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技巧,讓你用比喻句寫出好文案

記得小學五年級,有一次語文老師讓大家用“成了”一詞造比喻句。一個同學的造句獲得老師的大加讚賞,他說:“一到深夜,餐櫃就成了老鼠的宴會廳。”

老師的評語是:想象力豐富,畫面感十足。

在寫作中,比喻是一種很常見的修辭手法。找到本體和喻體之間的關聯,一個精彩的比喻句,可以讓文字變得生動形象。

但在文案創作中,除了找到本體與喻體之間的關聯,還必須找到喻體與消費者之間的關係,就是說這個喻體必須是消費者關心或者熟知的事物。

所以呢,比喻不僅僅是一種文案技巧。有時候,它還是你看待事物的角度的一個表現方式。即在洞察用戶的基礎上,表達你看待事物的觀點。

因為你通過其他事物的參照,來看待事物本身,所以就有了比喻。但在文案創作中,不是所有運用了比喻的文案就是好文案。我搜遍了古今中外,比喻句用得好的文案也就這15句。

比喻是有技巧的,技巧在於:製造矛盾給人造成衝突感越大,越是重擊心靈。結合文案界15句極為罕見的比喻句,來看看要製造矛盾,需要什麼樣的比喻技巧:

1。有無互通:

2。動靜結合:

3。正負互補:

1、有無互通

把抽象的東西具象化,具象的東西抽象化。有形化為無形,無形化為有形。

錢鍾書在《圍城》中有一句很著名的比喻句:忠厚老實人的惡毒,像飯裡的沙礫或者出骨魚片裡未淨的刺,給人一種不期待的傷痛。

把無形的“惡毒”,化為有形的“沙礫”和“魚刺”,即抽象的東西具象化。

文案界有一句運用這個比喻技巧非常經典的文案,它就是:

三个技巧,让你用比喻句写出好文案

服裝,是有形的;政治,是無形的。服裝是具象的,政治是抽象的。這句就是很典型的“有無互通”的比喻句。它核心的洞察是“服裝能賦予主人力量”,能讓他人主動臣服,在這裡,服裝就是一種具有政治色彩的溝通語言,是一種政治手段。並且,句式上這句文案還運用了“迴環”的手法,就更加高明瞭。

三个技巧,让你用比喻句写出好文案

“有無互通”不是說要有形變無形,無形變有形缺一不可。更多的時候,是兩種選其一,而且是“無形變有形”被運用得比較多。“愛”是無形的,虛空的,“行李”這種喻體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能想到能看到的,越是質樸的喻體,越能引起大眾的共鳴。

三个技巧,让你用比喻句写出好文案

前面說過喻體要能與受眾產生溝通,這裡為什麼是“刀”,不是其他的?可能本來它想說“男人的人生要牛逼”,但把男人的人生比喻成一把刀,鋒利,猛烈,這種典型的直男癌主流價值觀意向延伸,就非常適合那群喝白酒的人。

三个技巧,让你用比喻句写出好文案

如果只是說“歲月會把我們和父母分開”,那這句話也太沒意思了。先把我們自己比喻成膠水,在把時間比喻成溶解劑,那種被外力消融、被迫分離的畫面感才躍然紙上,文案也因此有了很強的感染力 。

三个技巧,让你用比喻句写出好文案

一個好的比喻句,就是一個很好的創意,一個好的觀點。把“做人”這種很難講清的大道理,比喻成剃鬚這種可視化的日常小事,再給出一句點題的文案“進退要拿捏好分寸”,也是很典型的“有無互通”的比喻手法。

2、動靜互換

把動態的事物轉換為靜態,把靜態的事物用動態來表達。

“動靜互換”的比喻手法,最經典的應該是“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音樂是流動的建築”這句。著名作家毛姆也講過一個很經典的比喻:“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把動態的閱讀,比喻成靜態的一處避難所。

這個手法擅長運用的話,可以出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寫荷花的清幽,不要說她像個安靜的少女,亭亭水中;說一顆雨點從荷葉上滑落,像是少女的一聲嘆息,這樣是不是會好很多。把靜態的荷花,比喻成聽覺動態的“少女的嘆息”。

文案界有幾句用這種手法寫成的文案。

三个技巧,让你用比喻句写出好文案

有人說這句不是比喻,是類比,但我覺得大多數的修辭本質上都是比喻的變體,你做這個類比的時候,潛意識中已經把孤獨比喻成了關節炎。而“孤獨”是靜態的,“疼痛的關節炎”是動態的。

三个技巧,让你用比喻句写出好文案

這裡有一個細分的小技巧。可以把本體才能用的動詞,直接用在喻體上,反過來也成立。這個句子中:

本體:紅星二鍋頭(靜態)

喻體:激情燃燒的歲月(動態)

而動詞“灌”,

是本體“紅星二鍋頭”的動詞,這裡直接用在了喻體上,就有了動態。文字之外,彷彿能嗅到酒香,也彷彿剛剛一口烈酒過喉。好的文案就是鮮活的表達方式,直接說“把紅星二鍋頭灌進喉嚨”,那就跟白開水一樣無味了。

反過來的,把喻體才能用的動詞,直接用在本體上。比如陳奕迅的《愛情轉移》中,“燒”完美好青春,換一個老伴。這句歌詞,是把“青春(本體)”比喻成了“火焰(喻體)”,再用一個原本只有“火焰”才能用的“燒”字,讓我們彷彿看見青春火焰般絢爛而激烈地逝去。

三个技巧,让你用比喻句写出好文案

有時候,喻體不需要有動詞來表達動態。因為“喻體”本身就具備動態的屬性。比如這句文案,把“人”比喻成了一條流動著的“河流”,也是靜態轉為動態。

三个技巧,让你用比喻句写出好文案

跟“河流”一樣的屬性,“旅行”本身也是一個具有動態屬性的喻體。所以,把靜態的“記憶”比喻成動態的“旅行”。

用“旅行”這個喻體的,還有下廚房的一句文案。相比較“旅行”這種大空間變換的詞來說,“料理”就是一個相對比較靜態的詞了。

三个技巧,让你用比喻句写出好文案

3、正負互補

把正面(或者中性)的事物,用負面事物來描述。

這種比喻技法的核心是,本體是正面的,或者是中性的,但喻體本身就是相對比較負面的事物。張愛玲有一句經典:“生命是一襲華麗的袍,上面爬滿了蝨子”就是教材級的示範。

文案界有幾句是運用了這種比喻手法。

三个技巧,让你用比喻句写出好文案

段子界“搬運工”一詞最早的出處,在那個品牌塑造都朝著高大上的方向去用力的年代,這個把自己企業比喻成一個“搬運工”的農夫山泉,像一朵奇葩,似一股清流,蕩起廣告界不一樣的漣漪。

三个技巧,让你用比喻句写出好文案

“長大”原本是正面,美好的詞,這句文案卻把它比喻成“怪物”,有點令人意料之外,但表達出來的意思又在情理之中。

三个技巧,让你用比喻句写出好文案

“遇見你”,感覺是多麼美好的事情,卻比喻成“狗屎運”,有時候這種強烈的對比可以製造出幽默的效果。

三个技巧,让你用比喻句写出好文案

俗話說“香車配美女”,所以說在汽車面前,“肩膀”這樣接地氣的詞彙是不是顯得有點偏“負面”了?

三个技巧,让你用比喻句写出好文案

“花錢”,在大眾的眼裡是屬於負面的,就怎麼樣都不會單獨拿出來說的那種;而“投票”,是行使權利的一種表現,相對“花錢”來說,它就是正面的詞彙了。

比喻的技巧說完了。再說一件事,法國哲學家保爾.德羅亞寫過一本書,書名叫《物類最新消息》。在書中,他以哲學角度思考,重新定義了身邊的51件物品,併為這些物品找出了非常有意思的詮釋。比如:

雨傘

一個攜帶式的屋頂,一片屬於自己量身訂做的天空。

鑰匙

擁有誰在門內、誰在門外的控制權。

遙控器

可以隔空展現思緒萬能、心想事成的巫術道具。

回形針

不只是辦公室裡分類的工具,而是溫和地抗拒散亂,堅定地抓住秩序,本身就是一種倫理。

涼鞋

是一種界面。介於自然與文化、肉體與土地、過去與現在、手藝與工藝、熱與冷之間,是一張使不同世界得以共存、相接的薄膜,亦是一處與移動、輕盈、風有關的世界褶皺。

他甚至為每一個物品,都寫了一段故事。比如文中關於“洗衣機”的故事,你會很佩服作者對微觀世界中的深度思考。

洗衣機瞞著主人偷偷學會了18世紀的招魂術:我們把死去的靈魂投入其中。滾筒轉動起來。水流把過去、汙跡和記憶帶走。一場大雨接一場大雨,清水終於擠進纖維,洗去前面的時光。分解了鑽得最深的汙漬。通過一輪又一輪的轉動,它把往昔變成了未來。當從前的一切似乎就要滲透出來的時候,機門開了。讓洗滌一淨、很快晾乾、準備接受新生活的靈魂走出艙門。顯然,這些靈魂記不起任何事情了。它們一如新衣服,準備染上新的汙跡。

這一段我看傻了,實在是太精彩了!!

所以我覺得,比喻句對於文案的價值,不是真的可以在某些文案中直接用比喻句,而是比喻句其實是提供了一種從另外一些角度看待事物的方法,這個方法對發散創意和拓展思維,具有很好的方法論價值。

全文完。

點擊下列關鍵詞 讀更多精彩文章

三个技巧,让你用比喻句写出好文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