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舊事:回民飯店(徐景洲)

小城旧事:回民饭店(徐景洲)

回民飯店東側,是一個三四米寬的巷口,通向後院,專供待宰的牛羊進入。隔三差五,巷口裡會擠滿看宰牛的人。小城無所樂,看殺牛宰羊,相當於西班牙人看鬥牛。

巷口前面高高樹著變壓器,嗡嗡作響。鄉下人進城,特來看幾眼。電是從這裡送出去的,什麼時候一根電線扯到他們村就好了。宰牛匠則在支撐變壓器的水泥柱子間綁上木棒,將剛殺過的牛羊懸掛上去,當街賣鮮肉。

回民飯店房屋高大,前沿是一溜女兒牆,中部尖尖聳起如塔,上書回漢兩種文字店名。店內永遠熱氣騰騰,食客熙熙攘攘,牛羊肉羶香味瀰漫大街。素炸大油條、羊肉粉絲大煎包和味兒鮮美飥湯,好吃得饞掉牙。據說邳州回民從山東臺兒莊逃荒而來,大榆樹下煮牛骨頭熬湯喝,有徐州船客聞香而至,問是“啥湯”,於是諧音得名“飥湯”。

回民飯店經理女兒,小學同班,一高興就帶我們去店裡玩。進門前,一再叮囑,不許提“豬”字,否則打嘴巴,關進鐵籠一天不給飯吃,嚇得我們話都不敢說。她老爸長得胖胖圓圓,像個傻乎乎大和尚,嗓門高得驚人,大叫一聲房梁震掉灰。我總把他與《回民支隊》電影裡的馬本齋想象成一個人。同學是出名鬼機靈,趁她老爸不注意,偷塊羊肉藏在衣服裡,分給我們每人一小塊。羊肉味太羶,剛吞下肚,迎面吹來一陣寒風,激得全吐出來,氣得她大罵:“王八羔子,這麼好的肉給我吐!怎麼吐出來,怎麼吞回去!”——這丫頭出了名的好罵人,罵人從不打草稿。

回民居住在同一區域,是神秘一族,特別是婚葬習俗,更是街坊鄰居熱門話題。他們的生活圈子相對封閉獨立,沒有清真寺,熱熱鬧鬧的回民飯店,應該是族人聚會的場所。我常想,回民飯店黑呼呼的高大牆壁中,可能藏著經書。

母親偶爾會去回民飯店,花三四角錢,買一斤鮮牛肉回來包餃子解饞。豬肉憑票供應,牛肉特供回民。運河街不大,低頭不見抬頭見,只要有人緣,想吃牛肉了,就去買斤把。母親端個大白碗回來,讓我們快來看。白碗裡放滿清水,一大塊鮮紅牛肉,心臟似的一跳一跳顫動著。母親說,牛肉剛殺出來,還活著呢,放在清水裡,養一會兒,更好吃。夜裡做夢,牛肉飛起來,變成牛魔王。

要殺牛啦!牛扯起喉嚨仰天哀鳴,四面八方引來看熱鬧的人。心軟的,說牛苦了一輩子,死了還要挨一刀,太可憐。還說,牛正在流眼淚呢。流著眼淚的牛眼,像人眼,哀哀看得你難受。最會殺牛的,叫臘月。磨好刀,兩手抓住牛角,跨開腿來,用肩一頂,再大的牛,也能被他乖乖制服在地,三刀五刀了結性命。純熟的刀法分解牛肉,贏來陣陣喝彩聲。剝下來的牛皮,用棍子撐起來,高高懸掛在變壓器柱子上,迎風招展,大家說這才叫“牛皮哄哄”。“文革”時臘月是造反派最得力干將,他提著刀,走到哪兒,敵對一派皆望風而逃。

幾十年後,開政協會,遇到當年回民飯店跑堂小夥子“老沙”。他的提案是在原址恢復回民飯店,還說,回民飯店“黃柳牛肉”是一絕,現在只有他會做。我說怎麼做。他哈哈大笑說是“秘密”,要吃,去他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