搞,繞開聯合國,私自行動造成嚴重後果,讓索馬里人權危機更嚴重,讓美國面子受損,國際聲譽及地位下降,當然,沒多久,聯合國也走了,再也沒回去過,現在在索馬里的是非洲聯盟,簡稱非盟的軍隊試圖恢復索馬里的局勢,所以我們總結,政治上美國人也是差點連內褲都輸進去了,所以是大大的失敗。

後話

艾迪德96年莫名其妙的死了,有人說是病死,有人說是敵對勢力暗殺,我個人傾向於另一種說法,艾迪德最後還是沒逃過美國人的眼睛,給做掉了……

《三角洲部隊:黑鷹墜落》這個遊戲的最後一關就是black ops,既不被承認的任務,就是排主角一人去做掉艾迪德……


ID是浮雲


《黑鷹墜落》取材自摩加迪沙之戰。

1993年10月3日,摩加迪沙之戰爆發;而“黑鷹墜落”電影原型戰役便是此戰。

雙方兵力配置對比

美軍

空軍:4架MH-6“小鳥”直升機;6架UH-60黑鷹直升機;4架AH-6“小鳥”攻擊直升機;戰略支援部隊含1架P-3偵察機戰區高空拍攝,3架OH-58D直升機提供現場情報,1架UH-60黑鷹指揮直升機;1架戰鬥搜索救援直升機待命。

陸軍:7輛武裝悍馬,2輛貨車悍馬和3輛重型卡車一共12輛。三角洲特種部隊、遊騎兵、2名海豹部隊共160人,另外還有第10山地師第14步兵團2營c連留守機場作為機動部隊。

索馬里

4,000—6,000名武裝民兵,裝備少量RPG和迫擊炮等重武器,一定數量武裝皮卡。

戰役背景:

1969年,索馬里軍事政變,開始實行獨裁統治;1990年,叛軍佔領摩加迪沙,獨裁者巴雷退位後,叛軍內部分裂反目,此時艾迪德獲得索馬里聯合國會支持,而另一派支持另一位馬赫迪,雙方由此開始戰爭,一些其他較小勢力也開始蠢蠢欲動,由此索馬里陷入無政府混亂狀態,軍閥長期內戰,人民苦不堪言。1992年12月,聯合國啟動“恢復希望”維和行動,向索馬里提供人道救援,由此建立起美國為首的索馬里維和部隊,希望扶持一箇中央政府結束內亂,而索馬里並不願意接受,由艾迪德在衝突射殺23名巴基斯坦籍聯合國士兵,隨後美軍發起“艾琳”行動。

1993年10月3日下午3時32分,美軍進行突襲。搭乘“小鳥”從天而降的三角洲部隊前期逮捕目標非常順利,後續地面遊騎兵隨即趕到接收目標,但就在撤退之際四面八方的武裝人員將他們團團包圍,自“黑鷹”接連不斷受到襲擊,美軍陷入苦戰。當晚深夜,美軍派出第10山地師滿編連150名士兵、9輛卡車、12輛悍馬救援,直到次日凌晨才脫困。

失敗原因:

一.美軍索馬里武裝民兵戰力過於低估,士兵也是過於輕敵,認為這是一場普通的任務,很快就會回來,很多必要裝備都沒有帶齊如“夜視儀”、“防彈陶瓷板”,足量的飲用水,彈藥不足等,除黑鷹和悍馬上的機槍更未攜多少重火力支持,相反索馬里人數眾多還有重火力支持。(部署裝甲車和AC-130空中炮艇未獲批准,悍馬裝甲過於脆弱)

二.襲擊改為陣地戰,三角洲和遊騎兵部隊擅長敵後特種作戰。部隊接敵後,指揮體系混亂,遊騎兵、三角洲部隊沒有統一指揮。

三.敵佔區情報不足下發動襲擊,城區民兵制造過多路障,美軍車隊無法機動轉移。

四:美國調度部隊失誤,被圍困後未集中防守,黑鷹接連墜落更是把人手捉襟見肘的部隊分散在四個地點建立防線,戰力被分散,這樣即使是精銳部隊以一當百也免不了傷亡。

五:艾迪德對民眾的誤導,使索馬里人民普遍仇視維和部隊,影片即可看出。(民眾撿起散落在地上的武器進攻美軍,劇末徒步撤退的遊騎兵旁載歌載舞的索馬里民眾)

傷亡對比

美軍:陣亡19人,傷84人,被俘1人;墜毀2架“黑鷹”、損傷2架“黑鷹”、數輛悍馬車和3量裝甲車被擊毀。加上後面支援的150人,美軍傷亡比例仍然高達38%,

索馬里:陣亡1300餘民兵(小鳥AH-6攻擊直升機火力壓制下擊斃很多)並有大量民眾受到戰火波及造成傷亡。

(行動當天有兩位三角洲特種部隊成員蓋裡·高登、蘭迪·舒嘉特提出資源前往協助墜機的Super 64機師。兩人最後被約一千名索馬里民兵包圍,彈藥耗盡殉職,屍體後被遊街示眾,震撼全美國民眾,機師麥可·杜倫機組唯一存活的人員,在兩位三角洲部隊成員殉職後因傷被俘,美國士兵用生命踐行了絕不放棄任何一個兄弟的諾言。)

摩加迪沙之戰是美軍越戰以來最為慘重的軍事失敗,數月“圍剿”不但沒抓到艾迪德,反使其在索馬里更加得人心,戰後被殺美軍士兵屍體更是被直播遊街示眾,被俘虜的美軍也上了電視。此事世界周知,美國國內民眾和國際上的輿論更是一片抨擊之音。時任總統克林頓不得不在電視上單方面說出美軍撤軍索馬里的最後期限。(基於此,以後美國很少有地面戰,比如之後的“沙漠之狐”行動、科索沃戰爭、利比亞戰爭,大部分都是空襲,不接敵作戰。)

美國方面只能說戰術慘勝,以少擊多擊殺數倍敵軍,但戰略上慘敗。美國政府不得不和艾迪德談判妥協(雙方談判協定:艾迪德交出杜倫和兩具美軍士兵的屍體;美軍釋放扣押的全部艾迪德的俘虜並且不再把艾迪德派作為打擊目標。)1995年3月2日,隨著最後一批維和部隊撤出摩加迪沙,耗資20多億美元的維和行動以失敗告終(未實現給索馬里組建一民主政府的目的,也未實現各部族的和解,反而使百餘名維和士兵陣亡,數萬名索馬里人喪生,也因為“黑鷹墜落”事件,之後盧旺達內戰美國沒有介入,就有了盧旺達大屠殺)

PS:1996年8月2日,艾迪德遭刺殺,當天,當年指揮摩加迪沙之戰的美軍統帥退役。


以上。


木劍溫不勝


美國電影《黑鷹墜落》大致講述了1993年美軍血戰摩沙迪加街頭,少數美軍與這裡成千上萬的索馬利亞暴徒奮戰的故事,在這場戰爭中美軍雖然殲滅大多數的敵人,並且自身的損耗也很少,還成功抓獲了民兵組織領導人,但是這仍然被定義為一場失敗的戰爭。

一個戰爭的勝利人們常常用兩種方式定義,一種是戰術勝利,還有一種則是戰略勝利。戰術勝利的含義是殲敵較多,自身止損很少;戰略勝利的含義則是完成了本次戰爭的戰略目標,且取得了戰爭的主動權。

而這部美國電影黑鷹墜落的原型則是摩加迪沙之戰,這場戰爭是一場戰術和戰略都徹頭徹尾失敗的戰爭。這場戰爭當時的戰略目標是活捉當時的索馬里軍閥艾迪德,美軍雖然派出了精銳的遊騎兵特遣隊和第十山地特遣隊,包括大量的黑鷹直升機機降和悍馬車快速支援,但是在達成目的之後忽視了當地民兵的反抗力量,結果損失慘重。那這場戰爭由於美國過分輕敵最終導致整場戰爭崩盤,最後以失敗告終。(美軍傷亡不大,但同樣不能接受)

分析這場戰爭失敗的主要原因,還是美國軍方過於輕敵,沒有看到當地民兵的力量。在美軍將當地民兵逮捕之後,並沒有對他們採取任何控制措施,就只是單純把他們丟在車子後面,這樣輕敵的行為同時也給摩沙迪加民兵組裝帶來了翻身的機會。此次的摩沙迪加之戰也是給美軍帶來了一個慘痛的教訓,如何在城市進行高強度高烈度的作戰成為軍事家研究的課題。

正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這次的失敗給美國今後的作戰帶來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此後美軍很少再會犯這種輕敵的錯誤,也為美國日後的榮耀奠定了基礎。


利刃巨透社


戚繼光戚家軍在福建小橋之戰,陣亡90人,殲敵四千,其中斬首2000餘人。拒絕倭寇投降,火攻燒死倭寇700多人。戚繼光戰後來到小橋祭奠陣亡將士,放聲大哭,言:此戰乃慘勝,戚家軍傷亡慘重,乃戚家軍組軍以來傷亡最慘重的一次戰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