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神雞尾酒、老乾媽衛衣、大白兔脣膏……這些國潮品牌是怎麼煉成的?

作者:鄭卓然,來源:傳播體操(ID:chuanboticao),授權 DoMarketing-營銷智庫 發佈。

前腳送走了老乾媽衛衣,後腳大白兔唇膏就來了,這些年為了品牌年輕化,國貨使出了渾身解數在搞事情,總是能吸引大眾眼球。“國潮”一詞也隨著天貓的國潮行動熱門了起來。

國潮第一招——跨界產品

時間往前再推幾個月,六神與RIO聯合發佈的“花露水雞尾酒”也被一搶而空;再往前看,瀘州老窖香水、周黑鴨唇膏、福臨門卸妝油……各種特色跨界產品不斷冒出,“守得住經典,當得了網紅”成為舊一代品牌的營銷座右銘。

六神鸡尾酒、老干妈卫衣、大白兔唇膏……这些国潮品牌是怎么炼成的?

跨界產品的精髓自然是要有“腦洞感”,跨的界夠遠,大眾的興奮度就越高。伴隨著這些跨界產品的橫空出世,飢餓營銷自然是必不可少。物以稀為貴,限量發售不但能夠提高價值感,而且還能撩起大眾話題,造成社交網絡上的傳播討論。

跨界產品賣的當然不是產品本身,而是品牌一種有效的“搞事情”手段,動靜大體量小是其顯著特徵。幾乎所有跨界產品都嚐到了飢餓營銷的好處,920支大白兔潤唇膏2秒售罄,5000瓶RIO花露水雞尾酒17秒搶光,連備受用戶吐槽的衛龍辣條粽子也是上線秒被搶光……

六神鸡尾酒、老干妈卫衣、大白兔唇膏……这些国潮品牌是怎么炼成的?

在國潮的跨界玩法背後,甚至已經能夠跑通品牌IP授權的商業閉環,國產品牌在懷舊黨、情懷牌的加持下,用戶的消費力是驚人的。

國潮第二招——包裝換新

顏值對於年輕用戶而言自然是至關重要的,畢竟現在是個看臉的時代。隨著包裝設計的更新,不僅能讓品牌形象耳目一新、受年輕人喜愛,做的好的話還能像暱稱瓶一樣更具傳播力和話題性。

隨著現代人審美及流行風潮的變化,大多數品牌在包裝設計的更新上都更看重“小而美”的感覺。文藝範、二次元、街頭潮流……等各種年輕主題是包裝換新的大方向,而包裝設計的重要原則便是美感、可拍性、傳播性。

包裝換新通常會有兩種方式,第一種就是品牌方自身進行形象更新升級;第二種就是尋找其他品牌授權打造聯名款。

最典型的例子當屬農夫山泉,傳統的農夫山泉包裝設計是上白下紅的經典瓶(2010年以前的經典包裝是紅底山水畫卷設計),隨著消費升級與消費分級,農夫山泉還發布了“四季插畫瓶”的學生礦泉水、透明瓶的嬰兒礦泉水、玻璃瓶的高端礦泉水。

六神鸡尾酒、老干妈卫衣、大白兔唇膏……这些国潮品牌是怎么炼成的?

而另一方面,農夫山泉還與網易雲、陰陽師、故宮文化等年輕化品牌IP合作,推出過不少限量版瓶身,主題化的包裝借勢年輕品牌形成合力,在博得眼球的同時也獲得了用戶好感。

六神鸡尾酒、老干妈卫衣、大白兔唇膏……这些国潮品牌是怎么炼成的?

這種包裝合作還能夠給產品本身一個“追熱點”的機會,比如農夫山泉故宮瓶就隨著《延禧攻略》的熱播而推出,之前的陰陽師瓶、網易雲瓶也都是在其品牌火熱的時間段順勢推出,瓶身除了設計外,多數以“金句文案”為亮點,增加趣味性和分享性。

國潮第三招——上時裝週

之前我寫品牌年輕化相關話題的時候,曾拿早期李寧90後的嘗試作為負面例子,當時就有朋友提醒我,李寧在今年2月紐約秋冬時裝週上大放異彩。李寧在紐約時裝週首秀後股價大漲,隨後還登陸巴黎時裝週,一改“縣城土味”,搖身一變成為潮牌。

六神鸡尾酒、老干妈卫衣、大白兔唇膏……这些国潮品牌是怎么炼成的?

成為潮牌可能更能撩動年輕人的神經,李寧過後,太平鳥、森馬、波司登等一系列服裝品牌相繼登陸時裝週。若說服裝品牌潮牌化情有可原,剛剛過去的9月紐約春夏時裝週中,老乾媽、雲南白藥、康師傅、頤和園等品牌化身快閃店品牌,推出了一系列衛衣產品,立即引發網友熱議。

六神鸡尾酒、老干妈卫衣、大白兔唇膏……这些国潮品牌是怎么炼成的?

潮的背後是街頭、嘻哈等青年文化的崛起,從《中國有嘻哈》等說唱類節目的火爆程度就可見得,近些年來champion、supreme等潮牌被普及,甚至“社會人”等概念的流行都與潮文化密不可分。

不管是獵奇式的吸引眼球也好,還是公關營銷也好,品牌登陸了時裝週這類潮流秀場,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切入了年輕用戶的視線中,給用戶混入了耳目一新的品牌感受,對於品牌年輕化確實有明顯幫助。

國潮第四招——網感內容

從新媒體界的藍V扛把子海爾新媒體,再到用蘋果風一戰成名的衛龍辣條,再到引爆全網的百雀羚一鏡到底長圖文,再到自制青春動漫的江小白,再到如今大批傳統企業入駐抖音……內容的網感已經成為品牌在新媒體環境下的長期戰略之一。

六神鸡尾酒、老干妈卫衣、大白兔唇膏……这些国潮品牌是怎么炼成的?

移動端不比PC端,移動端的用戶閱讀習慣更加碎片化、娛樂化,因此也更適合短平快、腦洞大的娛樂性內容。2000年微軟研究顯示的人注意力集中時間達12秒,2013年這個數字已經只剩下8秒,比金魚的記憶還少1秒,短視頻等內容消費的興起也就不足為奇。

不光各品牌的自媒體內容不斷融入“網感”,連廣告片投放也出現了段子化的趨勢。比如在網劇中的創意中插(也叫“原創貼”)廣告投放,通常以搞笑小劇場的方式讓網劇配角演段子打廣告。

六神鸡尾酒、老干妈卫衣、大白兔唇膏……这些国潮品牌是怎么炼成的?

而網絡自媒體更是給杜蕾斯這類情趣用品品牌更大的發揮空間,由於成人媒體廣告一直被嚴格限制,轉戰微博微信的杜蕾斯們更是興起了蹭熱點海報這一風潮。

條漫、熱點海報、段子、短視頻……這一系列網感操作,已經成為傳統品牌年輕化運營的必備技能。

狂歡後的審美疲勞

新形式的出現能夠受到大眾追捧,但套路用多了自然就會產生審美疲勞。

比如說百雀羚一鏡到底的長圖文之後,許多品牌都推出了一鏡到底長圖廣告,但用戶已經免疫,效果始終沒能超越百雀羚的熱度;創意中插“原創貼”的小劇場廣告在《老九門》一炮而紅之後,如今已經受到不少觀眾的反感;更別說神反轉的段子,有經驗的用戶一眼就能看透是廣告……

如今跨界聯名產品也出現了這類苗頭,尤其是天貓國潮行動以來,跨界聯名產品層出不窮,這次老乾媽衛衣登陸時裝週就已經引起小範圍爭議,無論怎樣可以預見的是,聯名產品濫用之後,用戶也會越來越免疫。

六神鸡尾酒、老干妈卫衣、大白兔唇膏……这些国潮品牌是怎么炼成的?

而另一方面,品牌聯名款大量推出的背後,還存在攤薄品牌價值導致品牌泛化的風險,畢竟一個品牌賴以生存的基石是其產品優勢,而非各種聯名跨界的營銷。

國潮背後折射出老牌品牌的增長困境,年齡代際的遷移讓老品牌求新求變更加迫在眉睫。前面就是百麗、達芙妮等各種傳統頭部品牌的隕落,後面還有層出不窮地消費升級新品牌全力追趕,就連一貫傲嬌的奢侈品們也在不斷進攻線上社交網絡、採用流量明星代言。

之前的文章也提到過,品牌年輕化最難的是內部組織、產品、產業鏈、渠道的年輕化,國潮背後需要的是企業整個結構年輕化的支撐,否則也容易在蹭一時熱度中逐漸迷失。瀘州老窖香水過後似乎沒有聽到太多動靜,福臨門卸妝油之後似乎也銷聲匿跡,營銷熱度過後,品牌、產品年輕化依舊是個難題。

就像馬化騰說的那句話“有時你什麼錯都沒有,就錯在你太老了”。

點擊下列關鍵詞 讀更多精彩文章

六神鸡尾酒、老干妈卫衣、大白兔唇膏……这些国潮品牌是怎么炼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