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辛岁月,难忘,在湟源当兵的日子

《在湟源当兵的曰子里》

艰辛岁月,难忘,在湟源当兵的日子

(一)

在湟源当兵就该说说湟源。古时不称湟源,好象叫契丹什么的,是除西宁外的青海第二城。是西宁西大门。讲湟源,就得说湟水。湟水是黄河上游一大支流。在湟源北有一条发源于日月山的药水河,在东则有一条发源于刚察的白水河。二河到湟源合并成湟水。一直朝东流经曰崖庄(704,934部队驻地),湟中,西宁,民和,乐都至河口入黄河。再下即甘肃兰州了。由此看来,湟水的发源地就是湟源了。而湟水流域则是青海最富饶的农牧业,工业,旅游业的地域了。这就是湟源县地名的由来了。

(二)

穿上军装于71年1月8日晨乘大巴离开青浦到彭浦火车站。1月13日到西宁转运站。火车经过西安后,越往西越荒凉。转运站分兵后,转乘大伊发到了40公里外的湟源县。新兵连的番号称8066部队。我在11连训练,班长是68年陕西扶风兵。可能考虑到我年令大的关系,当了副班长。寒冬腊月,风雪交加,白天列队操练,晚上入宿湟源牧校,晚上洗脚用凉水…班上有二位小年龄的老乡,哭着吵着要回家。我家兄长一样关心他们,后来分在不同连队,仍至复员到地方,我们还是铁哥们。记得73年底探亲,早我退伍己当上交警的他,化了大半个月工资为我接风、送行…

(三)

到湟源的第二天中午,在得知部队驻地及番号后,就迫不及待地写信往沪寄。出了营房,往左一拐,即是铁路机务段。马路对面则是青海小有名气的牧校。过了机务段,就是湟源体育场,到底有一主席台,台上有乒乓球桌。(后来我曾代表湟源县参加多次乒乓比赛)紧邻就是湟源饭店和浴室。过了饭店就是湟源的南京路了。(上海最繁华的路)这里呈丁字路口:一面往西宁,另一面去刚察,而往南的上坡路就是老县城,药店,照相馆,铁器铺等。而在丁字交叉点就是湟源的地标邮电局。一进大厅,讲上几句上海话,立刻引起柜台里一位三十多岁营业员的注意,并用上海话交谈起来。以后才慢慢了解到她姓徐,是上海徐汇区人。技校毕业后分到湟源,并与一赵姓河南人(同系统)成家立业。同分配的还有一位龚姓上海崇明人,单身,当时正在追求徐的妹妹。异乡遇老乡,我们很快成为朋友。徐、龚经常为我们的邮包开绿灯。(有时夹带些军用品)而我们会时不时地去邮电局宿舍开开小灶。记得71年底,9连指导员和我及通讯员王(长宁区)三人晚上去小聚,我那天兴致很高,喝了1.5斤65度的青裸土烧,醉的一塌糊塗。迷糊中听指导员对老龚讲:今晚部队紧急集合,小万不行了,就在你处睡一夜,明日再回连队。这一觉直到第二天中午才醒,且就此难受了好几天。

(四)

收到入伍通知书,发了军装。那是一身厚卡其皮的,不黄不绿,难得一见的军装。乍一看,挺括神气。到了部队经军训,跌打滚爬,风沙袭人,很快就脏了。脏了就得洗,问题就来了:一是越洗越硬,二是越洗越白。这才况然大悟:所以此军装在部队里难得一见,大概是库存物资吧!慢慢地众人就不穿少穿压箱底了。后来不知是71年底还是72年初,部队改装发了的确凉军装(我们应是第一批),在哪个年代,不要太引眼球了,走在马路上,注目礼、回头率不要太高了。就是75年退伍到地方,上身穿上的确凉军装,下身配上深色长裤,足蹬一双黑皮鞋根本不落伍,就是谈恋爱也会增加几分自信。

(五)

提起汽车76团,必须说说依法车。估计全军只有此大依法团。大依法是德国产,虽没有道奇、福特、奔施名气大,但二战中也是名车。这批车是苏联红军打到柏林缴获的战利品,新中国成立后赠于还是卖于中国的,故初解放时中国汽车市场是万国牌大杂烩。德国货重质量,此车一直到80年代后才退役。62年中印边界反击战,我们团荣获集体三等功。大依法原载重量8.5吨,到我们手里成6.5吨了。由于烧柴油,载重大,配件国产化,所以经济效益尚可。为何行驶了50年才退役,这与部队维护修理的规章制度有关,连有修理班,营有修理排,团有修理连,格尔木有修理厂。战友们特别爱车,经常是车容车藐胜过当兵的衣着。此车特高大,原地掉个头要三人操作,个子矮小的上去开车,象无人驾驶。转运站看到大依法连队来装货就叹口气:唉,今日要吃点饭了。因车高量大。车队出发,在初冬更苦。连里留一到二辆有马达电瓶的值班车,由站岗的时不时发动一下,以便明晨拖车发动其他车。而战友们一清早就忙开了,烧水烤油底壳…73年团里就成立了5个营,驻多巴。清一色8吨黄河大货车,刚上高原,神气十足,多拉快跑,羡慕刹人。但没几年问题来了,底盘轻,方向传动不过关,抛锚率高,故还是比大依法早退役。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