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科学施救 提高救援能力|顾志强「STEC演讲No.013」

加强科学施救 提高救援能力|顾志强「STEC演讲No.013」

讲席教授

顾志强

中国物理工程研究院(绵阳)

加强科学施救 提高救援能力|顾志强「STEC演讲No.013」


加强科学施救 提高救援能力——对北川地震应急救援的反思

很荣幸有这样的一个机会,来分享“5·12”大地震当中我亲身的体会。

我来自四川省绵阳市,我就职于一家科研单位,10年前的那个大地震,我们绵阳市是重灾区。10年前的那个劫难,对于国家、对社会,对我本人来讲,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加强科学施救 提高救援能力|顾志强「STEC演讲No.013」

2008年的5月12日,我像往常一样到单位去上班,刚刚去了没有几分钟,刚开始的时候,我就觉得办公桌有一点点晃动,伴随着咯吱咯吱的声音,我当时心里就在想,我说楼上的那个办公室,是刚刚才调整过的,难道他们那边在折腾吗?我就打算上去看个究竟,我刚刚站起来的时候,就遇上了一个剧烈的摇晃,就把我重重地摔到了地板上。后来紧接着晃动就越来越激烈,还伴随着轰鸣声,那就是地震波发出来的声音。

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去亲身体会过,那个波、那个声音,真的是可以说让你没法去接受,摄人心魄,一点都不假。当时我使劲地拽住办公桌,努力地支撑着,勉强地就站起来了,站起来之后,我被眼前的景象吓坏了,我看见玻璃的倒影里面的景物,是拼命地在颤抖。窗外的楼就在左右摇晃,摇摇欲坠。地面起伏发出了巨大的碰撞的声音,我的脑海里是一片空白。

几分钟之后,大地震终于平静了,死一般的寂静,没有任何的响声,我努力地让自己能够冷静下来。我冷静下来之后,我就看了看我的办公室,到处都是裂缝,墙面上有很多的裂缝,我的办公桌从窗前就移到了办公室的大门口,还有我办公室的文件柜,所有的文件全部都散落在地上。我的脸上也满是灰尘,那是天花板上掉下来的石灰,满脸都是,包括身上,都是那种灰尘。

过了一阵,我就听见我们那个楼梯口,有嘈杂的脚步声。我就推开办公室出去,然后我就看见,我楼上的同事就在往下跑,我就问他们:“怎么了?”他们一边跟我说,一边向我挥手告诉:“地震了,你不知道吗?”当时我真的是,我呆呆地站在那里,嘴里反复地叨念:“地震了,地震了。”

对我这个70后来说,地震我只是听说过相关的报道,我也只是在电视里面见过,真的没有亲身去体会过。我不知道这是地震了,然后同事紧接着就又问我:“你在想什么呢,还不快走!”他话音未落的时候,又是一阵剧烈的摇晃,我立即走向门口,然后我们几个同事,就相互搀扶着往楼梯上走。

在经过楼梯的时候,那个晃动越来越激烈,我想用手去抓住楼梯的护栏,但是晃动得太厉害了,我身体失去了平衡,当场就从那个楼梯上,直接就滚下了一楼。我的同事都围过来,深情地问我:“你摔了没有,要不要去医院?”当时我就自己抬了抬胳膊,又抬抬腿,所幸的是,只是有几处擦伤,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然后同事们就把我扶起来,我们坚持着走出了那个办公楼,到了楼的外面的空地上,我们席地而坐,都喘不出气,那个时候是面如土灰,真的是心里很发虚。

我们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破碎的玻璃渣子,人行道上还有停着的小轿车,有几棵大树倒在了人行道上,将其中的一辆小轿车砸得稀烂。当时看到那个场景之后,我们确实感到很不安,大家都纷纷拿出了自己的手机,想第一时间跟自己的亲人取得联系。但是那个情况下,信号极度不好,有时有,有时没有。

我是大概七八次的反复操作,我终于跟我妻子取得了联系,她让我赶快去学校,先去接孩子,然后与她会合。当我驾车走到我曾经无比熟悉的街道上的时候,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原本整齐宽广的街道到处都是坠落的广告牌,歪曲的建筑物、塌陷的路面,街道两旁集聚了很多的人,大人们有很多都是一脸的惊恐,小孩有的一直在哭,有的在沉默不语。

当我驾车经过一个小区的时候,我看见一名妇女,倒在地上嚎啕大哭,她的身边躺着一位男子,这个男子他的头,被楼上掉下的空调室外机砸中,当场整个脑袋都砸碎了,脑浆迸裂,鲜血还沿着街面在不停的扩散,我真的不敢再往下看。

然后我驾车继续前行,我想努力地去忘掉那个场景,但是那个男子惨死的场面,就一直在我的脑海里面,一帧一帧的反复地播放。那个女人痛哭的声音,在耳边一直萦绕着,挥之不去,真的很……

当时那个场景真的很惨烈,我时至今日,如果有人还要向我提及“5·12”的事,我立刻就会想到那个惨烈的场景。当我回顾我这几十年走过的经历,经过那个灾难之后,我觉得没有什么比活下去更有意义,一定要活下去。

时至夏日,天气就慢慢地热起来了,四川那个地方,是比较闷热和潮湿的。当时的街道上到处都是警车、救护车、消防车,它们拉着刺耳的警笛声,不停地在大街小巷川流不息,真的让人心烦意乱。

我当时就使劲地要让自己冷静下来,下意识地握紧方向盘,降低车速,前往妻子的单位与她会合。

我的妻子是一名护士。当我来到了那个医院的时候,那个场景真的让我不寒而栗,医院里面到处都是被砸伤、摔伤,等待治疗的伤员。他们用手捂着伤口、弯着腰,鲜血还在不停地往外流淌。他们有的人是蹲在地上,有的人是躺在地上,不停的痛苦的声音。

加强科学施救 提高救援能力|顾志强「STEC演讲No.013」

然后我到了一个停车场,停车场里面全部摆满了担架,就是这个现场,左边这个就是当天。

“5·12”地震的时候,绵阳市最大的铁牛广场。当时所有的人都聚集在这个地方。这是当场的情景,这是我夫人他们医院当场的情景,大家可以看到:有一些伤员,已经盖上了白色的床单,有一些床单上,全部是被鲜血染红了的,当时人群中充满了哭声和埋怨声,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血腥味,我感觉我自己真的要窒息了,我手脚冰凉,不停地颤抖。

我不会忘却,永远都不会忘却,那个血腥恐怖的下午,那个灰蒙蒙的下午,当我穿过拥挤的人群,见到我妻子,我挥手向她示意的时候,她抬头看了我一眼,我看见她的眼圈红红的,她的额头上全是汗珠,只是看了我一眼,接下去又在干她自己的事了,用命令的口吻告诉我 “带孩子走!”再也没有看我和孩子一眼。我知道,我们都感受到,作为一名医院的工作人员,她和她的同事坚守岗位,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救治每一位伤员。这是每一名医护人员应尽的职责。

我带着孩子就回到了家,给家里的亲朋好友打电话,互相报平安。然后跟父母商量,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办。老人就挺有经验,说“余震这么的频繁,咱们不能待在家里。”我们就跟邻居一起,然后就在街道边打了个地铺,算是把老人和孩子给安排好了。

这以后我就接到我们单位的电话,说让我回去执行任务,然后我回到单位的时候,我们单位已经建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我的任务就是参加巡逻队,去守护我们单位的重要物资。

随着灾情的变化,绵阳市平武、北川,这是两个受灾最严重的地方。这些灾民被救出来之后政府就统一地,把他们安置到九州体育馆。那个时候灾民越聚越多,又有很多的志愿者、医护工作者、记者、慰问的团队,都拥至那个地方,秩序相当的混乱,一度是非常的混乱。我们就规定需要去增援,派我们到那儿去执勤,参加九州体育馆秩序的维护。

加强科学施救 提高救援能力|顾志强「STEC演讲No.013」

当我到了地方,站在执勤岗位的时候,我放眼望去,偌大的一个体育馆挤满了人群,有老人,有小孩,这些人都是刚刚从废墟瓦砾当中解救出来的群众。

他们大多都是面目憔悴,但是他们当看到有中巴车,开向了九州体育馆的时候,他们就像疯了一样,拼命地往前跑,往前挤,然后大声地呼喊着自己亲人的名字。当有亲人相聚的时候,他们就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真的,那个激动之情,不能用语言来表达。更多的时候是没有见到亲人的,他们只能无助地、无奈地返回,一次一次地,徘徊在希望与失望之间。这对精神上是很大的摧残,有很多的人就晕倒了,不断地被抬到急救室进行抢救。

当我在体育馆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一对夫妇,他们在那次大震当中,失去了唯一的儿子。他们就会哭、思念,把儿子存在手机里面的相片拿出来是一遍一遍地看。然后给自己周边的灾民来讲,他儿子是多么的聪明伶俐,讲一次,就痛哭一次,哭累了就相互依偎着席地而眠,醒了再继续。

在二楼的大厅里面,当时有六七十个孩子。这六七十个孩子,是在这次大地震当中,失去了他们父母的孤儿。每当我经过那个地方的时候,我的心像刀扎一样,我不敢去正视,他们孤独无助的目光,很无奈,这就是大地震。

再后来,政府就开始大规模地建板房,集聚在九州体育馆的人群就分流安置。大量的人群散去之后,我们就回到了原单位。

经过这么多年,我从来不敢去回想这些事,也从来没有给任何人去讲过这些事。10年后的今天,我给大家分享这个痛苦的经历,是为了铭记历史,不忘过去。(掌声)谢谢,谢谢!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大多数人都从地震的阴霾当中慢慢地就走出来了。但是我们不会忘记那个痛苦的经历,确实是。我们每次去回忆这些大地震的事的时候,都有许多许多需要我们反思的问题。

加强科学施救 提高救援能力|顾志强「STEC演讲No.013」

我们来看看这次大地震当中造成的损失。受灾面积达到了50万平方公里,四川、甘肃、陕西,十几个省的地方都受灾,受灾的总人数有4125万。直接的经济损失达到了8000多亿元。这是一组灰色的,冷冰冰的数字,面对这样的一组数字,我们一定会去反思,反思我们应急救援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加强科学施救 提高救援能力|顾志强「STEC演讲No.013」

我认为“5·12”救灾当中,最突出的有四个方面的问题。

加强科学施救 提高救援能力|顾志强「STEC演讲No.013」

第一个就是组织协调太差了,特别是在抗震救灾的初期,有大规模的救援队伍,包括有国家的专业队伍,也有地方的,还有志愿者队伍。这些大批量的队伍都进入灾区,但是没有建立有效的组织和协调联动机制,都是各自为政,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也错过了抢灾救援的最佳时期。

加强科学施救 提高救援能力|顾志强「STEC演讲No.013」

第二是地震预案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国家的总体预案和地方的,包括部门之间的预案是不衔接的,各自为政的,还有就是缺少经常性的训练。

第三是专业队伍缺乏经验,专业的装备和救援能力都严重不足。

加强科学施救 提高救援能力|顾志强「STEC演讲No.013」

第四是防震的救援科技手段不足。

第五,灾情的获取手段是比较原始的。缺乏灾害相应卫星和空中侦察手段。

最后一个方面就是应急准备不充分,缺乏充分的应急保障体系以及现有的法律缺乏防患和应对的具体措施。

所幸的是,在“5·12”地震之后,国家高度重视应急体系的建设。我的体会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就是管理体制在逐步提升。咱们都知道,刚才各位老师也讲到了,成立了国家的应急救援指挥部来统一的组织和领导应急救援工作。

第二就是规范应急预案。由国家应急救援部来统一的编制国家的应急预案,同时指导地方或者是行业、部门来编制应急预案。这么做的好处就是保证它相互衔接。

第三个方面就是开展了演练。包括现在很多地方,全国的这种防震救灾应急演练也加大了宣传的力度。群众、公众对应急的意识、安全意识都在逐步地提升

最后一个方面就是加大了高科技装备的投入,还有整合应急救援的智慧,提高效率。

总之从这些方面的改革,包括政策的改革,使得我们抗震救灾的能力,确实是有了一个大的进步。大家都知道,现在这个社会是高科技的社会。我认为,除了以上的这些改革措施之外,我们应当利用科技的手段来提高我们抗震救灾的能力。我们可以利用像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北斗卫星技术,这些东西彰显国力的技术来支撑我们抗震救援的事业。

接下来我打算就用两个事例给大家来分享一下,大数据和北斗卫星技术在应急救援当中的应用。

加强科学施救 提高救援能力|顾志强「STEC演讲No.013」

我们首先来看看芦山地震。芦山地震是2013年4月20号发生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的7.0级的地震。地震发生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快速反应利用自主研发的信息系统空机投送这样的一些高新装备,第一时间为抗震救灾提供基础性的信息保障。

加强科学施救 提高救援能力|顾志强「STEC演讲No.013」

在这次地震之后,我们国家国防大学后勤军事与后勤装备研究室的唐教授认为,芦山地震以后救援人员徒手挖掘的情况少了,通信不畅的时间少了。相比汶川地震对于高科技的应用,不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有很大的飞跃,大大提高了救灾效率,保障了中国军队更出色的应急动员和组织协调能力。

加强科学施救 提高救援能力|顾志强「STEC演讲No.013」

在我们看到地震之后半个小时,解放军的卫星导航定位总站就将本套系统进入了战时值班状态,密切地监视灾区的情况。

地震当天下午2点10分,总站的三名技术人员就携带260台装备奔赴灾区,奔赴一线,为抗震救灾提供保障。我记得当时在雅安市宝兴县,当时那个地方就被称为一个信息孤岛,全部的电力、通信完全中断的情况下,当时的部队的联络全部依靠的都是北斗卫星,全部通过北斗卫星来联系。前方的部队,包括指挥部之间的通信联络,全部是靠北斗卫星的。

加强科学施救 提高救援能力|顾志强「STEC演讲No.013」

第二个方面,我们来看空军投送方面。在空军方面,我们芦山地震之后,空军开辟了四个备用的机场,有空军和陆军航空兵出动国产的直升飞机,还有国外的俄制的和美制的多机种协同来作战。同时还派出了无人机进行地形侦察,获得了抗震救灾的第一手资料。在这个抗震救灾的过程当中,我们国家的空警200第一次投入到抗震救灾当中去执行空中指挥,还有信息导航以及领航。通过这些高科技的手段,我们的空中救援能力起到大大的提升,效果是相当的好。

加强科学施救 提高救援能力|顾志强「STEC演讲No.013」

最后我们来看看,大数据在九寨沟地震当中的运用。

九寨沟发生的地震是7.0级,当时国家发布的专报的显示有可能造成2.4万的房屋倒塌,11.2万的房间一般性的损坏,地震可以造成上百人的死亡。

加强科学施救 提高救援能力|顾志强「STEC演讲No.013」

随着我们国家地震网台的不断建立和完善,在这次地震当中我们可以说发挥了比较明显的作用。提前71秒就通过手机和专用终端发出了预警信息,19秒就为陇南,48秒为阿坝州,广元也是48秒,发布了预警,大大地减少了人员的伤亡。据统计,地震一共是造成19人死亡,受伤只有247人。大数据为我们避震,地震的一个预警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

加强科学施救 提高救援能力|顾志强「STEC演讲No.013」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来自移动端的大数据未来将为地震预警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地震时刻,时间就是生命。信息就是生命线。在未来,大数据可能成为拯救生命的涛涛洪流。

加强科学施救 提高救援能力|顾志强「STEC演讲No.013」

我们先来看一看,防震减灾的大数据的应用。地震数据具有历史性的积累,以及大面积和多学科这么一些特点,它的容量是非常大的。公开资料显示,我们国内现有的测试台有1100多个,年产出的数据量4T左右,国内前兆测试台有770多个,年产出的数据量为0.5T左右,GPS连续观测站有280多个,年产出的数据量是1.5T。这么大的数据量,只要我们加以分析、运用,一定会对我们防震减灾做出贡献。

加强科学施救 提高救援能力|顾志强「STEC演讲No.013」

我们再看看大数据的遥感应用。在震后发生的第一时间,依靠卫星或者是航空遥感技术,远程获取灾区的接口数据,评估和预测灾区受损情况、明确物资需求、规划救援道路,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救援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影响。

我觉得主要有这三个方面应用得比较多。

加强科学施救 提高救援能力|顾志强「STEC演讲No.013」

第一个就是利用热传感技术来监测人口数量的变化。这个是九寨沟地震的热点图的显示。8日当晚地震发生以后,九寨沟景区内在半小时内人口就迅速下降,人员撤离得比较迅速。后面公开的资料显示,造成的损失是相对比较小一些。而且也撤离相当的迅速 9号 ,8号发生的(地震),9号所有的人员都全部撤离。

加强科学施救 提高救援能力|顾志强「STEC演讲No.013」

依托大数据,对灾区人口来进行一个画像。通过分析,外省来的前5名的游客就是陕西、甘肃、重庆、河南、湖北。其中灾区人口青壮年是比较多,所以他们的避震能力比较强,撤得很快,所以说伤亡相对也就少。

加强科学施救 提高救援能力|顾志强「STEC演讲No.013」

我们最后再来看一下大数据对人员撤离的方式。通过统计,36个小时之内撤离了,有37.77%需要徒步或者用其他方式来撤离,有54.98%的人需要通过汽车跟火车来疏散。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比例是相当重的,54.98%它是主力,其余的还有7.2%的人是通过飞机撤离了灾区。大致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作为灾区,我觉得我们最关注的就是救援能力方面的提高。以上就是我自己在“5·12”当中的一些经历,也是一些反思,也是觉得这种科学技术来引领我们抗震救灾能力提升的一点想法。

加强科学施救 提高救援能力|顾志强「STEC演讲No.013」


总体策划:姚国章

业务指导:许文勇

运营设计:兰 勤

协调支持:祝亦楠

技术监制:毛晓安

现场录制:刘天灵

视频剪辑:章 烁

现场摄影:刘成贺

图文设计:金海忠

现场统筹:马娅娅

志愿组织:李诗雅


STEC数字大学

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创新思维,构建以“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教育(Education)、文化(Culture)”为核心的新型数字大学,由中南信息科技研究院和江苏省科学传播中心联合打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