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科學施救 提高救援能力|顧志強「STEC演講No.013」

加強科學施救 提高救援能力|顧志強「STEC演講No.013」

講席教授

顧志強

中國物理工程研究院(綿陽)

加強科學施救 提高救援能力|顧志強「STEC演講No.013」


加強科學施救 提高救援能力——對北川地震應急救援的反思

很榮幸有這樣的一個機會,來分享“5·12”大地震當中我親身的體會。

我來自四川省綿陽市,我就職於一家科研單位,10年前的那個大地震,我們綿陽市是重災區。10年前的那個劫難,對於國家、對社會,對我本人來講,都有了很大的改變。

加強科學施救 提高救援能力|顧志強「STEC演講No.013」

2008年的5月12日,我像往常一樣到單位去上班,剛剛去了沒有幾分鐘,剛開始的時候,我就覺得辦公桌有一點點晃動,伴隨著咯吱咯吱的聲音,我當時心裡就在想,我說樓上的那個辦公室,是剛剛才調整過的,難道他們那邊在折騰嗎?我就打算上去看個究竟,我剛剛站起來的時候,就遇上了一個劇烈的搖晃,就把我重重地摔到了地板上。後來緊接著晃動就越來越激烈,還伴隨著轟鳴聲,那就是地震波發出來的聲音。

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去親身體會過,那個波、那個聲音,真的是可以說讓你沒法去接受,攝人心魄,一點都不假。當時我使勁地拽住辦公桌,努力地支撐著,勉強地就站起來了,站起來之後,我被眼前的景象嚇壞了,我看見玻璃的倒影裡面的景物,是拼命地在顫抖。窗外的樓就在左右搖晃,搖搖欲墜。地面起伏發出了巨大的碰撞的聲音,我的腦海裡是一片空白。

幾分鐘之後,大地震終於平靜了,死一般的寂靜,沒有任何的響聲,我努力地讓自己能夠冷靜下來。我冷靜下來之後,我就看了看我的辦公室,到處都是裂縫,牆面上有很多的裂縫,我的辦公桌從窗前就移到了辦公室的大門口,還有我辦公室的文件櫃,所有的文件全部都散落在地上。我的臉上也滿是灰塵,那是天花板上掉下來的石灰,滿臉都是,包括身上,都是那種灰塵。

過了一陣,我就聽見我們那個樓梯口,有嘈雜的腳步聲。我就推開辦公室出去,然後我就看見,我樓上的同事就在往下跑,我就問他們:“怎麼了?”他們一邊跟我說,一邊向我揮手告訴:“地震了,你不知道嗎?”當時我真的是,我呆呆地站在那裡,嘴裡反覆地叨唸:“地震了,地震了。”

對我這個70後來說,地震我只是聽說過相關的報道,我也只是在電視裡面見過,真的沒有親身去體會過。我不知道這是地震了,然後同事緊接著就又問我:“你在想什麼呢,還不快走!”他話音未落的時候,又是一陣劇烈的搖晃,我立即走向門口,然後我們幾個同事,就相互攙扶著往樓梯上走。

在經過樓梯的時候,那個晃動越來越激烈,我想用手去抓住樓梯的護欄,但是晃動得太厲害了,我身體失去了平衡,當場就從那個樓梯上,直接就滾下了一樓。我的同事都圍過來,深情地問我:“你摔了沒有,要不要去醫院?”當時我就自己抬了抬胳膊,又抬抬腿,所幸的是,只是有幾處擦傷,並沒有什麼大的問題。然後同事們就把我扶起來,我們堅持著走出了那個辦公樓,到了樓的外面的空地上,我們席地而坐,都喘不出氣,那個時候是面如土灰,真的是心裡很發虛。

我們放眼望去,到處都是破碎的玻璃渣子,人行道上還有停著的小轎車,有幾棵大樹倒在了人行道上,將其中的一輛小轎車砸得稀爛。當時看到那個場景之後,我們確實感到很不安,大家都紛紛拿出了自己的手機,想第一時間跟自己的親人取得聯繫。但是那個情況下,信號極度不好,有時有,有時沒有。

我是大概七八次的反覆操作,我終於跟我妻子取得了聯繫,她讓我趕快去學校,先去接孩子,然後與她會合。當我駕車走到我曾經無比熟悉的街道上的時候,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原本整齊寬廣的街道到處都是墜落的廣告牌,歪曲的建築物、塌陷的路面,街道兩旁集聚了很多的人,大人們有很多都是一臉的驚恐,小孩有的一直在哭,有的在沉默不語。

當我駕車經過一個小區的時候,我看見一名婦女,倒在地上嚎啕大哭,她的身邊躺著一位男子,這個男子他的頭,被樓上掉下的空調室外機砸中,當場整個腦袋都砸碎了,腦漿迸裂,鮮血還沿著街面在不停的擴散,我真的不敢再往下看。

然後我駕車繼續前行,我想努力地去忘掉那個場景,但是那個男子慘死的場面,就一直在我的腦海裡面,一幀一幀的反覆地播放。那個女人痛哭的聲音,在耳邊一直縈繞著,揮之不去,真的很……

當時那個場景真的很慘烈,我時至今日,如果有人還要向我提及“5·12”的事,我立刻就會想到那個慘烈的場景。當我回顧我這幾十年走過的經歷,經過那個災難之後,我覺得沒有什麼比活下去更有意義,一定要活下去。

時至夏日,天氣就慢慢地熱起來了,四川那個地方,是比較悶熱和潮溼的。當時的街道上到處都是警車、救護車、消防車,它們拉著刺耳的警笛聲,不停地在大街小巷川流不息,真的讓人心煩意亂。

我當時就使勁地要讓自己冷靜下來,下意識地握緊方向盤,降低車速,前往妻子的單位與她會合。

我的妻子是一名護士。當我來到了那個醫院的時候,那個場景真的讓我不寒而慄,醫院裡面到處都是被砸傷、摔傷,等待治療的傷員。他們用手捂著傷口、彎著腰,鮮血還在不停地往外流淌。他們有的人是蹲在地上,有的人是躺在地上,不停的痛苦的聲音。

加強科學施救 提高救援能力|顧志強「STEC演講No.013」

然後我到了一個停車場,停車場裡面全部擺滿了擔架,就是這個現場,左邊這個就是當天。

“5·12”地震的時候,綿陽市最大的鐵牛廣場。當時所有的人都聚集在這個地方。這是當場的情景,這是我夫人他們醫院當場的情景,大家可以看到:有一些傷員,已經蓋上了白色的床單,有一些床單上,全部是被鮮血染紅了的,當時人群中充滿了哭聲和埋怨聲,空氣中瀰漫著濃濃的血腥味,我感覺我自己真的要窒息了,我手腳冰涼,不停地顫抖。

我不會忘卻,永遠都不會忘卻,那個血腥恐怖的下午,那個灰濛濛的下午,當我穿過擁擠的人群,見到我妻子,我揮手向她示意的時候,她抬頭看了我一眼,我看見她的眼圈紅紅的,她的額頭上全是汗珠,只是看了我一眼,接下去又在幹她自己的事了,用命令的口吻告訴我 “帶孩子走!”再也沒有看我和孩子一眼。我知道,我們都感受到,作為一名醫院的工作人員,她和她的同事堅守崗位,盡到自己最大的努力,來救治每一位傷員。這是每一名醫護人員應盡的職責。

我帶著孩子就回到了家,給家裡的親朋好友打電話,互相報平安。然後跟父母商量,下一步我們該怎麼辦。老人就挺有經驗,說“餘震這麼的頻繁,咱們不能待在家裡。”我們就跟鄰居一起,然後就在街道邊打了個地鋪,算是把老人和孩子給安排好了。

這以後我就接到我們單位的電話,說讓我回去執行任務,然後我回到單位的時候,我們單位已經建立了抗震救災指揮部,我的任務就是參加巡邏隊,去守護我們單位的重要物資。

隨著災情的變化,綿陽市平武、北川,這是兩個受災最嚴重的地方。這些災民被救出來之後政府就統一地,把他們安置到九州體育館。那個時候災民越聚越多,又有很多的志願者、醫護工作者、記者、慰問的團隊,都擁至那個地方,秩序相當的混亂,一度是非常的混亂。我們就規定需要去增援,派我們到那兒去執勤,參加九州體育館秩序的維護。

加強科學施救 提高救援能力|顧志強「STEC演講No.013」

當我到了地方,站在執勤崗位的時候,我放眼望去,偌大的一個體育館擠滿了人群,有老人,有小孩,這些人都是剛剛從廢墟瓦礫當中解救出來的群眾。

他們大多都是面目憔悴,但是他們當看到有中巴車,開向了九州體育館的時候,他們就像瘋了一樣,拼命地往前跑,往前擠,然後大聲地呼喊著自己親人的名字。當有親人相聚的時候,他們就緊緊地擁抱在一起,真的,那個激動之情,不能用語言來表達。更多的時候是沒有見到親人的,他們只能無助地、無奈地返回,一次一次地,徘徊在希望與失望之間。這對精神上是很大的摧殘,有很多的人就暈倒了,不斷地被抬到急救室進行搶救。

當我在體育館給我印象最深的,有一對夫婦,他們在那次大震當中,失去了唯一的兒子。他們就會哭、思念,把兒子存在手機裡面的相片拿出來是一遍一遍地看。然後給自己周邊的災民來講,他兒子是多麼的聰明伶俐,講一次,就痛哭一次,哭累了就相互依偎著席地而眠,醒了再繼續。

在二樓的大廳裡面,當時有六七十個孩子。這六七十個孩子,是在這次大地震當中,失去了他們父母的孤兒。每當我經過那個地方的時候,我的心像刀扎一樣,我不敢去正視,他們孤獨無助的目光,很無奈,這就是大地震。

再後來,政府就開始大規模地建板房,集聚在九州體育館的人群就分流安置。大量的人群散去之後,我們就回到了原單位。

經過這麼多年,我從來不敢去回想這些事,也從來沒有給任何人去講過這些事。10年後的今天,我給大家分享這個痛苦的經歷,是為了銘記歷史,不忘過去。(掌聲)謝謝,謝謝!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大多數人都從地震的陰霾當中慢慢地就走出來了。但是我們不會忘記那個痛苦的經歷,確實是。我們每次去回憶這些大地震的事的時候,都有許多許多需要我們反思的問題。

加強科學施救 提高救援能力|顧志強「STEC演講No.013」

我們來看看這次大地震當中造成的損失。受災面積達到了50萬平方公里,四川、甘肅、陝西,十幾個省的地方都受災,受災的總人數有4125萬。直接的經濟損失達到了8000多億元。這是一組灰色的,冷冰冰的數字,面對這樣的一組數字,我們一定會去反思,反思我們應急救援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加強科學施救 提高救援能力|顧志強「STEC演講No.013」

我認為“5·12”救災當中,最突出的有四個方面的問題。

加強科學施救 提高救援能力|顧志強「STEC演講No.013」

第一個就是組織協調太差了,特別是在抗震救災的初期,有大規模的救援隊伍,包括有國家的專業隊伍,也有地方的,還有志願者隊伍。這些大批量的隊伍都進入災區,但是沒有建立有效的組織和協調聯動機制,都是各自為政,浪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也錯過了搶災救援的最佳時期。

加強科學施救 提高救援能力|顧志強「STEC演講No.013」

第二是地震預案缺乏針對性和實用性。國家的總體預案和地方的,包括部門之間的預案是不銜接的,各自為政的,還有就是缺少經常性的訓練。

第三是專業隊伍缺乏經驗,專業的裝備和救援能力都嚴重不足。

加強科學施救 提高救援能力|顧志強「STEC演講No.013」

第四是防震的救援科技手段不足。

第五,災情的獲取手段是比較原始的。缺乏災害相應衛星和空中偵察手段。

最後一個方面就是應急準備不充分,缺乏充分的應急保障體系以及現有的法律缺乏防患和應對的具體措施。

所幸的是,在“5·12”地震之後,國家高度重視應急體系的建設。我的體會主要有四個方面。

第一就是管理體制在逐步提升。咱們都知道,剛才各位老師也講到了,成立了國家的應急救援指揮部來統一的組織和領導應急救援工作。

第二就是規範應急預案。由國家應急救援部來統一的編制國家的應急預案,同時指導地方或者是行業、部門來編制應急預案。這麼做的好處就是保證它相互銜接。

第三個方面就是開展了演練。包括現在很多地方,全國的這種防震救災應急演練也加大了宣傳的力度。群眾、公眾對應急的意識、安全意識都在逐步地提升

最後一個方面就是加大了高科技裝備的投入,還有整合應急救援的智慧,提高效率。

總之從這些方面的改革,包括政策的改革,使得我們抗震救災的能力,確實是有了一個大的進步。大家都知道,現在這個社會是高科技的社會。我認為,除了以上的這些改革措施之外,我們應當利用科技的手段來提高我們抗震救災的能力。我們可以利用像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北斗衛星技術,這些東西彰顯國力的技術來支撐我們抗震救援的事業。

接下來我打算就用兩個事例給大家來分享一下,大數據和北斗衛星技術在應急救援當中的應用。

加強科學施救 提高救援能力|顧志強「STEC演講No.013」

我們首先來看看蘆山地震。蘆山地震是2013年4月20號發生在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的7.0級的地震。地震發生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是快速反應利用自主研發的信息系統空機投送這樣的一些高新裝備,第一時間為抗震救災提供基礎性的信息保障。

加強科學施救 提高救援能力|顧志強「STEC演講No.013」

在這次地震之後,我們國家國防大學後勤軍事與後勤裝備研究室的唐教授認為,蘆山地震以後救援人員徒手挖掘的情況少了,通信不暢的時間少了。相比汶川地震對於高科技的應用,不論是種類還是數量都有很大的飛躍,大大提高了救災效率,保障了中國軍隊更出色的應急動員和組織協調能力。

加強科學施救 提高救援能力|顧志強「STEC演講No.013」

在我們看到地震之後半個小時,解放軍的衛星導航定位總站就將本套系統進入了戰時值班狀態,密切地監視災區的情況。

地震當天下午2點10分,總站的三名技術人員就攜帶260臺裝備奔赴災區,奔赴一線,為抗震救災提供保障。我記得當時在雅安市寶興縣,當時那個地方就被稱為一個信息孤島,全部的電力、通信完全中斷的情況下,當時的部隊的聯絡全部依靠的都是北斗衛星,全部通過北斗衛星來聯繫。前方的部隊,包括指揮部之間的通信聯絡,全部是靠北斗衛星的。

加強科學施救 提高救援能力|顧志強「STEC演講No.013」

第二個方面,我們來看空軍投送方面。在空軍方面,我們蘆山地震之後,空軍開闢了四個備用的機場,有空軍和陸軍航空兵出動國產的直升飛機,還有國外的俄製的和美製的多機種協同來作戰。同時還派出了無人機進行地形偵察,獲得了抗震救災的第一手資料。在這個抗震救災的過程當中,我們國家的空警200第一次投入到抗震救災當中去執行空中指揮,還有信息導航以及領航。通過這些高科技的手段,我們的空中救援能力起到大大的提升,效果是相當的好。

加強科學施救 提高救援能力|顧志強「STEC演講No.013」

最後我們來看看,大數據在九寨溝地震當中的運用。

九寨溝發生的地震是7.0級,當時國家發佈的專報的顯示有可能造成2.4萬的房屋倒塌,11.2萬的房間一般性的損壞,地震可以造成上百人的死亡。

加強科學施救 提高救援能力|顧志強「STEC演講No.013」

隨著我們國家地震網臺的不斷建立和完善,在這次地震當中我們可以說發揮了比較明顯的作用。提前71秒就通過手機和專用終端發出了預警信息,19秒就為隴南,48秒為阿壩州,廣元也是48秒,發佈了預警,大大地減少了人員的傷亡。據統計,地震一共是造成19人死亡,受傷只有247人。大數據為我們避震,地震的一個預警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

加強科學施救 提高救援能力|顧志強「STEC演講No.013」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來自移動端的大數據未來將為地震預警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地震時刻,時間就是生命。信息就是生命線。在未來,大數據可能成為拯救生命的濤濤洪流。

加強科學施救 提高救援能力|顧志強「STEC演講No.013」

我們先來看一看,防震減災的大數據的應用。地震數據具有歷史性的積累,以及大面積和多學科這麼一些特點,它的容量是非常大的。公開資料顯示,我們國內現有的測試臺有1100多個,年產出的數據量4T左右,國內前兆測試臺有770多個,年產出的數據量為0.5T左右,GPS連續觀測站有280多個,年產出的數據量是1.5T。這麼大的數據量,只要我們加以分析、運用,一定會對我們防震減災做出貢獻。

加強科學施救 提高救援能力|顧志強「STEC演講No.013」

我們再看看大數據的遙感應用。在震後發生的第一時間,依靠衛星或者是航空遙感技術,遠程獲取災區的接口數據,評估和預測災區受損情況、明確物資需求、規劃救援道路,有助於制定合理的救援方案,最大限度地減少影響。

我覺得主要有這三個方面應用得比較多。

加強科學施救 提高救援能力|顧志強「STEC演講No.013」

第一個就是利用熱傳感技術來監測人口數量的變化。這個是九寨溝地震的熱點圖的顯示。8日當晚地震發生以後,九寨溝景區內在半小時內人口就迅速下降,人員撤離得比較迅速。後面公開的資料顯示,造成的損失是相對比較小一些。而且也撤離相當的迅速 9號 ,8號發生的(地震),9號所有的人員都全部撤離。

加強科學施救 提高救援能力|顧志強「STEC演講No.013」

依託大數據,對災區人口來進行一個畫像。通過分析,外省來的前5名的遊客就是陝西、甘肅、重慶、河南、湖北。其中災區人口青壯年是比較多,所以他們的避震能力比較強,撤得很快,所以說傷亡相對也就少。

加強科學施救 提高救援能力|顧志強「STEC演講No.013」

我們最後再來看一下大數據對人員撤離的方式。通過統計,36個小時之內撤離了,有37.77%需要徒步或者用其他方式來撤離,有54.98%的人需要通過汽車跟火車來疏散。大家可以看到這個比例是相當重的,54.98%它是主力,其餘的還有7.2%的人是通過飛機撤離了災區。大致就是這麼一個情況。

作為災區,我覺得我們最關注的就是救援能力方面的提高。以上就是我自己在“5·12”當中的一些經歷,也是一些反思,也是覺得這種科學技術來引領我們抗震救災能力提升的一點想法。

加強科學施救 提高救援能力|顧志強「STEC演講No.013」


總體策劃:姚國章

業務指導:許文勇

運營設計:蘭 勤

協調支持:祝亦楠

技術監製:毛曉安

現場錄製:劉天靈

視頻剪輯:章 爍

現場攝影:劉成賀

圖文設計:金海忠

現場統籌:馬婭婭

志願組織:李詩雅


STEC數字大學

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創新思維,構建以“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教育(Education)、文化(Culture)”為核心的新型數字大學,由中南信息科技研究院和江蘇省科學傳播中心聯合打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