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辛歲月,難忘,在湟源當兵的日子

《在湟源當兵的曰子裡》

艱辛歲月,難忘,在湟源當兵的日子

(一)

在湟源當兵就該說說湟源。古時不稱湟源,好象叫契丹什麼的,是除西寧外的青海第二城。是西寧西大門。講湟源,就得說湟水。湟水是黃河上游一大支流。在湟源北有一條發源於日月山的藥水河,在東則有一條發源於剛察的白水河。二河到湟源合併成湟水。一直朝東流經曰崖莊(704,934部隊駐地),湟中,西寧,民和,樂都至河口入黃河。再下即甘肅蘭州了。由此看來,湟水的發源地就是湟源了。而湟水流域則是青海最富饒的農牧業,工業,旅遊業的地域了。這就是湟源縣地名的由來了。

(二)

穿上軍裝於71年1月8日晨乘大巴離開青浦到彭浦火車站。1月13日到西寧轉運站。火車經過西安後,越往西越荒涼。轉運站分兵後,轉乘大伊發到了40公里外的湟源縣。新兵連的番號稱8066部隊。我在11連訓練,班長是68年陝西扶風兵。可能考慮到我年令大的關係,當了副班長。寒冬臘月,風雪交加,白天列隊操練,晚上入宿湟源牧校,晚上洗腳用涼水…班上有二位小年齡的老鄉,哭著吵著要回家。我家兄長一樣關心他們,後來分在不同連隊,仍至復員到地方,我們還是鐵哥們。記得73年底探親,早我退伍己當上交警的他,化了大半個月工資為我接風、送行…

(三)

到湟源的第二天中午,在得知部隊駐地及番號後,就迫不及待地寫信往滬寄。出了營房,往左一拐,即是鐵路機務段。馬路對面則是青海小有名氣的牧校。過了機務段,就是湟源體育場,到底有一主席臺,臺上有乒乓球桌。(後來我曾代表湟源縣參加多次乒乓比賽)緊鄰就是湟源飯店和浴室。過了飯店就是湟源的南京路了。(上海最繁華的路)這裡呈丁字路口:一面往西寧,另一面去剛察,而往南的上坡路就是老縣城,藥店,照相館,鐵器鋪等。而在丁字交叉點就是湟源的地標郵電局。一進大廳,講上幾句上海話,立刻引起櫃檯裡一位三十多歲營業員的注意,並用上海話交談起來。以後才慢慢了解到她姓徐,是上海徐彙區人。技校畢業後分到湟源,並與一趙姓河南人(同系統)成家立業。同分配的還有一位龔姓上海崇明人,單身,當時正在追求徐的妹妹。異鄉遇老鄉,我們很快成為朋友。徐、龔經常為我們的郵包開綠燈。(有時夾帶些軍用品)而我們會時不時地去郵電局宿舍開開小灶。記得71年底,9連指導員和我及通訊員王(長寧區)三人晚上去小聚,我那天興致很高,喝了1.5斤65度的青裸土燒,醉的一塌糊塗。迷糊中聽指導員對老龔講:今晚部隊緊急集合,小萬不行了,就在你處睡一夜,明日再回連隊。這一覺直到第二天中午才醒,且就此難受了好幾天。

(四)

收到入伍通知書,發了軍裝。那是一身厚卡其皮的,不黃不綠,難得一見的軍裝。乍一看,挺括神氣。到了部隊經軍訓,跌打滾爬,風沙襲人,很快就髒了。髒了就得洗,問題就來了:一是越洗越硬,二是越洗越白。這才況然大悟:所以此軍裝在部隊裡難得一見,大概是庫存物資吧!慢慢地眾人就不穿少穿壓箱底了。後來不知是71年底還是72年初,部隊改裝發了的確涼軍裝(我們應是第一批),在哪個年代,不要太引眼球了,走在馬路上,注目禮、回頭率不要太高了。就是75年退伍到地方,上身穿上的確涼軍裝,下身配上深色長褲,足蹬一雙黑皮鞋根本不落伍,就是談戀愛也會增加幾分自信。

(五)

提起汽車76團,必須說說依法車。估計全軍只有此大依法團。大依法是德國產,雖沒有道奇、福特、奔施名氣大,但二戰中也是名車。這批車是蘇聯紅軍打到柏林繳獲的戰利品,新中國成立後贈於還是賣於中國的,故初解放時中國汽車市場是萬國牌大雜燴。德國貨重質量,此車一直到80年代後才退役。62年中印邊界反擊戰,我們團榮獲集體三等功。大依法原載重量8.5噸,到我們手裡成6.5噸了。由於燒柴油,載重大,配件國產化,所以經濟效益尚可。為何行駛了50年才退役,這與部隊維護修理的規章制度有關,連有修理班,營有修理排,團有修理連,格爾木有修理廠。戰友們特別愛車,經常是車容車藐勝過當兵的衣著。此車特高大,原地掉個頭要三人操作,個子矮小的上去開車,象無人駕駛。轉運站看到大依法連隊來裝貨就嘆口氣:唉,今日要吃點飯了。因車高量大。車隊出發,在初冬更苦。連裡留一到二輛有馬達電瓶的值班車,由站崗的時不時發動一下,以便明晨拖車發動其他車。而戰友們一清早就忙開了,燒水烤油底殼…73年團裡就成立了5個營,駐多巴。清一色8噸黃河大貨車,剛上高原,神氣十足,多拉快跑,羨慕剎人。但沒幾年問題來了,底盤輕,方向傳動不過關,拋錨率高,故還是比大依法早退役。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