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畫的鑑定基本點

中國繪畫史上,做假畫者歷代都有,防不勝防,名頭大,利市好的畫家,假畫就多,這是做假的必然規律,然而書畫收藏只有買到真品才能談到保值升值的,因此能有一雙“火眼金睛”和鑑定書畫的基本常識、手法,是避免造成損失的前提條件,入書畫市場者不可不知。一般而言,有以下幾種主要方法:

一、書畫家的藝術氣息。藝術氣息又指藝術風格、特徵、氣質、調子等等,對鑑定而言,氣息兩字更為準確。書畫家經過長期的積累,必然會形成一種習慣(習氣),筆法、構成、色彩等自有一套,特別是用筆、筆觸,應有獨特之處,偽作仿作能做到形似,但氣味、格調決然不同,自然達不到神似,所以深諳此道者,在判斷一件作品真假時,往往第一句話就是氣息蠻好、氣息對的;而判斷是贗品時,則說:氣息不對,氣息有問題。

字畫的鑑定基本點

二、書畫作品的時代氣息。石濤說過:“筆墨當隨時代”,即是說作品當隨時代,每個時代其藝術風格、表現內容,文化背景以及政治,經濟等不可能一樣,受物質條件、精神思想及生活習俗的影響和制約,因此,不同時代的書畫作品就有不同的風格特徵,況且書畫作為文化藝術,她有自身的積累、師承和規律,也有自己發展的脈胳,可以說,每件作品都打上鮮明的時代烙印,尤其是代表作品、發表作品、獲獎作品、展出作品等,正是這些作品決定著這個時代的審美風範。換個角度來講,每個時代都在選擇能夠代表這個時代審美取向的作品,離我們今天較遠的宋、元、明、清如此,離我們今天較近的民國、解放前後、文革如此,當代亦如此。如果一幅作品不符合時代特徵,那有可能是贗品。

字畫的鑑定基本點

三、書畫作品的落款和印章。常常見到書畫鑑定家手拿放大鏡在落款和印章處細看,事實上,落款的書法和印章最能看出破綻。先看落款書法和簽名,一是從筆法、字法、短文上辨認,功力不濟者,很難全面周到的;三是從書畫家常用落款位置、常用名號簽署習慣上判別。再看印章,一是看印文,仿刻的印文多半呆滯、毫無生機。即使利用當今的電腦仿刻,在印文線質、自然崩壞及斑駁邊欄上也很難與原印神采吻合。二是看印泥,元代以後印泥是油調硃砂而制;而宋代以前多用水印,以水調朱,明清以後的印泥調製方法不同,印跡顏色也不同。在當代也有光明印泥、美麗印泥、八寶印泥、西冷印泥、堆朱印泥等,書畫家各有所好,作假者往往考慮不到這些。

字畫的鑑定基本點

另外書畫紙張材料也是重要因素,書畫所用的紙和絹,因朝代不同也有差別,宋、元所織的絹較細,明清所織的絹較粗,且色度不一樣。造紙的方法和材料也有不同,宋用樹皮造紙,明清用木頭、桑麻、稻草造紙,紙的拉力、韌性、吸水、纖維都各有不同。

高手做假的手段技法高出一般,比如他們做清代吳昌碩的假畫,就可以用清紙、清墨、清印仿製,然後再做舊,讓鑑賞權威、各大博物館大跌眼鏡。但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不管他做假的技法多麼高明,假的畢竟真不了,遲早要敗露出來,假畫可以瞞過一人一時,但不能瞞過一世,更瞞不過天下畫壇高手。

字畫鑑定出字畫造假,自古即有,而今,小小的一條以文化命名的書院門,就造假而言竟有“江西幫”和“河南派”之別,但不管哪幫哪派,技有小別,目的大同。你只要去,要誰的字有誰的字,要誰的畫有誰的畫,而且檔次有高低,價格分廉昂。

字畫的鑑定基本點

臨摹偽造 魚目混珠 仿品字畫在我國流傳已久,有同時代的仿品,也有後人仿古人的偽品,如明代沈周、仇英和清代鄭板橋、王石谷,近代吳昌碩、齊白石等人,本人在世時就有模仿品,仿得像的傳到後世很難辨別真偽。以齊白石為例,他有眾多學子,還有兒子、女兒等,他們長期跟齊白石學畫,有的學得很精,臨摹之作幾可亂真,這種仿品稱之為“門內假”,有的仿品齊白石還為其題款,那就更難識別真假。

勾描線條 著色填墨 作偽者用紙或絹覆於字畫原作上,用細碳條或尖鉛筆雙勾描下線條輪廓,如果是書法,即在空心中填墨;若是繪畫,則按線條輪廓對照原作模仿著色。這種偽作乍看還像,但仔細端詳就會發現整幅作品氣韻滯鈍,筆鋒呆板少神,墨色缺少濃淡。這種手法以偽造名人題款和名家書法為多。

字畫的鑑定基本點

改頭換面 張冠李戴 作偽者利用殘破字畫或無款字畫,採取挖、洗、添、改、移等各種手段,將無款作品變成有款作品,將近代作品改成古代作品,將一般作品改成名家作品,曾使不少功力不深、見識不廣的投資者上當受騙,甚至行里人也難免落入圈套。

模仿特徵 造假作偽 有很多名人字畫,風格極其鮮明,特點非常突出,不少玩字畫的“老手”,以不看題款便知何人作品來炫耀自己的“眼力”,作偽者抓住這些人的輕浮心理,專門模仿原作特徵,以至達到以假亂真程度,使某些驕傲粗心的投資者打眼上當。

字畫的鑑定基本點

假中有真 真中有假 有很多書畫家因索求作品的人太多,應接不暇時,就請有一定功力的人代筆。如明代董其昌的代筆人有趙左、沈士充、葉有年和吳振等;清代趙之謙請王庭訓代筆;揚州八怪之一金農,曾請羅聘、項均代筆;劉奎齡則由其子劉繼卣代筆。據行家評論,劉繼卣的功力已超過其父劉奎齡,《劉奎齡畫集》裡就有不少是由其子代筆的。代筆的作品中,往往也有本人添過畫筆或墨跡,還有自題名款的,這種作品嚴格說不能算偽品,但亦不是真品。

木版水印 充當真跡 幾年前有位字畫愛好者從舊物市場買得一幅徐悲鴻的《奔馬》鏡片,連同花梨鏡框才花2000元,自以為揀了個大漏兒,一天邀兩位好友去他家看畫,一位朋友說真跡無疑,另一位卻搖頭不語。主人忙問:“難道你不認識徐悲鴻的畫嗎?”朋友為難地說:“這的確是徐悲鴻的畫,但這是天津楊柳青的木版水印畫,作舊後裱成的鏡片。”仔細審視,恍然頓悟。

字畫的鑑定基本點

不同時代的書畫作品有著時代差別,而同一時代的書畫沒有這種差別。以前有些人造假畫是為了餬口混飯,造假專業水平不高。而現代科學技術發達了,造假者的文化水平也高了,再加上現代信息技術的發達、交通的便利,使造假水平更高,假貨流通更快,鑑定辨偽的難度也加大了。因此,現在一些作品尤其是新畫,在鑑別上更有難度。無論作假者如何周密,總是能留下一些蛛絲馬跡,這需要不斷學習,仔細觀察才能提高辨別水平,發現破綻。業內專家提醒說,書畫愛好者們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千萬不要抱有僥倖撿漏兒、一夜暴富的心理,以免上當受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