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余道者莫能知,普賢行人方得悟

修餘道者莫能知,普賢行人方得悟

“此諸菩薩獲善利,見佛一切神通力,修餘道者莫能知,普賢行人方得悟。”“此諸菩薩獲善利”,這些菩薩,剛才講的,“志欲廣大深信人”他們能夠獲得,這個善利不是普通的善,這是菩提大利益。“見佛一切神通力”,佛的,就是覺悟的一切神變,因緣組合變化,他能夠很清楚。換句話說,這些“志欲廣大深信人”,都能夠入到第二生命裡面,這是一個最重要的關鍵,進入這個領域才是我們的目標。“修餘道者莫能知”,修別的你沒有辦法瞭解。“普賢行人方得悟”。

“餘道”,不是外道,包括人天乘,包括小乘、中乘、大乘,還有同教一乘,都沒有辦法。只有一佛乘的普賢行人,即別教一乘的普賢行者,他才能夠悟到這個境界。其他的修法都沒有辦法。這個法門就是這樣子,沒有為什麼。這個就是說,你修這個法門,你能夠了解,我們生命領域,你如何的提升、轉化。換句話說,你如何到達成佛目標的,這個叫做別教一乘。修這個法門的,我們叫普賢行者。所以你只有修普賢行的人,你才有可能直接契入生命的本懷,直接去做我們提升生命品質的工作,那只有這些人才能知道。其他人他忙忙碌碌,他搞不清楚啦。你看佛門中有多少人在奮鬥,你問他在做什麼,他搞不清楚,他做一件很令人忙碌的工作,他沒有辦法去確定。有沒有在做,都好像在佛門的範圍裡面。而你可以知道,這些東西在佛門外面也能做,不一定在佛門內。而佛門內所做的,跟別的地方做到底有什麼不同,你有沒有辦法去肯定它?這才是重要的。

今天普賢行者就是要明確這一點。不是我們所做的比別人優越哪裡,而是它很明確地標出來:我們現在在做的這件事情,是直接到達我們的心性,提升我們的心靈層次,把我們的生命品質提高。所以我們講,來學佛的人,你是不是這樣想:我到了這個時候,我應該改善我的生命品質,讓我的生活、讓我的人生更踏實,很充實地過,不要枉費;然後不要再迷惑,不要再恐懼,不要過那一種日復一日沒有意義的生活。你是不是這樣想?假如這樣想,你就會提升你的生命品質了。因為以往我們為了三餐,為了柴油鹽米醬醋茶,為了子女,為了弄幾個房子來住,把我們累得要死,可能沒有考慮到這個部分;現在我們不管有沒有,總是需要穩定下來了,不要為這些紛紛擾擾的事情在那邊做些什麼也不知道;現在想一想,我人生需要一個定位,這樣來學佛的話,絕對正確。

你假如來說這裡目的就是求佛保佑,保護我的事業,哪一法可以讓我的家道六畜興旺?現在六處是不是重新定義,父母兩處,我跟太太兩處,子女兩處,剛好六處,六處興旺。那你假如是這樣的話,告訴你絕對學錯了,你人生會很痛苦,因為那個生死無常還在逼迫你,因為你是這樣在進行,而無常的生死變化、成住壞空繼續在發生,你用那麼一點小法去保護它,它可以保護,但它有期限,保護十二年,十二年後它還會再發生,那十二年後你還再保護一次,但是我告訴你,這個第一次十二年把皮毛包一下就可以了;第二次十二年要保護,就要傷筋動骨,第三次這個十二年,我告訴你,你要換個生命,不然沒辦法。你要懂得,你要修一個小法來保護你自己,那我告訴你,絕大部分的人都徒勞無功。我們真正要做的,是現在開始把心性調整好,進入正確的菩提道,那我告訴你什麼死期你都超越了。那個時候即使這一種現象來臨,那對我們來講,我們會欣然受之,不會恐懼,那你是不是超越了?

所以你要知道,能夠修到一個正法很不容易。今天我們在跟各位講,你能夠聽聞這一句:“此諸菩薩獲善利,見佛一切神通力,修餘道者莫能知,普賢行人方得悟。”你這一句稍微去體會一下,告訴各位功德、福報無量無邊。你或許覺得說,這四句也是很普通嗎,都是中國字,不是印度文。但是告訴你,你從內心裡頭去體會一下,那個真實義是什麼,當然你沒有辦法說完全窮盡,但你得一分,就有一分的殊勝功德,即使是一分,功德都無量無邊。你看這裡面的差距有多大?一般的小法他體會不到。多少人忙忙碌碌,說是精進,我們一再的跟各位說,那不叫精進。精進的定義,是指說你在菩提道上向前邁進的部分叫精進,也就是說你在提升生命品質上面有所幫助的,那個才叫精進。你只是在生活品質上面下功夫的話,根本不能叫精進。你想想看,是不是這樣?

現在我們在這裡告訴你,“修餘道者莫能知”,餘道的人,對於生命品質提升上面,他所著力的不多,有的甚至都沒有。而普賢行者,他是集中火力在提升生命品質,所以他是一佛乘,別教一乘他很殊勝的地方就在這裡,這個部分值得各位慢慢地去體會。

擷自《世界成就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